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7200000009

第9章 名扬华夏(1)

记者寻踪

1937年,继斯诺之后,斯诺夫人尼姆·威尔斯访问了延安,她在《续西行漫记》中着重赞颂了边区妇女的解放。书中写道“当红星像一颗彗星在中国西北大地的上空掠过时,当地妇女所受的震动最大,她们从沉睡中觉醒,更重要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她们的面前。”封捧儿可算是当时妇女解放的代表。

马锡五成功审理封捧儿婚姻案,引起了各个时期新闻媒体的关注。在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有重大影响的延安《解放日报》首次报道后,1945年4月11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李普的《一件抢婚案》。李普是我国著名记者和新中国新闻工作领导者之一。1918年生于湖南湘乡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任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编辑。1947年夏任新华社中原野战军前线分社社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北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3年后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一件抢婚案》分为“封捧儿路旁告状”、“老百姓大家审案”、“调解为主的方针”三部分,全面、系统介绍了这一婚姻案件的发生及审理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民主的政府,不是封建衙门,是真正替人民服务的,而不是替人民制造麻烦的。后来这篇文章汇集在上海地下党以“拂光社”名义出版的《光荣归于民主》一书中。这本书于1980年7月由新华出版社重新出版,改名为《我们的民主传统——抗日时期解放区政治生活风貌》,仍保留了《一件抢婚案》一文。1992年8月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文、巩世锋编写的《陇东老解放区通讯选》也收录了这篇通讯。

全国解放后,生活在普通农家的捧儿为自己起名封芝琴。这个平凡女性的传奇经历通过评剧和电影《刘巧儿》等文艺作品广为传播,使无数记者、作家慕名而来,不断进行采访报道,成为常写常新的题材。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有近百名记者、作家采访了封芝琴本人。1953年2至3月间,人民美术出版社委托西北艺术学院宁恩宝、张阶平、徐风实地采访。他们来到华池县悦乐乡上堡子村的张湾庄,在封芝琴家里一连采访了三天,创作了连环画《刘巧儿》,并为封芝琴速写“封捧儿——刘巧儿”,现存放在“刘巧儿事迹陈列室。1964年3月8日,《甘肃日报》记者田企川、张默、耿汉一行来到华池体验生活,在悦乐公社张湾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与封芝琴结下了不解之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为封芝琴当年敢于和封建势力抗争,争取婚姻自主,婚后夫妻和睦,积极参加生产,热爱社会主义,争做劳动模范的事迹所感动。记者张默亲自介绍封芝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联合写了长篇通讯《今日“刘巧儿”》,发表在1964年3月18日《甘肃日报》上。文中写道:“华池山区一条从庆阳城通来的弯弯曲曲的简易公路,正打悦乐公社张湾村的孙家梁下这座小石桥上经过,桥的那一面是狭窄的柔远河,潺潺细流清澈见底,桥的这一面,不到几十步的地方是三两孔古旧的窑洞,窑顶上长满着青苔野草,夹杂着几处低矮的酸枣丛。电影《刘巧儿》中巧儿的模特——多年的劳动模范、县人民代表封芝琴同志,就住在这里。封芝琴,一个聪明勤劳的农村妇女,二十年前,她的那种勇于冲破封建束缚、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精神,至今仍在人们心目之中留有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那么,这几年的‘刘巧儿’,是怎么劳动和生活的,她做了什么,又有些什么进步了呢?……”接着以“会把家过日子的人”、“劳动妇女新姿态”、“在集体主义思想的激流中”为小标题进行了报道,全面反映了封芝琴的家庭生活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风貌、新典型。正如这篇报道中说的那样:“巧儿就像一朵花,在党的阳光抚照下,在党的甘露滋润下,越来越开得鲜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丰富。作为新闻人物的封芝琴更加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反映封芝琴生活风貌和精神风采的各类报道经常见诸报端。1980年9月,《中国农民报》记者郑秀满来甘肃采访,听说了“刘巧儿”的故事,专门来到庆阳。在地区妇联主任唐秀兰陪同下采访了封芝琴。这位善解人意的女记者听说“刘巧儿”勤劳朴素,对子女要求严格,临出发时特别把身上的衣服换下,穿上带补丁的旧衣裳,在“巧儿”家一住就是5天,体验农村生活,和封芝琴交上了朋友。1982年甘肃电台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刘巧儿在前进》;1985年甘肃《党的建设》第五期刊发了记者段知行的文章《今日刘巧儿》——访刘巧儿原型、共产党员封芝琴;1986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农民日报》刊发了巩世锋、乔旺堂采写的通讯《两个巧儿喜相逢》;1987年5月7日《今晚报》发表了徐向君的文章《陇东近访“刘巧儿”》。以及《电影“刘巧儿”原型今何在》、《走上银幕的庆阳人》、《真实的刘巧儿》、《“巧儿”西安续亲缘》、《“刘巧儿”与马青天》、《部长来到“巧儿”家》等等。诸多有关封芝琴的报道和通讯见诸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中国妇女报》、《中国老年报》、《中国人口报》、《中国老区报》、《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天津演唱》、《华商报》、《家庭生活报》、《西部人》、《诤友》、《家庭与婚姻》等多家省级以上的刊物以及《陇东报》上。全国究竟有多少报社杂志社报道和转载有关“刘巧儿”原型——封芝琴事迹的消息、通讯,难以精确统计。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庆阳电视台等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刘巧儿”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除上述报刊、杂志、电视广播采访报道及省地县志记述外,有关著述及专篇尚有抗日战争时期留守陇东的385旅770团团长张才干的回忆录《留守陇东》中的“巧儿告状”,《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7期专篇《封芝琴与刘巧儿》,《今日中国西北角》(敦煌文艺出版社)中白永发采写的《春风吹进“巧儿”家》,庆阳地区党史办《党史资料》编选的《刘巧儿团圆》,庆阳业余作者赵菊香《马锡五断案》中_编选的《捧儿团圆》,《庆阳女性风采》中张瑜琳撰写的《时间作证》,夏涵禄的《刘巧儿》,杨正发的《封芝琴刘巧儿》等等,并且配有不同时期的大量照片。中国评剧院最新创作演出的《刘巧儿新传》,《甘肃戏剧》发表的庆阳剧作家李应魁秦腔剧本《刘巧儿新传》,华池县剧团创作上演的《巧儿你好》等,使“刘巧儿”——封芝琴成了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和常写常新的话题。

