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300000019

第19章 目睹震后唐山实录

30年前的震后唐山之旅,每每忆起,心灵仍为之震颤。

健忘症造访我的大脑长达十几年了,见了熟人叫不出人家的名字,“认真保存”的东西忘记了存放地方,继而发展成离开笔记本“备忘录”已无法履约守信去办事了。然而,30年前的震后唐山之旅,每一个细节至今历历在目,而且每每忆起心灵仍然为之震颤。细节一:未见城市先见坟

当年我是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编剧,于8月17日黎明随剧院演出队去唐山灾区慰问演出。我们乘坐的大客车接近唐山市郊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烟雾弥漫,令人觉得奇怪。隐约中可见一堆堆火光闪烁,汽车驶近了才听到远远近近哭声一片。

我站起身来探出车窗去看,这才看清烟雾缭绕中大大小小的新坟,很多坟前都有人在跪着烧纸钱。一位中年妇女一边号啕一边在烧一身小衣服,那身儿童裤褂不是纸糊的祭品,而是布制的真衣服。那一景象让人一望而知,大地震夺去了她年幼的孩子。

8月17日那个日子我并未做文字记录,至今记忆犹新是因为唐山接待人员说那一天是震后“三七”。我国北方丧葬习俗,死者去世后每逢七天为“一七”,亲人们都要祭奠追悼,直到“五七”后才算送走亡灵。细节二:废墟上的制高点

我们乘坐的大客车进入唐山市后,远远地望见又一件奇怪的景象,令人颇费猜测。整座城市的房屋都倒塌了,一片一片废墟掩盖了窄小一些的道路,只有大马路尚能勉强通车。一望无际的废墟中有许许多多在酷夏烈日下闪着光点的白色物体,那些白色物体全都位于制高点。其实废墟里已经谈不上制高点,较高的地点只是一面断垣、一根残柱、半截电线杆、一个立柜或干脆是一座土堆的顶端。

从死神黑袍子下面逃脱的幸存者们在挖掘自家废墟时都会一无例外地把它举到可能找到的“制高点”,那究竟是些什么物件呢?

汽车驶近了我才看清楚——那是一尊尊大大小小的毛主席瓷像!有站着挥手的、有胸像、戴军帽穿军装的、不戴帽子穿中山装的……

我才想起唐山是北方瓷都,盛产伟人像。如今伟人像落入废墟,人们挖开瓦砾时发现它以后不知所措,只能把它敬奉到可以找见的高处了。

古往今来地球上有过许多遭受震灾的城市,恐怕这一望无际的高光白点是独一无二的奇观了。

更有一种无言的默契,满车的演职员全都看清了位于废墟“制高点”上供奉的造像,然而谁都没有喊出来……细节三:踩在尸体上的舞蹈

我们的任务是去唐山钢厂慰问演出,相对而言唐山钢厂所在区域震灾较轻,厂房还能像一块核桃酥似的站立着。钢厂门前是一片小广场,出来迎接的女职员恰巧是我的中学同学,于是我便有机会了解一些震后灾情。

她一指小广场说:“你们今天来太对了,昨天这里还放满了尸体,刚运走埋葬。”

我不由得一阵毛骨悚然,酷暑炎夏,震后“三七”才下葬的尸体,该会……

慰问演出开始了,演员们在“露天舞台”上唱着现成的革命歌曲和新编的抗震节目。所谓“舞台”其实是一片坍塌的厂房,可巧厂房屋顶落地时形成平面,压在废墟上有五六米高。

老同学一指“舞台”说:“这片厂房下面还压着几十个尸体,屋顶太重了,挖不出来。”

“舞台”上的演员们歌舞正酣。

我庆幸自己只是个随团编剧,不是演员,这才没有上台去踩踏那些亡灵。

即使如此,我仍然不仅心灵为之震颤,脚心也随之发麻,似乎我也在踩着亡灵跳舞……细节四:生命承受能力之重

还是借了老同学的光,我得以和钢厂工人们攀谈,若不是熟人关系,人们言语很少。一眼便知,这些站在“露天舞台”下面看节目的观众是厂方派来的,他们看节目时大都心不在焉,表情木讷,没有泪痕,没有笑容,没有激动,更没有报纸文章上常写的“深受鼓舞”。

节目换场间隙,这些来自不同车间的工人们之间也有些交谈。谈话内容叫人听了不寒而栗:

“你们家摊上几口?”

