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半部手稿是怎么发现的?
蒲松龄去世至今已近三百年,这三百年也正是中国迭经苦难的时代。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在文化古迹屡遭毁坏的大背景下,他的半部《聊斋志异》书稿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现在,这半部由蒲松龄亲手撰写的《聊斋志异》手稿的真迹,就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那么,在过去二百多年的时间里,这半部手稿经历过怎样的磨难呢?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蒲松龄一生贫困,终其一生都在大量搜集民间故事,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的《聊斋志异》。蒲松龄生前就对这部手稿非常重视。据传说,他的好友,也就是清代文学名家王士祯,曾经希望用五百两黄金购买这部手稿。对一生清贫的蒲松龄来讲,五百两黄金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可即使在这样清贫的背景下,他也没有动心,还专门为此立下了家规:”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保存,他还专门立下”长支传书,次支传画”的规定。因此,在蒲松龄于一七一五年去世后,他的《聊斋志异》手稿就由长子蒲箬一支世代相传。
清朝同治年间,有一年,山东遭遇特大旱灾,蒲松龄的七世孙蒲介人为了谋生,带着自己的传家之宝《聊斋志异》、《聊斋杂记》原稿,以及六丈多长的巨画《聊斋行乐图》,和家人一起”闯关东”,并最终定居在沈阳。当时,沈阳的占卜业非常兴旺,蒲介人在家乡的时候曾经蒙学,也粗通占卜,于是他也入乡随俗在沈阳城里摆了个卦摊,并很快成为沈阳颇有名声的术士。
在生活条件好转后,蒲介人开始整理他的传家之宝。为此,他专门请人将《聊斋志异》的手稿重新装裱,裱后的《聊斋志异》共二函八册,《聊斋杂记》二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装裱工在装裱的时候不够专业,致使原书稿中的三十一处作者手录、王世祯的眉批及佚名校语全都被裁切掉了,这成了《聊斋志异》手稿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按照祖训,蒲介人临终前将《聊斋行乐图》及《聊斋志异》手稿分别传给了两个儿子:蒲英翰、蒲英灏。后来,蒲英翰因为生活拮据,只得忍痛变卖了《聊斋行乐图》。从那以后,只有《聊斋志异》的手稿还保存在蒲松龄的后人手中。
蒲英灏后来从军,因为人精明干练,因此历任清军哨官、帮统,后来又成为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幕僚,可以说人生比较顺利。一次偶然的机会,依克唐阿得知蒲英灏是蒲松龄的后人,而且家里还藏有《聊斋志异》的原稿,便希望能够借阅。因为这是祖先的遗墨,蒲英灏不想外借,但是上司想看又不能不借,所以,他只好先借出去上半部,约定归还后再借下半部。后来,依克唐阿果然如期归还了上半部,所以,蒲英灏也就很痛快地把下半部也借了出去。
其后依克唐阿因为有事进京,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他居然在京城染病逝世了。紧接着,义和团事变风起云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从此,后半部《聊斋志异》手稿就杳无音讯了。直到一九四一年,在《盛京时报》曾报导过一条来自德国的消息:”《聊斋志异》部分原稿四十八卷现存柏林博物馆。”显然,这是八国联军入侵时从中国掳掠走的。但是,这部书稿是否就是蒲英灏遗失的那半部手稿,或是其它稿本、抄本,我们不得而知。
蒲英灏临终前,经过慎重考虑,违背祖训,把手稿亲手托付给喜爱诗文书画的小儿子蒲文珊。一九三一年春,时任奉天省图书馆馆长的袁金铠,从西丰县县长冯广民那里得知了蒲松龄手稿的事情,非常兴奋,当时就提出希望能透过冯广民,找到时任西丰县图书馆馆长的蒲文珊,让蒲文珊把自己所藏的原稿转让给他。对此,蒲文珊立即予以回绝,声明这是祖先留下的东西,谁也不能给。袁金铠一计不成又施一计,威逼蒲文珊把手稿借给他选印。无奈之下,蒲文珊只好答应。为防不测,蒲文珊亲自带着手稿到奉天面见袁金铠,再三嘱咐要妥善保存好半部手稿,并将这半部手稿暂存在奉天银行保管。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选印《聊斋志异》的事情也就被搁置下来。后来,袁金铠从原稿中选出十篇,在沈阳影印出版。经蒲文珊多次催要,事隔五年之后,袁金铠终于将原稿还给了蒲文珊。
一九四八年初,蒲家被抄,《聊斋志异》手稿也在被查抄之中。
当时,有一个叫刘伯涛的人来到元宝沟忠信屯农民会,看见屋角有一堆乱书,他随意一翻,竟然从中找到两本手稿,仔细一看,上面讲的都是鬼狐故事。刘伯涛比较有文化,一看之下立即认了出来:这不是《聊斋》吗?细加观察,他注意到这两本手抄本的纸张颜色都很旧,文稿中还有勾改加添的字迹,装订线也非常协调,而且手抄本看上去显得非常古老,不像是新抄的。他又仔细一翻,发现册子的号码并不是紧挨着的,肯定还有别的几册。
刘伯涛顿时留意起这件事。后来,他又专程到相关部门查问有没有蒲松龄的后人,最终查到曾任西丰县图书馆馆长和小学教员的蒲文珊。刘伯涛又特地会见了蒲文珊,蒲文珊告诉他,《聊斋志异》是祖先遗墨,为父亲蒲英灏所传,共存有二函四册。
于是,刘伯涛再次奔赴元宝沟查找其它的书稿,可是书稿已经杳无踪迹。后来有一位农民告诉他,曾经有一位女干部看过同样的两本书。经过核实,她就是已经调往哈尔滨工作的王慎之女士。刘伯涛得到消息后,立即向黑龙江省政府发函,希望能够协办此事。半年后,黑龙江省政府终于将王慎之带走的那两册线装《聊斋志异》寄给了刘伯涛。这时已经到了一九四八年的六、七月间。
收到手稿后,刘伯涛立即将《聊斋》手稿交给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同时还将政府发的奖金交给了蒲文珊。蒲文珊收下钱后表示,愿将《聊斋》手稿献给政府。一九五一年春,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处郑重接受了《聊斋志异》和《聊斋杂记》手稿,藏入东北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辽宁省图书馆,直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