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用量】红糖水冲服,4~6岁一次3g,1~3岁一次1.5g,1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次。
【包装规格】3g/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752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WS3—B—0189—90。
【药品分类】OTC甲类。
【医保】非医保。
4.婴儿健脾散
【药物组成】白扁豆(炒)、山药、白术(炒)、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碳酸氢钠、牛黄。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促进生长、调节肠胃机能等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腹泻属脾虚挟滞证候者,证见: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化之物、面色不华、乳食少进、腹胀腹痛、睡眠不宁。
【临床应用】用于婴儿腹泻、消化不良等属脾胃虚弱者。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5g,一日2次。
【包装规格】0.5g/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760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第四节 小儿惊风用药
1.万氏牛黄清心丸(大蜜丸、浓缩丸)
【药物组成】牛黄、黄连、黄芩、郁金、栀子、朱砂。
【处方来源】[元]《痘疹世医心法》。
【药理作用】本方各单味药分别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降压、解热、镇惊、镇静等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安神。用于邪热内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小儿高热惊厥。
【临床应用】万氏牛黄清心丸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中成药,也用于治疗流行性乙型脑、麻疹病毒性脑炎、麻疹后并发支气管性肺炎、百日咳并发脑膜脑炎等。
【用法用量】浓缩丸:口服。一次4丸,一日2~3次。小儿酌减。
大蜜丸: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禁忌】孕妇慎用。
【包装规格】浓缩丸:200丸/瓶。
大蜜丸:3g×10丸/盒。
【批准文号】浓缩丸:国药准字Z62020803
大蜜丸:国药准字Z62021169
【执行标准】浓缩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WS3—B—1484—93。
大蜜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国家乙类。
【特别提醒】小儿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抽搐伴神昏为特征的证候,又称惊风,俗名抽风。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将其列为古代儿科四大证之首。小儿惊厥是产生小儿智力发育下降和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经常发作惊厥会使孩子智力障碍,造成孩子的成长与家庭不可挽回的伤害。
2.小儿百寿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钩藤、僵蚕(麸炒)、胆南星(酒炙)、天竺黄、桔梗、木香、砂仁、陈皮、苍术(制)、茯苓、山楂(炒)、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薄荷、滑石、甘草、朱砂、牛黄。
【处方来源】[清]《幼幼近编》抱龙丸方加减。
【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抗惊厥、舒张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祛痰、镇咳、解热、抗炎、抗菌等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消食化滞,镇惊熄风,化痰止咳。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发热头痛,消化不良,停食停乳,厌食暖气,咳嗽痰多,内热惊风。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感冒、消化不良、支气管肺炎、高热惊厥等病症。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1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包装规格】3g×10丸/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791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3.小儿回春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全蝎、朱砂、蛇含石(醋煅)、天竺黄、川贝母、胆南星、牛黄、白附子(制)、天麻、僵蚕(麸炒)、雄黄、防风、羌活、麝香、冰片、甘草、钩藤。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惊厥、镇静、化痰、抗炎、解热等作用。
【功能主治】熄风镇惊,化痰开窍。用于小儿急惊抽搐,痰涎壅盛,神昏气喘,烦躁发热等症。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感冒、时疫瘟毒、发热咳喘、痰热惊风、烦躁神昏等病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1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包装规格】1.5g×10丸/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874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一册WS3—B—2088—96。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4.惊风丸(水丸)
【药物组成】僵蚕(麸炒)、天麻、苍术(米泔水制)、大黄、白芷、雄黄、胆南星、天竺黄、蟾酥、细辛、全蝎、朱砂。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惊厥、镇静、化痰、解热等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祛风,化痰。用于小儿惊风,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痰盛气促。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
【用法用量】口服。初生儿一次5粒;2~3个月小儿一次10粒;4~5个月小儿一次15粒;1周岁小儿一次20粒,一日1~2次。
【包装规格】30丸×5支/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131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WS3—B—0834—91。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5.七珍丸(水丸)
【药物组成】僵蚕(炒)、全蝎、麝香、朱砂、雄黄、胆南星、天竺黄、巴豆霜、寒食曲。
【处方来源】[明]《景岳全书》抱龙丸加味。
【药理作用】主要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导泻、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功能主治】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躁,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发热惊厥、伤食伤乳有内热症状患儿,也可用于小儿大便秘结。巴豆霜有剧毒,应注意控制剂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3~4个月,一次3丸;5~6个月,一次4~5丸;1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1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
【包装规格】20粒×5支/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157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6.小儿惊风散
【药物组成】全蝎、僵蚕(炒)、雄黄、朱砂、甘草。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惊厥、镇静等作用。
【功能主治】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
【临床应用】本品为治疗内风剂,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对于小儿痰涎壅盛、气促不安具有豁痰清热、镇静安神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周岁小儿一次1.5g,一日2次;1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包装规格】1.5g/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081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7.千金散
【药物组成】全蝎、僵蚕、牛黄、朱砂、冰片、黄连、胆南星、天麻、甘草。
