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年—740年),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后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晚年曾为荆州从事,一生不得意,寄情山水,游历了东南各地,写了许多山水诗,因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
孟浩然在家勤学三十年,但一生怀才不遇,因而很容易受到襄阳当地历史上著名隐士的影响。他对这些隐士高人仰慕不已,经常去凭吊、瞻仰他们的遗迹旧址,他不只一次地去鹿门山寻觅庞德公的隐迹,深感“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孟浩然对曾经隐居隆中的诸葛亮也非常崇敬:
“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也希望自己能够逢遇明主。
还在30岁的那一年,有一天,孟浩然正在那幽静的树林中散步的时候,他看到那树枝上压满枝头的果实,不胜感叹。他想到孔子三十而立的教诲,想到自己虽饱读诗书却无一点功名,不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想到自己到而立之年,还住在田园之中,不禁文思涌动,挥笔写了一首《田园作》,道出了“三十犹未遇”、“丘园日暮空”的感叹。
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岁暮,孟浩然满怀希望,离家去京应考。但考试的结果是名落孙山。科场的落魄使他平生第一次真正认识到,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后来他总结自己落榜是朝廷无人的缘故。虽然朝廷无人,但他并没有马上回去,而是留在京城,结交朋友,以显露自己的才华。
这年中秋,孟浩然应邀参加了一些文人学士举办的赏月吟诗会。当孟浩然念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在坐的文人、名士都赞扬这句诗清绝秀丽,集体放下笔不再续联。丞相张九龄、御史王维、尚书侍郎裴朏等很快便与孟浩然结为忘形之交。此事在京城都很快传开,孟浩然的诗名也就传开了。
孟浩然在京城期间,经常生病,托宰相张说举荐的事,也是杳无音讯。至此,孟浩然觉得再呆在长安没有什么意思了,仕途的进取已没有什么希望,于是,归乡隐逸的念头产生了。
回家两年后,为了排遣仕途失意的不快,孟浩然开始了出游。先到洛阳,再顺舟南下,循着汴水、邗沟、江南而行。先后经过荥阳、汴州、宿州、楚州、扬州、润州、苏州、太湖、杭州。这次出游,对于孟浩然来说,是为了散心。他在《自洛之越》一诗中叹息自己“功不成,名不就”,现在只好寄情山水,泛舟湖海了。
这次出游还乡后,孟浩然又开始了闲居生活。
第三年唐玄宗诏令州郡,举荐贤能。当时襄州莉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很欣赏孟浩然的才学,想向朝廷推荐他,于是约孟浩然作好准备,一起去长安。可是约好见面的那一天,孟浩然正碰上一位朋友来访,两人正在一起饮酒、高谈阔论时,门人提醒他说:“你与韩公有约,他已在外面等你了!”孟浩然听后,马上呵斥说:“正在饮酒,不要管他!”孟浩然失约,韩朝宗一怒之下,也走了,再没找过孟浩然。
然而,孟浩然对失去这次机会并不后悔。此事居然使孟浩然博得了“好乐忘名”的美誉。
后来张九龄被贬出长安到荆州任长史。在这年夏秋之交,张九龄招孟浩然入他的幕府任从事。孟浩然没有拒绝。但不到一年,他就辞职回家。在家中,过着写诗、耕种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许多山水田园诗。
如流传很广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写田家留饮的优美情境和宾主之间的友谊。看这首诗,仿佛近似陶渊明诗。写景不雕凿,人物心情表露无遗。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除田园诗外,孟浩然还有不少行旅诗。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暮江闲眺所见和独客异乡的惆怅。又如《春晓》,写春朝初醒时的情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像这样一些旅游诗和生活小诗,大都写得很生动,让人有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孟浩然怀才不遇,寄情山水,他是继陶渊明之后的又一田园山水诗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