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7100000003

第3章 解读生命(2)

“人”是什么?即是人的一名所名的那个人究竟是怎样?依照中国的人字,是象形的,所以首先可云人是个有形体的。但有形体仅足区别无形体的虚空而已,其余如动植矿物等都是有形体的,又如何从有形体的物中显出这所名的人呢?于是从形体上显然不同的一点,则可曰人是“自然主义的宇宙下那个渺小的两手动物”(胡适之语)。然此不过在动物中加有两手的符号罢了,其余就作用而言,亦可曰人是能用火或用铁器的动物,或曰人是能有言语文字的动物,此亦皆就其一种作用为符号,便于指别曰人而已。其实有此诸作用未必为人──若鸟亦能言语等──,离此等作用亦未尝不为人也。然大致先认人为动物的一类,以为人类所表现出来的常性就在作用活动,那么,诸动物若象马等皆有活动作用,难道象马等也可以叫它作人么?想大家要齐声说是不对罢!于是有谓人是有形物故非虚空,人又是有形体有生机物故非土石,人又是有形体有生机有活动作用的动物故非草木,人又是有能群的政治及理性的道德者故非禽兽。讲到能群的政治与理性的道德,可谓能在动物中崭然显出人的不共性了。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又曰:“人为万物灵长”。古来讲做一个人要有理性的道德,即现在所讲做人要有人格,就是从理性中发挥道德以完成人格的人。这种人格是尊重的,是异于禽兽的。此内具的理性道德发现于人伦的群众,即为礼法政治等。然后以儒家所说的“仁”。最足表明人之性德,故孟子说:“仁者,人也”。子思说:“人者,仁也”。孔子也说:“克己复礼为仁”。此仁乃指人之性德。亦指为君子或成人的意思,如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这样观察,古来贤哲很注重有性德人格的人,所以人是应保持仁之理性道德,乃能永久不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德性。不然,不但不能养成为有德性的仁人,而人与人就不免发生种种冲突种种残害不仁的事来。放眼一观,现世界人类的悲惨现象,即由未有完成人格的人无理性之举,所以不能尽行人道。

——太虚法师:《太虚大师全集》

文明的发达和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能够在宏观上认识其他星球,乃至遨游于太空之中;能够在微观上直探物质本原,发现物质的基本组织结构。遗憾的是,这所有的一切却不能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

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就不能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在烦恼生起的当下观照它、克服它。如果我们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首先就得认识自己。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呢?祖师告诉我们,直下承担就是认识自己。在我们的生命中,身体不是自己的,只是四大的假合;思维不是自己的,只是概念的延续。除了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思维,“我”是什么呢?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方才发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执著妄想不能证得。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内心,除了妄想执著,还有清净的如来智慧德相,而这正是我们真正的自己。所谓直下承担,就是要认识到自己本来具足的佛性。

大珠慧海禅师参拜马祖。祖问:“来这里干什么?”慧海禅师曰:“来求佛法。”祖曰:“我这里一物也无,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抛弃不顾,到处乱跑做什么?”慧海禅师问:“哪个是我的宝藏呢?”祖曰:“现在问我的就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更无欠少,使用自在,为什么还要到外面去求呢?”慧海禅师在马祖的开示之下,当下认识到自己。后来有人问慧海禅师:“如何是佛?”他回答说:“清淡对面,非佛而谁。”又如灵训禅师参归宗,灵训问:“如何是佛?”归宗禅师说:“我告诉你,恐怕不相信。”灵训说:“大和尚的开示,我岂敢不信?”归宗禅师说:“你就是。”如何是佛?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生命,也就是我们的佛性。

佛性虽然不是我们见闻觉知的妄识,但也没离开见闻觉知。云门禅师说:“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我们认识自己,要从能见能闻的作用中直下承担,但不可住著于见闻之相。

不落于思维是认识自己。思维往往是名言概念的延续,是前尘影事的重现。一旦落于思维分别,住著于是非得失的纠缠中,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本性。临济禅师上堂开示道:“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未证者看看。”时有僧相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一把抓住他说:“道,道!”这位僧人想了一下,师便放开手说:“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又如六祖接引惠明的公案。六祖从五祖处得了衣钵后南行而去,惠明从后面追上,六祖将衣钵放在石上,惠明拿不动,于是说:“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六祖说:“汝既为法来,可放下万缘,不要有任何念头。”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当下认识到自己。这两则公案都是告诉我们,只有离开通常的思维分别,才能认识自己。

