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600000033

第33章 书海巡游(6)

“冲啊——”随着惊天动地的喊声,滚滚人流涌过了边界……赵紫阳把望远镜放下,摇摇头说:“简直就是淮海战役了!”一脸的无奈。

形势已经失去了控制,就是想堵,一时也堵不住了。

这时,一位中央党报的记者,秘密来到了深圳的河边上。他叫连云山,《人民日报》军事组组长。

“那里深圳发生了大逃港事件,当时的说法是美蒋特务策划的偷渡行为。我也这样认为。”他回忆说。

当时官方发有一份文件,叫《人间地狱——香港》,对香港是这样描述的:

一、香港是世界上最荒淫的城市:

二、香港黑社会横行:

三、香港是最大的制毒贩毒基地;四、香港自杀者是世界上有数的;连云山想,既然这样,为什么成千上万的群众还甘愿抛家别舍往地狱里跑呢?

他决定要过境到香港那边看看。

在广东省公安厅派人陪同下,连云山来到了宝安县。那时,全县正在一片逃亡风的恐慌中。中央记者到边境来,这就如同“钦差”下来了。县委对他特别的客气。

“公安部门为我办了一个过境耕作证,化名叫李进山。一位会当地语言的公安科长(后来了解此人是公安局侦察科长周水君),陪着我随着逃港的群众,从大鹏湾的一个耕作口过境。到了九龙。

我看到逃难的深圳边民在山脚下用塑料布搭成一个个窝棚,到处都是,跟他们聊,他们就哭,说我们是党员、贫下中农啊,说对不起党,对不起祖国。给社会主义丢了人!”

香港是不是人间地狱呢?当自己用眼睛看过了以后,连云山惊异了。他说:“全部是谎言。在香港做乞丐都比我们这边好得多,只要你干活,就能有饭吃。我接触到很多偷渡过去的人,哭,却没一个说后悔的。”

于是连云山第一次弄明白了,香港人民不是国内所宣传的是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是生活水平比大陆人民高出了许多倍。大陆的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香港的人民都早已用上了电视机、洗衣机……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连云山。

“回到县委招待所,有一个多星期,我闭门不出,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边民的逃港根本就不是美蒋特务的挑动,地富反坏策划内应的结果,是别人的生活比我们好群众才跑的,可是我们还在欺骗,说资本主义是人间地狱。”

“群众逃港表面上是自然灾害、集体吃食堂等造成。而实际是一个政策问题。

只有从我们宏观政策上的严重失误找原因,才能解释。”

在连云山离开宝安县前夕,县委书记李富林把他请到县委小食堂吃饭,一个劲检讨自己,说是工作有错误,才造成群众大逃港。大家的眼睛却老瞪着连云山,像是话中有话。

连云山揣度李富林等一班人,是担心自己这个“钦差”回京后“告状”,把大逃港说成是宝安县的责任,便说:

“这能怪你吗,你作为县委书记,你不知道吗?香港那生活水平你能比吗?那也叫水深火热?谁是水深火热?你这里饭都没得吃,你不叫水深火热?真是瞎说八道。”

李富林说:“老连呀,这话别人说可以,我就不能说呀。”意思是,连云山可以说,他回北京了,可以把这个真实情况向上反映。

“把我逼得没办法了,我就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是想知道我回去说什么,对不对?我只说几个字好不好?说你宝安县负不了这个责任。是政策问题,行不行?”’

