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聊斋志异》中的五种婚恋模式
在《聊斋志异》中,共有小说近五百篇,其中关于爱情婚恋的就有近百篇,几乎占百分之二十。这么多的故事,如同繁花碎锦一般,各呈姿态,美不胜收。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杂乱地出现的,如果我们细致观察,也可以大致将这些故事分成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才子佳人型。如︿织成﹀、︿罗剎海市﹀、︿莲花公主﹀等。
第二种:孝子佳人型。如︿青娥﹀、︿青梅﹀、︿陈锡九﹀等。
第三种:义士佳人型。如︿连城﹀、︿聂小倩﹀、︿小谢﹀等。
第四种:痴男佳人型。如︿阿宝﹀、︿婴宁﹀、︿书痴﹀等。
第五种:懦夫佳人型。如︿江城﹀、︿蕙芳﹀、︿颜氏﹀等。
以上五种婚恋类型,基本上可以比较全面地概括《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的模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男方,无论是”孝”,还是”才”、”义”、”痴”,甚至是作为反面形象的”懦”,大多是从对男性的社会要求来塑造的;而对于女方,则无一例外是”佳人”。这就反映出在男权意识作用下,男人对自身和女性的价值判断与期待。这种期待究竟是什么?蒲松龄在︿卷四·青梅﹀藉异史氏之口说了出来:”天生佳丽,因将以报名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女人,特别是漂亮的女人,都是准备嫁给”名贤”的。作者隐藏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是”名贤”,你也就不要奢望得到什么娇妻美女了。
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名贤”?社会有自己独特的判断,那就是以”孝”、”才”、”义”、”痴”为特征的男性社会角色。为了完成社会所赋予自己的任务,男人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勤奋攻读,”头悬梁、锥刺股”,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更有文化,才能真正肩负起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和任务。可是,在这样巨大的社会压力下,男人们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然人,而是社会人了。
作为一个自然人,”性”本来是人的最自然需求,可是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男子已经不再把性能力看成是赢得爱情的重要砝码,相反,他开始将自己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抑或是佩戴着人格面具的自我,视为得到女方青睐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因此,他们才会将所有”艳遇”全都归结于品行、才学,因为只有这些才能让自己从一个普通男子变成一名魅力男子。
在︿卷十·神女﹀中,有一句话说得非常耐人寻味:”君贞介士,愚兄弟不能早知君,有愧裙钗多矣。”男主角之所以会赢得美女的芳心,就是因为”君贞介士”这四个字。在︿卷九·张鸿渐﹀中,施舜华之所以能够将张鸿渐留下来,就是因为张鸿渐”幸是风雅士”,如果不是风雅士,那很可能就被扫地出门了。更为滑稽的是,在认识到张鸿渐”幸是风雅士”之后,施舜华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开始变得前倨后恭,直至最后艳遇上演,施舜华开始自荐枕席:”此等草草,岂所以待君子”、”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