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10200000002

第2章 特稿(1)

老舍的变

今年二月三日,是我国着名作家老舍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对一个名人最好的纪念是了解他,真正地认识他。现刊登李洁非先生的文章,以表示我们的怀念——古人讲“文如其人”,放在今天看,意思似乎并不成立。现在一般觉得,文和人,是有区别的,甚至有很大区别。人是人,文是文,以文揣人,十之八九行不通。

既然如此,古人为什么会这样说,而且被普遍接受,相传了千百年?大约是因为环境。古人生活环境简单,社会化程度跟今天比,很低很低,如果抱定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或许一辈子也不受打扰。在这种情况下,人和文达成一致或保持统一,不仅不难,且很自然。而现代,事情就全然不是这个样子了。

拿到历史上比较,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一致特点是变化大。写《十批判书》的郭沫若,跟写《李白与杜甫》的郭沫若,很多方面对不上号。《王眧君》与《雷雨》居然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让人看不出渊源。从《寒夜》到《团圆》(影片《英雄儿女》的小说母本),似乎有两个巴金。不单他们,就是解放后一些逐渐边缘化的作家,也变得判若两人。像沈从文,现在大家一般认为解放后他受到打压,改行做了别的,反而使一生的创作面貌侥幸保持了完整性,不是那样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但实际上,他也曾努力过,想要洗心革面,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他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回来后费了很大的劲”写了一篇散文《管木料厂的几个青年》,几十年后其子沈虎雏编全集时,为之犯难,因为“平心而论,这篇遵命作品水平很差”。还有路翎,在《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中,那样光彩夺目、才气逼人,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写的《反动派一团糟》、《人民万岁》、《英雄母亲》、《祖国在前进》、《青年机务队》、《朱桂花的故事》一批作品,当时对它们的批判固然全无道理,可单论水准,实在也不让人佩服,已经配不上“路翎”两个字;及至晚年,出狱及平反后所写《野鸭洼》、《英雄时代和英雄时代的诞生》等六部长篇、三百万字,简直只是对“路翎”这名字的嘲弄了。言至此,不免想到二十世纪我们文学上的那个“哥德巴赫猜想”——如果鲁迅还活着,他会怎样?这是很多人悬在心头、最为好奇的疑问。据说,毛泽东一九五七年春天在上海有过解答,几年前黄宗英以聆听者身份作过证。不过,揆以建国后文学中的实际,恐怕并不只有那么一种可能。

这里,单表一人:老舍。说起老舍先生,二十世纪的顶级作家除了鲁迅,大概没有人比他在普通读者中间影响更大。

照理说,大家应该对他很熟悉,对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作家了解得比较清楚。可实际上远非如此。现在大家关于老舍的认识,是被引导出来的。这样的引导,合不合事实?也合于事实,然而,不是全部的事实。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这种表彰后面所包含的那个时代的种种话语,对以后人们理解老舍影响很大,可是恐怕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顺着这种含意理解老舍,只合适解放后的老舍,对于之前的他却并不合适,甚至很不合适。原来的老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作家——若与后来主流的解释相比,甚至是一个想象不到的作家。

老舍出生后第二年,父亲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死于战事,孤寡幸得亲朋接济,尤其是一个叫刘寿锦的满清旧贵,资其读书。一九一八年六月,他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虽然学历仅为中专,在当时也算受过了良好教育。

不久,就在他所在城市,“五四运动”

爆发。然而,他与中国现代史上如此重大而且近在咫尺的事件,不曾发生任何关系,没有留下一言一行的记录。这在当时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年中间,实为罕见。别的不消说,拿新文学人士素来不屑的张恨水为例,即可知老舍身在北京而对“五四”无所表示,颇为特别——那时,远在南方的张恨水,当“五四”最高潮之际,因偶然到上海“亲眼看到了许多热烈的情形”,便“颤动了”“野马尘埃之心”,为此千里迢迢去北京,计划先在北大旁听,慢慢在这“五四”发源地转为一名正式生(到京后,因生计无着,投报馆做事,这才转写章回小说)。

“五四”之于新文学,就像一所学校或一间课堂,现代作家们要么从它那里受到教育和熏陶而开始文学之路,要么本身就在里面充当一名教员。大家都是“五四”

的果实或种植者,掰着指头数一数,绝少例外。可是老舍踏上文学路,确确实实跟“五四”没有关系(其经过马上就会说到),真的可算一个“另类”;尤其考虑到他就处在这场大风暴的中心地带,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这种疏远就益觉惹眼。