“当时李富林感动得就差没哭出来了,眼睛都湿润了。他说:‘老连啊,我感谢你,感谢你能理解。’离席时,我说咱们今天就说到这。这么大件事,到北京,我能说不能说,还都是个问题啦。”

连云山决定把自己看到和认识到的向中央报告。希望中共中央从大逃亡中吸取教训,反思历史,调整政策。

“我先后写了四篇内参,给了当时的《人民日报》常务副总编。写了大概四个内容:一个是香港的情况;第二个是大逃港的深层次原因,责任不在宝安县,也不在广东省委,是我们政策上的问题;第三个讲了重新认识的问题:第四个讲了解决的具体措施,比如取消粮票,实行自由贸易制度,从樟木头到宝安这个地方,建立一条政策优惠区。

“他看过后,把我找到他的办公室谈话。他说:‘我都不知道情况有这么严重。’

我担心他会给我扣帽子,幸好没有。说他也得想想。

“过了几天,他又找我,说恐怕不能发表,建议我去新华社找找人。看能否通过新华社送上去。要送给中央的最高一级领导。

“我找到了新华社内参组组长夏公然,我们的私交关系不错。在朝鲜战场上一起呆过。我就约他到宣武门一家烤肉馆吃烤肉,那里人不多、说话安全。他看后吓了一跳:‘哎呀,你是个货真价实的反革命呀,我给你送了,连我也是反革命了。’

送不送?怎么送?他拿着考虑了好几天。”

连云山也不能不为事情的后果担心:

“顶多把我关一次反革命。反正地富反坏的帽子我戴不上,我就是个农民出身,我家连个保长、甲长都没有,拿我也没办法。”

但是,送给谁呢?连云山回忆说:“夏公然说,就送一个人,送邓小平吧。他说邓小平不整人,不说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

夏公然在他的遗着中也回忆了此事:

“是用手抄件送上去的。当时可能只送了小平同志一人,通过他反映到总理处。”

“报告送上去后,情况怎么样呢?连云山和夏公然都很急。等了半年多,没什么反应……

但是,实际上,一些“改变”在暗中演化着。

夏公然在他的遗着中回忆,内参送上去以后,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从这以后,相关政策悄悄开始松动,记得当时总理对大陆出逃的难民有一个放宽不究的指示。”

如果夏公然所述属实,周恩来的这个指示,就不仅“放”了李富林等一批在宝安县的闹“开放”的县级干部们“一马”,也“放”了陶铸、寇庆延等一批支持“开放”的广东省的领导“一马”。

松动还表现在更多的方面。

“最能看出政策变化的,是大陆通过香港买粮食一事。”夏公然的遗着指出买粮食是一件对中国的老百姓很要紧的事。

这对中国后来渡过大饥荒起过很大作用的事。

在此之前,中国是基本上不向外国进口粮食的,提倡“饿死不吃美国粮”。国内老百姓没吃的,又要面子不进口粮食。大批饿死人是必然的。自从政策允许从香港进口粮食后,外国粮进入国内,饥荒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许多嗷嗷待哺的饥民才得以活下来。

“可是在表面上看,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只有南方的逃港风,在愈演愈烈。

然而,不久后,北京严令广东收缩:

“迅速处理群众外逃问题。”国务院指示,要求广东省委把解决外逃作为当前第一位的工作来抓。与此同时,在深圳河边上守卫深港边防的部队增加到一万多人。那场席卷天地,数以十万人计的大外逃,硬是被上万名荷枪实弹的解放军给堵了回去……

可惜啊,一卡就死,一放就乱!最初的试验性“开放”——给予深港边境范围内的“放宽”和“搞活经济”政策,刹车了!

这场初启的“铁幕开放”,中共高层为什么要突然刹车,从而推迟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这也许会成为将来史家们研究的课题。除了外逃之风蔓延得太快太猛烈,超出了“容忍度”的原因之外,可能还同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有着关联。

有文章说:

“几乎同时,即一九六二年春夏,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和所属塔城地区,六万多中国边民拖儿带女,成群结队,并携带大量牲畜农具和车辆,逃往苏联。国际舆论一时哗然。中央政府大为紧张,不得不扭转广东放纵外逃的做法。”

此外,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中共高层对于形势的认识有着一个“波浪型起伏”。

上半年,中共高层总结了人民公社、“大跃进”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强调在政策上的“后退”、“放松”。一月份还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检讨工作中的错误。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邓小平等人更是主张“包产到户”。

