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道”还有一个显着特色,那就是实施价格透明制度。自从成立以来,“马道”从没向会员征收过协议之外的费用。有几次,由于业务员核算失误,把报价算错了,结果王焕毅然决定,宁可俱乐部亏本,也绝不加价。在“马道”,人性化消费更是做到极致,其费用不是一口价,而是菜单式自助性的,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要求的服务,比如装备租借、食宿标准等,也可以什么都不选。正是如此,校外的一些企业单位主动找到了“马道”,要求“点菜”。也有家族化的队伍,在“马道”的带领下,全家老少开始其乐融融的旅行……
如今,“马道”拥有上海最好的滑板、轮滑选手和全国最好的小轮车选手(曾拿过全国性大奖)。在湖州举行的极限挑战赛上,“马道”囊括了全部小轮车的奖项。其会员也已经发展到近万名,组织的出游活动逾五万人次参加,走过新疆、云南、黑龙江等近二十个省。
创业:从“宝宝第一次”开始
大学毕业生周荔君是湖南衡阳人。2002年初的一天,周荔君到财贸医院照顾母亲,恰逢请母亲做护工的隔壁床妇女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想在病床前照张新“全家福”,他们拿了相机请周荔君帮忙拍照。拍完照,对方硬要塞给周荔君一个22元的红包,周荔君不好意思接,谁知对方却说:“这张合影很有纪念意义,请你一定要收下!”周荔君只好接了。
晚上从医院回来,周荔君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那家人喜气洋洋的表情,总在她的眼前晃。她突发奇想:在产科,每天都有数名婴儿诞生,他们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洗澡、第一次被抱到妈妈怀中……如果把这些“第一次”记录下来,一定很有纪念意义。由于绝大部分年轻父母还没有发现“第一次”的价值,如果自己替人家拍照片,收取一定费用,应该会受到欢迎!她给自己的业务起了一个时髦的名字“宝宝NO.1”。
2002年6月28日,周荔君带着借来的相机,来到财贸医院试着开始揽业务。她刚走进产科病房,恰好遇到一名婴儿在产房里呱呱坠地。周荔君赶紧按动了快门,一口气拍下了10多个镜头。然后,她向婴儿的爸爸介绍了自己,并解释了“宝宝NO.1”的意义,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购买这些珍贵的照片。结果,这位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新爸爸,当场就把自己的家庭地址以及联系电话抄给了周荔君,并要她洗好照片后马上送给他。拍完那卷胶卷后,周荔君顾不上休息,立刻去冲印店洗照片。除去买胶卷和冲洗的费用,周荔君的第一笔生意赚了几十元,捏着这笔钱,她乐得合不拢嘴。
周荔君的生意只红火了一阵。一些受到启发的人,纷纷从自己家里带照相机到医院拍照,周荔君的业务越做越少。
怎样才能拉开与客户自己拍照的质量距离,从而让客户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的服务呢?周荔君想,自己要是在照片上印上“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分量”(称体重)、“第一次与亲爱的妈妈零距离”(哺乳)等俏皮幽默的说明文字,效果会怎样呢?周荔君当即去商场买了一个索尼S85数码相机。高质量的数码相片很快就赢得了客户的青睐,由于成本提高了,周荔君也相应地将每张相片的收费提高到10元。此外,她还增加了量身高、穿衣服等拍摄项目。
周荔君专门拍摄“宝宝NO.1”的事情渐渐引起了一些医院的重视,他们也开始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服务。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迅速推出了免费为新生儿拍摄照片的服务。因此,周荔君在该院的业务大受影响。
为了防止其他医院也仿效,周荔君决定再买一部数码摄像机,更加完美地记录每一个新生儿的“NO.1”。有了摄像机后,周荔君拍摄起照片就更加得心应手了。婴儿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家人第一次见到新生命的惊喜表情,妈妈第一次接过宝宝的轻抚动作,都被她生动地记录了下来,成为永恒的纪念。
设备更换了,服务的档次提高了,收费自然也水涨船高。周荔君定的标准是按光碟的时长计算,每小时200元,制作一张光碟的成本不到20元,盈利的空间比单纯的拍照大多了!
就在周荔君为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而暗自欣喜的时候,她的事业却遇到了一个小小的挫折。原来,周荔君曾经拍摄过的一位客户想把自己单位几位怀孕的同事介绍给她,但那几位同事在看过她所拍摄的DV后,觉得周荔君拍下的东西有点生硬,没有很好地在DV中自然而动人地融入母与子、父与子的血缘亲情。都不打算拍了。
周荔君为此大受启发。她觉得:应该把“宝宝NO.1”拍成一部更加生动的纪录片!把这项服务做到极致!
