科学喝牛奶的窍门
1.牛奶不宜空腹喝:空腹喝牛奶,只能使牛奶代替淀粉类食物作为热量来消耗,这对含有丰富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牛奶来讲,就太不经济了。科学的喝牛奶方法是在淀粉类食品作为热量来源的基础上饮用,或在早饭后1~2小时再喝牛奶,同时吃一些饼干、馒头类食品。这样,牛奶便能在胃里停留较长时间,与胃液发生充分的酶解作用,使奶中丰富的营养被完全吸收。
2.牛奶不宜生喝:刚挤出的生奶含有溶菌酶,能抑制细菌的生长,但此种酶维持作用时间不长,可是在挤奶、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生奶很容易被外界微生物污染,从而发生变质。同时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乳牛患了这些病后,可以通过奶汁而传给人。所以,从牛奶场或者私人那里买来的牛奶,没经消毒不能喝。
3.牛奶不宜与橘子同食:牛奶在胃中,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然后进入小肠才能被吸收。如果饮奶同食果酸较高的橘子等水果,奶中蛋白质与果酸及维生素C发生复杂的生化反应而凝固成块,这样会影响奶中蛋白质和橘子中维生素C等的消化吸收,而且还会出现腹胀、腹泻和腹痛等不良反应。
4.牛奶不宜与巧克力同食:有人喜欢把巧克力加入牛奶同食,以去除牛奶中的怪味,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巧克力被称为能源食品。一起吃时,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形成不溶的草酸钙,人不但无法吸收,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缺钙和生长发育慢的现象。因此,喝牛奶和吃巧克力的时间要分开。
5.牛奶不宜和豆浆同煮:牛奶和豆浆都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有人认为,牛奶和豆浆混合煮后饮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提高营养价值。其实,这并不科学。因为,豆浆中含有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刺激胃肠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这种物质,需在100℃的环境中,经数分钟才能被破坏。否则,未经充分煮沸的豆浆,食后易使人中毒。而牛奶若在持续高温中煮沸,则会破坏奶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所以牛奶和豆浆不宜同煮。
6.牛奶中不宜加钙粉: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是酪蛋白、乳白蛋白和乳球蛋白,而酪蛋白的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而酪蛋白又是由OCK、K、β和γ酪蛋白组成。如果喝牛奶时,加入钙粉,过多的钙离子,就会与OCK和β酪蛋白结合,使牛奶出现凝固现象。另外,钙还会和牛奶中的其他蛋白结合产生沉淀,特别在加热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此,给小儿补钙,不宜在牛奶中加钙粉。
7.牛奶不宜和奶糕同煮:牛奶和奶糕都是较好的婴儿食品。但是将两者混合煮成糊状食物喂养新生儿,是不利于婴儿健康的。实践证明:如将两者同时煮,因牛奶煮沸温度是90℃,为保证奶糕也能煮熟,势必要延长牛奶的煮沸时间,这样会破坏牛奶中的营养成分。长期用它来喂婴儿,会造成婴儿的营养不良。同时,新生儿的消化机能还不完善,又缺乏消化淀粉酶,对奶糕中的淀粉不能很好消化吸收。所以,不宜用牛奶煮奶糕来喂养婴儿。
8.牛奶不宜和药品同服:牛奶及其奶制品中,均含有许多钙、铁等离子,一般每升鲜牛奶中,含钙1300毫克,铁04毫克。这些离子和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类等)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或难溶性的盐,使药物难以被胃肠道吸收,有些药物甚至被这些离子所破坏。如果用牛奶送服这些药物,就会大大降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药品不宜用牛奶送服。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应与服药时间相隔1个半小时为宜。