“两口,父亲、母亲。”

“老两口一块走了也好。我可就难了,老娘和媳妇走了,留下个怀抱的孩子,还有个砸瘫了的老爹。”

“你们都比我强,我一大家子人全走了,只活下来我一个。”

站在人群里我侧耳倾听他们的谈话,奇怪的是如此沉重的谈话内容,每个人竟都能够做到语气平淡,音调和缓,似乎只是议论昨天的天气。

我偷偷回首打量着他们的面庞,一个个仍然表情木讷,没有泪痕,甚至没有一丝情感的涟漪。

西方人常说中国人的脸缺乏表情,此时我才悟到,这些望上去木讷的面庞,却能够载负着生命承受能力的超常极限……细节五:与苍蝇共餐

慰问演出结束已是午后,汽车开出唐山市区停在路边,剧院后勤人员开始发午餐。午餐只有馒头和咸鸭蛋,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不料,我们却难以进餐。天热,车窗都开着,车刚停下就黑压压涌进来“轰炸机群”——苍蝇。我们不得不拿出手巾一边轰苍蝇一边剥鸭蛋。吃饭的样子很滑稽,咬一口馒头以后必须用毛巾盖上,不然的话上面就落满了苍蝇。幸亏每份午餐都有纸兜包装,我们不得不把纸兜放在膝盖上,左手拿食物,右手拿毛巾,吃一口立即捂上,再吃一口再立即捂上。人人都摇头晃脑挥舞手臂轰苍蝇,“轰炸机群”仍然嗡嗡叫着向你俯冲。

要不是饥肠辘辘,我真是无法下咽。过去,从未见过个头这么大,嗡嗡声这么响的苍蝇,想到他们曾在炎夏叮噬那么多尸体,我心里顿生恐惧,这哪里还是昆虫,简直是穿梭于阴阳两界的怪物啊……

无奈中,便有人大声叫喊:“开车!快开车!”

汽车驶出唐山市很远,大家全都站起来轰苍蝇。好在所有的车窗都开着,车速加快以后车内风力很大,这才渐渐地把苍蝇驱赶一净。细节六:洗浴变成一种仪式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了剧院大院。当时演职员工家的“临建棚”都搭设在剧院大院里,因此有许多家属等候多时。

家属们不约而同地捧着洗浴用品和干净衣服,跟前还放着许多洗衣盆。那年头没有洗衣机,亲人们叮嘱我们进入浴室后把身上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扔在洗衣盆里。

剧院后勤科早已为大家烧热了洗澡水,我们以一种别样的心情仔细搓洗,打了一遍香皂又一遍香皂,冲了一遍清水又一遍清水……

当我们里里外外换洗一新走出浴室,仰望金色的晚霞时,觉得自己从死界回到了生界,从地狱回到了天堂。

那一刻,我完全忘记了天津也是地震的重灾区。

震灾中,那些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成为我生命中永恒的珍藏。

1976年,我30岁,是唐山市公共汽车公司工会的一名干部,刚结婚不久,住在唐山市路南区刘屯街东风楼,地处市区东南部,靠近丰南县地界(后来知道,这里是地震最强烈的核心区)。东风楼是一幢有六个单元的两层小楼,我家住的是二层30多平米的两居室,非常简陋,房顶是20世纪70年代北方农村常见的那种木檩加煤焦板结构,比水泥预制板重量轻,但因为是整体浇注,故整个层面连成一体;没有煤气、自来水,家家备有水缸和蜂窝煤,吃水楼上挑,炉灰楼下倒,很不方便。

当时,大家的防震意识很淡漠。70年代初,尤其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4级地震以后,唐山群众才在文件传达中知道一点地震的事,媒体对地震的报道极少,亲朋间传播一些信息,还经常受到官方的“辟谣”、追查,因此人们不知道地震的惨烈与可怕,预防也不认真,记得最常见的预防措施就是,睡觉前在桌上倒立一个酒瓶子,地震发生会震倒瓶子摔碎把人惊醒这样的防护措施。人们坚持了一阵,见没动静就拉倒了。

1976年7月28日夜晚,天气像凝固了一般闷热阴沉。我楼下住的是一个八口之家,当外科医生的夫妇和他们的六个孩子,这家人爱好音乐,还养着不少小动物。这天晚上,悠扬的琴声、歌声不断。我睡得晚,夜里十二点半左右才上床,由于天热,翻来覆去睡不着,楼下还不断传来犬吠声,更加令人烦躁。朦胧中突然觉得一股凉风裹着雨点从窗口扑进来,我便起身把窗帘拉上,然后躺下接着睡。刚要睡着,屋里突然大亮,像白天一样,觉得很奇怪,进而想,可能是停电后忘了关灯、又突然来电了吧?这样想着用眼扫了一下北窗,才发现不是灯亮,是外面的天空全亮了!那是一种闪着淡蓝色银光的明亮,像月光而又比月光强百倍(地光)!正纳闷间,一种低沉怪异、令人毛骨悚然的闷响,由远而近、由弱到强地滚动而来,犹如千只猛虎齐吼于空谷,又像万只野牛聚哞于旷野,那是一种蓄积已久、无处排遣而突然冲决出来的怒叫,是一种强遭束缚、不屈而又无奈的哀鸣,是人间很少听见的天籁之音(地声)。正当我被这从未听到过的声音惊得发呆之时,床铺便上下猛烈地颠动起来,身体被颠起半尺多高,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对睡在旁边的妻子大喊一声:“地震!快跑!”我跳下床向房间门口跑去,刚跑几步,便觉得脚下波浪似的摇动起来,人像立在大浪中航行的轮船甲板上,竭力想站也站不稳,我练武术时练过“站桩”,自认在保持平衡上有点功夫,但此刻一点也不灵了,不由自主地两手扶地,向前爬行,但爬了几步就爬不动了,因为摇动太剧烈,地面像浪尖上的船,忽而立起来,忽而倾倒,人像圆木似的来回翻滚。我滚爬到卧室门口,就听到厨房里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我意识到是热水瓶、水缸、锅碗瓢盆被砸碎的声音,我的头上、身上也被落下来的东西狠狠撞击着,当时并没有感到疼痛,只觉得一阵阵头晕眼花,接着就听隆隆一声巨响,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同类推荐
  • 鸿雁高飞传忠诚

