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际交往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健康、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基石,而人际交往是形成健康、正确的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因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总是以他人为参照,通过与他人的比较以及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认识的,社会中的自我,是镜中之我。因此,多层次、多方位的人际交往是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态度和评价中,获取更多可靠的信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从而为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5.人际交往是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证。人生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成功的人际交往。一方面,人们在为某一事业奋斗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建立融洽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各有长短,这就需要通过交流把各人的知识经验和特长融合起来,才有获得成功的希望。古人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尤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门知识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今天,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凭个人奋斗,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另一方面,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是一个人把握机遇,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人每到一处,都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人际关系紧张,势必影响自己的发展,丧失机遇。
6.人际交往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始终都有情感交流的需要。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不能缺少人际交往活动,人际交往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越大,人的精神生活往往就越充实、越愉快;否则,一个缺乏交往、离群索居、落落寡合的人,往往心理充满孤独、苦闷和烦恼,容易出现各种身心障碍。正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需要通过积极的交往活动来交流和表达丰富的情感,使自己能为他人所接受、理解、关心和喜爱,从而感受到一种人际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人际交往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当人际交往和谐时,它能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成功,而当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时,就会给人带来挫折、烦恼和痛苦。因此,客观地分析人际交往失败的因素,是改善人际关系环境的前提。
(一)认知因素
首先是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评价,正确地对自己在群体中定位是成功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自认过低,就会导致自卑心理,在社交中畏惧退缩,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自认过高,则会导致自大心理。在交往中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而招致他人的反感,容易在群体中被孤立。其次是对他人的认知。能否正确把握和及时鉴别客观存在的社会心理效应影响,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思想准备基础。
(二)情感因素
人际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行为上的互相影响,重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心理距离。因此人的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非常明显。例如,当人们同处于危险的社交环境和自然环境时,就会形成同舟共济的良好人际关系。这是由于人类生存本能与威胁生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有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际吸引。当人的心境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时,也会形成人际吸引。
(三)人格因素
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性、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些个性品质容易导致人际吸引,诸如:待人真诚、热情开朗、豁达大度、尊重别人、关心集体等,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而不良的人格特征,如虚伪、自私、不尊重人、报复心强、嫉妒心强、猜疑心重、孤独固执、过分自卑和骄傲自满等,都会给别人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和不良评价,从而影响人际交往,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融洽。
(四)相似性因素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进行交往。这种相似性使交往双方所交流的信息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解,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得到相互强化,从而产生共鸣,导致相互吸引。相似性包括年龄的相似、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相似、态度与价值观念的相似等等。大学生交往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相似性原因。
(五)补偿性因素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对某种需要的满足。这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说,需要的互补是将人联系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纽带。需要的互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互补,又包括人与人之间在个性特征上的互补和互嵌。这种由于需要的互补而产生的人际吸引是现实社会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六)仪表的魅力
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下的人对美的认识不同,但置身于美的环境中总会令人赏心悦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仪表魅力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
(七)邻近性因素
邻近性因素指人与人在空间上的邻近性。它为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机会,使人们可以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认识、相互体验,从而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
(八)信息沟通因素
能否顺利畅通地进行人际交往,关键在于能否畅通地进行信息沟通。一旦信息沟通出现障碍,就会使交往双方对所交流的信息难以产生共鸣,从而导致人际交往行为的偏离。信息沟通障碍的起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社会经历、民族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均是对于信息沟通的相关因素。
(九)情感冲突因素
情感是人们积极活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与人之间互相无交往的愿望,因而也就谈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关系的建立。已经建立了良好关系的双方,倘若在以后的交往中产生情感冲突,也会给双方的关系罩上阴影。因此,“伤树莫伤根,伤人莫伤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情感因素,使之成为增进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
(十)态度和价值观念因素
态度是一种直观的心理状态。它会直接反映到人际交往行为中。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不一致,使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影响人际关系,成为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十一)需要的因素
如前所述,寻求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动机,也是人进行交往,建立人际关系所追求的目标。因此,需要的不满足,或“需要饥饿”是阻碍人际吸引和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满足人的需要,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二)利益冲突因素