辨析这一点,并非表示对他文学由来的质疑,一点也不;但是,它应该能够告诉我们两点:第一,老舍先生本来不是一个对政治感兴趣的人;第二,老舍先生身上也没有多少旧式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意识或者新式知识分子维新革命的意识。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三年,老舍先生是怎么度过的呢?他从童年和少年的困厄中脱身,得到不错的工作和薪水,对此他心满意足,实实在在地享受生活。“我只是不嫖。”一九三八年老舍在《小型的复活》里,这样描写自己。每月一百五十四块大洋的丰厚收入,使这位“正红旗”的后人沉浸在烟、酒、麻将之中。直到第二年八九月间,受到上司“申斥”而辞职。

这是比较本真的老舍。依禀性和出身,他不大可能怀有特别使命感、特别崇高、特别紧跟时代步伐、特别载道、特别教化。骨子里,他喜欢沉浸在“乐子”中,喜欢抓住和品味当下的愉悦,并且不觉得那是什么低级趣味。他的心灵,是日常化、平俗化的。倘使本性不受打扰,他原可做到像任何市民那样,一边看着世事的起起落落,一边专注于自己的生活、默默随它而走,不那么抛头露面,也不那么奋勇争先、引吭高歌。他承接着北京胡同世俗、安然而浅近的气质——我以为,真实的老舍应该是这样的。这比较符合他那个阶层的人生哲学。

文学不在他的脑子里,他原话是:“没有那份儿愿望。”(《我的创作经验》)。《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呐喊》、《女神》……这些对别人轰轰烈烈、如雷贯耳的作品,我们不知道当时的老舍是否读过,甚至听说过。没有资料给予肯定的回答。就算读过、听说过,看来也没有点燃他灵魂中的文学的火种。因为,他自己讲得很清楚,他之萌生写作念头,起于在英国为着学英文而去阅读英国小说的缘故。

一九二二年,失去劝学员职位的当年,老舍在西单附近缸瓦市基督教会受洗礼,成为基督徒。由此他结识缸瓦市伦敦会成员、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易文思。一天,易文思告诉他,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需要一名中文教师,而老舍将被推荐就此教席。

在伦敦,急于掌握英语的老舍,开始大量阅读英国小说,把它当作外语学习的捷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说:“为学英文,所以念小说,可是还没有想起来写作。到异乡的新鲜劲儿渐渐消失,半年后开始感觉寂寞,也就常常想家。从十四岁就不住在家里,此处所谓‘想家’,实在是想在国内所知道的一切。那些事既都是过去的,想起来便像一些图画,大概那色彩不甚浓厚的根本就想不起来了。这些图画常在心中来往,每每在读小说的时候使我忘了读的是什么,而呆呆的忆及自己的过去。小说中是些图画,记忆中也是些图画,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图画用文字画下来呢?我想拿笔了。”

注意,“老舍”这个作家的诞生:第一与中国自己的文学现实(“五四”新文学)无关,而是受着英国小说的激励;第二老舍转到文学上来,不像弃医从文的鲁迅、郭沫若那样,觉得文学是更好的救民手段,也不像茅盾、夏衍那样,先做革命家再做文学家、因革命而从事文学或者以文学从事革命,他对文学发生需要,仅仅基于排遣内心,慰藉自我,垂文字以自见。

他还说过更加骇世惊俗的话:“读了它们(指英国小说),我觉得写小说必是很好玩的事,所以我自己也愿试一试。”(《写与读》)类似的论调,足足经过六十年之后,我们才在一些不屑于“载道”“言志”的年轻人口中再次听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玩文学”几个字,曾令文坛花容失色,谁又知道被封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早先对文学也持此论呢?

他相当坚持这一点。直到一九三八年,他还明确谢绝把他纳入新文学主流的谱系的“好意”,顽固地标榜文学“很好玩”

的立场:“在一本什么文学史中(书名和着者都想不起来了),有大意是这样的一段话:‘鲁迅自成一家,后起摹拟者有老舍等人。’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不对,因为我是读了些英国的文艺之后,才决定来试试自己的笔。……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下来了。”(《鲁迅先生逝世两周年纪念》)

让老舍萌动创作之念的,只是一种力量:快乐。他从阅读英国文艺中得到了快乐,进而希望也从自己的写作、语言操弄中找到和创造快乐。他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写作的。

他的“快乐主义”文学观,在新文学主流面前,不合时宜,遭人鄙夷。“有人说,《老张的哲学》并不幽默,而是讨厌。我不完全承认,也不完全否认这个。有的人天生的不懂幽默;一个人一个脾气,无须再说什么。有的人急于救世救国救文学,痛恨幽默;这是师出有名,除了太专制一些,尚无大毛病。”(《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

在负载了重大社会历史使命的“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环境中,这个几乎抱着“玩文学”态度的闯入者,是不被重视的。从同时代者的讲述可知,文坛上左右两翼泰斗级人物,鲁迅及胡适,对老舍作品达成了某种一致,都评价不高。而那时的老舍,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主流文学:“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一阶级?

