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所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其中,会计风险最为直接、最为普遍,金融会计风险主要包括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即出纳、联行、结算、财务、决算及电算化风险;会计管理风险,即会计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不适应,会计内控手段、方式落后造成的风险。要有效防止会计风险,提高银行会计内控的先进性和有效性,需从几个方面入手。①深化内控体制改革,增强内控体制的有效性;②健全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内控制度的严肃性;③强化内控科技手段,提高内控方式的科学性。
【关键词】会计内控机制银行会计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加快和深入,银行在商业化、国际化进程中将面临各种经营风险。其中,会计风险最为直接,最为普遍。因此,识别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会计内部管理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金融会计风险主要包括会计核算风险和会计管理风险两大类。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就是按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金融会计信息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因账务核算不准、数据不实、信息失真给营运资金造成一定难度,加大了经营风险。会计核算风险主要存在于出纳、结算、联行、财务核算管理、年终结算和利润转结以及计算机操作等环节。
(1)出纳风险。主要来自于现金收付过程中的客观差错和出纳人员自身主观差错。客观差错主要表现在收付过程中因业务量大而发生多付少收款项或误收假币等差错。主观差错一是业务人员因不健康思想引起,违反职业道德,有意撕毁票据或造假单、折,冒领、贪污库款而造成的风险。二是因学习相关制度不认真,具体操作中把关不严被诈骗或套取大额现金而造成的风险。同时,库款的运送,库房的守护等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2)结算风险。结算风险包括结算票据风险和结算资金风险,当前最主要的是结算票据风险。结算票据风险是由于业务人员经验不足,审核不细,把关不严,误收或误付伪造、变造的汇票、支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造成银行和单位的资金损失。近年来,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经常有不法分子恶意透支甚至利用银行卡诈骗,给银行及客户都造成严重损失。结算资金风险是业务人员利用结算工具截留、挪用结算资金虚增存款或挪借他人使用而造成的资金损失。
(3)联行风险。是因为发生错发、误发、漏发、或迟发联行报单而造成资金在途时间延长,从而影响资金周转,同时给不法分子套用联行资金以可乘之机。
(4)财务风险。一是业务过程中成本核算不细造成的风险,银行吸收存款只求数量,不讲贷款结构,变相提高存款利率,增大费用开支,发放贷款抵押不实,手续不全,不计算贷款使用的效益等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固定资金风险,有些金融单位超计划、超面积兴建楼堂馆所,不仅加大了基建开支,同时也加剧了经营亏损。
(5)决算风险。主要是一部分银行机构在年度会计决算报表上做数字文章,不如实反映利润,通过弄虚作假搞账外账,虚增虚减利润,以便为经营决策人增加考核业绩。同时还包括其他数据风险,如应付利息、呆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等资金是否准确提留,各项资金是否及时交纳,违规经营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等。
(6)电算化风险。目前计算机、自动提款机、POS机等现代化设备已广泛应用到银行业领域,但实际应用过程中,潜在着许多隐患。如因机器故障丢失数据,磁盘数据保管不善,密码泄漏、病毒侵害,势必给银行信息的储存、保管、资产管理以至于银行整体工作带来巨大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有个别微机操作人员对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进行犯罪活动,则不易被别人发现。
目前在银行业发生的许多经济案件中,大多与会计师核算环节失控有关,而一些银行发生严重的违法经营,其方法也是从会计核算打开缺口。诸如滥用会计科目,账外吸收存款与发放存款、隐藏存款、篡改账表、虚报会计信息等。
2.会计管理风险
会计管理风险是因会计内控体制建设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不适应和内控制手段、方式落后,从而使银行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
(1)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风险是制度管理风险、检查监督风险、岗位设置风险和会计人员素质风险。①制度管理风险。一是会计制度不健全,发现问题没有有效的纠正依据,即“无法可依”;二是对会计制度知之不多或理解不深,制度执行不严,即“有法不依”;三是违反制度操作,如对他行票据未交换收妥就提起入账,付款业务未记账就付款,无理退票、压票、付款等违规行为未及时处理,即“违法不究”。②检查监督风险。从宏观上看,银行目前的机构设置,普遍存在上下级对口部门自成体系,而同一个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相互协作和监督制约不够,结果造成会计监督工作的重复或漏洞。如前几年业务经营中出现的缺乏会计部门成本控制的高息存款问题等。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稽核、财会、信贷、资金等部门之间不通报、沟通信息等情况。从微观上看,有些行为缺乏完善的检查监督手段和专职财会监督监管人员,没有配备内勤坐班主任,弱化了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加大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③岗位设置风险。岗位制约是银行会计内部的第一道防线,钱账分管、换人复核、事后监督、审贷分离、印押证分离等岗位模式,充分体现了银行会计内控机制的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效性仍然不够,因碍于人情致使岗位制约失去作用。一人多岗,不坚持印押分管制度,虽设有记账、复核双岗,但没有明确相应的岗位责任,复核岗流于形式等问题仍然存在,由此引发的违法违纪总是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共同作案,如挪用客户存款,滥用库款,涂改账表票据、滥用印鉴等。④会计人员素质风险。有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以致带来工作失误,给银行资金造成损失。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利用所掌握的工作技能违法乱操作,为牟取私利,不惜以身试法。近年来呈增长趋势的金融业中利用电脑犯罪就属于这种情况。更有极少部分专业人员,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诱导、纵容,指使他人违反会计制度,挖银行的墙角,也给银行带来风险。
(2)内部控制建设不适应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造成的风险主要有内控建设缺乏系统性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性风险和内控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风险。①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风险。内部控制是银行内控机制的灵魂,对于整个的会计内控规范体系而言,应是有机的、系统的。从各种章程到每一项业务的操作细则、从每项资产负债业务到中间业务的各项制度、从处罚办法、查证办法到业务操作办法,都应有密切的联系。从大到小,从粗到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规范统一,但实际上,现在的制度建设在这方面明显不够,对实际操作中实施内控操作带来了不利影响。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性规范与业务创新不能同步。一些新业务开办,新管理模式运作,新技术运用和新机构设立不能完全按照制度建设先行的指导原则进行,出现了制度“盲区”。结果一些新业务开发、新技术运用、新机构的业务等在实际中出现了问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一是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制度和补偿制度不健全,创新与规范存在矛盾,实施创新与强调规范无法统一。二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部制度建设仍然滞后,防范滞后,导致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的案件增多。③内控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风险。一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制度在执行中变形。由于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等原因,存在着只讲灵活性,不讲原则性,把应落实的制度加以变通执行或回避,致使会计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等问题频发。二是由于基础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造成制度不落实。如在会计、出纳操作岗位上,对业务印章、密押以及有价票证、重要空白凭证、临柜人数的管理在制度上是硬的,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因岗位缺员或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照章执行,结果导致案件的发生。三是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矛盾性,导致制约落实的形式、标准等具有灵活性,造成执行标准和结果不一,也影响了制度执行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