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老子讲的更全面而透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矣,损不足以奉有余”。“天”是公正无私的大自然,它将“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是有私欲的,所以“富在深山有远亲”,马太效应相当于“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聚集了亿万人的互联网世界,损不足而奉有余达到极致。
边际效益的临界点
在传统的经济现象中,边际效益一般都是递减的。而在互联网领域,边际效益将在一个漫长的区域内为零。只有熬到“临界点”,边际效益才突现戏剧性的暴增。
互联网资深专家姜奇平认为,腾讯的QQ之路,是马化腾一个人走出来的中国式互联网之路。腾讯的平台就是王府井大街。试想,腾讯最初建立的时候,是一条虚拟的“王府井大街”,能走到这条街上的人,必须有一个“身份证”,而这个“身份证”,就是QQ号码。他们的目的均是为了认识新朋友。通过网络技术,海南人可以和佳木斯人露个笑脸,讲个笑话;上海人和西藏人可以互相探讨诗歌、文学问题……只要打开添加的目录,所有的人都可以由陌生人变成朋友,天南海北神侃一通。
第一波人带来了第二波人,第二波人又带来更多的人……如此循环往复地扩大,如此一来,这条虚拟的“王府井大街”开始远近闻名。而在这个过程中,腾讯起了什么作用?腾讯一直在做基础设施方面的事情,就是修建街道。马化腾最初做出QQ这个软件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先期的成本就是马化腾的技术成本。如果继续用王府井大街做比喻的话,就是马化腾有了一个想法,他要修一条街道,在开土动工之前,没有产生任何物质成本。但当马化腾把这个软件放在互联网上供人下载的时候,成本就产生了——服务器的成本。某一天,腾讯公司的几个创始人发现QQ系统上有100个人同时在线的时候,他们又惊又喜。可是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公司需要为这套系统投入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也就是说实际成本不断增加,而边际效益持续为零。
Q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两个月后注册用户已达20多万,此后用户数量呈指数型增长。马化腾推出OICQ的第三个版本之后,注册用户数在一两个月之内就已经达到了几十万,而且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用户量剧增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资金告急,从添加设备到拓宽线路,从增加开发人员到投入管理费用——每一项都像个吃不饱的“无底洞”。而OICQ作为一项免费的服务项目,又不可能从用户的增加里得到直接的利润。
事实上,2000年以后,虚拟“王府井”已经声名鹊起。QQ渐渐成为中国城市青年的一种生活时尚。这个时候,马化腾的压力不是缺乏用户,而是用户数疯狂飙升。以每天新增注册用户数80万计,腾讯每周就需要投入一台双CPU、1G内存的服务器,这些设备价值7万多,再加上租用带宽和其他的硬件成本,每个月都需要几百万元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