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通过慎重的市场调研(即不被竞争者觉察),了解竞争者的产品在消费者和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形象和特征。而本企业所要做的是研究竞争者的本质是什么,消费者印象又是如何,两者是否一致。
3.综合以上的两个方面考虑,为自己的产品设计某个形象。要做到特点突出,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象征意味。
4.最后,就是采取一系列的营销组合策略,把本产品的形象传达给消费者和用户,并根据试销,进行探路。
总之,市场定位的灵魂就是设计和塑造产品的特色或个性,把产品的多种特色或个性充分表现于某一方面,并把它发挥得淋漓尽致。产品的特色或个性,可以通过产品实体本身来表现,如它的性能、颜色、成分、形状等等;而消费者可以对它做出是否朴实、豪华、典雅、时尚、独特、通俗、庄重等等评价。在市场定位的程序和环节中,必须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只要把“塑造”和“传达”两方面的工作都圆满完成,才可以使定位游刃有余。上述的例子都出色地把“塑造”与“传达”结合起来,效果自然是显著的。否则二者的任何偏废,都会造成市场定位策划的最终效果受到影响。
三、市场定位的类型及其策略
市场定位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与个性,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市场形象来实现的。企业在进行市场定位时,一方面要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特色,所谓知己知彼;另一方面要研究顾客对产品的各种属性的重视程度,因为单一属性很难引发顾客对产品的关注,除非顾客对某一属性较为在乎。
(一)市场定位的类型 定位是针对竞争的,市场定位必须根据竞争的态势伺机而动,企业可采取的基本类型取向有三种:避强定位;迎头定位;重新定位。
1.避强定位,就是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要“硬碰硬”,和平相处、共谋利益的市场定位策略。这种策略使企业能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顾客心中留下特别的形象。
这种定位方式的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被多数企业所采用。例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就是采用避开与本土的奔驰汽车公司在大型豪华车上的定位策略,针对服务大众的小型汽车细分市场,填补这一空缺。
避强定位的选择,显示了企业对市场竞争情况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具体主要表现是:首先,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即产品比较成熟,技术更新不快,如鞋类或服装等商品市场;其次,市场中竞争对手实力强大、地位是不可动摇;最后,作为后来者,或实力不够强的企业,没有向强者挑战的可能。
避强定位通常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维持现状、强化自己的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现有位置。如艾维斯(AVIS)公司在汽车出租业中排行第二位,它就强调这一点:我们是老二,我们是亚军,我们更加努力。
第二种策略是寻找尚未被占领的,并为消费者所重视的市场位置,争取抓住这种机会并占领它,可称为寻求市场空缺、“寻找漏洞”的策略,即发现并填补市场上的空缺。如前述的“七喜”公司宣传自己是“非可乐”饮料来强调自己不是可乐型饮料,为顾客提供了多一种选择。
第三种策略是有意识地避免与对手正面竞争,即退出与强大对手相同的市场范围,或市场层次,或类似的市场形象。如肯德基就是有意避开麦当劳的儿童市场,强调青年市场。
2.迎头定位,就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对着干”。这是一种危险的战术,但也有一些企业认为,这种定位可以使自己一开始就与强手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激发自己奋发向上,一旦成功就会获得巨大的市场优势。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柯达与富士之争,是众人皆知的“对着干”的经典案例。
当然,迎头定位必须清醒估计自己的实力,否则将是以卵击石,后果不堪设想。迎头定位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一是居民购买力发生了突然的增长,需求总量明显增加;二是供给方面发生了结构调整,或是有可能推出较为新型的产品,或是公司有实力与竞争者抗衡。
迎头定位往往要求企业设法抢占制高点,这样花费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一般而言,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较强的实力,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较量;二是必须有迅速攻击能力,能快速地发动进攻;三是必须以大面积市场范围为目标,市场太小,得不偿失。