代表哪种人讲话?是否脊椎动物?得了多少稿费?我给他买了十斤苹果,堵上他的嘴。他不再问,我乐得去睡大觉。”(《猫城记·自序》)

可能这样的“外甥”太多,所以,“舅舅”也有些不耐烦。

他的文学态度,还微妙地表露于对一个字眼的仔细选择中。到抗战前,他从事写作已满十年,单单长篇小说就写了七八部,然而对自己,一直死死咬住口,不用“作家”一词,只称“写家”,或者更加“庸俗”一点,称“职业写家”。一字之差,差在何处?大抵“作家”是“急于救世救国救文学”的,“写家”却并不把这种义务扛在肩上。或者,“作家”喻指精英的、知识分子的写作状态,“写家”却是唯快乐写作是求、“专以写作挣饭吃”(《(樱海集)序》)、自由自在的写作者。再者,“作家”一定要入文坛,入了文坛就难免有派,为着主义和口号去争詈和焦头烂额。老舍先生写了十年,从来不跟文坛发生关系;直至日本侵华,他避逃湖北之前,你在他的留影中,简直找不到什么来自“文坛”的朋友。

当时,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已经声势浩大,北平的自由主义“京派”文人圈子更是卓然成宗。老舍却不属于任何一边,和哪边都没有熟稔的交往。他是独立抑或孤立的,无党无门无派,既没有他趋奉的对象,也没有谁表示要与他同气相求。他毫不在意,安然地在济南,在“文坛的边缘”,写自己的东西;除了写作,只跟出版商打交道,决意将职业写家的事业进行到底。

一九三六年,老舍先生果然辞去教职,真的成为“专以写作挣饭吃”的职业写家,所结出的果实,是《骆驼祥子》。关于《骆驼祥子》,经过用心的解释,现已成为适合用阶级分析来谈论的作品。本身,老舍写作之时不具备这样的思想武器,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也并不满足阶级的眼光。《骆驼祥子》是明清市井文学传统(三言两拍)与狄更斯式英国底层现实主义小说的结合体,它的生活、人性丰富性,表明了这种传承。

辞职并写作《骆驼祥子》的老舍,是舒畅地活在自己里面的老舍。“辞职后,一直住在青岛,压根儿就没动窝。青岛自秋至春都非常的安静,绝不像只在夏天来过的人所说的那么热闹。”“地方安静,个人的生活也就有了规律。我每天差不多总是七点起床,梳洗过后便到院中打拳,自一刻钟到半点钟,要看高兴不高兴。”“一到星期一,便又安静起来,鸦雀无声,除了和孩子们说废话,几乎连唇齿舌喉都没有了用处似的。”(《这几个月的生活》)倘如此种生活不被打扰,我想他总能这么安静地继续写出《骆驼祥子》式的作品,三部五部,或更多。

但是,日本人来了。

日本侵华,改变了现代中国许多事情,大至国家命运,小至一个作家的文学生涯。在我做过一些研究的作家里头,张恨水就是一个突出例子。战争爆发前,张恨水作为畅销作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战争一来,从面积上讲有半个中国沦陷,从经济状态上讲大城市几乎悉落敌手,张恨水完全失去读者市场,再加上大后方物资紧缺,根本不可能支撑什么畅销书的发展。

老舍小说还算不上畅销书,他这方面损失不像张恨水那么大。不过,日本人从一个更深刻的方面影响了老舍——他们改变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状态。

先前老舍根本是一个独立作家。

一九五四年,他在第一届全国人大讲台上说:“我本是个无党派的人。”这句话搁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这是他从济南“独自逃走”的日子)以前,可称不折不扣、分毫不差。但在这之后,他再也不是这个样子了。

一个平和、安静的人,便这么被驱往颠沛和离乱。日本人的战火,把老舍从“绅士”态中赶出,他再也找不回来“各处静得连狗仿佛都懒得吠一声”的闲祥独逸。向来只在文坛“边缘”弄笔的老舍,从此汇入喧闹人流、变成文坛上呼朋唤友的大忙人。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未到汉口之前,我一向不大出门,所以见到文艺界朋友的机会就很少。这次,一会到便是几十位!他们的笔名,我知道;他们的作品,我读过。今天,我看了他们的脸,握了他们的手。”(《快活得要飞了》)

