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军
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球经济总量呈几何基数地增长,由本世纪初的不到1.5万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39.2万亿美元。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发达国家的富人每天的消费超过了500美元。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到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遍布世界,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虽然经济如此发展,科技如此进步,但世界各国都普遍忽视了一个严重问题,这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人们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总量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忽视了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严重的社会对抗、冲突和不协调。全世界约有6亿多的人口每天消费不足1美元,有3亿人口受到缺水的困扰,有8000万儿童在饥饿中挣扎,有6000多万爱滋病患者。森林面积以10%的速度在锐减,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活力、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对外开放的吸引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复兴的新局面。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3000亿人民币增长到13万亿人民币,人均GDP已达到1200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7000亿美元,世界普遍赞扬中国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引擎国”。我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实力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居世界第二位,并且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航天国。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高档耐用品的消费和文化的消费大幅攀升,城乡恩格尔系数平均已下降到45%左右。在我国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大环境中,一些地区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局面。一些人只热衷于抓钱袋子,忘记了素质的提高,以致出现了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乞丐。在社会各阶层的分配关系中,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现象。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由改革开放前的0.3上升到0.5以上,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差距迅速扩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差距在3倍到5倍之间,农民的收入差距在4倍到6倍之间,而且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还在继续扩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浩劫,森林锐减,草地退化,良田沙漠化,工业“三废”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大大下降。这一切表明,我国也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和谐的现象,包括人与自然的不合谐、人与人的不和谐和人与社会的不和谐。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和严重的失调现象,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重要措施。他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张玉斌新著的《构建和谐社会引论》根据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站在一个新的视点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政策问题和实施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和论证。这是一部视角新颖、立意深远、体系完备的理论著作。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共十一章,二十余万字,用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第一章着重探讨中国传统的社会和谐思想和反社会和谐思想,提出了正确传承中华和谐文化的理论见解。第二章着重介绍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社会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分为两个部分来研究,一个是解决社会对抗的暴力革命理论,一个是构想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三章着重研究了新时期和谐社会思想在我国的形成和发展,把毛泽东的和谐社会观、邓小平的和谐社会观和党中央最近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化理论结合起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而展示出了和谐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最新成果。第四章主要分析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国内背景,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内背景下,深刻揭示了国际国内社会发展中不和谐的种种表现和治理不和谐现象的迫切性,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的挑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机遇,从而为人们思考社会和谐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国际国内背景资料。第五章着重对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现实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既阐述了和谐的历史概念,又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全新的思维方法。第六章到第十一章着重分析和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些核心问题。其中有,通过调控利益集团、协调利益关系来实现社会阶层的和谐;通过缩小地区差距达到相对均衡发展和地区和谐;通过认识和实施正确的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调节分配差距,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公正和和谐。特别在第九章对社会基层和谐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提出了构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企业、和谐校园、和谐家庭等实践问题。第十章特别对党如何领导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论述。第十一章着重对目前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绩观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做出了重要论断。这一问题在许多研究和谐社会的著作中都没有被提及,而本书却给予了特别关注。
《构建和谐社会引论》具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坚持辩证的分析方法。这部著作在分析社会和谐问题时,总是坚持把和与不和作为对立统一的问题加以研究。在研究中国古代和谐观的同时,研究了一些反和谐社会和非和谐社会的观点。这样就使中国传统社会观呈现出原有的复杂局面,尔后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地传承和谐社会的文化传统。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时,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实现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又阐述了在阶级对抗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用暴力革命消除剥削阶级的不和谐理论,从而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是坚持大视野的观察方法。本书在研究和谐社会问题时,总是把视角放在当代国内外重大热点经济社会问题上,把国内社会问题同国际社会问题结合起来,把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结合起来,把思想认识同物质条件结合起来。由于有宽阔的视野和深入的研究,本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是坚持学术的不断创新。本书在体系的安排上和对重大问题的阐述角度上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既吸收了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优秀的著作。愿本书出版后能同更多的读者见面,愿作者以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研究中能有更新的成果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