舞台成戏

“争取婚姻自由,忠于爱情生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浩如瀚海、灿若群星的各类优秀文艺作品中,这个题材,无论传说还是现实,喜剧还是悲剧,都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塑造和演绎着一个伟大民族婚姻家庭的进步。在陕甘宁边区,对封捧儿婚姻案影响最大的是陕北著名民间说书艺人韩起祥。

韩起祥生于1915年,陕西横山县韩家园子人。3岁双目失明,9岁给地主放牧,10岁丧父,13岁拜师学艺,14岁开始说书。此后在陕北和陇东一带走村串乡,为广大农民群众演唱说书。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超常天赋,30岁时就能说七十多部传统故事,如《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及岳飞、包公等长篇大书。曾在陕北名胜白云山道观举行的千人赛书大会上获得“状元”,被人们赞誉为小书圣。他聪慧过人,擅长吟诗编歌,有出口成章的本领和即兴编唱的创作才能,还能弹奏大量民间小调。1940年移居延安,参加陕甘宁边区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说书组,从此开始说唱新书。边区民主进步的新生活和火热的革命文艺,使韩起祥焕发了青春和创作激情,他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著名说唱演员,一共编演出了500多个新书段子,著名作品有《刘巧儿团圆》、《张玉兰参加选举会》、《宜川大胜利》、《二流子转变》、《红鞋女妖精》、《反巫神》、《翻身记》、《回乡记》、《时事传》等。其中代表作《张玉兰参加选举会》,1945年获陕甘宁边区文协特等奖;《刘巧儿团圆》1952年获陕西省创作特等奖和文化部演出甲等奖;《看大桥》1956年获西北文艺调演甲等奖:《翻身记》1963年获文化部演出奖;《我给毛主席说书去》1976年获全国汇演一等奖。他编唱新书,采取民间口头创作方式,用脑子想好故事,在心中“搭好架子”,然后哼出唱句,坐在板凳上,弹起三弦,自演自听,边听边改。最后熟记于心再去演出。他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语汇丰富,情节生动,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音乐吸收了秦腔、眉户、碗碗腔、道情等地方戏曲、民间说唱和民歌曲调,唱腔朴实流畅,感情真挚,优美动听,具有十分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个来自民间的苦艺人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几十年来一直以民间说书艺术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在民间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锡五断的封捧儿婚姻诉讼案通过民间传说和《解放日报》的报道,特别是马专员的断案方式和封捧儿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勇敢争取婚姻自主的勇气,给韩起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静的秦腔剧《刘巧儿告状》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不久,韩起祥就编成了陕北说书《刘巧儿团圆》,在陕甘宁边区走乡串村说书演唱。