明心见性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要从心性中去认识,心指我们现前的心念,这个心念是虚妄不实、生灭变化的。但透过生灭变化的表面,还有不生不灭的心体。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从中进一步见到自己的清净心性和真正生命。

六祖在五祖门下悟道时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知六祖已经悟到本性,继续为他开示说:不识本心,学佛法是没有什么利益的,如果认识到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那就会成为大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无始以来,众生都是因为不认识自己,于是认贼为子,随着妄想分别,沉溺于六道之中。倘若我们认识自己的本地风光,就能息灭烦恼妄想,不被外境的迁流变化所牵引。从而开发出生命中的智慧潜能,在根本上把握自己的命运,并进一步完善人格,如是方能得大自在。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解脱》

生命之维系

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生命之火永不熄灭。究竟是什么东西,把我们的生命都维系起来了呢?我们分几点来说明:

识第一是心识的力量。心识是生命的主体,是生命的根源。一般人喜欢谈心理、谈超意识、谈超灵觉、谈第六感,或者“心有灵犀一点通”、“神通”、“灵感”之类的,一般心理学只讲到“心”,我们现在要讲的,是比“心”还要更深入的“识”。

佛法将“眼耳鼻舌身”说为前五识,“心”解释为“第六识”,“意”是“第七识”,“识”才是真正生命所依的第八识。我们的第六识“心”领导着“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从事种种活动,这前五识造下了种种业后,将由“第七识”传送给“第八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又叫“藏识”,它将人所造的善业恶业全都贮藏了起来。这第八识是生命中的主人,《八识规矩颂》说:“去后来先做主翁”,人死时,眼耳鼻舌身皆不发生作用,但“识”要最后才会离去。人入胎时,眼耳鼻舌身均已长成,但要等到“识”发生作用,才能了解世间。

“识”是我们生命的主体,它是永不毁坏也永不遗失的,是一只无形的储藏库、保险箱。各位!在你的储藏库、保险箱中,你打算储藏些什么样的东西呢?等于你种的一块田,你要在田中播下什么种子呢?

中阴身维系着我们生命的第二种东西,叫做“中阴身”,又叫“中有身”。

人生自百年以后,旧房子似的身体已毁,新房子似的躯体尚未迁入,中间这段过渡时期的生命的主体便是中阴身,或叫中有身。中阴身非精血和合而成,非血相连之躯,它介乎生死之间,所以叫“中有”,它是一个约一尺大小的形体,你可以说它是一团气或一片影子,大约就是这类东西。中阴身以识为依,以香为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它的归宿,亦即经云“善寻当生之处”。其归宿是否容易找到,还视其根器而定,如《涅槃经》说:

上根者转生,只在一念之间。

中根者转生,要十五天。

下根者转生,则要七七四十九天。

民间习俗中,有为鬼做“超渡”、“头七”、“二七”、“七七”等仪式,就是这个道理。

中阴身见男女交合,对未来的母亲生起强烈的爱念,出生后即为男孩;对父亲生起需求的爱意,出生后即为女孩。生男生女,中阴身的入胎出胎,就因此而形成。如果堕入地狱,中有身先感受风寒霜雪的逼迫,见到热地狱的火焰,生起暖想爱触,以身投去,即会堕入八热地狱;若是为热浪盛火所逼害,见到寒气,欲想获得清凉,以身投入,即会堕入八寒地狱。

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合的报身;人,不知前生的所作所行诸事,就是因为隔了身体,所谓“隔阴之迷”。中阴身,可以说分开了前生与今世,但也联系了今世与前生。

业维系生命的第三个力量,就是业力。业力,有“润生”及“发芽”两种力量。譬如我们所播之种子,还要予以浇水、施肥才能生长,而这“业力”就是生命的水分及肥料。所以,有了业力,生命才能继续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体所做的、口中说出的、心里所想的,都会成为业。身、口、意三业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尽管业报各有不同,但有业就有报是不会讹错的。

人生于世,当然都会有善恶诸业,但人死转生,究竟先受何种业报?

有时是先从所造之最重业先受报应;有时随忆念受报;有时则先从习气受报,即我们平常的习惯。比方,本来我造了一个重业,该堕地狱;但是,我平常念“阿弥陀佛”念惯了,随时随地都念“阿弥陀佛”;你骂我,我说“阿弥陀佛”;你打我,我还是“阿弥陀佛”。念习惯了,甚至临死那一刹那,口中还是念“阿弥陀佛”,就由于这种念佛的习惯,使得我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忆念和习惯对于受生都是很重要的。

有人说:“说什么善恶报应,根本没标准;好人反而遭遇不幸,倒是坏人往往一帆风顺。”但是,各位!看人不要光凭一时,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报应中,有现世报、有来生报、有多生报;就如我们种的花草树木一样,有的是今年生、有的是来年生、有的则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才开花结果。

有这么一首偈,描写业力: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佛教另外还有一首“三世因果偈”,将人的前生、今生、来生的因果,作了一番阐释: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业,维系了我们的三世因果,维系了我们过去、现在到未来的生命。

十二因缘维系我们生命的主要力量,除了“识”、“中阴身”及“业”之外,就是“十二因缘”了。

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二个程序。什么是十二因缘呢?

