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300000079

第79章 亲历唐山震后三个月

当时的生活环境很不好,特别是自大震发生后到8月初那段时间,很多物质条件来不及准备,先把现场工作开展起来。例如,我们到达后,因行军床都不够,只能在地上铺上芦苇席直接卧地而睡。整个机场只有一个无房顶的公共厕所,供数百人使用。自来水管也仅有几个,早晚只能简单洗漱一下。当时还是夏季,天气炎热,但洗澡是不可能的。直到10月份,解放军部队临时安装了野战军的流动式洗浴设备,才让大家享受了一次清洁。因工作和生活区苍蝇很多,大家一直担心传染病流行,除喷洒药剂外,我们每天用餐时都吃大蒜,试图预防痢疾。但后来,仍有部分同志患了痢疾,我看见他们拿着输液瓶进出厕所。我自己也没能逃脱,幸好不是很严重,服用几天药物后痊愈了,也许是因为我那时年轻、体质好。

尽管条件艰苦,队员们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工作,偶尔也有令人兴奋的时刻。大约在8月中旬,突然从参加野外考察的队员说,在唐山市区发现了由地震造成的地面破裂,测震分析组一些同志相约去观看。于是,我们设法找了一辆吉普车,轮流前往那个地点。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在唐山市的吉祥路,道路以及路两侧的大树被地震运动切断、错开了,地质学上称为右旋断层,水平错动距离达将近2米。后来的野外调查发现,大地震后在极震区留下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地面裂缝带,我们在市区吉祥路所看到的是它的中心位置。这种由地震产生的大规模地面裂缝带一般是不常见到的,据说只有当震级达到6或7级才会出现,而在大城市内这样的现象更是罕见。现在回想到这个景象时,因专业兴趣还产生过这样的设想:假如在震后就在这条裂缝带两侧建立标志,长时间地用仪器测量裂缝带两边的相对运动,观察它下面的断层是愈合不在活动了,还是在继续活动。如果能坚持观测到现在,积累30年的数据,也许是很有科学价值的资料。地震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长时间耐心细致地观测,甚至要积累几代人的连续观测时局数据,才有可能在某一问题上有重要发现。

预测预防,任重道远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区发生了7.3级大地震,震前专业地震工作做了准确的预测和预报,震中地区采取了预防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减灾效果。这是自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工作者近9年时间努力的成果,当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记得还受到一位副总理的赞扬。然而,仅仅一年半之后,在距海城约400公里的唐山,当人们还在熟睡中时,在毫无防备的状态下受到7.8级大地震的突然袭击。为什么震前没有预测呢?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前兆吗?恐怕整个社会都在发出这样的疑问,而这实在是一个难以回答的,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地震工作者已从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中清醒过来,虽然这时候任何辩解都没有用,但用客观的、科学的态度总结失败的教训仍然是必要的。这也是当时唐山地震工作队的任务之一。记得当时我和局分析预报中心及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两位专家住在同一个帐篷里,只见他们不停地在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资料,帐篷内堆满了材料、书籍,有些就装在麻袋内,两人每天工作到深夜,从他们严肃的表情中看得出其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沉重、懊悔而复杂的心情:究竟为什么没有预测出唐山大地震呢?

记得在唐山地震现场工作期间,河北地震局的一位姓蒋的小伙子向我描述过他的经历,唐山大震前他在唐山陡河地震台工作,并住在台内。1976年7月28日凌晨,因天气异常闷热,小蒋睡不着,就起来摆弄半导体收音机。突然间,他感到大地在摇动,本能地从心里叫一声:不好,唐山大震来了!就立即快步移动蹲到墙角下,躲过了随后塌下的混凝土房顶的袭击。据说,在同一时刻,住在另一间屋内的一对职工夫妇也是从梦中惊醒,以类似方式避开了厄运。我想,这个实例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因职业和有知识的缘故,他们一旦感到大地的摇动,立即意识到是发生了地震,而且知道就是原来预计的唐山地震;第二,在地震袭来的瞬间,他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迅速采取了适当的紧急避险、自我防护的行动,显然是铭刻在心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关键时刻起了作用。也许还有其他偶然因素,但上述事实是真实而有说服力的。

