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2100000012

第12章 班级管理概述(1)

[学习要求]

1了解班级的组织结构、班级管理的功能及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

2熟悉并掌握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班级管理虽然是一种最“基层”的管理,但它影响却不小,从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到班级风貌的养成提升,再到学校办学质量特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班主任应全面了解并掌握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技巧。

一、班级及其组织结构

(一)班级的含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班级授课制便应运而生,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班级就成为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同一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班”;又因为“班”处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上,这就是“级”。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组织,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将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组合与编排而成的有一定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基层群体,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其环境组成。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及活动的集体单位,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班级授课制相比个别化教学来说,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效率。但实践证明,班级规模太大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利于班级的组织管理,不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培养。一般来说,班级规模越大,教师就越会运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班级秩序,师生之间的交往会疏远,教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发达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规模一般在25人左右,我国传统的班级规模一般是50人,重点学校、一些农村学校的班级规模超过70人,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困难。近几年,随着城市人口的变化,一些地方实施了小班化教学的改革实验,表明“小班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高于平行的大班,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比大班更为充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特别是自理、自治、自学能力明显提高。”史爱荣、孙宏碧主编:《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0页。

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班级的小型化将是个趋势。

表1部分国家基础教育班均人数及师生比谢维和着:《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1页。

(二)班级的组织结构

按社会学的观点,一个社会群体具备了如下三个特征就成为社会组织:一是有明确的组织目标;二是有严密的组织机构;三是有严格的组织规范。班级作为由教师、学生等特定成员构成的社会群体,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目标、文化、功能和组织规范,也是一种社会组织。

作为班级的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在组织结构上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班级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学生群体,在组织结构上存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按照组织理论,正式组织是由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组织,组织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目标、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每个班级都有工作目标,都要建立根据班级分工的组织机构,如在班主任指导下成立班委会,成立班级团支部、少先队组织等。正式组织如果组织得好,能有力地教育、团结全班同学前进,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非正式组织是没有明文规定的组织,是班上少数几个同学由于有共同的志趣,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了彼此的了解,因而形成了一个小群体。他们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目标一致,对问题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能以团体的形式对外界作出反应。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是,大家自愿组合,三五成群,性情相近,志趣相投,交往和活动频繁,对内具有稳定性、向心力,对外具有排他性、竞争性,成员之间相互保护,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非正式组织往往会自然产生一个能协调指挥群体活动的核心人物,他在组织中威信高,影响大,是“非正式领导”。

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有三种形态:第一,亲社会型。这种群体的价值目标与班级正式组织的价值目标相一致,是班级正式群体的补充。第二,自娱型。同学们由于情绪上的好感和消磨闲暇时间的需要聚集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好玩、有趣。这种小团体有时格调不高甚至庸俗,但他们却感到很满足。第三,消极型。这种群体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班主任或班委会发生对立,如破坏纪律、发牢骚、不参加集体活动等。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往往同时发生作用,交互影响。当二者目标一致时,对班集体建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当二者目标不一致时,就可能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关注非正式组织,充分认识到它产生的客观必然性,既不排斥,也不姑息。重要的是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巩固积极型、引导中间型、转化消极型”,努力将其纳入到学校主流教育轨道上来。

2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角色是社会对个体职能的划分,它代表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社会关系的联系位置,也代表了个体的社会身份。班级作为一个“雏形社会”,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角色群。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扮演学习者、受教育者的角色,这是学生的主导角色。但是,在班级组织里学生之间又充当各种角色,有的是班干部,有的是一般班级成员。

班主任是班级的中心角色,但是,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班主任的中心角色也在变换。在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可能是参谋,也可能是一般的参与者。所以,班主任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角色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要注意角色转换。

3班级组织的信息共同结构

信息交流和沟通是班级组织的“神经”和“血液”,没有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班级组织就没有活力,就会僵化。

在班级组织中,信息沟通渠道的复杂性和沟通成员的单一性是相互统一的。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主体是单一的,主要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进行,但作为相对开放系统的班级组织,其信息沟通渠道又是复杂的。班级要与学校沟通信息,班级之间要沟通信息,班级要与家庭沟通信息,还要与社会沟通信息。渠道的复杂多样,必然带来信息的复杂多样,它对班级组织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正确健康的信息源,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各种信息分析、评价,提高其对信息识别、判断的能力。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2页。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与功能

(一)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个班级由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未成年学生组成,他们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各不相同。而班级作为一个正式群体,一种社会组织,它有着共同的目标,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其目标实现得如何,组织功能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对班级这一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是一种社会组织活动,是管理者运用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开展的活动。班级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即“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内部管理)”。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包括班级编制、委任班主任及开展各种以班为单位的活动等。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学校计划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班级内外的力量,进行班级教育任务的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各种活动。”鲁洁主编:《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6~277页。本书所讨论的是班主任对班级所实施的管理,即班级内部管理。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主要是学生。由于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因而,班级管理属于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管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与教育行为是统一的。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是个体学习发展的微观环境。班级所发挥的功能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正面功能,消除其负面功能。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化功能