无明——因为缘生万法才生,缘灭万法亦灭,一切法无常无我,人们不知如是法的真实相,是为无明。无明是人与生俱来,没有别的法为无明之缘,所以又称做无始无明。无明是总覆一切缘生法的实相,亦即是愚痴之谓。

行——欲界是善不善的行业,色界无色界的禅定业系为行,行是能造作,能牵引三界的身口意三业的力量为行。性质虽通“有”,但现在造作潜果未熟之业曰有,现果已熟远推前业曰行,这是行与有区别。

识——识,通指个人精神统一的总体,由于识的了别,使境增明,使根增长,使思想等有所领导。

名色——名是受想行识的精神,色是物质的肉体,名色包括了主观的精神与客观的物质。名色亦即五蕴的异名。

六入——六入即眼耳鼻舌身意的内六根,传达色声香味触法外六境的机能。

触——内六根与外六境相接触,主观上所起的感觉作用。亦即根、境、识三种和合曰触,苦乐感情,饥寒痛痒,都是由触觉所领导产生。

受——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苦痛感曰苦受,对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快感曰乐受,对不欢喜的境物人事生起克服各种苦感和乐感,名为不苦不乐受。

爱——爱,有爱财、爱情、爱命、爱生、爱执等,爱,又有欲爱、色爱、无色爱,总指对所欲境上渴爱之贪念也。爱为生死的根本,即无明之义,所谓“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贪爱增上则成取,以取为缘表现于行动者为有。

取——取有四义:一为于五欲或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起追求想曰欲取,二为于正理起谬解,如对五蕴生我见、边见、妄计取着曰见取,三为于生活不合规律而有许多禁戒曰戒取,四为于所爱事物起我和我所有执,如我执、我慢、我法、我语等曰我取。总之取是于所有事物上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一切的攀缘追求,因此引发三有业的活动。

有──有与业的意义相通,佛经常说到业有与生有之谓,身口意对周围环境,表现为喜的恶的活动曰业有,经过一度活动就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一种力量曰生有,总之不忘因果曰有。

生──人从母胎呱呱坠地即谓生,色受想行识五蕴我的主体展开对外的活动发展,直至老死,此一期生命曰生。生的本义就必然具有无常逼恼之苦,生是人间的苦相,一切忧患艰难都随着生而俱来。

老死──人的有为法的生理机能衰退,最后呼吸停止,诸蕴因缘离散,无常变迁的事实终于到来,此即谓之老死,但此老死并非人的全部消灭,老死了“色蕴”,识却与无明和行天再另一期的生命流转了。

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和行,是过去二因;识、明色、六入、触、受,是现在五果;爱、取、有,是现在三因;生和老死是未来二果,十二因缘的道理,甚为玄妙。这里,我们以两个例子来譬喻十二因缘。第一,如城:十二因缘有如一座城墙,人为城墙所困,虽然有门,但是门口站有许多卫兵,不容易出去。人虽然本来可以跳出十二因缘的束缚,但由于贪、嗔、痴、我执、烦恼的牵引,因此不容易跳出十二因缘的流转。第二如树:十二因缘有如一株果树,果树的种子被种下后,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果子落地后又长新株,又复萌芽、长大、开花、结果。新生的果实虽不是原来的种子,但是彼此之间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虽然身体在五趣六道中轮回不停,但是生命之流却是前后相续的,其主体是一致的。

——星云法师:《星云大师讲演录》

易逝的生命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

人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佛说“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人能挡住死期,让生命永驻人间;既然这么去来无常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有为人生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种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一无所成人多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进;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堕落,良知良能就这样睡着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上。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不论施人多少,亦莫讨人情、求报酬。过去的留不住,未来的难预测,守住现在,当下即是。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有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证严法师:《证严法师静思语》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热门推荐
  • 我的18岁女儿

