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为了开展充分的竞争,市场主体必须多元化。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妨碍了市场竞争,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两种所有制的“对立论”,有利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坚持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则
我国的法律已经正式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尽管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但不能轻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在理念上把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放在平等地位上对待,消除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等级思想,真正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制观念。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认识误区。首先要看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要坚决破除非公有制经济违背了社会主义平等原则的平均主义思想,坚决破除非公有制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传统观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就谈不上采取《宪法》和法律手段来维护它,就不可能自觉地去支持、鼓励和发展它。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两个“毫不动摇”上来。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立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对待所有制问题,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福于全体人民的发展目标。有关部门对关于民营经济的认识问题进行过专项调研表明,有些部门在观念上还存在着把民营经济仅仅作为经济发展的拾遗补缺的观点,低估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此外,还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的东西看得比较多,对民营经济的诚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抱有否定态度,对民营经济和优秀民营企业家正面宣传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等等。
三、坚持对非公有制经济扶持的原则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曾长期排斥市场机制,传统的社会主义实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体制,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在公有制一统天下的体制下,劳动力大量闲置和浪费,生产力遭受严重束缚,市场缺乏生机活力,商品匮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在观念上,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不足,受传统的“一大二公”的影响,对非公有制经济有偏见,以所有制划线,按公私论是非,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被压抑。但是,市场和企业营利性的内在要求,人们追求富裕生活的本能,这是体制难以阻挡的,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取得了合法的发展地位,先是沿海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冲破束缚,蓬勃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后来全国各地先后认识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分别采取措施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全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大发展。虽然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所占比重更大,但总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只在数量上占优势,而在发展规模、生产要素积累、人才积聚等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公有制经济。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办事难、贷款难、市场准入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所以,当前情况下至关重要的是采取多方扶持原则。
首先要在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给非公有制经济同等的国民待遇。国务院《若干意见》就充分体现了市场化的原则和公平待遇原则,要在市场准入上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均等机会,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国内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从全国工商联提供的调查数据看,个体私营企业目前主要分布在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商业等15个行业。经过长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长为许多在国内国际市场中颇有实力的知名大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不少企业准备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了钢铁、汽车、微电子等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这说明非公有制企业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方面的要求,但这方面的进入通道仍然不通畅,很多行业的准入门槛过高,行业限制仍然很大,特别是在铁路、电力、石油、电信、民航等国有垄断行业。
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涉足最少、进入最为艰难、最难以扩张的产业领域,因而也是发展民营投资进入最为不足的领域,成为民营经济投资遇到的最大禁区。
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教育、体育、医疗等新型服务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与经济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对进入服务业展开投资的热情很高。但从整体上看,到现在为止,银行业、旅游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基本上是国家控制的,这些特殊服务业放开的难度与复杂程度远远要超过一般制造业,民营还没有真正地在上述领域展开投资,投资比重的提高还大有余地。
在一些垄断行业如交通、邮电、能源、资源开发等行业中,由于具有一定的行政壁垒,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还很不充分,投资产出增长速度与投资产出份额非常之低,使得垄断行业的投资主体单一化、投资来源单一化、投资方式单一化、投资管理单一化的格局一直难以打破。由于垄断行业发展不足,造成了巨大的发展瓶颈,制约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使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广度与深度受到了制约,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大量“休眠”状态,无用武之地。
针对这种状况,《若干意见》首先选择了市场准人为突破口,抓住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电力等垄断行业、城市基础设施等公用事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金融业、国防军工六大行业和领域,终于向非公有制经济敞开了大门。这是对以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重大突破,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无疑是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能否进入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其依据应主要是该领域或该行业的技术、生态、卫生、安全和福利条件(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领域或行业除外),但现行不少政策及行政规定,特别是那些行业前置审查、审批规定和许可证制度,事实上存在着所有制歧视,而且透明度也不高。必须按照中央、国务院精神,坚持一视同仁、机会均等的原则,及时清理、修订或废除那些在市场准入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不公平的政策规定,除国家明确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及行业和对外开放的领域及行业,都应以对国有资本和外资同等的条件向民营资本开放。在融资机制上,必须加快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的体制改革,全面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做到让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能得到机会均等的融资权力。
二是要在工商税收和管理规费上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公平待遇。现行的税费规定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因素,在一些基层,非公有制企业时不时还要应付一些地方或部门以各种形式出现的隐性收费和随机收费。必须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努力建立一个公平的税费体系。同时,从长远发展着眼,政府的财税扶持,要按照“扶弱取优”、“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应该多些考虑生产领域中处于弱势的民营小企业,特别是那些下岗职工创办的个体工商户和处于创业期的小民营企业。
此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支持,还要建立包括土地使用、人才引进及使用、外贸出口及市场开发以及其他资源配置在内的公平机制,尽量消除各种形式的垄断,构建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与管理平台,让非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外资经济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继续坚持体制创新的原则
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绝大部分从创业起就是按市场原则组织起来的,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所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都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还促进了中国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变迁,特别是企业的产权制度变革。因为我们现在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有进有退,国有资本陆续地被置换出来。那么置换出来以后,哪一种力量去填补国资退出的空间?我们可以说有外资的力量,还有一种就是民营资本的力量。根据最近几年的调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资本的置换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势头很强劲。它通过参股的办法,通过兼并的办法,通过收购的办法,通过合资的办法,促进了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从而促进了我们体制的创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非公有制经济也暴露出来一些体制上的问题,有些较大型的私营股份公司和三资企业在管理上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一套制度,有些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自我封闭观念,合作意识淡薄,对政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因而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是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调整公司的内部结构,加强管理,这方面工作还很多,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无论是制度还是管理方式,都需要更新,需要升级。
五、坚持数量扩张与效益增长同步发展的原则
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还需要继续发展,但重要的是提高质量和水平,在产业结构上要升级换代,要改变目前一些地区对非公有制经济只采取数量扩张和拼投资的做法,鼓励他们在实现数量扩张的同时,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和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非公有制经济向现代化发展水平看齐。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管理和指导,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经营,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抗风险能力。非公有制经济业主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安全生产、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努力在社会上树立好自身形象。
六、坚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原则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今的市场竞争,以科技取胜已成为潮流,投资高科技产业,通过发展高科技产品获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人们有目共睹。当世界信息革命、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涌来时,我们看到在应对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时,包括信息革命、生物工程革命、新材料革命,非公有制经济一马当先。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当中,相当多的是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今后,我们要继续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这种作用,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落实政府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各地的科技智力优势,鼓励民营资本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民营企业要逐步充当起主力军的作用。要鼓励有能力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高校教授、科研院所的研究员、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兼职,并以智力、专利、技术入股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向高科技产业发展。制创新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就是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调整公司的内部结构,加强管理,这方面工作还很多,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无论是制度还是管理方式,都需要更新,需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