3.重新定位,通常是指对销路差、形象不够有力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这种定位旨在摆脱困境,重新获得增长与活力。重新定位不仅适用于产品定位,而且也适合于品牌和企业定位。
它包括:重新进行领域界定,重新进行市场细分,重新分析竞争对手,重新寻找自己的优势。在重新定位之后,所有的营销传播工具,包括广告、渠道、公共关系等必须重新整合,以配合定位诉求的改变。
一般是在原产品定位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了障碍的时候,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新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初,原定位策略就是错误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反应冷淡,销售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重新审视定位策略,进行产品再定位;二是原产品定位是正确的,但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并把它定位于本企业产品的范围内,侵占了本企业的一部分市场,使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这就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再定位;三是产品原本没问题,但由于顾客的偏好发生了变化,因而市场上对本企业的产品需求减少,要求企业进行产品再定位;四是当企业的营销目标发生了变化,或者需要扩大市场范围,或者需要调整目标市场时,定位策略就必须随着营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进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的内容有:功能再定位、价格再定位、服务再定位、广告再定位、公关再定位、目标市场再定位、产品形象再定位、包装再定位及名称再定位等。
(二)市场定位的策略
1.市场领导者定位策略
作为领导者的公司或企业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在相关的产品上,拥有最大的市场占有率;在诸如价格调整等营销措施方面举足轻重;所有企业都知道它的优势;领导新产品的开发潮流。
成为市场领导者的系统策略:创造与众不同的企业特色;扩展整个市场(采取全面进攻的策略);保持市场占有率(采取防御的策略);扩大市场占有率(重点进攻的策略);灵活运用价格来整合市场。
2.市场追随者的定位策略
追随者的市场定位有三种选择:
(1)紧密地跟随。在各个细分市场和营销组合方面,尽可能模仿主导者,如果不从根本上侵犯主导者地位,就不会发生直接冲突。
(2)保持距离地跟随。跟随者在主要方面如目标市场、产品创新、价格水平和分销渠道等方面追随主导者,但仍与主导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跟随可通过兼并小企业使自己发展壮大。
(3)选择性跟随。在某些方面紧跟主导者,而在另一方面又自行其是。即不是盲目跟随,而是择优跟随,跟随的同时还要发挥自己的独特性,但不进行直接的竞争。
定位的操作步骤:
向顾客表明“我也是”(主要体现在同样的产品功能或服务水平,如非常可乐就是针对可口与百事两大可乐的);避免与市场领导者正面冲突(以友好的态度争取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寻找领导者没有重视的边缘地带);做好自己(不断地向领导者模仿和学习营销策略,有意识地将自己与领导者、挑战者区别开来,强调特色诉求);选择跟随策略;考虑是否成为挑战者,对领导者取而代之。
3.市场挑战者的定位策略
挑战者的攻击策略选择:
市场挑战者一方面应寻求创新.实施品质调整、产品系列侧翼进攻;采取多品牌策略、品牌扩张策略,进行密集广告、实战推销,建立品牌经理制度,巩固和强化营销渠道和经销网络等手段,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要对市场领导者的优势了如指掌,以便选择攻击点。具体有如下几种不同的策略:
正面攻击——集中全力向对手的弱项发动进攻;侧翼进攻——进攻未加防备的侧面;围堵进攻——在多个方面向对手发起进攻,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夺取大片阵地;迂回进攻——向较容易的市场发动进攻,扩大自己的资源基础,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最终取而代之;游击攻击——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企业以小型的、间歇性的攻击,干扰对手的士气,以占据长久性的立足点。
成为市场挑战者的基本条件:搜集、整合竞争对手的最新信息,分析自己作为挑战者的条件;确立策略目标和挑战对象;准确地选择进攻的若干策略。
4.市场寻位者定位策略
在市场结构中,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小型企业,他们在市场上的生存策略即是寻求大公司忽略或放弃的细分市场,并全力满足与服务细分市场的顾客,一起占据既安全又能获利的市场空缺,这就是市场寻位者的实战策略。
市场寻位者一般借助专业化来提供有效的服务,往往能赢得长期而稳定的顾客。通常采取以下操作步骤:寻找有利可图的市场空白点;评估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寻位策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