9.鲜牛奶不宜冰冻:牛奶冰冻后,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营养物质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明显不均匀的分层现象。通常上层为含脂肪较多的松软物质,中层是含大量蛋白质和乳糖的白色核心,下层则是乳固体物质和大部分蛋白质,而周围是紧密而透明的冰晶体。这种冰冻的牛奶,待解冻后,可出现凝固状沉淀物、上浮脂肪团,并出现异常气味等,其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因此,存放牛奶的温度,以不低于0~3℃为宜。
10.酸奶不宜加热后食用:酸奶是用新鲜牛奶加入活性乳酸菌经过发酵制成。它保存着鲜牛奶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等一切营养素。酸奶中的蛋白质由于受到乳酸菌的作用,成为微细的凝乳,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酸奶中的钙在乳酸的作用下,形成乳酸钙,也更易为人体吸收。酸奶中的维生素含量比鲜奶高。有人担心酸奶太凉,冷天吃了怕闹肚子,想煮后再吃,这是很不科学的。因酸奶经过煮或蒸后,它的物理性状就会发生变化,使其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下降了,起特殊作用的乳酸菌会全部被杀死。
科学吃鸡蛋的窍门
1.不宜生吃:因为禽类(鸡、鸭、鹅)的卵巢最容易带有沙门氏菌,常常使蛋壳表面乃至内容物受到污染。生吃鸡蛋,潜在的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另外,生蛋清中含有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它们妨碍生物素(或称维生素H)的吸收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力。所以,多吃生蛋会造成人体生物素的缺乏和蛋白质的不足,容易引起人体毛发脱落或局部发炎等营养缺乏性疾病。
2.不宜多吃:蛋吃多了,一部分消化不掉的蛋白质,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腐败生成各种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
3.不宜冲吃:用热水、热豆浆、热牛奶等冲生鸡蛋,并不可取。因为带有沙门氏菌的鸡蛋用热水、热豆浆、热牛奶冲是不能把细菌全部杀死的。沙门氏菌必须在持续煮沸15分钟后才能被完全杀死。同样,生蛋清中的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也没有完全被破坏,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4.不宜油炸:油炸鸡蛋(含煎荷包蛋)烹调简便,色、香、味俱全,但由于温度过高,使部分蛋白焦糊,损失营养,影响消化和吸收。另外,水溶性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部分被破坏,从营养角度看,这种吃法不如煮、蒸、炒等。
5.不吃变质蛋:吃蛋要吃新鲜蛋,营养价值高。如蛋中有黑色物质出现,说明已有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产生,这样的蛋就不能再吃了。
6.吃蛋后不宜喝茶:因为茶中的单宁会阻碍蛋白质、铁、钙等营养成分的吸收。
7.煮、蒸、炒的吃法比较合理:用煮、蒸、炒做出的鸡蛋菜肴,不但各具特色,而且其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没有损失,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少。例如做成的炒蛋或者煮蛋,其中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的损失仅在5%左右。另外,鸡蛋煮熟后,沙门氏菌便会被杀灭,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也会被破坏。
所以,从营养和卫生角度来讲,煮、蒸、炒的吃法比较合理。
吃胡椒的窍门