我还记得大地震后的另一种景象。7月底我们到达北京时,到处是用塑料、木板搭建的防震棚,人们担心还有强余震会波及影响北京,夜间不敢在房屋内睡觉。这样的景象居然一直持续到10月份,涉及几百万居民。而在三里河,当时的分析预报组会商会议依旧在大楼内举行。我们在出发前往唐山前,一直住在招待所的楼内,没想过找个帐篷或其他防震棚;还听说住在中关村的顾功叙、傅承义等科学家固执地不搬出楼房,始终居住在家中。我想,大地震后地震工作者与普通群众之间在心理和行为上差别可能与是否具有地震科学知识相关,正确的科学知识会使人类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产生战胜恐惧的力量。至少在我的意识中,认为唐山大地震后的强余震一般至多为5或6级,不会对160公里外的北京再产生破坏,没必要遭受居住防震棚的艰苦。而当时的北京群众可能是不敢相信地震专家的判断了,因为我在去唐山前,拜访了几位过去在宁夏认识、后来返回北京的朋友,劝他们不必住防震棚,但他们对我的解释半信半疑,仍然不敢立即搬回楼房。

大震之谜,有待探索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向地震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地震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出了一系列严重的挑战性难题:为什么在一个远离板块边界的地区(地质学上又称大陆板块内部地区),一个没有破坏性地震历史记录的地方,在一个不设防的VI度区的城市,会发生震中烈度高达XI度的巨大地震?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大地震发生在较大的活动断层上或其附近,地震是沿已有断层的突然破裂和滑动产生的,但在唐山地区并没有发现相应的活动断层(甚至近年来,灵敏度很高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也没有探测到这样的断层活动),唐山的地下究竟有什么特别结构和变形过程,会爆发出这么巨大的地震能量?大震前为什么没有小地震(前震)活动?或者是当时的仪器不够灵敏因而探测不到?大震前,地震工作管理部门曾受到来自唐山等地区观测异常或地震预测的报告;在震后的总结中,也列出了大量震前的可观测异常现象,但为什么在震前不能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判断?这些都是当今世界地球科学中的难题,也是地震工作者无法回避的。可是,30年过去了,但仍然没有看到完满的解释,探索的道路依旧还很漫长。

从历史记录看,在华北地区,像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样的事件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才发生一次。因此,它对于地震科学研究是一次极为珍贵的机会;唐山也就应是一个重要的观测和研究基地。我在写研究生毕业论文时,曾经试图从世界范围的实例比较,探讨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原因。可惜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不够详细和深入,以后也未能坚持下来,现在想起来,仍感到是莫大的遗憾。

30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防震减灾事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与唐山地震时期相比,现在的年轻一代地震工作者,已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观测和研究,探索地震预测和预防的新途径。从科学发展规律看,任何新的理论和方法都应受到严格检验,包括像唐山大地震这样的实例的检验。例如,现在正在全国范围开展城市活动断层探测和研究,人们自然希望,通过这样的工作能为防震减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这就涉及对地震与断层之间复杂关系的科学认识问题。我在研究生学习时期,已注意到国内外有一些大地震与地表可见的或地下浅部断层没有直接关系的实例,唐山地震也是其中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慎重考虑城市活断层调查结果应用意义的有限性?或者应考虑开拓发展探测地下结构的新途径、新技术?既然大地震是小概率的稀少事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大地震,那么唐山地区的地下一定有某些特殊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变形过程的特征,经过长久的探索努力,或许将来有一天,地震工作者能够发现并解释这些特征,从而为发展更完善的地震预测技术建立指导性理论基础,就像早期的物理学中的晶格动力理论为现在的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创造了必需的知识条件。

就像1975年大地用它的有力的震撼,以简单明了的“语言”促成我们预报成功一样,又用它的有力震撼及时提醒我们,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骄傲。

(一)

2005年是海城地震30周年。2006年是唐山地震30周年。我记得,这两次地震的10周年、20周年纪念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是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能否随时间流逝,使我们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两次地震距离不远,发生时间也仅差一年。它们在30年前相继出现,好像特意出来给中国大陆地震的第三个活动期(1966—1976)作个总结。有时遐想,如果能把这两次地震放在一起纪念,可能更有意义,因为这两次地震在中国地震人的心目中,位置非同寻常。伴随这两次地震的预报和反思过程,凝聚了几乎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并将持续的影响下去。在中国地震学史上,这两次地震的发生及其这一代人的研究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时代,具有难以言喻的时代特征。谈不上载入史册,但确是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二)

