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曾接待了一位深大留学生。这位洋小伙告诉王易,自己从15岁时就变成了“娘娘腔”,此后一开口讲话便成了人家的笑柄,搞得他很自卑,后来渐渐变得寡言少语和内向。首先,王易和女友教洋顾客“腹式呼吸法”。这一招有助于他发出自然、饱满、圆润的体息声,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锻炼:鼓起小腹,再缩回,集中意念在小腹上,让腹式呼吸流畅自然,这样不但能让发出的声音耐听,同时还可以使腹部减肥,并将氧气送到大脑,对思维清晰也有好处呢!此外,他们还让洋小伙多听着名配音演员的声音,揣摩配音者的发音技巧。比如,曾为佐罗配音的童自荣先生,听他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经过近4个月的变声训练,那位洋小伙讲话的声音,终于流溢出了男儿气概。
到了第4个月,“声音美容吧”已经吸引了60多名会员。此时,王易和美子平均每个月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发展到2003年8月,王易又招聘了几位学声乐和播音的大学生加盟“声音美容吧”。原来的店面已经显得狭小,他就在丽珠大厦租下160多平方米的宽敞写字间,有声有色地做起了时髦的“健声教练”。
截至目前,他和女友已经为200多名顾客成功“变声”,帮这些人抹去了心灵上的自卑感。找他们做“声音美容”的工程师、翻译、教师约占25%,大学生、业余歌手占30%,最庞大的顾客群则是公司白领和企业老板。
王易和美子准备注册一个店名商标——“易美声音美容吧”,并在珠海、汕头、郑州等地逐步设立分店,直到让全国人都能享受“嗓音想变就变”的快乐。
水桶也能做广告
2001年7月,唐韵中专毕业后来到广州,在越秀区一家叫清泉的饮用纯净水公司谋到一份会计的工作。
进了清泉公司之后,唐韵才发现这家公司大有来历,“清泉”这个商标,不但名声远播,而且还是广东省饮用纯净水市场的三大品牌之一。公司的销售网点不但遍布广州市内各区,还覆盖了深圳、佛山、珠海、汕头等省内各大城市及省外周边地市,公司每天在省内外的售水量至少在20万桶以上。公司员工的待遇也相当不错,除了包食宿月薪1800元,另外还有全勤奖等。尽管如此,唐韵还是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
2004年2月的一个周末,一个广告公司的经理找到她,要她联系登2期杂志封底广告,每期3万元,要求杂志的发行量在20万以上。但她联系的杂志都嫌广告费太少。
一天,她在统计水的销售时,灵机一动,想到水桶也是一种广告载体。她于是找到那位广告公司经理说:“我熟悉一家纯净水公司,他们每天的总售水量大约在20万至30万桶之间,而且许多人家都将饮水机放在客厅,这无疑给‘水桶广告’提供了大好的展示机会。据我统计,一般人家10天左右换一桶水,每天都要倒水数次,其广告效应绝不亚于媒体、灯箱广告。这种新兴的水载体广告目前在市场上非常吃香,您有兴趣试试吗?”经理听她说得头头是道,有点动心。这样,她终于说通了经理让她把那单食品广告做到水桶上。
唐韵立即找到了清泉公司总经理马自强,开门见山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只要您允许我在咱们公司的水桶上贴上广告,每售出一桶水,我付您5分钱,每天售出20万桶水,公司就可拿到1万元。等我做大之后,天天都会有广告上,也就是说从此往后,公司每月都可多盈利30万元,一年可增加利润360多万。而公司并未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您算算,这是一件多么划算的事。”马总要求每桶付6分钱,广告要做得精美,不能影响公司的销售量。并答应负责广告粘贴。
一切谈妥之后,唐韵辞去了清泉公司会计的职务,租了一套房子做自己的落脚点,联系了一家彩印厂,以每张2分钱的价格印制了20万张精美的彩色广告,一天之内发放到了清泉公司所辖的省内外数十个分销处。第二天,贴有广告的20万桶水被销售一空。除去一切开支,唐韵口袋里落下了大约19万元。
一个星期之后,广告公司刘总打电话给她,说客户对这次“水桶广告”的效应非常满意,决定再连做3次,每隔10天推出1次,广告价格不变。唐韵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踏实下来。别看她事先跟刘总说得头头是道,很有把握,其实操作这种水载体广告她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效果到底如何她心里也没底。既然反馈回来的消息如此令人振奋,看来她的选择并没有错。她决定沿着这条创业之路继续走下去。
刘总做完这单食品广告,又另外给了唐韵两单广告,请她在一个月之内做出来。此时唐韵手里已经有了些钱,她用这些钱在先烈中路租了写字楼,于2004年4月初,正式注册成立了广州新世纪水载体广告公司。
渐渐的,公司的广告订单多了起来,原有的清泉公司每日20多万桶的售水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公司的需要,唐韵又另外联系了华南地区的十余家大型饮用纯净水公司,业务越做越大,公司也渐渐走入了正轨。
这时唐韵做了一次市场调查,发现对于这种新兴的不请自来的“水桶广告”,一般老百姓还是认可的,原本比较单调的纯净水桶围上一圈鲜艳的“腰带”,视觉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对随水桶广告赠送的一些小礼品相当欢迎。当然,也有极少数消费者表示不能接受,甚至认为这是未经允许强入民宅,存在侵权问题。