为了提高拍摄水平,她从影碟店租来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反复欣赏,从中学习别人的拍摄技巧,还拜一位懂摄像的老乡为师。渐渐地,她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光线利用、明暗对比、色彩协调、细节描写……
那会儿,恰好周荔君手上有个王太太约定的拍摄计划,王太太希望拍出来的东西能够更多地表达出自己对宝宝的情感。周荔君便策划出拍摄步骤以及制作方案,然后她将计划书交给王太太过目。王太太看过后很满意,她和王先生还给这部片子起了个名字,叫《亲·爱》。
一个星期后,王太太的宝宝诞生了,周荔君一直守在她身边,将宝宝在出生后的第一天里的每一个“NO.1”都拍摄了下来。随后,周荔君继续拍摄了2天,主要记录王太太一家对宝贝的降临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和融融亲情。拍摄工作完成之后,周荔君开始研究如何剪辑,配录哪些解说词以及选择怎样的背景音乐。
2004年3月10日,周荔君制作的第一部原声纪录片《亲·爱》缓缓从刻录机中滑出,她的“宝宝NO.1”事业因此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如今的周荔君已经成了一个大忙人。约她拍摄纪录片的业务已经排到了2个月后。长沙现有人口577万,出生率为1024%,即每年有近6万名婴儿诞生,这还不包括外来务工经商的人在长沙生的婴儿。面对这么广阔的市场前景,周荔君相信,只要坚持干下去,买房买车的日子不会遥远。
开简历吧的女孩不简单
卢嫣红是一位江西姑娘,2001年大专毕业后在北京自己开了家文印店。
由于小店的生意多半是给学生制作应聘简历,因此细心的卢嫣红在闲暇时间很注意研究那些应聘者的废简历。她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简历的制作和设计都有些大同小异,冗长雷同的叙述和陈旧老套的模式难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2003年7月初,当一位北农大毕业的大学生让卢嫣红给他制作一份与众不同的简历时,已摩拳擦掌很久的卢嫣红利用自己学到的三维动画知识,当即给他制作了一个精致的拉叠彩页的简历,这个同学看后非常满意,一出手就付了500元酬金。这件事带给卢嫣红的感触很大,“原来简历上大有文章可做啊!”
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复印小店竟然制作出了个性简历,确实有点新鲜。不出所料,卢嫣红迎来了许多回头客和问询者,一时间,小店的生意暴增。
正在为自己的创新成果暗自高兴的时候,卢嫣红却突然遭到一个投诉。原来是一位大学生拿着她设计的彩色简历应聘工作时遭到了拒绝和嘲讽,对方指责说简历做得哗众取宠,没有内容。这个小伙子回敬卢嫣红:“还是多去了解了解应聘市场的需求吧!这种幼稚园的东西,既滑稽也不长久!”
细细思考着投诉者的话,卢嫣红的心里渐渐意识到单纯在形式上讲究跳跃确实太肤浅了。这件事后,虚心的卢嫣红改变了战略,并开始关注起招聘现场来。
2003年8月24日这天一大早,卢嫣红就出现在了人才交流会的现场,一直等到散会。她向一位资深的人力部长咨询了有关简历问题,人家告诉她:作为招聘人员去看简历的时候,内容版式比较清楚,各个段落分明,会比较容易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另外,主题要明确一些,不要泛泛而谈,所展示的成绩应该是受聘方感兴趣的。
“要有针对性,要抓住第一眼经济。”这是卢嫣红“交锋战场”后得出的结论。一天,正在海淀体育场参加人才交流会的卢嫣红,发现有一展台上赫然摆出“欢迎情侣双双应聘”的广告标语。出于好奇便上前询问,原来是一家私立学校在招聘老师。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现在大学生非常不稳定,学校也怕因他们频繁跳槽给工作带来损失,如果双方是一对情侣的话,这样的机会就会小很多。应聘方的话一下子让卢嫣红蹦出了一个灵感:制作情侣简历肯定有市场。
卢嫣红当即就在小店门口打出了一个招牌:“本店制作情侣简历,欢迎广大情侣前来咨询惠顾。”进而吸引了不少客户。
卢嫣红这时真正尝到了创业的甜头,除去水电、管理费,一共进账了6万余元,平均每月营业额都在5万元以上。
2003年11月初,店里来了3个有2项发明的小伙子,原来3人住同一个宿舍,发明也是3人的共同智慧。卢嫣红了解此情况后,当即给他们制作了一个好汉帮简历,即把他们3人的简历“捆绑”在一起,重点阐述和突出了集体的力量与优势。末了,还建议他们去丰台的高科技城应聘,因为那里需要大量的科技研发人员。对于研发人员来说,集体捆绑的力量远远大于拆开来单一的力量,受聘方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卢嫣红对自己的创意颇为满意。
为了能掌握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卢嫣红又甩出了几个漂亮的大手笔,先是把妈妈从江西接到北京来观看北京电视台的每周招聘网;之后又订阅了北京报业所有的招聘大全;然后又招聘了4个专职的信息员,负责对信息整理、归纳、分类……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卢嫣红发现和市场贴得越近,得到的市场回应就越大。
