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一舟
在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教授走过60年的学术生涯之际,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中外学者和各级领导、佳宾来到费孝通教授的家乡吴江向费老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沿着费老的学术思想进一步研讨“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贡献”。
60年来,费孝通从《江村经济》开始著有《乡土中国》、《乡土重建》、《生育制度》、《内地农村》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仍以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作调查,为国家的一些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人类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81年他获得了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国际社会人类学最高奖——赫胥黎奖章。随后又获得了马林诺斯基奖、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大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和名誉学衔。
9月19日上午9:30,由费孝通教授的老朋友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教授拉开了活动的序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丁石荪,国家教委社科司司长奚广庆,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杨晓堂,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中根千枝女士等,先后代表各界致辞,对费老60年来坚持不懈、心系百姓、志在富民的学术生涯取得丰硕的成果、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对社会人类学的杰出贡献表示了由衷的钦佩、祝贺和感激之情。在主席台就座的领导和来宾还有民革中央副主席沈求我,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修平、冯之浚,中华职教社名誉副社长王艮仲,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德正、王敏生,省委统战部部长林玉英,苏州市市长章新生,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府培生,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盛家正,吴江市市长张钰良等。费孝通先生满怀深情地向与会代表特别介绍他的姐姐现已93岁的费达生先生及其当年姐姐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自己的深刻影响,他说当年《江村经济》只是把姐姐他们的工作记录了下来。他感谢各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创办和小城镇的理论和实践,丰富了他的学术活动的思想和实践。他还向家乡赠送了反映自己回乡足迹的《爱我家乡》一书,并勉励家乡后辈在建设家乡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理性研究,以推动家乡的进步。下午,参加活动的与会代表饶有兴致地到了费孝通先生当年事业的起点江村——开弦弓,参观考察江村60年的变化,所到之处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费老在开弦弓小学设立了奖学基金,并向开弦弓小学教师和学生赠送了礼品。
随后的两天。费老作了“重读《江村经济·序》后感”的中心报告,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学术生涯走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希望和相信中国的文化能对未来21世纪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外学者就费孝通教授从江村调查开始取得的一系列巨大学术成果及其治学态度、方法、精神进一步研讨“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的贡献”问题。所涉及的专题有乡村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研究、台湾香港的社会人类学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自身建设等。海外学者的发言有:日本的中根千枝教授谈“中国文化因素对发展的贡献”;英国的王斯福教授评“一个讲求实际的人:费教授的人类学召唤与离奇的游戏”;利莎教授通过费孝通教授当年的老师马林诺斯基对费的评价进一步证明费孝通先生学术道路的正确,并作了“经济成长中的小企业”的报告;台湾的李亦园教授作了“婚姻形成与妇女地位一一中国境内民族的比较”;香港的李沛良教授作了“婚姻家庭的心态研究”;韩国的金光亿教授发表了“当代中国的家庭与宗族研究”;台湾的庄英章教授进行了“汉人家庭、婚姻、出身排行——日据时期台湾户籍资料的分析”;日本的横山广子女士介绍了她的调查“从云南方族村看中国的社会变迁”;穿梭于港台的乔健教授介绍了“台湾人类学的现状与发展、评述与建设”等。国内也有20多位学者作了发言,如陈连开的“费老60年科研活动给我们的启示”,冯之浚的“老树春深更著花”,袁方的“学习《江村经济》的一些体会”,苏驼的“费孝通社会学调查思想初探”,顾实昌的“为了中国的变革孜孜求索一生”,刘豪兴的“志在富民是费孝通学术价值观的内核”,李友梅的“多学科间的协作与开放”,潘乃谷的“做学问与做人”,王淮冰的“江村变迁”,朱通华的“书生角色与历史难题”,惠海鸣的“五七年江村及其发展”,王思斌的“乡村建设中的名与实”,刘思定的“历史遗产与乡镇企业的勃兴”,邱泽奇的“江村调查与今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宁蜀华的“南丝绸之路的形成作用和现实主义”,周星的“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中的内与外”,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与方法论发展的三个里程碑”,马戎的“社会调查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沈道齐的“中国社会地理学的发展”,王铭铭的“小地方与大社会、文明社会的人类学问题”,等等。
(载《江南论坛》199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