胡椒性味辛热,且有刺激性,故凡患齿浮龈肿、目赤咽痛、疮疖痔疮、大便干结,以及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时,均不宜食用。
吃糖的窍门
食糖有红糖(赤砂糖)和白糖两种主要的类别。如果您过瘦或想增加热量,那么最好食用白糖,因为白砂糖的发热量比红糖的发热量高。虽然红糖的总糖分比白糖低,但其中的还原糖含量却高于白糖,而且矿物质含量比白糖高得多。每500克红糖含有40毫克铁质,而每500克白糖仅含铁质19毫克,可见红糖的含铁量高。铁是构成红血球的重要成分,有补血作用,适合贫血者食用。由此可见,红糖的营养价值虽然不如白糖高,但它有特殊的营养价值。
吃蚕豆的窍门
1.蚕豆其性壅滞,过量食用能令人腹胀,故进食时应注意适量。
2.有极少数人(尤以男孩为多)吃了蚕豆及其制品,或吸入蚕豆花粉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即“蚕豆黄”,亦称“蚕豆病”),应立即就医。而得过“蚕豆病”者,应禁止再食用蚕豆,“蚕豆病”有家族遗传性,凡发生过此病的父母,其子女食用蚕豆宜慎重。
吃豌豆的窍门
豌豆不宜多食,否则容易发生腹胀饱满。
吃苦瓜的窍门
1.苦瓜性寒,故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2.苦瓜不能生食,否则能引起吐泻腹痛。
吃南瓜的窍门
1.南瓜甘温,多食容易导致腹胀,故多滞湿阻、脘痞苔腻,以及消化不良、痢疾、黄疸者忌食。
2.食用南瓜过久可能出现皮肤黄染现象,这是因其所含的胡萝卜素未经转化而随汗排出,使皮肤角质层黄染而引起,但对人体健康无害。
吃辣椒的窍门
新鲜尖辣椒既可作为蔬菜生食、炒食,也可经过加盐腌制生食;干辣椒切成小段和碎末后,放入热锅内,加一些油,炒到金黄色,发出辣、呛味时,再调入一些其他蔬菜炒食。在冬季里,用以炒辣白菜,辣豆,炸辣酱,或做回锅肉等,都是人们喜欢和习惯吃的菜肴。如制成辣椒粉、辣椒末、辣椒油,还可供常年食用。有些地方名菜经过辣椒调味,味美适口。
但在食用时须注意以下两点:
1.辣椒性味辛热,且有刺激性,故凡患齿浮、牙龈肿痛、咽痛、目赤肿痛、疮痈疖肿、痔疮、大便干结,以及食道炎、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失眠、喉痒咳嗽等病时,均不宜食用。
2.健康者也不宜过多地食用,因为进食过多,可使口腔和胃粘膜充血,肠蠕动增加,从而引起脘腹部不适。
吃鲜藕的窍门
吃鲜藕时应分段,其顶端,又称荷花头,甜味浓郁,肉质脆嫩,可水焯一下凉拌鲜食。第二节粗壮稍老,第三节又老些,此两节是煨制“焐熟藕”的上好原料,如在孔眼中塞上糯米,煨熟后切片佐白糖,是美味佳点,且有补心脾、去内热之功效。由于这两节茎径粗,还可作为炸藕夹之用。第四节之后的各节,茎径渐细,纤维较多,质老肉薄,只宜于做菜肴或制作藕粉。
吃番茄的窍门
1.番茄性寒,故脾胃虚寒、便溏腹泻者不宜过量生食。
2.未成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的番茄碱,若在短时间内过量食用,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流涎和全身乏力等中毒症。
科学吃土豆的窍门
1.削皮不宜太多:土豆皮下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削皮太多造成浪费,只去掉薄皮即可。
2.削皮不宜过早。土豆应在烹调前削皮,一时不烹调,可放在水中浸泡,防止变色。
3.土豆烹调用火:土豆质地坚厚细密,导热性差,如用急火易致外熟内生,只有用文火烹调才可里外熟透,但如炸土豆时则应旺火热油,尽快炸好,待炸至黄色时加盐。
吃扁豆的窍门
1.扁豆虽能用于脾虚泄泻与脾虚带下,但不宜用于湿热所致的泄泻大便秽臭及带下色黄腥臭等症。
2.食用新鲜扁豆或鲜嫩扁豆荚果时,宜高温多煮,以防中毒。
3.扁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血球凝集素和溶血成分,若食用未煮熟透的扁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等中毒症状。尤其是霜降前后的扁豆毒素含量较高,但只要在烹调时适当延长烹调时间,炒熟烧透,煸煎焖软,有害物质即可破坏而失去毒性。
吃萝卜的窍门
1.红白萝卜不要混合食用:红、白萝卜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但由于红萝卜中含有一种叫抗坏血酸的酵素,会破坏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所以,红、白萝卜最好不要混合食用。
