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聊斋志异》中的四种女性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女们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根本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可言,更谈不到有爱情的自由。
人物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象,他们的性格、行为,不仅仅表现了创作者的情志、意向,而且还有更深层的意义潜藏其中。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西方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解读,虽然海明威一再声明,自己的作品只是写实的,但是人们依然固执地认为大海象征什么,老人象征什么,鲨鱼象征什么……由此可见,作品一旦问世,作品中的人物应该如何理解,也就不是作者所能把握的了。《聊斋志异》中的人物也应该这样来理解。
在《聊斋志异》中,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中国女性的美,可以说,在整部《聊斋志异》中,刻画得最有光彩的人物就是女性。如果对这些女性角色做一番细致地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虽然这几种类型也许并不能真正涵盖这部小说中的所有女性,但也足以说明蒲松龄对中国女性形象的了解和认识,也能从另一个层面帮助我们加深对中国女性的认识和了解。
一、清新脱俗型
在︿卷十一·黄英﹀中,蒲松龄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女性形象∣∣菊花精黄英。在中国历史上,从陶渊明开始,菊花就被人们赋予高洁的品格,成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象征。而黄英的出现,就更多体现了蒲松龄对社会的鄙薄,对理想美的追求。实事求是地讲,黄英这一女性形象也是中国男性最津津乐道的女性代表,因为她们不仅清新、高雅,而且还拥有超凡脱俗的美貌和纯净善良的心灵。
但如果清新脱俗而无人欣赏,那该是怎样一种尴尬和无奈呀。蒲松龄爱这种脱俗,却又无法容忍这种脱俗的孤芳自赏,所以才会塑造出黄英和马子才这两个角色。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并不是没有矛盾的,因为马子才一直看不上黄英姐弟俩做卖菊花的生意,可是黄英对他的开导也非常耐人寻味:”妾非贪鄙;但不少致丰盈,遂令千载下人,谓渊明贫贱骨,百世不能发迹,故聊为我家彭泽解嘲耳。然贫者愿富为难,富者求贫固亦甚易……”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翻成白话,就是”我并不是贪心俗气的人,可是,如果不有点钱,就会让千载以后的后人说,喜爱菊花的陶渊明只是个贫穷的贱骨头,世世也发达不了。因此,我只是不想让我们家的陶渊明被人嘲笑而已。然而,贫穷的人想富裕非常难;富人想变穷,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从这段话中,我们更可以看出黄英的不同凡响,清新脱俗!
二、天真浪漫型
虽然《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是谈鬼说狐,说的是远离人们生活的事情,但是它所谈及的内容,却又是距离人生最近的。从小说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人生是丑陋、黑暗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不会写出︿卷十·席方平﹀那样极具讽刺性的小说。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却需要天真,需要浪漫,需要单纯,不然,我们的生活将没有一丝色彩可言。在︿卷二·婴宁﹀中,蒲松龄就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充满烂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在这篇小说中,主角婴宁充满了天真之美。婴宁生长在山野之中,从小就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长大之后也依然是一副天真的娇态,以致于都不懂得”葭莩之情”和”夫妻之爱”的差别。这样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女性,就像是山间的清泉,丛林的清风一样,纯净得让人忘记生在尘世。当人们因为羡慕她的这份天真而把她带入尘世时,一切便开始显得格格不入了,以致于到最后,这份天真开始逐渐消失无形,这不能不说是社会的悲凉与无奈。虽然人们喜欢天真,但天真是无法被这个社会所接受的,这正是婴宁的悲哀,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哀。
三、温柔可人型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女性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也是很多男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所以,蒲松龄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得也最多。而她们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善,还有欢乐、幸福、温馨以及安慰。这种类型的女性,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卷二·红玉﹀中的红玉。在这篇小说中,红玉一开始就出场了,但是她并没有贯穿整个故事,而是在冯相如遭到豪绅的欺凌而家破人亡之后才再次出现。小说开头,红玉来到冯相如家,只是一个小小的铺垫而已。后来冯家遭到大难,妻子死去、父亲身亡,这时红玉才又再次出现。在这个已经破碎的家庭里,她就像个主妇一样,不仅里外操持,而且还把一切操持得井井有条,直至最终帮助冯相如恢复了家业。
四、成熟稳重型
最美好的事物总是在它成熟的时候,因为成熟意味着一切都圆满。在蒲松龄的的小说里,最突出的女性形象就是︿卷七·宦娘﹀中的宦娘了。在这篇故事中,宦娘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爱心,完成了心上人的一切心愿,却不断地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她非常爱慕琴艺高超的温如春,但是两个人却不能结合,无奈之下,只好在暗中促成他与善弹筝的葛良工成就姻缘,最后自己在音乐欣赏的满足与爱情的缺憾交织中静静离去。虽然在故事的结尾是温如春娶得了佳丽,人生非常圆满,但是这个故事依然让人感到心酸。因为像宦娘这样可爱的女性,已经带着心口的伤痕,躲到一边独自疗伤去了。这样的小说结局,总让人感觉有些压抑,但是这样的女性,却总是让人感觉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