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冲突都是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之一。
(十三)能力因素
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是造成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有些人有主动交往的愿望,但却因人际交往技能的欠缺而导致交往失败或不理想。人际交往的技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提高。
总之,人际交往活动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从主观方面讲,人的个性品质修养,特别是真诚守信、谦虚大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会对人际交往产生极大作用;其三,人的智力和特殊的才能,易于发展人际关系;其四,要掌握适度的交往空间和频率。这都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协调处理能力。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一、坚持正确的人际交往原则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要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引起对方的良好反应,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首先要从人的心理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则。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应该遵循的交往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尊重原则
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知识、能力、气质和性格各不相同,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都有维护自己人格与价值的强烈倾向。因而,在交往中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一个不自重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认别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摆正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一个不懂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的人,肯定不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尊重原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交往的前提和基础。
(二)真诚原则
真诚是沟通的桥梁,是人际关系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普遍被认为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特征。中外学者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评价最高的人格品质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因此,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诚心诚意的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否则,无论你的交往能力多强,交往技巧多高,一旦离开真诚这一根本原则,交往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变得虚情假意,这样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三)互利原则
互利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必然要求。人们之间的交往是满足双方需要的过程,只有平等互利,在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得到对方的回报,双方的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如果一方只获取不给予,一方只有付出没有回报,交往关系就会中断。所谓“礼尚往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有“往”而无“来”,或者有“来”而无“往”,任何交往关系都不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因此,人际交往要遵循互利的原则。交往中的互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而互利主要指精神需要的满足,其中的感情因素十分重要,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有情,礼轻亦重;无情,礼重亦轻。因此,如果把互利原则简单地等同于商品交换式的物质互利,那双方的关系就成为买卖关系,谈不上亲密的感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应该注重精神需要的满足,同学有困难时给予无私的帮助,受挫折时给予情感的激励,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都能从中受益。
(四)守信原则
守信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在人际交往中,从古至今都把信用看得非常重要。例如,孔子说:“人而无情,不知其可也。”“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则提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人们都把守信用看成是做人和与人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人们往往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是否一致,讲话是否算数来评价一个人,从而决定与其发展交往关系的程度。如果一个人讲信用,一诺千金,言行一致,人们就会信任他,乐于与他建立和保持良好关系;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言行不一,人们就无法信任他,也不可能与他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因此,诚实守信,恪守诺言,是取信于人,建立和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要求。
(五)宽容原则
宽容是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人经历、个性特征和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误会和不理解而产生矛盾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怎样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误解和矛盾?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宽容。宽容就是宽宏大量,就是对交往中出现的非原则性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以德报怨,不拘泥于一己之得失,表现得心胸宽广,虚怀若谷。宽容有助于扩大人际交往的空间,与更多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误解、紧张和矛盾。宽容是一个胸怀远大、意志坚定、有自信心而又开朗豁达的人的品质,而不是惧怕和没有力量;是为了增进理解和团结,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麻烦,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主动地让步,宽以待人,求同存异。“日久见人心”,只要心底无私,天地自然宽广,时间最终会证明一切。因此,学会宽容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必然要求。
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竞争意识普遍增强。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呢?应该是在思想上正确地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行动上正确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合作相得益彰。
1.正确认识竞争。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有多种表现形式,体育比赛、智力竞赛是竞争,学校里的考试、评优、人才的选拔也是竞争。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在竞争中经常遭遇失败就可能使人们产生自卑感和挫折感,而在竞争中经常获胜又容易滋长骄傲自大的情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同学之间的竞争绝不可以不择手段,绝不可以通过损害对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大家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
2.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就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社会越发展,人们合作的范围越广大,合作的形式也越多样。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进行合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讲究合作,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讲究合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讲究合作。如果只掌握了某些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一那么他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再多,也无法在工作中充分施展。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