接下来,卢嫣红再给大学生制作简历时,总要把那些一专多能者的简历分开做2~3个版本,因为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其次还可以帮他们提供应聘信息,现场应聘还亲自“陪驾”。2003年11月28日,海淀人才广交会上,当一位经济类大学生在一家国企应聘失败后,卢嫣红迅速拿出了他英语专长的另一份简历,结果凭着这份简历他应聘到了一家外企任管理人员。
“简历上能研究的地方和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卢嫣红现在对简历的研究已经“走火入魔”了。在谈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时,卢嫣红轻松俏皮地说:“我们小店推出的诚信简历、数字简历、情侣简历很受大学生欢迎,当然也接受了市场的检验。不过,从现在来看,每个应聘者都要备有几种不同风格的简历,这就是小店下一步准备推出的,你可以单一出击,也可以随意组合,目的只有一个,出手必胜,包打天下。”
她还准备开一个简历吧,把各种简历模本制出后供大学生研究套用;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申请一个简历网站,那上面各种简历的模板都可以查到,更加方便应聘者。天天穿新衣的“活体衣架”
2000年8月,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20岁的黄桂婷离开家乡河南陕县张村镇来到东莞打工。她的表姐是东莞虎门镇北栅村一家电子厂的拉长。经表姐介绍,她顺利地进了这家电子厂当了一名焊接工。厂里包食宿,每月底薪300元。
打工半年,黄桂婷连一件新衣裳也没买过,一直穿着几件母亲改制的碎花布衣。工友们都说:“你是一个美人坯子,怎么不买上几件流行的服装扮靓呢?”黄桂婷何尝不想扮靓呢?可一想到卧病在床的父亲,她就不敢逛街了。
2001年11月,虎门举办第六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主会场设在黄河时装城。这是一场服装盛会,也是靓女们购物的节日。那时,黄桂婷所在工厂没有多少活做,就放假了。黄桂婷便和工友胡萍来到黄河时装城,在胡萍老乡的时装店里玩。店主说:“这段时间店里缺人手,你们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给我帮几天忙,每天我给你们50元报酬,好不好?”黄桂婷和胡萍自然求之不得。
令她们惊喜的是,店主还让她们穿着店里的服装张罗生意。黄桂婷长得十分俊俏,身材高挑丰满,穿什么都光彩夺目。她每天换一身时装,过足了时装瘾。同时,黄桂婷也成了顾客眼中的焦点,许多女顾客都指名要试穿黄桂婷身上那种款式的时装。一天下来,除了批发,仅零售一项,黄桂婷穿的那种款式的服装就卖了50多套。快要收摊时,她身上穿的那一套也被顾客“剥”了去。
精明的店主发现,黄桂婷可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女孩,比那些冷冰冰的塑胶模特更有吸引力。于是,店主要求黄桂婷到厂里再找几个像她这样的女孩来帮忙。结果,短短4天时间,店里批发和零售的成交量是上一届服交会的5倍,乐得店主合不拢嘴。
服交会闭幕以后,店主不想让黄桂婷这棵“摇钱树”离开,便让她辞职到服装店做事,每月底薪1500元,奖金则按业务提成算,黄桂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其实,这时候聪明的黄桂婷已经从店主聘请自己做“活体衣架”的举措中发现了一个冷门商机。她观察到,黄河时装城一至四楼都是服装批发零售商,共有1400多间店铺。如果能说服黄河时装城的老板们,每家都聘请“活体衣架”,自己从中赚点佣金,那么这将是一块多大的市场啊。
为了万无一失,她接着又对虎门的服装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虎门是全国唯一的“女装名镇”,是中国南派服饰的生产和集散地,现有注册的服装企业5000多家,大型服装批发市场20余个,还有8600多家服装摊档。有了这一组数据,黄桂婷信心倍增。于是,她决定从邻近的几家店铺入手,打开出租“活体衣架”的缺口。
由于服交会上“活体衣架”的成功先例,因此黄桂婷试着找一些老板推销“活体衣架”时,人家很快就答应下来,并愿意每人付300元介绍费,另外还按月薪的10%付给黄桂婷佣金。推销当天,就有30多个店铺向黄桂婷预订了30人。
黄桂婷连忙找来胡萍商量,胡萍哈哈大笑:“想不到我们做‘人贩子’生意了。”黄桂婷一脸严肃地打断她:“这可不是贩卖人口。你想一想,这是三赢的买卖:对老板来说,他们做大了生意;对我们而言,我们赚取了佣金;而对长年累月工作在流水线上的姐妹来说,更有几个好处,第一,起码工资比她们在工厂高一倍,第二,每天都能穿上最新款式的服装,再就是工作环境好多了。”一席话说得胡萍叹服不已。
接下来,她俩又进行了分工:黄桂婷负责销路,即安排“活体衣架”进服装商场;胡萍负责在工厂里找一些相貌标致、形体较好的打工姐妹。很快,胡萍招聘“活体衣架”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工厂,前来报名的姐妹络绎不绝。经过精心挑选,胡萍从400名打工妹中选出了30名口齿伶俐、举止大方、气质较好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