手弹三弦口来讲,春夏秋冬走四方。

说书不为别的事,文化娱乐我担当。

我们边区好地方,男耕女织人人忙。

有吃有穿好光景,实行民主气象新。

有些男女二流子,却说改造全变样。

买人卖人全不行,骗来抢亲也不让。

听了这话你不信,有段故事听我讲。

编成新书说新人,只说实来不说谎。

说的是一九四三年,故事出在陇东西庆阳……

韩起祥是个文盲,他把封捧儿婚姻案的来龙去脉编成长篇弹词进行演唱,突出宣传了马锡五专员。这事被马锡五知道后,他亲自约见韩起祥,把封捧儿告状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一遍。并郑重地说:“老韩呀,封捧儿告状这事,应该好好宣传。但是,我马锡五是共产党叫我这么办的,不要把我说的那么玄乎,你要绕开我说,要讲共产党、毛主席的好政策,宣传边区政府颁布的婚姻法令,能这样处理这个故事,教育意义就更大了。”马锡五的高尚情操和及时指点,使韩起祥心里豁然开朗,心领神会。于是边唱边改,改成了可以说唱两个多小时的《刘巧儿团圆》长篇弹词。这篇弹词光调式就有平调、欢乐调、愤怒调、牧羊调、放牧调、刚调、下调、油调、山西梆子、张生戏莺莺调、盼望调、送哥调等39种之多,加上生动传神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情节,天才的表演艺术,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陇东抗日民主根据地各县和385旅770团在大风川的垦荒部队中,他都曾去说唱过,深受群众欢迎。

这个唱词传到了延安,边区政府文艺部门很重视,就派专人深入陇东,与韩起祥一起,在封捧儿村里深入生活。不久,改成了说唱剧本《刘巧儿团圆》。艺术的需要使韩起祥把封姓改成刘姓,封彦贵成了刘彦贵,是个不爱上山劳动,走村串户的货郎。封捧儿成了刘巧儿,也叫巧娃。张湾村改为赵家庄,张金才改成了赵金财,张柏儿改成了赵柱儿,只有专员马锡五名称没有变。

当时,陕北、陇东一带主要文化活动就是过庙会、说书、唱戏。说书有庙会上说的,家里许下口愿说的,说书十分流行。

《刘巧儿团圆》编成后,韩起祥走州过县,赶庙会,跟集市,进机关,下部队,走到哪说唱到哪,很快就在陕甘宁边区广为流传。从此“刘巧儿”这个名字与封捧儿融为一体,封捧儿成了刘巧儿,刘巧儿就是封捧儿,人们一直都把封捧儿叫刘巧儿,有时连她的真名也忘记了。在她的家乡庆阳市你要是问刘巧儿,差不多人人都知道,要是问封捧儿知道的人却不多。以后的各种剧本、电影等文艺作品和新闻报道一直沿用“刘巧儿”这个名字,使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刘巧儿团圆》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文艺的经典作品之一。1944年,边区文协说书组把它列入《人民文艺丛书》编辑出版,1946年9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刊登了《刘巧儿团圆》,同时刊发了解清的评论文章。

《刘巧儿团圆》等弹词的创作和说唱,使韩起祥一时声名鹊起,誉满边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中央领导人多次接见。1946年8月,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枣园机关连续两天听韩起祥说书,鼓励他多编、多说新书,更要多注意国家大事,学习讲普通话,将来好到更远的地方去说书,韩起祥听后深受鼓舞。不几天,毛泽东主席又请韩起祥说书,这一消息使他的全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忙换上新衣服,背上三弦快步来到延安中央大礼堂。不一会儿,掌声如雷,毛主席走进了大礼堂,韩起祥恨不得睁开双眼看一看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把三弦定到最高音,放声高唱《东方红》……说完书,毛泽东紧紧握住韩起祥的手对他说,你的《刘巧儿团圆》对移风易俗,转变人们的婚姻观念很有意义啊!新书要推向全国去,要好好带徒弟,培养革命曲艺事业的接班人。毛主席亲切地和韩起祥拉起家长,问这问那。毛主席说:“你来延安,觉得这里怎么样?”韩起祥说:“延安好。陕北十年九不雨,日怪得很,毛主席来了,延安三天两头的下雨,沟沟岔岔都长开庄稼了。”毛主席哈哈笑起来说:“韩先生,听说你会算命,你给我毛泽东也算一算。”“毛主席的不用算,这个世界一满都是你的。”“嗨,话不能这么说,世界是人民的,我毛泽东是人民的勤务员嘛!”毛主席的亲切随和,使韩起祥如沐春风,心中充满温暖和激动。

同类推荐
  • 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

    第十四门徒:死亡拼图

    艺术的谋杀方式,被切割残缺的尸体,以及有意留下的线索,都汇聚成了一个扭曲变态的人格。罪恶交织,真相缥缈。凶手是谁?做案动机是什么?在犯罪心理学的抽丝剥茧下,凶手将被撕扯下神秘的面纱……
  • 五色水