2004年7月的一天,唐韵的新世纪水载体广告公司接到法院传票,说是广州天河区有3户居民联名把公司推上了被告席。他们起诉的理由是:新世纪水载体广告公司无权在消费者的水桶上做广告,这种广告属严重侵权行为,三人要求向公司索赔一百万。唐韵吓了一大跳,立即就此事咨询了律师,律师认为:水载体广告是否侵权,关键看水桶是否属于消费者,如果水桶是消费者出钱购买的,那么广告商无权在水桶上做广告。而事实上,绝大部分消费者购买的只是水桶里的水,而水桶的所有权则归属纯净水公司。唐韵这才放下心来,找到这3名原告阐明立场之后,3人同意庭外调解。这场“官司风波”这才得以平息。
2004年国庆节前夕,深圳一家报社的记者赶到广州采访了唐韵,写了一篇关于“水载体广告”的深度报道。记者对这种新颖的广告创意表示赞赏的同时,也表示了忧虑:如果各种消费品广告一窝蜂拥上水桶,比如洗衣粉、卫生用品等与饮用水不搭界的商品都上到水桶上,岂不是让纯净水桶变成了“大杂烩”?此外,由于现有的“水桶广告”大多是自行设计、印制和发布的,基本上属于放任自流状态,成为广告管理的一个“真空地带”,这些都值得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唐韵看了这则报道后,觉得记者的忧虑不无道理,值得引起自己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她一方面严把广告质量关,绝不做不雅的广告,同时还主动请广州市有关管理部门对其发布的各种广告进行审稿把关,以防万一。
到2004年底,唐韵名下已有固定资产170多万元。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建立了子公司。她的下一步目标是把水桶广告做遍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为打工者打工
1998年,何玉从护士学校毕业之后,随着村里的年轻人南下深圳。在深圳几个月,她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而手里的一点钱很快就用光了。
一天,她到一家饭馆去求职,看她弱不禁风的样子,老板摇了摇头。她非常失望,正准备离开,这时,老板看到了她强忍在眼里的泪水,于是问她是否念过书,当得知她是护士学校毕业的时候,老板对她说:“饭馆的工作挺累人的,不适合你,不过,我需要聘请一个人照顾我的父母,如果愿意,你明天还到这来,我叫人把你带到我父母家去试工。”她虽然不太愿意,但是,转念一想,先解决了吃住问题再说,便接受了那份工作。
老板的父母七十多岁,身体硬朗。照顾这两位老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主要是帮他们干点家务,给他们读读报,陪他们聊聊天,定期给他们检查一下身体。老人生病了,给他们联系医生,并照顾好就可以了。她尽心尽力,两位老人都非常喜欢她。
老板给她的工资很高,一个月1500元钱。另外,由于她把两位老人照顾得很好,经常哄他们开心,两位老人为了感谢她给自己原本孤寂的生活带来欢笑,经常偷偷塞给她一些小钱。这样,她的收入竟然是同村所有外出打工者中最高的。
在细心地照顾着两位老人的时候,何玉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以及村里的老人。
那是一个边远的小山村,因为交通不便,村里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很多年轻人都南下打工去了,村里多半只有年长体弱的老人,而这些老人几乎都不识字,生活非常不方便。更何况,有些老人的年纪又比较大,疾病很多,有些年轻人因为要照顾老人,甚至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而有的年轻人即使人在外面,也是非常担心家里的老人的。其实,这些外出的打工者非常愿意为老人的健康快乐投资,无奈请保姆的费用太高。
想着想着,何玉的眼前一亮,一个创意陡然萌生:何不利用自己的专长,回家乡办一个老年人服务所呢?这样既可以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解除后顾之忧,又可以为自己求一条就业之路。
春节期间,老板为了感谢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父母都照顾得那么好,正准备给她放一个月假时,她却向老板提出了辞工的要求。
她回到家乡以后,很快就在自己家里办起了县里第一个老年人服务所。刚开始的时候,乡亲们对这个新鲜事物还持怀疑态度,家人也不支持她。她却不灰心,认为顺着这条路摸索着走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既然没有人主动来服务所报名,她就主动上门服务。只要一有空,她就常到一些老人的家里去串门,其中几个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成了她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天,她到住在山脚的王奶奶家去串门时,发现王奶奶躺在床上直说胡话,她知道王奶奶病得不轻,于是马上找人把王奶奶送到了镇上的医院。医生说,幸亏抢救及时,要不王奶奶就危险了。
