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委党校许玉姣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有助于形成共同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的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政治建设,所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当前,我们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出来,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农村文化建设仍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思想政治工作弱化,致使一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日益加深,有些人因对当地乡村干部作风不满而导致对党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渺茫,转而把对过富裕日子的希望寄托在求神拜佛上;有些人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置法律、道德、良心、人格、亲情、友情于不顾,一切向钱看,只要给钱,啥都敢干,为了获取钱财,甚至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挺而走险、违法犯罪;有些地方封建落后思想仍很有市场,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封建迷信活动猖獗,黄、赌、毒沉渣泛起;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佳,打架斗殴、酗酒闹事事件时有发生,地痞村霸相互勾结,横行乡里,个别地方还出现了黑恶势力;有的农村文化事业基础薄弱,原有的文化站、广播站等文化场地已不复存在,群众文化生活枯燥,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打麻将、打扑克;相当一部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缺医少药,农民就医看病难的状况仍然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这些问题己严重地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要解决农村中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除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外,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强化领导,增加投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理想、信仰、道德、法律、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共同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农村社会群体是最基层的社会群体,而且他的涉及面相当广泛,农村文化工作是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层工作。只有把农村阵地的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使社会主义理想同广大农民的工作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农村的社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通过科普宣传、科技讲座、信息咨询和农技交流等活动形式,增加了农民收人,改善了生存环境,有利于推动家庭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经济的有效发展。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当今社会,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农村文化建设不只是手段,它本身就是目的,因为文化是反映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就必须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兴建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让农民们过得安心、过得放心、过得开心、过得舒心。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严重缺失、文化形式单调
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来做保障,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阵地。目前,我省某些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面积狭小,馆舍老化严重,年久失修,设施陈旧,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无法开展相应的文化活动。在经济落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某些县、乡、镇,还有大量人口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
(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弱化
长期以来,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农村文化工作的从业人员,提拔晋升的机会很少,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导致了一方面难以吸收新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到农村文化队伍当中,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村文化从业人员流失、或长期病休等,从而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发挥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还存在着农村文化从业人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人员存在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等问题。目前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年人)留守“部落”,现有的文艺团体大部分是农闲或外出打工回来时自发形成,处于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状态。
(三)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部分乡镇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文化建设,在制定管理机制上缺少长效性、辐射性。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或流于形式,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文体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缩减了社会影响力。
(四)文化市场发育滞后
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不足,农民自己又无经济实力购买文化商品,因此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枯燥和单调,这样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留下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各种低俗和无聊的文化乘虚而入,侵蚀农村保留的传统优秀文化,一些传统的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气息的文化活动项目正处于濒临灭绝地步。缺乏专门队伍和经费保障,保护和发展我省民间传统文化的许多相关工作开展滞后,文化精品不多,品牌战略成效不显著,丰富的甘肃文化资源优势无法形成产业优势,文化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够明显。文化产业起步晚,总量偏小,不成规模。整个产业缺少总体规划,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的思考
(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夯实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从大的方面说,涉及文化文物、新闻出版、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科技、旅游等多个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本部门本单位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求真务实,有所作为。特别是文化部门要深入农村文化工作实际,潜心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作出表率。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作用,并结合实际,组织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确保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夯实思想基础。
(二)加大投入,筑牢阵地,为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打造环境支撑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多方支持”。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按照“巩固成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应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二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要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镇、村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以点带面,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区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鼓励整合文化、教育、广电、体育等资源,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降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成本,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三)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及节日和集市,组织文艺演出、劳动技能大赛、体育活动等,引导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实用农业知识,组织业余民间剧团、民间鼓乐队,活跃农民的文化生活。在一些地方有村民自编自演的舞蹈、相声等喜闻乐见的文化。用农民自己的话讲:“文化大院”是庄稼户的乐园。乡镇政府应对“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图书室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给予扶植,订阅报纸、杂志,配送一些科技图书,在资金上予以倾斜,并将其做为村委会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四)完善管理,健全机制,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逐步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部门为主管,以文化馆、文化站为指导,以村为重心,以自我发展为主,全社会共同支持”的管理体制,完善“市、区政府投一点,镇、村出一点,自乐班、“文化大院”自己拿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四级联动”投入机制,以及综合政策、导向、社会赞誉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面向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社会力量也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鼓励城乡、乡乡之间开展文化活动交流,组织适当形式和范围的文艺调演、汇演,推进农村文化活动的活跃和文艺水平的提高。并通过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农村文化工作,建立争创文化先进乡镇、文化示范村制度,不断推动农村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者队伍,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对农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长期扎根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注意发现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组织他们到大专院校进行系统学习和专业训练,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专家学者和专业文化工作者通过深入农村基层举办短期培训班、到文化中心户讲课等方式,帮助农民文化骨干掌握文化知识、增进艺术技能。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性环境。拓宽农村文化人才渠道,动员和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特别是熟悉农村生活、有一定文艺专长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鼓励艺术家深入农村,体验生活,创作出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艺术精品。
(六)发展特色,打造品牌,为新农村文化发展注入活力通过组织群众性文艺汇演,选拔一批优秀节目在电视媒体播放,在城乡巡回演出,评选一批“民间艺人”、“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和“民间艺术传承人”。重点扶持一批优秀民间自乐班,命名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乡(镇)、村,带动和促进全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加强文化遗产地的发掘和保护,深入挖掘甘肃文化基本内涵、精神及具体表现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为甘肃农村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柴洪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3]陆聂海.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及其思路探索.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