    五色水

    本文为作者樟叶的散文集,樟叶,本名张伟 ,1948年6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1965年赴陕西大荔县插队。1969年后历任解放军战士,西安市第八中学教师,陕西省商业厅、省财贸办公室、省计委、商洛地区行署、商洛地委副厅长、副主任、专员、书记,1998年至今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 乱世红琰:蔡文姬

    乱世红琰:蔡文姬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描绘了汉末才女蔡文姬坎坷曲折的一声,从少年才子到婚配丧夫,之后父母双亡,悲惨中又被抢到匈奴被迫嫁给匈奴左贤王,最终被曹操赎回大汉,又不得不于儿子分别,最终嫁于幼时同学董祀方才转危为安,共度余生。
  • 世界怪奇实话中

    世界怪奇实话中

    本书收录《手拿斧头的夫人画像》、《消失的新郎》、《楼门街的自杀旅馆》、《地面伸出的手》、《圣伊丽莎白的妒忌》等推理小说。
  • 德意志的沉浮与崛起

    德意志的沉浮与崛起

    本书介绍了德国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发展道路。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最强风流邪少》

    《最强风流邪少》

    天星新书《最强风流邪少》恳求支持。■□■□■□■□■■□■□■□■一段痛苦的回忆,成就他果断杀伐的意念。曾经对爱的执着,如今是一位传奇的杀手。对面昔日的爱人,他到底是该爱还是怨恨。
  • 重生之丑女翻身大作战

    重生之丑女翻身大作战

    我哩个擦。。。没想到丑女也有春天,意外竟让自己重生在自己小时候,我去。。。。我一定要在小时候好好保养,长大成美女,帅哥、金钱兜里来。。。。。。。。。。。。。。
  • 总有人在等待

    总有人在等待

    从爱上他到只剩下依赖他,那些青春里的痛在一天天消失殆尽,回首时,是否还有那么一个人在默默等待……
  • 傣家闺秀

    傣家闺秀

    前一世,死在未婚夫刀下,她只恨自己无能,护不住最亲的人。这一世,她不想再有纷争,只愿平平淡淡、了此一生。所以,藏起一身本领,收起倾覆野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小女子。奈何,命运爱开玩笑,国仇家恨,真就从此消泯?豪气干云的他,真就一生无缘?而另一个体贴温柔的他,真的要伤心决绝而去?且看她,生于金枝,翱翔九天,对命运开的玩笑大声说——不!
  • 重生之天才女

    重生之天才女

    为了一个未解开的阴谋,她牺牲了自己。一直碌碌无为的她,得到了重生的机会。那么,好,她要让前世那些得罪过她的人,“杀无赦,让我伤心一分,我定让你万劫不复。”在黑道,她是午夜修罗,令人惊悚的恶魔。在白道,她肆虐无阻,政府也阻止不了她的为所欲为。在商业,她是百亿富翁,亦是大家闺秀……“放心,载在我手里,不谈死,那多伤感情,我们玩个别的方法,三十六大酷刑,我们慢慢玩。”
  • 武道天极录破

    武道天极录破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的年代,少年们彼此相遇,又彼此别离!
  • 玉姐养成记

    玉姐养成记

    “请小姐牢记自己的身份和本分……”——福伯提醒。“玉姐,你是不是该对我负起责任……”——某萝卜怨念。“什么可爱,根本就是花痴里的花痴……”——某男神白眼。“表妹,你也稍微有点同龄人的正常表现好不好?”——某眼镜心疼。“常玉,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你?还是说,这些都不是?”——某班导疑惑。某女心道:哪有那么复杂嘛……除了报仇,我这辈子只是作为常玉而活!PS:轻松小白文,喜欢的亲请收藏抱走。另外,了了同步更新耽美文《血色囚笼》,腐亲们可以去瞅瞅收走哦~
  • 变化多端的校园爱情

    变化多端的校园爱情

    新转来的温柔漂亮学生,被几个校草抢着,让她束手无策。她只能一走了之。最后,还是没走成。一个校草老是让她还她欠他的人情,还是在她不愿意的事情上还......
  • 道正炎黄

    道正炎黄

    百鳞以神龙为长,百禽以凤凰为长,百兽以麒麟为长,百甲以鳌龟为长,但却还有其他神兽妖族不归他们四灵管辖。这其中又以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为四大魔兽乃是妖魔中法力最为强大,统领妖族意图灭绝人族,更以人族为食,人族陷入恐慌之中。元始天尊派十二金仙传授人们道统,人族得以自保。之后人族确因派系之争,无暇顾及妖族和魔族,导致妖魔也慢慢变的异常强大非凡,对人族觊觎已久的妖魔阴谋慢慢酝酿,人妖魔大战一触即发。从此炎黄大陆又不得安宁,只到他的出现........道正炎黄讨论群:1700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