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李娟兴冲冲地来到她以前工作过的幼儿园,找到园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园长看了她带来的外国卡通餐的图片资料后,说:“我们这里每位小朋友的中餐费为4元,你这么精致的卡通餐肯定不止4元钱一份,要不这样吧,你可以将做出来的卡通餐放在这里代销,愿不愿加钱选择你的饭菜,就由小朋友自己来决定。”
李娟相信自己的卡通餐肯定会受到欢迎,她立刻接受了园长的建议。
说干就干。李娟在幼儿园附近租了一套房子,买来了全套炊具,购置了一百只不锈钢饭盒,用来蒸饭。
2003年5月18日,李娟的卡通餐制作坊正式营业了。这天,李娟亲自到菜场选购了优质蔬菜和肉食,在两位好友的帮助下做出了第一批精美别致的卡通餐。接着,李娟和朋友们将这批卡通餐用手推餐车送进了幼儿园的食堂。当午餐铃响起,看着小朋友们如潮水般涌进食堂,李娟紧张极了,生怕没人买她的卡通餐,但仅仅过了半分钟,她的餐车前就围满了小朋友,这个叫道:“我要机器猫。”那个嚷道:“我要小丸子!”两个朋友这只手拿,那只手递,忙得不可开交。
第一天的卡通餐卖8元一份,比幼儿园的配餐贵了一倍,但由于外形比配餐漂亮得多,小朋友们都不愿意吃配餐,李娟一下子就卖了几十盒卡通餐。数着手上的几百元钱,李娟乐得眉开眼笑。
第一个月过去,李娟核算了一下收支情况,共赚了两千多元,比在幼儿园当老师收入高多了。
一天,当李娟推着卖空了的餐车从幼儿园出来时,被一位家长和一个小女孩拦住了。原来,小女孩在别的幼儿园上学,她听邻居小朋友说起这家幼儿园有卡通餐卖后,非要爸爸带她来买一份“樱桃小丸子”。李娟一听忙抱歉说,今天的卡通餐已经卖完了,小女孩顿时急得哭了起来。见状,李娟只好答应明天一定帮她留一份。这之后,小女孩几乎天天都来买卡通餐,有时还带别的小同学来。
李娟的卡通餐渐渐在附近做出了名气。没过多久,李娟接到了一家名叫“小太阳”的幼儿园打来的订购电话,要求李娟每天为该园送一百份卡通餐。接到订单后,李娟立即招聘了几名专业的厨师,让他们做菜,她自己只负责造型,那位当初给她出主意的女同学,也被她请来,封了个副总的“官”,负责买菜、送餐和收钱。
为了标准地制作好每一份卡通餐,李娟特意制定了一套工艺流程:首先,把常做的几样卡通造型的配料制作好备用。比如,用海带或紫菜剪出人物的头发,用黄瓜和果肉做好人物的眼睛,将火腿切片再裁剪出脸庞,以及用不同材料制作出嘴唇,用菜叶剪出人物的着装等等。一般来说,瓜果类用生料,蔬菜和肉食用熟料。接着,在煮成八分熟的米饭中拌入少许食用油,搅拌均匀后,装入不锈钢饭盒中,并做出卡通人物的粗坯,再上笼蒸至九分熟定型,然后逐笼揭开盖子,迅速而准确地把角色的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头发、服装以及其他道具(如大力水手从不离嘴的烟斗)等一一安放在饭坯上;最后,整体上笼蒸熟。整个造型程序都严格按照李娟原先绘好的卡通餐图谱进行,只有这样,做出来的卡通餐才会整齐精致。
接下“小太阳”幼儿园的业务后不久,李娟又陆续接到好几所幼儿园和小学的订单。规模大了,手推送餐车也跟不上形势了,李娟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将其改装成送餐车。
如今,李娟已经将她的制作间搬到了长沙市人民路“欣欣”幼儿园内。这里位于城市中心,四通八达,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卡通餐送到长沙市的任何一个地方。截至2004年2月底,已经有3所幼儿园和5所小学与李娟签订了送餐合同。除了守住这些客户,李娟还带领几名助手跑到芙蓉路和五一路的写字楼区,向上班族发放卡通餐的资料,她打算向成年人推出12元、15元、20元甚至更高标准的卡通餐。到那时,她的创业天地将更加广阔。
为了能把卡通餐做得更完美,李娟正在学习营养学的系统知识。她知道,国外给小学生配餐一般都由专业的营养师担任,自己只有把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学到手,才有可能将卡通餐做到中国第一。目前,命名为“童心”的全国首家卡通餐厅即将挂牌营业,李娟希望有一天,她的“童心”能做成中国的“肯德基”!
