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85000000035

第35章 社会事业和改革创新(9)

(八)试点镇发展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实效。一是科学制订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各市(州)、县(区、市)、试点镇认真编制小城镇发展规划及相关的其他规划,强化了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二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试点镇按照本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资源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搞活市场流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产业开发与小城镇建设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社会事业取得进展。各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与发展。四是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各项改革成效明显。将原来众多的镇级部门和工作机构合并为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等职能部门和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加快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式转变;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益;尝试进行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在公共服务和公用设施管理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

二、2010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一)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战略重组。加快长风集团、驼铃客车、长通电缆3户企业政策性破产步伐。积极推进甘肃省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联合和兼并重组。重点推进兰电、兰石、兰通、甘肃稀土等企业的战略重组。加快省属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推进商贸流通、建筑以及农牧、交通、旅游等领域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和职工身份转换三大改革。加快推进市政公用企业改革。探索开展市政公用企业以资产为纽带组建国有城市市政公用企业集团试点。支持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创业基地。

(二)深化涉农领域各项改革,努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试点覆盖范围。完善并落实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启动新一轮农垦改革。加快供销社基层组织的重建。完善扶贫机制,推进集中连片扶贫。继续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水价改革。

(三)深化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扩大”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推进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建立部门预算责任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培育各类投融资主体。建立健全甘肃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的监管。

(四)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发展,努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积极争取民生、光大、华夏等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实现兰州银行跨区域经营。全面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保险业发展。认真做好公司上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工作。完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面启动债券市场,探索发展各类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培育技术、专利交易市场。严格执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加大矿业权审批改革力度,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任务。进一步研究提出拟取消或调整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的意见。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启动实施《甘肃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第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4年)》。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服务大厅运行机制。

(六)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加快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深化收入分配与就业制度改革。健全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出台《甘肃省科学普及条例》和《甘肃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统筹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不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奖励机制。启动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加快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七)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强化生态补偿的税收调节机制。重点推进水、电、气、热、矿产资源等领域价格改革。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继续完善多元化的节能环保投融资机制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抓好张掖市、敦煌市、武威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43个省级试点工作。

(八)大力推进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扶持小城镇发展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品,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经济格局。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调整公共服务结构,合理安排投资导向,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完善、强化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为扩大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非农就业岗位创造必要的条件。

(九)围绕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完善以项目业主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激励、协调、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对内、对外开放领域。研究提出鼓励东部地区开发区与我省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我省企业主动承接国际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重转移的扶持措施。支持我省国有大企业、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和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十)积极开展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改革工作。以甘肃省新农村建设3个试点市和11个试点县为重点,整体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启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做好我省试点区域的选定、申报以及试点方案的制订工作,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形成区域间协调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鼓励各地自主开展试点工作。

(王华存张昭伟周弘)

西部大开发十周年

20世纪初开始的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国家协调东部与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抢抓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把全省发展置于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近十年的实践证明,西部大开发带动甘肃和西部省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西部大开发近十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从2000年到2008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052.9亿元增长到3176.1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129元提高到12110元,年均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41.4亿元增长到1735.8亿元,年均增长18.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61.3亿元增长到265亿元,年均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16.3元提高到10969.4元,年均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428.7元提高到2723.8元,年均增长8.4%。近10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获得了西部大开发的加速度,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特别表现在以下5点:

(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西部大开发中,我省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成了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骨干工程和重点项目。

交通运输上,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由2000年的3.9万公里提高到1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西部大开发前的13公里增加到1316公里,在建1064公里。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目前86个县、市全部通油路,实现了全省县县通油路的目标。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2008年铁路营运里程达由2000年的1962公里提高到2149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为51%和53.8%。宝兰铁路二线、敦煌铁路等建成通车,兰渝、西平、天平铁路等开工建设。民航机场设施条件得到改善,省内现有5个民航机场,航线45条,可通达30多个城市。