2.分段吃萝卜:萝卜中所含的维生素C、糖、淀粉酶和芥子油等,各段分布不同,在食用时应分段烹制,才能合理食用。
从萝卜的顶部至3~5厘米处为第一段。此段维生素C含量最多,每百克高达40毫克以上,但质地有些硬,宜于切丝、条,快速烹炒,也可切丝做汤。用它配羊肉做馅,味道极佳。
萝卜中段,含糖量较多,较第一段甜度大,质地较脆嫩,维生素C含量也高,可切丝用糖、醋拌凉菜,如烧煮菜肴也很可口。
从中段至尾部,含有较多淀粉酶和芥子油一类物质,有些辛辣味,可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但此类物质不耐高温,可用来腌拌食用,也可削皮生吃。糖尿病患者、厌食孩子代水果食之尤佳,如做菜肴可炖块、炒丝、做汤。
吃桑葚的窍门
1.桑葚性寒,又能润肠通便,故脾胃虚寒及便溏腹泻者不宜服用。
2.桑葚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能使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故消化不良者慎用。
吃草莓的窍门
1.草莓性寒,柔嫩多汁,虽有健脾、补虚之功,然脾胃虚寒、大便溏而滑泄者不宜食用。
2.草莓的果肉因外无果皮包裹,容易沾染病菌和污物,食前一定要进行洁净消毒处理。
3.草莓果肉十分娇嫩,不易久存,应现买现吃。
吃黄瓜的窍门
1.黄瓜性凉,故脾胃虚寒及慢性气管炎、溃疡病、结肠炎属虚寒者忌用。
2.黄瓜在生长、采摘、运输和出售过程中,受病菌污染机会较多,故生食时一定要洗净,以免引起胃肠道疾病。
吃胡萝卜的窍门
胡萝卜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但如烹调不当或搭配不当,可影响其营养素的吸收。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在人体的小肠粘膜作用下转变为维生素A而被吸收。因此,做胡萝卜菜时,要多放油,最好同肉类一起炒。另外不要生吃胡萝卜,生吃胡萝卜不易消化吸收,90%胡萝卜素因不被人体吸收而直接排泄掉。烹制胡萝卜的时间要短,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只要合理烹调和搭配得当,胡萝卜是较好的维生素A的来源。
吃山楂的窍门
1.山楂含酸最高,消食化积作用较强,过食会损伤脾胃,并易腐蚀牙齿表层的部分,故食用山楂不可贪多。
2.山楂含丰富的有机酸,胃酸过多者忌食,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亦不宜服用,以免损伤粘膜,不利于溃疡的修复。
3.山楂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加强子宫收缩,故孕妇不宜多食。
4.山楂不宜空腹时食用,食后还应注意及时漱口。
5.山楂不可用铁锅熬煮,因其中果酸能溶解锅中的铁生成低铁化合物,吃后会造成中毒,故忌用铁锅熬煮山楂。
吃李子的窍门
1.凡味苦涩或入水漂浮的李子有毒,均不可食用。
2.李子多食易助湿生痰,损伤脾胃,故不可多吃。
3.食用李子后不宜多饮水,否则易引起腹泻。
4.李子不能与雀肉或蜂蜜同食,否则会损人五脏。
吃樱桃的窍门
樱桃性温,故不宜多吃。樱桃核中的核仁含氰甙,水解后产生具有毒性的氢氰酸,故也不宜过量食用。
吃柿子的窍门
1.柿子性寒,凡脾虚泄泻或便溏、体弱多病、产后,以及外感风寒患者,均不宜食用。
2.柿子不能过量食用,更不能在空腹时吃,因其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可致肠道平滑肌痉挛而产生腹痛及消化不良。单宁酸还能与体内的铁结合,阻碍对铁的吸收,故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食柿子。
3.食柿前后不可吃醋,亦不宜同食螃蟹,因为醋或蟹肉中的蛋白质与柿子中的单宁酸物质凝结成块而不易消化,可导致呕吐或腹痛腹泻。
4.过食未成熟的柿子或未去皮的柿子后,极易形成不消化的“植物团”,即一般所说的“柿石”,严重者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或胃穿孔。
吃西瓜的窍门
1.西瓜性寒,多食易损伤脾胃,故脾胃虚寒患者不宜多吃。
2.西瓜甘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
3.健康者吃西瓜亦应适量,因为食之过多能冲淡胃液,可引起消化不良或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