    鸿雁高飞传忠诚

    我是普通城民糊涂三毛,谨以工作之余拙作《鸿雁高飞传忠诚》(网络名《高端建议》),开启向党中央、国务院及部门高层真实反应当前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现象并拙诚可行性建议,力为国家和谐社会建设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充分反映自我实事求是、客观民意、公正建言的诚实秉性,又不乏正直坦率、直言不讳、好管闲事的好汉作风,并着力充当社会热点、难点、焦点现象的优秀自由评论员而尽心尽责。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玩的就是调侃:打造你的金牌博客

    本书主要介绍现存的思想,情感,娱乐,艺术等八大类博客与其佼佼者的成功经验,集欣赏性,实用性于一身,为普通博客与准博客们提供指导与借鉴。
  •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路:漫谈好节目的克隆与创新之道

    通往好节目的路有千万条,但殊途同归,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就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俯仰天地的境界。这个高度实际上关照了三个不同的层面:理性的智慧、感性的情怀和糅合的境界。怎么能达到这个高度呢?这就像爬山,不过好节目里的爬山却不是用真实的双脚,而是通过——克隆与创新。克隆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在临摹中掌握技巧,在苦干中增长才智。创新则既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也凭借天赋的神来之笔。
热门推荐
  • 神本嚣张

    神本嚣张

    在林霸天的世界里,只有他最大,只有他最强……因为我变态,所以我存在。
  • 侯卫东官场笔记

    侯卫东官场笔记

    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读完本书,官场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 韩娱之姐妹们的修罗场

    韩娱之姐妹们的修罗场

    喂,听说过“史上最大放送事故”事件吗?哎,我可是在场观众之一。真的吗?真像电视上那么火爆吗?比你想象的还要激烈。呀,赶紧给我讲讲。嗯,听我慢慢讲吧??
  • 种树丹神

    种树丹神

    炼丹师?不,我是个种树的灵植师?不,我是个种树的娘的,凡人啊火球术,次元斩,藤蔓术,我娘都不是凡人,我能是凡人,还有,最讨厌骂娘的
  • 幻世纪年

    幻世纪年

    他是一名真正的骑士,他传承了这个世界的记忆。当古老的月光洒落在他的剑上,他回想起的,是属于自己?还是谁的记忆。。。。
  • 九山王

    九山王

    一个小鱼贩因为一次偶然帮助了一个大鱼完成渡劫,故事从此展开
  • 搬山集录

    搬山集录

    七十二行,摸金为王。寻龙有术,搬山无常。聚啸绿林,卸岭一方。升棺无忌,发丘天堂。从荒山野墓,到诡地雄陵,我们的脚步遍布每一处古墓。从讳莫如深,到机关算尽,我们用经历发掘每一件隐秘。金甲铁尸、湘北古墓、悬山庙、鹰愁涧、大草原......封土之下,诡异绝伦。别犹豫,让我们一同走进阴森骇异的地下世界中去……交流群:314999488
  • 帝国七战皇

    帝国七战皇

    在宇宙中,有着一个蓝色水晶球的星球,称之为地球,地球有着十种强大的元素,这些元素分别支撑着地球,每个人的元素不能超过4种,,在地球的正中央有着一个强大的国家,名称为帝国,帝国创立于1000年前,有着辉煌的历史,在帝国第15代国主的时期,帝国出现七个风流的人物,他们被其他国家称之为帝国七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帝国七皇竟然有着十种元素,而主要的是七皇中的最强战皇风皇,人们都称之为地狱里的死神,他将是这小说的男猪脚,让我们去看看吧
  • 系师炼心

    系师炼心

    系师共分为八种,每系能力各不相同。系师中的强者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拥有深不可测的幻气等级,威力无比的绝技,而是他们拥有千锤百炼的内心。
  • 唇齿岁月

    唇齿岁月

    有时候,你选择与某人保持距离,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因为你清楚的知道,ta不属于你。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很重要。ta总能教会你一些什么。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或许,有些爱。只能止于唇齿,掩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