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在英国国内时,岁岁辞旧迎新之际,举国上下颠倒若狂,身在其中的我也只能跟着同胞们发疯,三到四个礼拜下来,花钱花到要破产。这就是英国人的圣诞节,在商业的推波助澜之下,不仅时间被大大拖长,内涵似乎也变了味儿。从12月初开始直到月末,长达三四个礼拜的时间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天喜地之中。全体国民如同着了魔似的大把花钱、胡吃海喝,祝福的话语更是撒得满天飞。
如此这般,对于个人的钱袋、肠胃乃至好性子无疑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相形之下,普罗旺斯人短短两天的圣诞节显然简单得多、也轻松得多,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我长留此地,何况还有其他诸多引人入胜之处。最值得一提的当然非平安夜圣诞大餐莫属。一句话,既清淡可口又轻松愉快。首先喝点儿汤,其次尝点蜗牛,然后是美味的鳕鱼和新鲜的冬令蔬菜,之后再上一道卷叶莴苣拌的沙拉(以象征圣婴金色的鬈发)和各色奶酪拼盘。吃完这些东西,聚餐将暂告一段落,等到大家做完子夜弥撒后,再分享最后的十三道甜品。
在普罗旺斯,圣诞节的临近是以12月4日圣巴巴拉小麦日这天为标志的。在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装了水的小罐子里撒下一小把麦种,此后要勤换水,大约二十天左右罐子里就能长出一丛茂盛的青油油的麦苗。到了24号这一天,这些麦苗会被用来装饰各家的传家宝“圣诞马厩”模型。普罗旺斯圣诞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习俗,平安夜这天要在壁炉里放上一根大木头,木头上事先洒上一杯葡萄酒,然后让它慢慢燃烧,一直烧到圣诞节过完。
您大概会奇怪:怎么普罗旺斯的圣诞节不见圣诞老人的身影呢?事实上,就在我迁居普罗旺斯的头几年,圣诞老人都还难得一见哩。不过近年来他老人家大有大展身手之势。有一次,卢玛宏村还专门派出直升机把圣诞老人空降到当地足球场,着实让孩子们疯狂了一把。今天,一到圣诞节,普罗旺斯人就会在房子外面摆上圣诞老人的塑像——有的和真人一般大小——他老人家站在窗子旁往里偷瞧,活脱一个打扮华丽的飞贼模样。不留神准把人吓一跳。
老饕的圣诞大餐只要想想“十三道甜品”这几个字,就会让真正的老饕们垂涎三尺。不过,当这十三道传统的普罗旺斯甜点一一摆上餐桌时,他们或许会大吃一惊,没准儿还会有点失望。 因为呈现在眼前的,既不是那些色彩诱人、造型精美的现代甜点,比如五花八门的冰激凌、蛋白酥、蛋糕、甜饼、水果塔或巧克力,也没有想象中的法式脆皮焦糖布丁(brle,直译为英文就是burned cream, 也就是“烧焦的鲜奶油”。这是一道用鲜乳、鸡蛋和砂糖做成的著名法式甜品,布丁表面的糖经过专门的喷火枪烧成一层香脆的薄壳,吃时用小勺敲碎,舀出内中嫩滑的焗蛋——译者注)和迷你巧克力泡芙,只有十三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点心。
在普罗旺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莫过于平安夜的“圣诞大餐”了,而十三道甜品正是其中最后一道菜式。不过,普罗旺斯的圣诞大餐虽然丰盛,却绝不肥腻。餐桌上看不到肉,第一道端上桌来的会是一条鱼,通常都是鳕鱼,有时还会同上蒜泥蛋黄酱和法式焗蜗牛,由此拉开平安夜里饕餮盛宴的序幕。
主要由水果和坚果制成的十三道甜品象征着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常见的水果有苹果、梨、橙子和石榴等等,干果和蜜饯则有榛子、核桃、无花果、椰枣、开心果和无籽小葡萄干。(这些蜜饯干果俗称“托钵僧”,因为它们的颜色颇似不同等级的僧侣们的袍服。)其他还包括一白一黑两种牛轧糖、水果碎、腌渍果脯、果子酱和邦普饼。这种邦普饼也叫“吉百吉”,是一种加橄榄油、桔子水和白砂糖烤制而成的扁扁的面包,蘸着甜葡萄酒吃别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