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憾也是一种美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此四人合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另据传说,西施之美,曾美得令河中的鱼儿忘记游水,渐渐沉到河底;昭君之美,也曾美得令天上的大雁忘记摆动翅膀,从而跌落地上。而三国美女貂蝉,居然美得令天上的月亮都自惭形秽,见其拜月,赶紧躲到了云彩后面。最厉害的是杨贵妃,她的美不仅令宫中的花儿都含羞低头,而且让她的老公公唐玄宗忘乎所以不识羞,直接夺儿子之妻据为己有。
总之,提起这四位女士,人们头脑中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美人”两个字,或者干脆想到美。如果生活中有人恭维某位女性为西施或杨玉环,即使她实际上并不怎么美,她也一定会满心欢喜,幸福得一塌糊涂。
然而即使是这四位号称“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绝色美女,也并非完美无缺。杨贵妃美则美矣,却满身狐臭;西施美则美矣,但脚大踝粗;王昭君美则美矣,但过于削肩;而貂蝉的缺点,则是耳朵稍小。
不过话说回来,白璧微瑕,一点都不影响她们在中国审美史的地位,相反,这些缺憾还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她们“内在美”。杨贵妃因为狐臭,所以发明了花瓣浴;西施因为脚大,于是发明了长裙遮掩;王昭君削肩,所以开披肩法之先河;貂蝉耳朵小,则发明了中国古代化妆史上最重要的工具——钗子。尽管这些说法,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上的,但后人为什么不附会别人呢?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她们美嘛!权当是她们发明的吧。
实际上,上述几位的缺点还远不止脚大耳朵小等。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成语——环肥燕瘦,环就是杨玉环,这位是个胖美人,生在唐代是她的幸运,搁在别的朝代,那没准就是个硬伤。而燕,则指赵飞燕,据说这位骨感美女瘦得能作掌上舞,毫无疑问,这是优势,但所有优势的背后即是弱势,若是碰上个喜欢丰满型的皇上,她哪来的出头之日?最可怜的是西施,东施效颦的故事我们的都知道,生活中也没有人喜欢东施类的所谓“第二眼美女”,即便她心灵美,那也得另说;但是真要摊上个西施那样的,动不动就捂着胸口、皱着双眉,抗不起三级风,经不住毛毛雨,这生活也谈不上幸福。
好在我们这一节主要讨论美,而幸福是次要问题。环肥燕瘦西子病,非但没影响她们的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时尚风潮,并且为后世创立了病态美的典型。
病态美也是美,它是一种柔弱,它唤起的是“我见犹怜”之心。与之相对,有些健康活泼甚至健美泼辣型的女性,往往令男人们不敢恭维。
说了这么多,无非一句话,美有很多种表现形式,而缺憾,也是一种美。
缺憾之美不仅体现在古代四大美女身上,也体现在艺术界。断臂维纳斯之美世人皆知,我们就不展开了,我们讲一个日本的文物——“圆城寺”。
话说500多年前,正处在战国时期的日本出了个强人叫丰臣秀吉,他经过一系列的战争,最终从诸路军阀中脱颖而出,独掌权柄。和一般只知杀人收税玩女人的军阀不同,丰臣秀吉虽说同样杀人不眨眼,但他却非常热衷茶道,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便是他的首席茶人。
有一次,千利休随丰臣秀吉出征时,经过一片竹林,发现那里的竹子材质很好,便截取竹子,做了三个插花用的竹花瓶。返回京都后,千利休将其中一个竹花瓶作为礼物送给了儿子少庵。少庵一看,这个竹花瓶身上有一条裂痕,不由得想起了日本名刹圆城寺中的镇寺之宝——钓钟——这个钓钟曾经摔过,摔出了一道裂痕,于是少庵就为这个竹花瓶取名为“圆城寺”,并把这个名字刻在了瓶身上。
后来,少庵西游,这个竹花瓶传到了他的儿子宗旦手中。一天,宗旦在客厅招待客人,客人见插着鲜花的“圆城寺”滴滴答答地漏水,弄湿了地上的竹席,便好心提醒宗旦。宗旦却平静地说:“漏,才是它的灵魂与生命所在。”客人点点头,若有所悟。
再后来,这个竹花瓶几度易手,每次转手,价格都更胜从前,最终成了一件价值不菲的艺术珍品,如今则是日本国宝级的文物。
一个普通的竹花瓶为什么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名器呢?正如宗旦所说——它具备了灵魂与生命,也就是漏。我们的生命也一如漏水的竹花瓶,非但永远不会完美,而且总是有些许裂痕;我们的世界,用佛教的说法名为“婆娑世界”,也即“忍受缺憾的世界”;每个人,都被上苍划了一个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缺憾本是人生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也只有尝过悲欢离合的滋味,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生,完整的人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人生中的缺憾,不作无谓的叹息,而是去珍惜现有的一切,发现缺憾背后的幸福。很多时候,只要你把心境稍作调整,残缺就是一种美。
如果说缺憾即美,那么完美就是一种负累。有时候,完美还是一种罪过。清代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但历史证明,正是这家伙把中华民族带进了沟里。《百喻经》中也有一个寓言,讲到印度有个富商,他娶了个美中不足的妻子,哪里都好,就是鼻子生得不好看。后来,富商在外面偶遇一个女人,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鼻子尤其端正可爱,富商便在心里打主意说:“我把这个女人的鼻子割下来,装到我的妻子的脸上,那不是很好吗?”说干就干,他割下那女人的鼻子,拿在手里,急急忙忙跑回家,对妻子说∶“快来快来,我给你换一个好鼻子!”说完就把他妻子的鼻子也割下,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终究装不上去……高僧大德们在引述这个故事时,总是用其中的富商譬喻某些人的愚痴,然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哪里是愚痴?这分明就是犯罪嘛!现实生活中,人们倒不会愚蠢到去割别人的鼻子,即便现在医学很发达,但很多人伤害别人、触犯道德法律,最初不都是为了自己更完美点吗?追求完美或许并不是错,但千万别把与你有关的任何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否则,幸福便像故事中富人那把刀子,不仅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2.人生的剧本不可能完美
