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主角是马克思,我认识他时,他是贝塔斯曼的高官。为什么要写贝塔斯曼的高官或高管?因为交道较多,朋友也多。这个巨型的媒体集团,或叫王国,应该排在世界传媒集团前五位之内。而我认识的第一位贝塔斯曼高官就是马克思,和我们敬仰的一位伟大导师同名。
2006年夏天,在《中国读本》发布会上简单的几句交谈,我记住了他。因为听得出来,他对中国有感情,对传播中国文化有兴趣,对出版业务很内行。没过多久,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出访美国,马克思希望我们在纽约见面谈谈有关中国图书“走出去”的事情。此时,我们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成立时间不长,各项工作都在推进之中,很需要听听业内人士,特别是像马克思这样的外国专家的意见。顺便说一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旨在通过提供翻译费的方式资助国外出版机构出版优秀的中国图书,让国外读者读到更多、更好的中国图书。这个项目将与国外出版机构有许多合作机会。
因为不是出版代表团,所以我们的见面不在日程之内,加之我们在纽约的时间有限,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张。几经商量,决定在我到达纽约的当天见面。让我感动的是,贝塔斯曼对我和马克思的见面非常重视,特别从中国派来公关总监潘燕小姐负责安排和接洽。由于飞机晚点,到纽约时潘小姐已经等在机场,我连回宾馆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从机场直接就去了见面的酒店。
吃的什么没记住,只是记得桌子上酒杯很多,香槟、干红、干白,每人几个。我知道这是一次很正式的晚宴,但比吃喝更让我有兴趣的是马克思带来了一些贝塔斯曼出版的书。他讲这些书在美国的出版和销售情况,讲出书的理念,讲什么样的书受欢迎。我很受益。我给他介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提出请他做我们的顾问,并再推荐几位外国专家做顾问。他欣然答应,并且希望我能出席下个月在纽约举行的出版界的party(2006年的11月),在这个盛大的聚会中,出版界的顶级人物都会出席,想认识谁都很方便。我婉拒了,因为我不可能每个月都来纽约,我全权委托他帮助邀请专家。
贝塔斯曼集团
贝塔斯曼集团(Bertelsmann AG)是《财富》500强企业,经营机构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10万多名员工。是一家拥有175年历史的、国际性的媒体和信息服务集团。集团业务包括:
电视——欧洲最大的电视集团RTL Group
图书——世界上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集团“兰登书屋”Random House Group
杂志——欧洲最大的杂志集团G&J Group
媒体俱乐部——覆盖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和地区的图书和媒体俱乐部Direct Group Bertelsmann
媒体信息性服务集团——欧唯特集团Arvato AG.
20世纪90年代初,贝塔斯曼来到中国,目前在中国的业务和机构包括:
贝塔斯曼中国总部
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欧唯特服务、欧唯特信息系统、欧唯特数码服务
北京博达新大陆广告有限公司
Fremantle Media电视公司代表处
没过多久,马克思又到访中国,我们在王府饭店见面。他拿来了外国专家的名单,并且说这些人非常愿意做我们的顾问,帮助中国图书“走出去”。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们还没把聘书做好,马克思已经辞职。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而德国人的认真也世界闻名。贝塔斯曼集团现在虽然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业务涵盖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杂志报纸出版、印刷和媒体服务、图书和音乐俱乐部等,但作为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公司之一,我想德国性格仍是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我从马克思身上就看到了这点。
虽然我们没再见过面,但是,马克思的热情、认真、负责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的“遗产”不仅有他推荐的几位专家,还有我对贝塔斯曼的好印象,以至于我与他的继任、领导、下属、同事,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曾经请贝塔斯曼的朋友给马克思带过问候,尽管他没能成为我们名义上的顾问,没能拿到我们的聘书,但是,在我的心里,他始终是我们的第一位顾问。如果马克思能够看到我的这段文字,我还要说一句,将来无论是你到中国来,还是我到美国去,希望我们还能见面。除了书,我们还应该有人类共有的普世语言。
希望马克思顺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