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力用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非职工医疗保险、公立医院济困病床、城市廉租房、农村饮水安全、最低生活保障等涉及群众医疗、教育和生活等方面实事的落实,确保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抓紧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创业致富的浓厚氛围,在全民创业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努力扩大就业。
(王永和李小兵)
投资
一、2006年甘肃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2006年,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总体思路,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24.87亿元,同比增长16.7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925.93亿元,增长17.17%(含房地产开发投资97.72亿元,增长13.96%);农村投资完成98.94亿元,增长13.06%。综合分析,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一)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投资增量不断提高。2006年甘肃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定增长,总量快速攀升。全省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87亿元,比2005年净增147.14亿元,投资增幅是甘肃省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下,2006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从全年增长速度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逐月增加态势,1~5月达到26.91%,为全年最高点。之后,由于受到国家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等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6月开始逐月小幅回落,1~12月降落至16.76%,但仍高于年初确定的15%的增长目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运行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二)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在2006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2.02亿元,增长24.2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36.96亿元,增长23.7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35.89亿元,增长11.02%。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增长比2005年分别高10.43和13.08个百分点,呈快速增长态势,表明甘肃省加大“三农”投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涉农政策已经开始发挥显著的作用,工农业正在协调有序发展。相比之下,第三产业增长较为缓慢,增速比2005年低8.78个百分点,今后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三)国家补助投资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但规模有所压缩。经过积极争取,2006年国家共安排下达甘肃省建设项目国家补助资金和国债资金43.51亿元(其中:国家补助资金19.44亿元,国债资金24.07亿元),重点支持了甘肃省农林水利、交通能源、社会事业、党群政法、城市基础设施等一大批涉及生态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对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甘肃省经济发展。但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国债规模压缩的影响,2006年甘肃省争取到的国家投资比上年有所减少,加大了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筹措资金的难度。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稳中有降。受国家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甘肃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有所下降。1~12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7.72亿元,增长13.96%,投资增速比上年下降5.01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5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6%,其中住宅1279万平方米,增长10.64%。房屋竣工面积420万平方米,增长23.89%,其中住宅372万平方米,增长38.81%。房屋销售面积515万平方米,增长8.88%,其中住宅483万平方米,增长15.0%。销售额91.7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住宅82.24亿元,同比增长11.29%,商品房销售情况良好。
(五)市(州)投资完成情况较好。2006年,各市(州)严格按照年初与省政府签订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要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狠抓落实,顺利地完成了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各市(州)全社会完成投资中,增速高于全省增速(16.76%)的有10个市(州),增速高于20%的有庆阳、甘南、平凉、金昌、天水、武威和定西等7个市州。根据年初与各市州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省政府对200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较好的甘南、平凉、兰州、定西、酒泉等5个市(州)进行了表彰奖励,有力地促进了市(州)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
(六)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超额完成年初投资计划。2006年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1033.56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41亿元。2006年39个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65.27亿元,到位资金222.64亿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10.05%和92.36%。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的四分之一。在39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续建项目24个,当年计划投资197.5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9.07亿元,占年计划的115.97%;新开工项目15个,当年计划投资43.5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6.19亿元,占年计划的83.17%。39个重点项目年内建成及部分建成项目16个,占年计划的41.02%。GZ45线武威过境段高速公路、西部通道临夏至合作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嘉峪关至安西一级公路、西部通道定西至罗汉洞高速公路已完成路面铺筑,大部分已基本完成。省内路网结构进一步改善,交通能力显著提高,投资效益开始显现。兰新铁路兰州西至武威南增建二线工程、武嘉电气化铁路改造工程、嘉峪关机场改造工程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这些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甘肃省的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了客货及航空运输的能力和质量,为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油集团兰州石化公司7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酒钢集团35万吨热轧板卷不锈钢、金川公司20万吨/年铜电解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企业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张掖电厂一期工程、靖远电厂三期工程和低窝铺风电场的建成,使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86万千瓦,有效缓解了甘肃省电力供需紧张的矛盾。在15个新开工项目中,除西安至平凉铁路尚未开工建设外,其他1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综合以上分析,2006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增长态势。
二、2007年全省投资形势展望和工作重点
分析2007年甘肃省所面临的投资形势,一是随着前几年投资建设的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的相继建成,制约投资较快增长的瓶颈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对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二是2007年是市(州)党委、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各市(州)在投资目标责任的指导下,将会进一步加快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兰渝铁路、引洮供水一期等一批新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对投资增长将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四是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因此,2007年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
为了顺利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在贯彻落实“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保证抓党建,和谐抓民生”的总体思路下,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动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继续做好国家投资项目的争取工作。2007年国家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债规模进一步压缩,投资方向也将有新的调整。对此,我们要积极适应,及早着手,进一步加大力度,把争取国家投资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国家2007年重点支持的直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公路、公检法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西部中心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上来,以保持国家投资对甘肃省投资的带动辐射作用。同时,继续做好在建项目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打好基础。
(二)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的项目投资工作,切实落实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要重点抓好农林水利、交通能源、工业企业、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项目的投资落实和建设管理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投资目标责任约束机制,按照年初省政府与各市(州)签订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考核责任书的要求,继续落实好年度投资计划考核指标,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加强项目组织和施工调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完成更多投资量。
(三)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健康有序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和国家有关部委近两年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经济适用房中小套型比例等有关政策精神,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目标,加快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和推行廉租住房建设。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严格房地产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土地一级市场管理,控制过量批租土地,引导合理、节约和集约用地,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引导房地产开发健康有序发展。
(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促进新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于新开工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要在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阶段,优化方案,完善工程设计,及时履行环评、土地等前期审批手续,加快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等工作。对于审批和核准项目,要在保证前期工作质量和严格按程序操作的基础上,加快进度,保证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要积极配合,为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同时,要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五)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项目全过程管理。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和《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精神,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部门、企业的合理流动。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切实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六)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统筹解决城乡投资增长不平衡的矛盾,继续加强第一产业,带动农村投资快速增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内需,缓解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分依赖,逐步解决投资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实现投资领域的和谐发展。
(李东新达选祥)
财政
一、2006年甘肃省财政运行情况
2006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和省上各项工作部署,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全省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良好态势。在此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0.91亿元,同比增长22.3%。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94.68亿元,同比增长20.71%。财政支出实现522.7亿元,同比增长23.76%。总体来看,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增幅均超过20%,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财政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省及省级均可实现当年收支平衡,并可消化部分历年滚存财政赤字。回顾2006年,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筹措资金,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当年争取中央各类补助382.5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甘肃省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经过积极争取,“十一五”期间,中央延续了对甘肃省财政困难补助政策、对两个民族自治州财力补助和生产发展资金补助政策。这对缓解全省财政困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大力支持国企改革。当年筹集资金30多亿元,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一是积极稳妥地开展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核拨补助资金23.4亿元,完成了一批省属及省属下划、中央下划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及部分市(州)企业关闭破产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拨付资金近4亿元,基本完成了兰州铁路局和第二批中央在甘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全面开展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和农垦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三是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拨付资金1.6亿元,重点支持了企业技术改造和外贸企业发展。四是大力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将审核确认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23.36亿元,全部从企业剥离到县以上粮食主管部门,实行集中管理,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