【处方来源】[明]《万病回春》。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惊厥、镇静、解热等作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痉定惊。用于小儿惊风高热,手足抽搐,痰涎壅盛,神昏谵语。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高热惊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0.9g,一日2~3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
【包装规格】0.6g/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836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九册WS3—B—1688—94。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8.娃娃宁(散剂)
【药物组成】白术、天竺黄、茯苓、僵蚕(炒)、钩藤、甘草、薄荷、朱砂、党参、琥珀。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惊厥、镇静、解热等作用。
【功能主治】解热镇惊,祛风止搐。用于感冒发热,惊风痉挛,呕吐绿便,脾胃虚弱等。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感冒挟食滞、慢惊风、疳症等疾病。
【用法用量】6个月至1周岁,一次1包,6个月以下小儿酌减,一日2~3次。
【包装规格】0.5g/袋。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785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WS3—B—0366—90。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第五节 腮腺炎用药
1.清瘟解毒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牛蒡子(炒)、羌活、防风、葛根、柴胡、黄芩、白芷、川芎、赤芍、甘草、淡竹叶。
【处方来源】[明]《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化裁。
【药理作用】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病毒、抗菌、抗炎、增加脑血流、改善微循环障碍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
【临床应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忌生气恼怒。忌食辛辣腥味、饮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小儿酌减。
【包装规格】9g×10丸/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159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国家乙类。
2.腮腺炎片
【药物组成】蓼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蒲公英、夏枯草、牛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腮腺炎。
§§§第五章 骨伤科用药
§§§第一节 腰腿痛用药
1.小活络丸(浓缩丸、大蜜丸、片剂)
【药物组成】制川乌、地龙、制草乌、乳香(炒)、胆南星(制)、没药(炒)。
【处方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祛痰、平喘、抗炎、镇痛、镇静、局麻作用。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临床应用】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坐骨神经痛等。
【用法用量】浓缩丸: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6丸,一日1~2次,或遵医嘱。
大蜜丸: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片剂:口服。一次4片,一日2次。
【禁忌】孕妇禁用。
【包装规格】浓缩丸:200丸/瓶。
大蜜丸:3g×10丸/盒。
片剂:40片/瓶。
【批准文号】浓缩丸:国药准字Z62020877
大蜜丸:国药准字Z62021085
片剂:国药准字Z62021083
【执行标准】浓缩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WS3—B—1096—92。
大蜜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片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五册WS3—B—2837—98。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国家乙类。
2.天麻片(片剂、大蜜丸)
【药物组成】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盐炒)、牛膝、粉萆薜、附子(制)、当归、地黄、玄参。
【处方来源】[明]《景岳全书》。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镇静等作用。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用于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痛风等。
【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禁忌】儿童、孕妇禁用。
【包装规格】片剂:100片/瓶。
大蜜丸:9g×10丸/盒。
【批准文号】片剂:国药准字Z62020799
大蜜丸:国药准字Z62021165
【执行标准】片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4册WS3—B—0694—92。
大蜜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片剂:OTC甲类。
大蜜丸: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3.抗骨增生丸(浓缩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肉苁蓉(蒸)、女贞子(盐制)、骨碎补、淫羊藿、鸡血藤、莱菔子(炒)、狗脊(盐制)、牛膝。
【处方来源】研制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降低血液黏度作用。
【功能主治】补腰肾,强筋骨,活血,利气,止痛。用于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腰椎炎),颈椎综合征,骨刺等骨质增生症。
【临床应用】用于骨伤科增生性脊椎炎(肥大性胸椎、腰椎炎)、颈椎综合征、骨刺等骨质增生症。对老年人或负重过久引起的骨及关节病如骨质增生、骨刺、关节变形等属于肝肾亏虚者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2g,一日3次。
【包装规格】200丸/瓶。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0830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470页。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4.独活寄生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党参、甘草、当归(酒制)、白芍、杜仲(盐水制);辅料为蜂蜜。
【处方来源】[唐]《备急千金要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镇痛、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平衡、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作用。
【功能主治】养血舒筋,祛风除湿。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临床应用】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和慢性腰腿痛、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小儿麻痹等。孕妇慎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包装规格】9g×10丸/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184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二册WS3—B—0349—90。
【药品分类】处方药。
【医保】非医保。
5.妙济丸(大蜜丸)
【药物组成】黑木耳(醋制)、当归、白芍(酒炒)、川芎、木瓜、杜仲(盐炒)、续断、川牛膝(酒蒸)、苍术、小茴香(盐炒)、木香、丁香、母丁香、乳香(制)、茯苓、土茯苓、龟甲(制)。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炎、镇痛等作用。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临床应用】用于风湿性腰肌炎、风湿性肌纤维炎、肌筋膜综合征、慢性腰肌劳损等。应用于因肝肾不足、痰湿留滞经络所致的腰痛、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等症。服药期间忌恼怒,忌食生冷酸味食物。
【用法用量】用黄酒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包装规格】6g×10丸/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2021146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
【药品分类】OTC甲类。
【医保】非医保。
§§§第二节 跌打损伤用药
1.三七片
国家基本药物
【药物组成】三七。
【处方来源】经验方。
【药理作用】主要有止血、提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扩张冠脉、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作用。
【功能主治】散淤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