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端琚
(一)
在我国远古时代的历史上有许多传说的英雄人物,如盘古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等,他们都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其中伏羲氏是渔猎阶段的代表。《汉书·律历志》末引《世经》曰:“炮牺氏作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庖牺氏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后或谓之伏羲。”唐司马贞《三皇本纪》云:“宓牺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伏羲在传说中还是三皇之一。何谓三皇,说法不一。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云:“按三皇的名字,宋均、谯周虽有燧人、伏羲的主张,《白虎通义》又有伏羲、神农、祝融的记载,可是郑玄注《尚书中候敕省图》引《春秋运斗枢》、《文选》班固《东都赋》注引《春秋元命苞》皆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史记·五帝本纪》〈索隐〉云:“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世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
《风俗通义·三皇》曰:“三皇,《礼号谥记》说伏羲、祝融、神农。《含文嘉》记戏、燧人、神农。”伏羲列为三皇之中的地位未曾动摇,而且多居三皇之首位。伏羲之所以有如此辉煌的地位是因为他有着非常的业绩。除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外,据《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论衡·齐世篇》:“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群群,者于于,群居聚,知其母不不其父。至宓牺时人民民文,知欲欲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
《白虎通·号》:“谓之伏羲者何?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复前而不能复后。卧之,起之吁吁,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画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故谓之伏羲也。”因此,后世尊伏羲为“人文始祖”。
根据古书的记载,伏羲时代…黄帝轩辕氏之前很远很远。
《周易·系辞下》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帝王世纪》:“燧人氏没,包牺氏代之。”“包牺氏,亦姓也,……在一百一十年。包牺氏没,女娲氏代代为女女,亦姓也。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包牺氏之号也。”
《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孔颖达疏:“宋均注《文耀钧》云:女娲至神农七十二姓。谯周以为伏羲以次有三姓至女娲,女娲之后五十姓至神农,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是不当身相接。谯周以为神农炎帝为别人。”
《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在一百二十年而崩,纳奔水氏女,曰听谈,生帝临,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来,次帝衰,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也。”“神农氏……在一百二十年而崩。至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
《辞源》(民国十五年版):“伏羲……在一百十五年,传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二年,而神农氏作。”
简言之,伏羲氏代燧人氏,在位110年,或说在位115年,传十五世,凡1260年。有称传三世至女娲氏,而女娲之后继者十五世也皆以伏羲为号。而女娲传至神农氏又隔七十二代,或说五十代。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代,或说炎帝神农氏在位120年,传八代,合530年及黄帝轩辕氏。根据以上这些战国以后的人们带有神话传说式、若明若暗的记载,其中的阙漏、错误、失实肯定是难免的。我们知道,他们离那个时代至少已有三五千年之遥,而且没有文字记录而只有支离破碎的口头传说。现今研究这一阶段的历史主要是依靠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可作参考。因此据其大体粗估计,从伏羲至黄帝的时间至少有两三千年左右,大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伏羲的业绩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亦大致符合。
伏羲教民人脱离“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
的时代,“结网罟以佃渔取牺牲”,“结网罟以教佃渔”。“佃”在古字义中作“田猎”解。汉许慎《说文解字》佃字下曰:“中也,从人,田声。”段注:“《广韵》曰营田,《玉篇》曰作田。今义非古义也。许攴部自有畋,不必用佃为之。许所说者,相传古义。”在《说文解字》攴部畋字下曰:“平田也,从攴田,《周书》曰畋尔田。”今《辞源》、《辞海》“佃”字均是多义字,其一义《辞源》解:“田猎也,《易》以佃以渔。”《辞海》解:“通畋。打猎。《易·系辞下》:‘亦佃亦渔。’陆德明释文:‘取兽曰佃’。”这表明,伏羲使大家过着亦佃亦渔的渔猎生活。
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其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伏羲作八卦是后人称颂的功德,他是否制创了八卦,现在无从知晓,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可称之为“八卦”的,可能是1979年江苏省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骨角器上的某些刻纹。张政先生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的补记中说“出土的骨角和鹿角枝上有易卦文八个,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兑下,震上,归妹)。其所使用的数目字有二、三、四羲羲说说明的原始性。这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无论其绝对年代早晚如何,在易卦发展史上应属早期形式,可以据以探寻易卦起源地点问题。”
青墩遗址属于崧泽文化,该遗址出土的木炭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4234~前3335年。但该报告并未认可张政先生的分析。
不论分析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但伏羲的时代已有巫术和原始宗教是没有问题的。
《白虎通·号》云:“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羲羲于是伏羲羲羲……因,妇五正,始定人道。”班固《东都赋》:“人伦实始,斯乃伏羲氏之所以基皇德也。”《世本·作篇》云:“伏羲制以俪皮嫁娶之礼。”从考古资料看,父系制约始于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在伏羲时代应仍处于母系氏族制的对偶婚阶段,人民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至于《风俗通义·佚文》所云“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做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人也。”女娲晚于伏羲,用黄土造人是创世纪故事,与她的时代不符合,更与伏羲不相及了。人之初不分贵贱,《风俗通义》所云带有浓厚的封建社会阶级意识。
古籍的记载亦含有不少神话色彩。如称伏羲氏在位110年,年197岁,女娲治天下130年(《精编廿六史·五帝》),神农氏在位120年,“黄帝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岁。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岁”(《帝王世纪》)。原始社会生活极其艰苦,人们寿命很低。
据考古发掘的墓葬出土骨架鉴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死于青壮年时期之前。如对陕西省华县元君庙墓地鉴定的194具骨架中,有37人死于15岁左右,占统计总数的19.07%;有58人死于20岁~30岁,48人死于30岁~40岁,即有54.6%的人死于20岁~40岁。他们中没有1人能活到60岁。
又如对陕西省华阴县横阵墓地鉴定的102具骨架中,死于壮年(21岁~35岁)的有35人,死于中年(36岁~55岁)的有26人,共计61人,占统计总数的59.8%;死于20岁之前的有19人;而进入老年(56岁以上)的仅1人。
元君庙和横阵墓地均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其绝对年代大约是距今6800年~5800年。所以,在在个时代人们要达到耄耋之年几乎是不可能的,年逾百岁即是神话。神话的目的是使其人物伟大,不同…人。但亦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即这些伟大的人物代表的是一个氏族或部族,甚至是一个时代。《帝王世纪》不亦云:“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十五世,皆包牺氏之之也。”
后人为了使这些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具有神秘的成分,并让他们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出身和形象,如伏羲氏是因母履大人之足迹而生;神农氏是因母出游,有神龙首感其母而生(《帝王世纪》)。但这亦反映了其时人们尚处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婚姻状态。据《帝王世纪》载伏羲氏是“蛇身人首”、女娲氏“亦蛇身人首”、神农氏却是“人身牛首”。《帝王世纪》为晋人皇甫谧所撰,而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首的传说在汉代以后颇为流行,如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之句,汉代的画像石墓的画像题材中就有伏羲女娲作人首蛇身交尾状,著名的山东嘉祥县武梁氏祠有人身蛇尾相交画像,右者戴进贤冠,执矩左向;左者发绾高髻,右向,手前伸。旁有榜题:“伏戏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伏羲被神化为人首蛇身始于何时?汉代以前伏羲形象的演化轨迹又如何?我们都是不得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