    我的18岁女儿

    免费小说(2016最好看的都市小说,火爆新书,万人追读)被甩的那天,陆晨通过阿外巴巴的抽奖活动下获得女儿一枚。女儿会卖萌,会撒娇,小腹黑,重点是会泡妞。“爸爸,我要那个美女当我妈妈。”“好好好。”“那个也要了。”“听你的。”“那你快去追啊,不然就要跑了。”
  • 厚黑学全书2

    厚黑学全书2

    真正的厚黑者是那些十全十美无与伦比的斗士,这种智慧是他在接受生活挑战和寻求精神平衡中陶冶而成的。本书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精炼而生动地展示了轻松处世、灵活办事的技巧和方法。
  • 阿尔法狗的世界

    阿尔法狗的世界

    梁仁无意间捡到一只阿尔法狗,出于好奇,将这只狗带回了家。不可思议的是这只狗让他啼笑皆非,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快来看看这只极品汪是怎么带他装逼带他飞的!
  • 圆神

    圆神

    阿飞武功平平,因为根骨不佳,注定一辈子都要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他安安分分地做好“看大门”的本职工作,谁知道......为了回扣,他被两个修仙界的小兵争来抢去。非说他不属于凡人界,行,那他去修真界还不行。好不容易在修真界混出点名堂了,结果那位大侠又说:你不属于这一界。于是决定转战仙界......你不属于这一界。靠,那他到底是那界的?修仙要修,恋爱要谈,发财要发,穿越也不能少,看小气的他,如何在三界折腾!结局,完全出人意料之外!猜到结局你就是神!十八章以后会很好看哦!
  • 考古遗记

    考古遗记

    一代商朝妖女苏妲己,复活在21世纪,体内存在不明物质,导致其长生不死。一个狐狸脑袋,一场考古奇遇,非洲金字塔,欧洲吸血古堡...“长生之谜”“冰川丽影”超脱科学可以解释的领域,一步一步慢慢解开。从而引发一系列全球考古探险。————本书交流群:242523407欢迎各位加入。
  • 时空纠错者

    时空纠错者

    解放前,两个国民党特工从纳粹那里盗取了时空穿梭原理的文件,并杀死了那名研发的科学家。回国后创建时空机。这两个特工一位被我党策反,一位流亡海外。所以现在就有两个组织拥有这门技术。国内的也就是所谓正义的是维持时空秩序的,反派的就是时空扰乱者。而时空局就是时空纠错者的聚集地。故事从时空纠错者第三代特工邓超越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第四代纠错者子琛被另一名三代特工言成解救开始。纠错者是世袭制,因为保密条例的规定。优先从纠错者的下一代选拔。我的第一次穿越故事写荆轲刺秦王。
  •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本书将哈佛教授的心理课程汇集成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方面,可以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每个故事后面,还附上了鞭辟入里、意味深长的精彩点评,它们从智慧的高度诠释了这些优美故事的现实意义所在,以小见大、抛砖引玉。
  • EXO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EXO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一个拥有明星梦的女孩,灿烈的妹妹和EXO成员之间的故事。
  • 锦绣田园之农门恶媳

    锦绣田园之农门恶媳

    都市白领苏青一着不慎,穿越成新婚三天被婆婆殴打致死的新嫁娘苏青瑶,伤好以后的苏青瑶眸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救了她的人她一定会报答。但是伤害她的人她一个也不会放过!苏青瑶拿着救她之人留下的银子,转身离开了村子。一年以后,苏青瑶已经变成这一带十里八乡最为有钱的下堂妇,酒楼,马场,她经营者全乡最挣钱的两处生意。前夫闻风赶来,想要与她再续前缘。前婆婆一改之前母老虎的样子,小意温柔,巴结讨好。小姑一改从前,亲热无比。极品娘家的亲戚接踵而来……苏青瑶嘴角泛上一丝冷笑:报仇的时候到了!也是时候报恩了,虾米?你要本姑娘以身相许?那个,可不可以用别的来换?不可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珠连合璧

    珠连合璧

    我要叙述的是一个偶然去海南三亚的机会,在路途中碰到的一位叫黄浙锋的旅友,因为恰巧遇到台风暴雨,被迫呆在酒店的我们,他便给我讲述了,他因父亲在他年少时失踪,长大后,追寻父亲留下的足迹,所遭遇的一些诡异经历,而在整个事件中,他先是从荒无人烟的大巴山,再到神奇的九寨沟,紧随着又是望而生畏的神龙架,一步步艰难走来,险象环生,好几次几乎丧命,却渐渐进入了一个谜团中,最终因为一封神秘信件,让他在四川黑竹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那封信件却成了另一个迷……待他讲完,我将他的这份离奇历程整理一番过后,事情还要从一张残缺不全的羊皮膏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