人的社会化就是人从一个“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学校教育的最基本职能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为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班级管理对人的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班级在按照社会需要和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往、游戏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知识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社会目标的关系,在社会核心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的指导下,把个人的兴趣、需要、愿望升华为符合社会期望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使学生成为热爱祖国、造福人民的集体主义者。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班级教学目标的规范性、课程结构的系统性以及教学过程的简约性和可控性,是学生学习社会经验、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独特条件。教育者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获得社会生活的经验和技能,并为进一步发展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交往及同龄伙伴交往中展开的,班集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规范,如课堂规则、学生守则、学习纪律,加上集体的舆论、风气、传统等,都起着传递社会规范的作用,对学生具有同化力和约束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一个人要符合社会的要求,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必须通过学习适当的角色进入社会,获得一定的地位。班级管理为学生的角色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班集体的目标、规范、人际关系结构等都对每个学生提出了角色期望,而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态度、成绩和教师、伙伴的评价决定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在班级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小组学习中的伙伴交往以及集体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情境,为学生积累交往经验、学习变换角色、提高担当角色的能力,提供了锻炼、体验的机会和条件。

2个体化功能

班级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学生个体获得全面而系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发展的功能。班级能为其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包括:第一,知识及认知的发展。如知识的增长、认知的深化、观点的形成、自我了解和对他人理解水平的提高。第二,情感的发展。如友情、亲和感、共鸣感、优越感、自卑感以及称赞、嫉妒、憎恨、敌意等积极和消极的个体情感的产生和深化。第三,兴趣态度的发展。如对自己、对他人、对规范和规则、对文化与社会的关心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第四,社会技能的发展。如自我控制的能力、讨论与决策的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水平的提高。

(2)满足需要的功能。人处于一个社会团体中,会对团体产生各种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承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班级组织可以为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

(3)诊断功能。学生处于班级组织中,其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会显现出来,这就为班主任和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创造了条件。

(4)矫正功能。学生存在的人格或能力上的缺陷,可以通过班级组织和有效的活动得到矫正,如自我中心的学生会因为受到伙伴的批评而改变;自我控制能力欠缺的人可能在集体的监督、约束下逐步形成自律意识和能力。参见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7页。

总之,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级管理功能的实现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实现的重要基础。正如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到的:“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魏书生着:《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第4版,第1页。

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一)常规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制定、执行规章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好的规章制度体现了道德观念和是非标准,是全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深入贯彻和执行规章制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进行自觉的纪律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树立良好的班风。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本身就是教育管理的成果。

一般来讲,班级的规章制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和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育锻炼标准等;二是由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课堂常规、作业要求等;三是由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值日生制度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中国人的人格

    中国人的人格

    本书写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有人格的人。他们之中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义侠之士,有文人优伶,有山林隐者,更有弱质女流,上至尧舜,而下迄清末,历千百代而不绝不衰。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热门推荐
  • 青春冷色调

    青春冷色调

    故事原本有单纯的爱与被爱,只是忽然的一场意外。。。
  • 剑陵道人

    剑陵道人

    华夏第一福地,鹤鸣山,谓之玄门正宗,青城山承运千年,武当全真伏龙万里,正一茅山驱魔除鬼,谁说道士捉鬼驱邪尽是混吃骗喝?道至简,是道教玄门,那一世我为道士你为妖,那一世,放弃东方极乐世界,不为宿世享受,只为能与你相守!那一世,我闭关千日,不为长生,只为能与你朝夕相伴,偿还情劫三千!那一世,我在道教苦苦修炼,不为白日飞身,只为保你平安!
  • 道星剑尊

    道星剑尊

    修炼一途,生死难料,伊洛白能否成就星尊之位,执剑笑看天下……请看《道星剑尊》
  • 鬼来敲门

    鬼来敲门

    一张旧书页引发的盗墓,三人历经苦难,桩桩精彩诡异的探索的故事,死里逃生的艰险,不为人知的嫌疑事件
  • 神之魂初

    神之魂初

    一切的终结是一切的终结,一切的终结又会是一切的开始,现在,让我讲述一个关于万物之终结的故事。
  • 仙炼图

    仙炼图

    凡人踏入修仙世界,一路荆棘,一路磨难的修仙故事看书有感,凭热血而发。
  • 凡修主宰

    凡修主宰

    一滴血可灭众生,一滴泪可化海,看从小小的东林村走出来的东华怎么主宰修灵大路,各路超级势力只为一人强强联手,
  • 楠洋

    楠洋

    没有青梅没有竹马,在青春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个让你记忆的深刻的人并深刻映在你的脑海里也许没有初恋时的懵懂无知也没有在恋爱时的轰轰烈烈,而你却挥之不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2年10月26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精神卫生服务,预防精神障碍发生,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 守护甜心之紫薇之伤

    守护甜心之紫薇之伤

    对不起,我不会写作品介绍,因为可能随时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