那时,王奶奶的儿子正在深圳打工,无法及时赶回家中,于是她就主动承担了照顾王奶奶的任务。几天以后,王奶奶的儿子在深圳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母亲叫他在深圳好好工作挣钱,家里的一切都由何玉帮忙料理,叫他不用担心,末了还告诉她,何玉是护士,照顾病人非常周到。就这样,王奶奶的儿子并没有因为母亲生病而不得不中途赶回家中。直到那时,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才懂得村里有个老年人服务所,对他们这些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的儿女意味着什么。
王奶奶的儿子回来以后,本以为何玉为他们做了那么多,一定会收很多钱,但何玉的收费却非常合理,于是,他二话不说就让王奶奶第一个加入了她的服务所。因为是护士出身,加之很多人都有目共睹,她照顾王奶奶的时候是那样的尽心尽力,所以她赢得了村里人的信任。先是几个身体不太好的老人主动来到她的服务所报名,接着十几个、几十个老人陆陆续续地加入她的服务行列。
她很清楚,老人都对自己的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谁都不愿意搬到服务所来住的,所以她不时地到参加服务所的老人家里去看看,有时陪他们聊天,排解他们的孤独;有时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比如教他们怎么样使用家电等等。当然,她更多的时候关注的还是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身体欠佳的老人,她就介绍或帮助他们买一些药品。如果有一些老人病了,她还负责帮助联系医生,组织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
所有参加服务所的老人对她的服务都非常满意,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她的服务所的名声竟然传遍了整个县城,要求她服务的老人越来越多,路程也越来越远,她一个人再也忙不过来了。于是何玉在县城租了一间房子,又聘请了几个和她一样毕业于护士学校却一时还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
因人手不够,她又从每个村子聘请了一个女孩。女孩们代替了她原来的工作,平时经常到老人家里去走走,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如果他们身体不舒服,她们就会马上通知在县城的何玉,然后她就会根据她们报上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次,她家邻村的一位老人病了,儿女们都不在身边,她就把老人接到了县城,让他在县城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老人病好之后老泪纵横,说自己的儿女在家也不一定照顾得那么好。
看到越来越多独自在家的老人都生活得那么开心,镇上一个有儿女的老人也要求加入她的服务所。她为难了,她原本只想照顾没人照顾的老人,哪知家里有人照顾的老人也要参加她的服务所。她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是老人的儿子亲自来向她说明原因,她才欣然接受了那位老人。原来,老人有好几个儿子,有些去了深圳,有2个在家,儿子虽然都很孝顺,但2个媳妇都不愿意老人跟着自己住,老人不管住哪一家,哪一家的夫妻俩就争吵不断,老人很难过。看到儿子不在身边的老人生活都那么开心,于是她就决定自己也搬回村里的小屋去住,也参加何玉的服务所。
为了让这些老人都能过上一个开心安详的晚年,何玉和几个在县城的成员分头行动,几乎每周都要到不同的村里去看望老人,并给这些老人带去一些生活用品,与他们聊聊天,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那些老人服务,她又苦心钻研医学、心理学等知识。一次,一位老人因为和儿媳妇吵架,竟然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累赘,觉得没有人再爱她了,于是嚷着要自尽。为此何玉跑了多次,最后终于打消了她自尽的念头。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老人,她把他们所有的资料,包括年龄、爱好、身体健康情况、心理情况、生活习惯、主要来往对象、生活中主要遇到的困难、希望中生活的样子等等整理归档,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与开导。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基本掌握了老人们的需求,慕名而来参加服务所的老人越来越多,她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但是,她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继续寻找商机。
一次,她到县城的一个朋友家去玩,朋友的母亲接待了她。老人很热情,也很开朗,她们在一起聊了很久,闲谈中,她发现虽然儿女们都很孝顺,但因为工作与代沟的原因,他们几乎都不太愿意静下心来听一听老人的唠叨,因为内心有很多事情都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老人的心里其实很苦。
从朋友家回来以后,何玉心想,老人的倾诉愿望都很强烈,即使年轻人在家,他们也总是没有耐心听他们的唠叨,这样,他们同样也会感到空虚、无奈和凄凉,何不办一个老年人交流中心,让这些内心孤独的老人把自己的心思一吐为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