德国大文豪席勒曾经写过一个小寓言:
有一个圆圈,天生缺少一个小角,它很想变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圆,没有残缺地活着,便踏上行程,四处寻找那个缺角。由于它残缺不全,滚动得很慢,所以它能在路上欣赏风景,闻花香,和毛毛虫聊天,享受阳光和雨露。一路上,它遇到过各种不同的碎片,但有的太小,有的太大,有的太尖锐,有的又太方正。有一次,它好像找到了一块合适的,但没有抓牢,又掉了;还有一次,它抓得太紧,弄碎了……直到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碎片,它小心地把碎片拼在自己身上,快乐地滚动起来。由于它变得非常完整,所以滚动起来特别快,快得使它停不下来,看不清路边的花草树木,也不能和毛毛虫聊天。于是它主动停下,把那块补上的碎片又丢在了路旁,慢慢地滚走了。
就像那个缺角的圆一样,世上没有任何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只要他肯面对现实,每个人都至少缺少一样他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有人夫妻恩爱,郎才女貌,却患有严重的不育症;有人才干非凡,潇洒倜傥,情字路上却异常艰辛;有人学界泰斗、德艺双馨,却子孙不孝,互争财产;有人看似好命,却一头糨糊,形同白痴……每个人降生在世上,多少都带有点缺憾。你可以选择憎恨它,也可以选择善待它。因为不完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善待它就是善待生活,善待自我。
人生的剧本不可能完美,然而世人总是像那个还未经历过圆满的圆一样,不遗余力地追逐着自己的圆满。其实,圆满未必是好事,缺憾并不意味着不美。谁怀疑断臂维纳斯的美丽,谁想弥补这种缺憾的美?真善美是不可分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可能是美的,否则又何来“人造美女”一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任何人、任何物都不可能完满。即使有圆满,也是暂时的,而缺憾却是常态。
人生有很多事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比如社会地位;但有些事情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比如我们的父母、出生地、肤色、家境。大丈夫生于人世间,绝不应该像蝼蚁那样庸碌一生。对于那些可以改变也应该改变的东西,我们必须自强不息。但是对于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也必须学会接受。
婆娑世界,万事都有缺陷,没有一个人是圆满的,也没有一个人能修来圆满。常人也好,方外之人也好,修行,修的都是一种心态,一种正常看待人间残缺的平和心态,一种能从残缺中看出美的感恩心态。
人生不可能完美,但人生可以完整,而残缺有时就是完整的一部分。因为正是有这些残缺,你才有机会品尝人生五味,拥有丰满的人生。
一代女皇武则天,杀亲子,扼亲女,诛政敌,养酷吏,手掌权柄数十年,临死前却立下遗嘱,陵前要立一块无字碑,功过任由后人说。至于她自己,莫说圆满,即使是功绩也是不敢说的。佛祖也总是说:不可说,不可说。这“不可说”的,是不是包括“圆满”一事呢?我想是吧!
《圣经》中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也就是原罪。对于不信上帝的人来说,人生的痛苦不在于原罪,而在于有缺憾、不圆满、难完美,而人们又总是想达到那种理想中的境界,因此一遍遍地折磨自己,殊不知在此过程中,即使有一丝难得的完美,也早已和他背道而驰了。
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羡林老先生的名言。季老在书中写道: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蜗居》作者六六在这方面也颇有心得,她说:“一个人圆满的一生,要生过一场大病,离过一次婚,打过一次官司。”听起来好似有点狭隘,但道理再正确不过:人生本无所谓圆满,也无所谓不圆满。圆满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只有经历过缺憾的人才能懂得的美好感觉。圆满的人生,并不是真正的拥有一切,而是珍惜现有的一切。
3.月有阴晴圆缺
近来读书颇有收获,如杜宏鹃朋友的《烩历史》,就写得极有见地。其中写到唐人与宋人时,作者说:
至于唐人写“风月”,可谓无敌: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再看看宋人的“风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就有些郁闷了。虽然这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但是舒畅程度不能比。
……
还记得上学时学过鲁迅先生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其中的古人,如果非唐即宋,想必宋人的可能性较大。
宋人,或者说是古人,为什么看见月缺花残便黯然泪下呢?很简单,喜欢完美,却不懂得什么是完美。
什么是完美呢?以月亮为例,有圆有缺,就是完美,若总是像个圆盘挂在空中,岂不是很单调?不独单调,数星星的孩子还怎么数星星?
象征着完美的花朵也是如此,它不可能总是不凋落,那是塑料花;正是因为好花不常开,才更需要人们把握有限的光阴抓紧时间去欣赏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