久仰久仰,相见恨晚,把臂欢言,情至意尽,买醉同归……一下子掉在朋友堆里。多次在作品中流露过对群体方式、群体行为抵触心理的老舍,现在终于加入进来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经验之谈。倘能以一支笔“挣饭吃”,以老舍的本性,似乎永远不会入什么江湖。如今,日本人把他逼得只能入江湖。他只身从千里之外惊惶出逃,投奔朋友,只能靠江湖。到得江湖上,便做江湖人。

文坛这江湖,也和金庸笔下武林一样,英豪各路,门派林立。约而括之,则不外正邪两派。眼下,为着抗敌救国、共御外侮,正邪两派暂停争斗,联手击寇。话虽如此,领导权问题还是不易摆平。两派中任何一派做盟主,对方皆有不甘。这时,出现了一个向来无门无派、人品资望都还不错的人,遂一致推其为主事者。

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七日,全中国文艺界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并任总务组组长。“文协”不设理事长,总务组组长盖即总负责人。国共两党、右左两翼,至少当时比老舍名头响的大有人在,老舍自知轻量,再三推辞,说:

“我算老几,怎能担此重任!”(胡绍轩《现代文坛风云录》)可这是国共双方邵力子、周恩来反复协商的结果,想推,是推不掉的。

文坛边缘人,忽然成了盟主。

同类推荐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

    《百日危机》是第一部反映SARS病毒入侵人类的中国灾难文学的力作,因具有“备忘录”和“启示录”的双重意义而格外受到关注。作者不是为了简单地宣传铁腕治非典的官员、抗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找到对付病毒而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以及为公众讲述抗击SARS一线真相的新闻记者,而是把他们还原成具有职业守精神的普通人,力图传达的是危机中人性的美丑以及更深层的生存境况,用文字做成警钟,提醒人们“悲剧常常重演”的危险存在。
  •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能获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将成为学校最大的财富。如何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每个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老师都希望的,学校的课程很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等,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真正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欢迎吗?本书将教会教师们怎么样靠自己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热门推荐
  • 同处69天:你好,猫王殿下

    同处69天:你好,猫王殿下

    一场暴雨,她捡了一只猫回家,这只猫会说话。一天,这只猫的肉垫踩在了她的胸、上。夏暖暖蹙眉:“你在做什么?”答曰:“踩奶~”夏暖暖怒:“滚~”突然,这只猫变成了一个赤、裸的美男,魅惑的躺在床上看着夏暖暖:“老婆,求虎摸~”夏暖暖满脸羞红,“你无耻——”美男邪魅一笑,将她压在身下,“我还能更无耻。”于是,夏暖暖就被腹黑的一只猫给吃了~【甜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结局1v1】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混沌青莲之此生不换

    混沌青莲之此生不换

    一朝穿越,混沌未明;盘古开天,青莲陨落;游荡千年,终化人形。我愿与你,看日月交替,山河变迁,此生不换。男主已定,开天辟地第一只孔雀孔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本草便读

    本草便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雪狐记

    雪狐记

    瀚海荒原,无尽的传奇传记隐藏其中,铿锵战歌响彻一个时代。那神山苍茫而立`剑山嗡嗡永鸣`道之足迹跨越天听,通向无垠之路。无穷尽的虚无中,谁点亮了太古神火,跨越万古,登上无尽之巅。又是谁崩塌岁月,令星辰陨落。谁能够独善其身,勘破生死,破进永恒。清风闵月涟漪聚,墨点青山拂袖生。雪狐,可堪一观。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水吻涟漪(大结局)

    水吻涟漪(大结局)

    真是笑死人啦!连自己的老爸和自己的老哥都拿自己没有办法,他——算个屁啊?以为给他做助理就什么都要听他的吗?未免有点太简单了点吧……这个家伙不怕死啊.一个是任性贪玩总被惩罚的她.一个是外表英俊冷酷的工作霸王,女人心中梦想的白马王子..当“他”的车撞倒了身份百变的“她”,并把她送到她的爸爸的阳光海湾大厦的那一刻……接下来会发生怎样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呢?
  • 紫色曼陀罗之青涩的爱恋

    紫色曼陀罗之青涩的爱恋

    她,世界第二家族之女,韩秋雪。在艾菲尔贵族学院里,她认识了一个人,南风影。她的命运因此被改变,她的身世,谁也未知……
  • 邪尸

    邪尸

    血月悬空,必有妖孽!妖道重疾,命不久矣!欲夺妖丹而续命,奈何功力尚浅,不敌狐妖,故铤而走险,炼邪尸,战妖狐。不幸少年,封亓,被妖道蛊惑,吞服尸丹,尸力灌体,幸年少得太极口诀,融阴化阳,守的意识清明,奈何尸毒入体,终成僵尸,化为太极僵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