同类推荐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城市管理为例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以宜昌城市管理为例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以自然教育法的原著版本为基础,参阅了近年来自然教育法的多种国内译本,介绍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书中介绍了自然教育法的宗旨,并对自然教育法中涉及的众多领域做了介绍,描述了数学、外语、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的游戏学习方法,对孩子的感官能力、思维动力、动手能力、品德素质的培养都提供了训练方法及操作原则。
热门推荐
  • 非狐

    非狐

    现在,你可以看着我了吧。。。乔楚藜拥着介远扉,语不成言。相伴过万年光阴,他,却好似从来读不懂这人。远远地守着。。。远远地看着。。。远远地盼着。。。情狐妖娆地斜挑眼梢,端的是万般风姿。“乔楚藜,”语腔含笑。
  • 婉在异世闯天下

    婉在异世闯天下

    原本在二十一世纪生活得好好的沈阳音乐学院大二的乐器考试戚婉儿,在一次课上因听闻与自己相依为命二十余年的母亲突发心梗入院,焦急赶往医院的途中,搭乘的出租车因司机的不专注而导致与公交车迎面相撞,事故的后果是出租车司机脑部受创而造成失忆,戚婉儿却奇迹地消失在了二十一世纪,不知被谁“送”到了哪里无人知晓,从此二十一世纪没有了一个叫戚婉儿的音乐女教师,只有一个被路过的枫归大师收留的四岁小女孩梦婉独自在异世艰难地生存,直到有一天熬出头,在异世创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贤劫经

    贤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灵本温柔

    魔灵本温柔

    她单纯可爱,却不幸为了家人远走异界。本是单纯的解救之路,却遇上了一个个疑惑。一场场阴谋,一次次险些丧命后,她开始强大,却不知,究竟是谁,要来害她?得到了什么就必须得失去什么。都曾迷茫过的彼此,究竟该何去何从?
  • 我的爱情卡哇伊(新版)

    我的爱情卡哇伊(新版)

    每天趴在书桌前舍命奋战了好久,我才惊险上垒,考进了一所专科大学。不知足的老妈还跳出来百般阻挠,逼得我只好见招拆招跟她据理力争,最终总算争取到了踏进大学门槛的权利。其实我超有数学头脑,只可惜在其他科目上都比较迟钝,所以才会落得如此狼狈。大概是因为对我读大专的事情心存不满,老妈总是动不动就闯进我的房间对睡梦中的我猛掐两把。老妈你好烦哦,专科大学也是大学,也还不错啊。哼,跟不上时代!
  • 天价童妻:无限制杀手游戏

    天价童妻:无限制杀手游戏

    他,是叱咤风云的天王总裁。她,是隐姓埋名的金牌编剧。一纸契约,盛世风云。他为何苦苦抓着她不放手?苦苦将她扯入家族战争之中?“想逃?我能给你想要的一切。”某天王邪笑着说。“那你去死吧!”某女微笑着。娱乐圈。坑深。勿入。
  • 封尘旧

    封尘旧

    那是世间第一个神域,在上古时期被一个叫穆封的人所建。之后,便称其为封尘域……而这个神域的毁灭会带给世间怎样的浩劫?南宫世家,紫襟殿,魔狱岭,云城,他们又将怎么去走?穆尘隐最后是爱还是恨?一切,似乎都不那么的平淡了……
  • 我的甜心女友

    我的甜心女友

    伊小碟是一个小淑女,男朋友是一个高富帅,不过他太幽默了,两个人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 铃屋

    铃屋

    千百年来不断变换的继承人,为的是继承那流传千年的魂铃还是那迂回曲折的故事。一个个平凡的女孩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而铃屋并非创造什么千古神话,只为让不平凡变为平凡。生于乱世之年,难安乐。存于安乐之年,难两全。那续存已久的平凡力量终究有何用处,是被欲望所控还是为维持安乐享乱世之安。白银,玄青,古铜,黄金。铃与内修,练的不是内修而是只为守护而生的凡铃。十烬,百灭,千骨,万枯。乃浮生大错之分,万念俱灰,一次次的大错,却为何换不来醒悟。故事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