“出租”爷爷奶奶的朝阳行业
陈静林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一个教师之家。16岁那年,陈静林考入重庆工业学校。1999年,毕业后的陈静林应聘进了重庆沙坪坝区的一家仪表厂,做了名检验员。不久,陈静林的父母退休后也直接从湘潭来到重庆,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了。
陈静林所在的检验科都是女同志,而且大部分都已成家有了孩子。工作之余,几个女同胞凑在一块儿,谈的最多的就是家庭琐事,什么今天谁家里的父母生病了,谁的小孩又不吃饭了,谁家里又丢了东西等等。尤其在谈到各自家里保姆的时候,这些同事们更是说个没完,不是感叹保姆难找,就是遗憾自己的父母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听多了,陈静林就半开玩笑地替他们总结出了“完美”保姆的形象:有文化,有爱心和耐心,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熟悉城市生活,会做一手好菜。
陈静林从没想过,这些事有一天会跟她扯上关系。2002年4月的一天晚上,陈静林和母亲正在看电视,住在隔壁的同事陶姐愁容满面地把她叫了出去。原来,她家请的小保姆应聘到一家商场做了营业员,说走就走了。由于来不及再请保姆,她2岁的女儿朵朵第二天就没人照顾了,她和丈夫都要上班,想请陈静林的父母帮她照顾一下小孩。陈静林一听,比较为难,只好回去和父母商量。没想到,父母竟然都挺乐意。但陈静林要求陶大姐不能把她父母当成保姆。陶姐忙说:“我们家朵朵没有爷爷奶奶带,就权当我给她‘租’了个爷爷奶奶吧!”
第二天一大早,老两口就去了隔壁陶家,2岁的朵朵甜甜地叫着爷爷奶奶,把两位老人乐得心花怒放。下午,陶姐和陈静林下班回来,看见朵朵和爷爷奶奶正玩得高兴呢!朵朵一见妈妈就奶声奶气地用英语说:“Howareyou,mummy?”(妈妈,你好吗?)原来爷爷教朵朵英语了。朵朵还告诉妈妈,今天吃了奶奶做的“蚂蚁上树”,真好吃。看见女儿被照顾得这么好,陶姐连声道谢。
照顾朵朵时间久了,两家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密。陈静林的父母就像多了一个儿子和媳妇,他们在陶姐家待的时间甚至比在自己家还长。到后来,陶姐一家不愿意再找保姆了,他们便恳请陈父陈母能正式接下照顾朵朵的工作,并由他们付给工资。陈静林看见朵朵给父母增添了不少乐趣,而且父母也乐意照顾朵朵,便答应了陶姐的请求。
于是,陈静林的父母正式以一个月500元钱的价格,被“租”到陶家做起了爷爷奶奶。
自从父母带了朵朵以后,陈静林明显地感觉父母年轻了许多。以前从来不注重衣着的母亲,现在总是找颜色鲜艳的衣服穿,说是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父亲呢?就更不用说了,有事没事,嘴里总哼着儿歌。陶姐家的变化就更大了。朵朵在一个月内学到的东西比过去多了几倍,陶姐工作更加安心了。
同事们自从知道陶姐家“租”了爷爷奶奶后,陈静林的耳朵就没有一天清净过,她们天天缠着陈静林帮她们“租”爷爷奶奶。
被缠得没有办法,陈静林只好去找和自己很要好的一个中专同学李枚。李枚是重庆本地人,父母是工厂工人,退休工资不高。陈静林试着一问,他们果真很乐意出去工作。而且以前李妈妈也曾去别人家带过小孩儿,但那时她一出去,李伯伯的生活就没人照料了。现在老两口一起出去工作,不仅少了很多后顾之忧,还可以互相照顾,当然十分的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