一九六二年的上半年,党内比较一致的声调是:“退”,放松。新上任的中央财经组长陈云甚至主张,为了让老百姓吃上饭,啥办法都可以使,哪怕“非常措施”以后“弃之不用”。他用一句形象的话说:“现在是国际歌唱的,全靠我们自己。”两个月后,陶铸在宝安县放开了边境。

紧接着,下半年形势就因为毛泽东的“认识改变”而发生了变化。六月二十六日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预备会议时,风向一改之前“缓和”的调子,提出要批彭德怀、习仲勋等人的“翻案风”。

深圳河边的“放宽”政策起于一九六二年的五月,“紧缩”于一九六二年九月,正好在这个波谷的“转折”时期,无疑同这个国内政治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广东从各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堵截收容逃港人员。从五月二十二日至七月八日止,共遣送了五万一千余名外流人员回乡。

到一九六二年的年底,宝安县政府的总结材料已称:“今年的反偷渡工作已经取得了胜利。”“深港边境的秩序恢复了正常。”

“六二大逃港”的风潮就这样平息了。

到底有多少人在这次风潮中成功逃港,一直有不同的说法。官方说是几万,但据调查,应该是三十万左右。这些来自全国各地逃出的饥民,侥幸到达了衣食丰足的香港,保全了饥饿之躯。有些人后来更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创造出一份可观的事业。这些谋福之举,同那些冒着危险,顶着压力救人性命的人们的勇气是分不开的。

为民谋命者理当青史留名!

“谁都不怀疑,如果不是陶铸等一批思想开放的共产党人,毅然放人民一条生路,广东省乃至其他地方将要饿死更多的人。”一位退下来的领导人这样说。

从苦力熬到大老板

庄永竞

到了香港,我从苦力做起。

大陆来的偷渡者,大多是缺少技术又都年轻力壮的青壮年。而香港的工厂里,正好缺少这类的人。经熟人介绍,我跟两个同伴进了一个毛线工厂,专做搬羊毛的活。每天一早去装车,然后卸到工厂里。再装了半成品,到另一个工厂卸下加工。每月工资六百元。没日没夜地干,一天下来,一身像散了架似的,倒在床上就不想动了。

一天,工头跟我们说,谁愿意加班给双倍工钱,我一听马上答应。可没背两趟,就发现体力透支了,腿脚发软,眼里冒金星,“扑通”一声倒在水泥地上。就这样我在小屋子里,自我“照顾”调养了两天,身体好一点,又去上工了。

这天中午,我回来得晚了些,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食堂的师傅却说:“你们没饭了。”我还以为是我来晚了,但看见后来的伙伴都拿到了饭,便问怎么回事。

大师傅没好气地说:“今天饭少,要让他们先吃,你们大陆来的没这待遇!”一盒饭值几个钱?太拿大陆来的不当人了!一气之下,我把肩上的大汗巾摔在地上,不干了!

说来也好笑,每当别人的侮辱和沉重的劳动使我喘不过气来时,我就偷偷地学唱大陆的样板戏《红灯记》:

休看我,戴铁镣,锁铁链。锁住我双脚和双手,锁不住我雄心壮志冲云天……我一直在找寻自己出头的路子,我知道,高耸的大厦要从最初的第一块砖垫起,要实现伟大的理想,先要做人下之人。

不久,有人介绍我去一个药店做学徒。我很快答应了。心想,做学徒就可以学到“药”,学到了“药”,说不定将来能开一间大药店!