能源建设上,改造建设了一批重点煤矿、电站,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翻番,由2000年的1623.33达到4166万吨标煤;全省电力新增装机容量近2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1538万千瓦,农村户通电率达到99.7%以上;全省新增煤炭生产能力270万吨,原煤产量由2000年1632.71万吨达到3976.99万吨;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开工建设。生态建设上,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618.3万亩,退牧还草6820万亩,实现了6000多万亩国有天然林全面禁伐和封山禁牧。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的控制,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万平方公里,累计达到7.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壤侵蚀面积的20.5%。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应急项目、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敦煌生态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风沙危害状况呈逐步下降趋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继续恶化的趋势有所控制。

(二)特色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化、有色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翻番。兰州石化已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和70万吨乙烯综合生产加工能力,成为目前西部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全省炼油能力达到1500万吨。全省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66万吨,经济效益明显。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培育发展了一批特色新兴产业,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和兰州、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逐渐形成规模,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进展顺利。物流、旅游、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在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一产下降近5.9个百分点。

(三)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和省上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特别是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了粮油、草畜、瓜菜、果品等4个主导产业和马铃薯、中药材、啤酒原料、制种等12个区域优势产业。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等5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第一,瓜菜花卉制种、啤酒花、食用百合、肉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和产品位居全国前五位。2008年,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740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近50%。劳务经济加快发展,2008年培训农民215万人,输转425.9万人,创收256.4亿元。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各地积极组织实施了农网改造、林业生态建设、人畜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小康住宅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农田土地的改造力度,推广双垄沟播覆膜等早作农业技术,使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发展有了后劲。扶贫开发项目进展顺利,贫困发生率由74.8%下降到21.3%。

(四)民生保障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改善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断加强。全省82个县区整体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1%,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6.2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助体系基本建成,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农合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3.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9.7万人,参保率达到88%。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市低保标准连年提高,2008年底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0万人、249万人、163万人和109万人。农村低保制度启动实施,有162万人受益。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省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同类推荐
  •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分析与监管改革研究

    本书是《中国经济》系列丛书第三辑,全书入选了六篇报告,包括《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结构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核算指标与运行指标的关系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分析与预测》、《管制价格条件下阶梯电价的理论与实践》等。
  •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埃森哲《展望》:迈向成果经济时代

    智能硬件正在弥合数字世界和实体世界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嵌入硬件产品,领军企业开始利用高度互联的硬件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缔造更有意义的成果,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本书包含埃森哲在成果经济领域的三篇力作:《迈向成果经济时代》、《成果销售——给客户其所需》、《赢在服务:制造业下一个“蓝海”》。
  • 中心城市营销

    中心城市营销

    本书通过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的分析,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今后的战略规划、城市定位、形象品牌推广等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对城市营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城市合作营销的思路和城市营销的管理框架。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保险欺诈与陷阱案例汇编

    书中的案例大部分发生在我国,也有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保险欺诈与陷阱的概貌。本书全部以实际案例来展示保险欺诈的手段、方法,揭示欺诈陷阱,是广大保险从业人员必备的业务知识手册,也是广大投保人了解形形色色的骗保案件、避开投保陷阱的有益读物。由于保险欺诈和陷阱的花样翻新,编者根据不同险种的欺诈手段予以分类,以使读者明晰各类保险欺诈和陷阱的方法,便于识别和防范。
热门推荐
  • 人族年代

    人族年代

    晨曦在十岁那年,爸妈就死了。他姐姐只留下一个一句话,就决然离开这个小男孩,独自踏上学习和修行的道路。晨曦为了证明自己比修行更加重要,于是他目标是成为一个比他那狠心的姐姐更强的人。一路上踏歌而行,遇见许多复杂的人,但身边始终有两只忠诚的狗。然而道路走到最后,一切只是一个阴谋。
  • 上钩总裁下勾魂

