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如果做了,在这个新的项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竞争优势?在腾讯从寻呼解决方案转向即时通讯产品为主的经营模式的时候,这一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99年下半年,腾讯在网络寻呼系统市场上越做越大,然而也面临着重大选择:一方面寻呼行业在走下坡路;另一方面,腾讯的QQ用户数达到了100万,而且还在迅猛增长。早先,QQ只是作为公司的一个副产品存在的,马化腾对QQ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并没有充分足够的认识,当时所采取的策略是“三管齐下”: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后来的事实证明,马化腾的决策是正确的。
在三问哲学的指导下,每一次推出新业务时,马化腾都有自己的商业逻辑,其实更多的时候主要看市场和腾讯自身能力的匹配。2001、2002年的时候,市场上只有无线增值业务是最大的,很单一。其他的都是成本支出,QQ平台等都是成本。那个时候腾讯就要考虑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当时马化腾已经开始互联网增值应用和会员收费,但是量很小。到了2002、2003年的时候,更多的人把目光转向网游,在网游上花去更多的时间,并渐渐开始放弃即时通讯,网游商业模式也被市场证明是可行的,马化腾在感觉到威胁的时候,也看到了机遇。
在他看来,如果腾讯不进入这个领域,就是灭顶之灾。而关于做门户,在马化腾看来,门户的投入很大,硬成本是很清楚的,而且回报慢。但当时除了SP业务以外,就是广告收入,就这么两块。而且广告收入和网游不一样,只要有投入,肯定会有收入能回得来,不像网游,有可能是投入很长时间,过两三年以后,发现一款游戏出来,方向走错了,或者策划走偏了,最后全部没有了。所以游戏的偶然性会比较大,但门户只要做肯定有收获,就像种田一样,有耕耘肯定有收获嘛,最多收成差一点,但来年还可以补。
扁担缘何开花
性格决定命运。跟所有的潮汕商人一样,马化腾勤劳、务实,他对于业界所盛传的“插根扁担都开花”的说法极为不屑:“拥有庞大用户群的平台多了,像游戏、邮箱、门户。为什么扩张成功的却很少?”上亿QQ用户对产品推广的确是优势,但也可能是陷阱。无论是游戏还是新闻,如果做得不好就推送出去,等于骚扰用户,留下很恶劣的印象。这把双刃剑起作用的前提是,自己的产品质量要过硬。从腾讯的网络游戏、门户到C2C、搜索的扩张脚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规律:在保证现金流的情况下,同时开始IM以外的核心种子业务,种子业务的前提是盈利模式清晰,腾讯建立小规模团队试运行;在这个过程中,把新业务与IM核心优势进行整合,一旦整合成功,希望的曙光也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