老板是潮州人,姓陈名克文。他现在是我的“一洲”公司的顾问。

做饭、打扫卫生、送孩子上学,像个男保姆。但为了理想,我什么都愿意干。

晚上铺门一关,架上两块门板,我就睡在药店里。一是解决住宿,二也防盗贼。

夜晚是我学习的好时候。药店里有不少的药书,我就边翻书,边查对药材。

我用钉书针钉了个本子,把每天晚上学习的心得记录下来,便于记忆。

我还有一本特殊的小本子,这本子记的不是药名、用法……而是专门记老板在做生意时的方式方法、言谈举止甚至音容笑貌——×月×日:一女人抱着孩子满头大汗,来店吵闹要换药。药已用过,本不应退。但老板毫不动气,亲为女人打扇送凉,并吩咐我换药,还叫我打伞送女人到家。

我明白老板的意思,不敢怠慢,一路上还抱着她的孩子。到家后此人感激不尽,后来成了店中常来的顾客……半年后,姑表兄开了一家药店,请我去帮忙。我便从小学徒变成了搞药店进货、推销的……又过了半年,我筹了五百元钱,同一位叫张子酋的朋友,租了一间小房,开始做药材生意了。

全部本钱才一千多元,这个小老板真够可怜的。但这没什么,小有小的做法,只要做好,小生意也可以变成大生意。

我常常叮嘱自己:别贪多,别求大,赚多赚少没关系。做小生意靠的是起早贪黑,靠汗水来钱。大生意那是人家赚的,别眼红。小生意赚得少,但赚到手了,那就是你自己的钱。

有时候,客人需要一斤人参,手头没有货我也应承下来,对客人说:“明天即送到府上。”实际上我的货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应承后我撒开两条腿,香港上下,东奔西跑为他找货。千方百计找到货后,买下来,再按时送到客人家里。一天忙得疲惫不堪,也就赚了几元钱。

但只要钱到手了,我就高兴——集腋成裘。我们潮汕人的小本钱就是这样滚大的。加上我幸运地中了一回“六合彩”,一下有了几万元本钱!

于是我租下北角英皇道一百二十八号,自己开起了一间“四海公司”,专营高档的营养品。

我为什么要做高档营养品生意呢,这里也有我的经营之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香港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人们的收人大大增加了。

荷包里的钱一多,就考虑两个出路:一个是“玩”,所以,不少旅行社开起来了,娱乐场所、健身房生意火爆;另一个是“吃”,人有钱了,就最想保命。要玩得快活,更要精力旺盛。所以就千方百计地弄对身体有益的补品来吃。

就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推出中国传统的人参、鹿茸、鱼翅等高档补品。但是,这种想法也不只有我一个人有。高档补品店一多,就得看谁能拿到最便宜、质量最好的货,谁能把手上的货销得最快。

到我这里买货,我会给顾客让利,决不斤斤计较。买少量药材,零头不要;成批量要货的,给人家打折。还搞额外赠送。买过我的人参鹿茸的,过年会突然收到我的拜年礼品。要什么货物,一个电话我就把货物送到家。不满意的,还包退包换。样样为买货的人着想。

这些招式,现在香港的商家都会做了,但当时在香港都还是新招。“四海通公司”的名气很快打出去了。

这就是我的经商诀窍,叫做:做生意的人,要先做好人,做了好人,你的生意肯定好!

经商一年多,我的财产激增了十多倍。

家在远方,夫妻不能相见。不久,我便在香港重新成了家,开了一家更大的公司,用我儿子的名字取名为“一洲”。

拿我儿子的名声作保,表示在我店买的货物,绝对可信可靠。不损人利己,不留骂名在世!

在港的最初几年,虽然有所斩获,但依然是在小的水沟中游来游去,虽衣食无忧,但要想成大器,却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决心冒险,闯出个自己的江山来!

但是,怎么寻找突破口呢?我不停地思考,终于有了灵感。

有一次,一个南美的老华侨来店里买一斤人参要带回南美去,问在飞机上怎么吃。我摇摇头:“很难。”他无意中感叹了一声:“咱们中国的药啊,比西药好,可就是方便不如人家哟。”

老人的话使我灵机一动:中药最大的缺点就是要放在火上慢慢地熬,在惜时如金的现代社会,是个致命的缺陷。如果能把补品制成便于携带的丸粒,坐在飞机上都能服用,那一定大有销路。

于是我想到了制洋参丸,当时市面上还没有把洋参制成成药出售的,这条路没人走过,可以走!

