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州区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暨创建信用村(镇)的调查
农村信用社如何有效地支持好“三农”,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在农村金融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凉州区农村信用社找准了切入点,在全辖区农村信用社全面开展了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凉州区信用联社辖独立核算的农村信用社58个,非独立核算的信用分社79个,服务于凉州区所辖38个乡镇、448个村、3662个村民小组的182500个农户及区、乡(镇)辖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济户。截至2004年10月底,全辖区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4598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46185万元,存贷比例(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100%,与信用社有信贷关系的农户有119442户,占全辖总农户的65.5%。仅今年1—10月份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6156万元,其中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4226万元,占比达95%。
二、凉州区农村信用社开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的背景及进展
为了有力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促进农村信用社自身健康发展,2001年起,凉州区农村信用社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牢固确立了为“三农”服务的市场定位,坚定走依靠农民、扎根农村、支农兴社的路子。尤其是2002年以来,凉州区农村信用联社把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置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支持农民奔“小康”的高度,作为强化管理、拓展业务、提高效益的“突破口”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切实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加快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步伐,全面提高信贷支农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两难”问题,实现了信贷支农的历史性突破。达到了政府满意、农民受益和促进信用社自身发展的“三赢”局面。
截至2004年10月底,全区58家农村信用社除城区4家外,农村基层的54个社均已全面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开展了信用户及信用村(组)的评定工作。已评定各类“信用户”(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级别)66408户,颁发“绿色”《贷款证》934.10份,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08676份,当年累计给8.6万多农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5049万元,占当年农户贷款累计投放额的44.1%,向农户承诺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26580万元;已创建“信用村”39个,“信用组”45个,并已授牌。
三、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件利党、利国、利民、利社的好事、实事,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办好事、实事的重大举措。凉州区信用社为确保“推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起到实效,一是组织全辖区干部职工认真进行学习讨论,通过学习,吃透精神、掌握政策。二是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增强做好“推广、创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层层成立了“推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四是联社加强了对基层信用社的检查、督促、指导,着力解决“推广、创建”中进展不平衡、操作不规范、工作不扎实等问题。五是联社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推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推创”工作能保质保量按时顺利完成。
(2)依靠党政,依托村组,形成合力。一是联社信用社及时向当地党政部门汇报农村信用社开展“推广、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及工作思路,引起了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二是各乡镇全力支持配合信用社开展此项工作,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并纳入乡镇党政重要议事日程;三是紧紧依靠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作为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熟悉情况、贴近农民的优势,成为信用社联系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四是广大农民群众能够积极配合和热情参与。从而形成乡镇党政、村“两委会”、农户和农村信用社“四位一体”的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相互促进的社会服务体系。
(3)以宣传、发动为突破点,营造舆论氛围。一是在乡镇党政及村“两委”的配合下,以召集村组干部、村民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户讲解信用社开展“推广、创建”工作的意义、方法、程序和好处。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并采用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扩大宣传范围。三是边宣传、边放贷,当场兑现承诺,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小额信用贷款的好处。
(4)严格把关、规范运行,保证质量。一是建立完善农户经济档案;二是严格农户信用等级及“信用村(组)”评定标准;三是严格遵守“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四是切实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和各项优惠措施,做到不打折扣;五是依靠地方各级党政、村组,但不依赖,切实维护信用社的经营自主权;六是结合当地实际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和贷款期限;七是进一步明确信用等级评定责任;八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四、调查体会
农村信用社开展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以其目的明确、措施得力、行动积极、方法得当、效果明显从而达到了“社农”双赢、党政满意。既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密切了信用社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既树立了信用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又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同时也为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1)农民群众拍手称快,地方党政高度称赞,信用社相见恨晚。这是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反应,它综合反映了农村信用社开展“推广、创建”工作的效果。同时通过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组),有力推动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对农村信用社而言既解决了“难贷款”问题,促进了不良贷款的清收,防范和化解了风险。
(2)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适应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通过对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优势支柱产业给予积极信贷支持,大力推进了辖区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密切了社群关系,树立了信用社良好社会形象,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一方面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拉近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户的距离,广大农民切身认识到只有信用社才是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农民诚实守信的意识,使我区农村信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调查中发现一些欠旧贷款的农户为了能评个较好的信用等级或不影响信用村(组)的评定而千方百计筹钱还清了旧贷款。广大农民也把信用户看做崇高的荣誉,当作自己家最好的门面,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组)在全区已蔚然成风,“信用工程”开创了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新天地。
(4)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效遏制了民间高利贷蔓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实施,以其贷款手续简便、诚信度高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农民持《贷款证》在限额内可随用随贷、周转使用,利息又远低于民间借贷,这对缺乏生产经营资金的农民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民间高利贷的蔓延,减轻了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