    上钩总裁下勾魂

    为什么脾气粗鲁样貌中等的自己居然会被高富帅的总裁看上?不会是因为他的第一次栽我手里,所以想报复吧!实在不行,看来自己只能这样了!某女床上躺着闭上眼说“来吧!”某男头上乌鸦飞过“干嘛!”“我还你的第一次!”“不要,你这方面的技术没我好,我先多教你几回,你再还我好了!”“丫的,当老娘傻啊,多几次,老娘吃大亏了!”“那我委屈点,多让你实验几次好了,不然你这技术,我怕别的男人不会要你!我是为了你好!相信我!”“……”相信你有鬼!
  • 星辰强者

    星辰强者

    这本书是我的处女作,有网友和朋友说写的好,但是我表弟说,人物太多了一点,而且没有给人兴奋,或者热血沸腾的感觉,我知道有很多的缺点。这本是介绍的是一个少年通过前世的记忆体教导其修行的故事,可能前面1到9章有些不管紧要,和有些人觉得不好看,但是请耐心看下去,我相信我会看我的用心改正,看出这本书的越来越好,希望看到这本小说的人能够继续看下去,没看的人也来看看,希望能让你觉得这本小说还行,是你喜欢的类型。(前面写的不好请耐心看下去,我相信后面会让你满意)
  • 邪魅冷少

    邪魅冷少

    付超和宇航是一对同生共死的好兄弟,付超说:共进退,宇航说:共生死。然而他们却走在了一样却又不一样的道路。
  • 都市鸿蒙圣尊逍遥

    都市鸿蒙圣尊逍遥

    他是宇宙第一人,在一次练功被人偷袭,带着先天灵宝来到末法时代,看他如何逍遥,重会鸿蒙界
  • 噬帝魔神

    噬帝魔神

    叹呼,弹指十万年,摆脱了六道轮回,却难逃神罚之怒;万载轮回,星河帝陨,机缘巧合之下,得大帝之躯,真我再生;剑斩苍穹,看我以帝魔之剑,傲世诸天万神!王者不灭,君临天下,苍穹永在,覆手焚天!地若挡我,我便踏平一方疆域;天敢阻我,我便破灭环宇苍穹;断阴阳,掌生死,我乃掌控者!
  • 蒙上面纱的眼

    蒙上面纱的眼

    车祸?酒后驾驶?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只是想让宪秋雯带着秘密一起进土罢了,可是真的有那么容易?当冼秋雯从车祸中醒来,既然你怕秘密被说出去,那么失忆了,你觉得又会如何呢?徐默阳抓着冼秋雯得手说:你以为失忆了你就可以摆脱我吗,你错了,我只会让你更加痛苦。冼秋雯眨了眨眼睛望着他说:徐先生,我真不懂,我们之前有什么深仇大恨值得你花尽心思对付我。冼秋雯在心里想,我不会让你知道我没失忆,我也不会让你就那么轻易的除掉我,我会让你知道,得罪我的下场。我会把你珍贵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走。
  • 乱想录

    乱想录

    这是我根据以前玩过的老游戏《幻世录》改编的作品。一日偶然翻出经典老游戏,灵感顿生。于是有了这部作品,根据《幻世录》游戏改编的小说可能不是第一部了,但我这本书一定能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 焚天魂主

    焚天魂主

    韩易以焚天之子自居,外人眼里,他就是小人。和韩易比霸道?韩易乃是睚眦必报!他就是吃人!左手《武经》右手《魂诀》,想吃谁就吃谁。和韩易讲道理?韩易说过,道理是我讲给你听的,在我这里,别跟我讲道理!和韩易比自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韩易是佛挡灭佛,天阻焚天!妖魔鬼怪靠边站,美女神兵全归我!人仙魔神佛,任何形体都无法摆脱灵魂束缚,焚天之子韩易,吞噬神兵,霸占美女,以武入道,祭炼《魂诀》,成就万魂之主。
  • 高毒王子的超拽公主

    高毒王子的超拽公主

    冰冷如她,温柔如她,可爱如她。他们是六大家族的千金,同时也是黑道女皇。是第一跨国集团的总裁。冰冷如他,阳光如他,花心如他。他们是六大家族的少爷,是第二跨国集团的总裁。当他们相遇,遇到自己最爱的人,3位公主和3位王子,就此展开一段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