同类推荐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效益评价研究

    本书撰写力求从我国传媒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传媒集团产业化进程的差距,系统阐述各传媒集团产业化的重要意义;产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各传媒集团加快产业化步伐的对策和措施;产业化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等。本书的创新点体现在产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评价传媒产业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三个方面。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热门推荐
  • 音灵

    音灵

    冬日,山林,雪地。少年遇到少女。————————作者考研,暂停更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地球君便当之旅

    地球君便当之旅

    2013年陈宇一觉醒来,错楞的发现世界变了,自己也变了。并不是世界末日降临,而是他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时代,这是一个他熟悉,也陌生的世界……无限恐怖!无限空间!主神!郑吒!楚轩!没错,这个世界,是来源于一本名为无限恐怖的小说。只可惜,他穿越过来得有点晚,他并没搭上【主神空间】的进化列车上……而是来到了,【主神空间】结束后的2100年!二十二世纪!在主神进化场中,获得最终胜利的中州队!中州队的各位带着各种‘主神’牌‘神器’回到了现实,为了防止楚轩的猜测结果出现,地球被外来怪物毁灭。中州队的各位,花费了百年时光,将这个时代……彻底改造了!百年后的今天,地球正式拉开了一个疯狂的时代!没搭上‘主神’号进化列车,没关系,因为他有私人摇奖系统!摇一摇,血统、功夫、科技、物品、药物,通通进入口袋。
  • 鬼师值千金

    鬼师值千金

    问:有什么比死还悲剧。答:死了后穿越。问:有什么比穿越更悲剧?答:穿越后是个残疾。问:有什么比穿越后是个残疾还悲剧?答:你除了是个残疾还是个除鬼师。很不幸,她顾暖瑾都中了。除了这些,谁能告诉她,为何穿越后还惹了一个妖孽?
  • 归去来

    归去来

    晴月因为嫉妒而下毒谋害钱无风的男妾新,却不想反被新设计而死。但晴月死后新并不死心,而是出手杀害了钱无风的其它妾室。但对这些事,钱无风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新以为这是钱无风对自己用情至深所致,哪知道这一切都是阴谋,一个为了复活简宜的阴谋。
  • 走进互联网时代

    走进互联网时代

    聚焦两会,走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对我们到底有多深的影响?时代在变,我们如何改变自己,拥抱未来?
  • 重生之我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

    谁说阿斗是扶不起的?我还需要人扶吗?我被誉为三国时期第一博学多才之人,诸葛亮、司马懿都对我赞誉有加。什么?木牛流马?那是什么原始人用的破烂,我九年义务教育加3年高中加4年大学,怎么也懂一点机械知识吧,随便拿点出来就秒杀诸葛亮、马均啦。
  • 千狩

    千狩

    一场狩猎即可获得见习猎人称号十场狩猎即可获得资深猎人称号百场狩猎即可获得狩王猎人称号那么千场狩猎呢……这是架空的怪物猎人世界,这是最为狂放的狩猎物语,在这广袤充满了未知生物的大地之上。千狩,所有猎人追寻的最高成就。
  • 古剑奇谭之风云之苍

    古剑奇谭之风云之苍

    相信大家都很期待古剑2,本小说为作者虚构想象,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在小说里晴雪和屠苏会发生怎样的爱恋呢?大家敬请期待吧。
  • 血花谣咒乱君心

    血花谣咒乱君心

    那一年,长安飞花满天,你与我向着不同的方向离去,你说,你手中所执之剑是为守护这瑶蓝国,你说,你不能因为儿女私情而放弃守护这天下,守护这黎明百姓,你终究还是为了这天下放弃我。那一年,你亲自送我上花桥,把我送到他的手里,你便这般狠心,独留我一人在这忍受孤独。在我生命绝望之时,你悄然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你的温柔,让我不自觉的沉溺在其中,当我满怀欣喜想和他过一生时,你却屠他满国,我成为你的皇后又能怎样,到最后我们的结局已被上天的注定,而我们都将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