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5月间,坑道工事的形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有了坚固的工事,狙击兵们就不怕敌军炮火报复了。志愿军那些枪法精准的射手们早就对那些猖狂之极的“联合****”士兵在阵地上的肆意妄为忍无可忍了。
那时,第40军接替第64军阵地,担任第一线防务,驻守黄鸡山前沿的第355团第9连有个副连长叫徐世祯,看见阵地前的英国兵肆无忌惮的招摇,实在咽不下口气,决定犯回“不随意开枪”的纪律出口恶气,结果一天下来将7名英军大兵送回了老家,正在等着挨批,却等来了团里的通令嘉奖。很快,这种机动灵活的狙击活动在全部队推广开来。从未受过专业狙击训练的志愿军战士,在老射手们的带领下,边打边摸索,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上山的,怎么打下山的,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不知不觉地打出了许多狙击高手。
据12军统计,从7月下旬到10月底,12军全军狙击歼敌2,506名,消耗步枪子弹5,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80%。
战线上顿时枪声四起。没有几天,“联合****”的士兵们就给打傻了。他们在阵地上只要一露,头就得吃上一颗不知从哪儿射来的要命子弹,甚至是一颗忽然怪叫着落下的炮弹。以前”联合****”从不做工事,靠坦克挡着就行了,现在可不敢那样干了。
美国兵、英国兵、南朝鲜兵纷纷咒骂着挖开了工事。挖了工事也不管用。总得离开工事吃饭喝水、拉屎撒尿吧?只要一出工事就性命难保!个把月后,”联合****”的前线士兵们昼间活动全线受制,连吃饭喝水都发生困难,屎尿都只敢拉在空罐头盒里往工事外扔。这是当时朝鲜战场上的一大奇观。”联合****”士兵惶惶不可终日,士气降到朝鲜战争中的新冰点,而对面志愿军阵地上无数的狙击英雄们则扬眉吐气,争相立功。
在上甘岭战役进行前,15军135团将537.7高地北山阵地打成了一个响彻世界狙击作战史的名字。
135团刚上阵地时,对面的美7师天天都是其乐融融的野餐会,摔跤竞赛,甚至还有裸体日光浴……
一个名叫陈凤楼的新兵一气之下,一枪就将一个正在做裸体日光浴的美兵打得脑袋开花。这下15军的士兵们仿佛运动员听到发令枪,纷纷干开了。15军驻守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的135团1连两个月冷枪杀敌几百多,美国人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只好让南朝鲜2师换防当替死鬼。换防时,美国大兵哆哆嗦嗦告诉南朝鲜士兵:“对面那座山是座‘狙击兵岭’,随时都可能没命!”果然,南朝鲜2师仅仅接防几天就吃尽了苦头,他们按自己的民族习惯将对面的山头称为“狙击棱线”。
后来据统计,135团9个月冷枪歼敌上千,几乎把当面南朝鲜一个整编满员的联队(团)打成半残,不得不换上一支新部队替守。他们打出的“狙击兵岭”和“狙击棱线”是朝鲜战争中最响亮的几个地名之一。
这一仗打出了震撼世界战争史的狙击战例。同期15军全军歼敌19,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而自己全军伤亡只有35人。秦基伟看到伤亡报表,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狙击活动最频繁的1952年4月至8月,志愿军狙击歼敌数达13,600多人,打冷枪已成了志愿军最喜欢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老战士打,新战士打,竟连送饭的“老炊”都手痒了。
68军一个名叫庞子龙的炊事员负责给狙击兵们送饭,老看着别人立功实在是心痒难耐,有一次把饭挑子一扔打了两枪,撂倒了两个刚刚还活蹦乱跳的鬼子,这下饭也不送了,干脆改行干起了狙击手,三个月内这名炊事员冷枪毙敌54名,过了瘾,出了名,还成了英雄。
为了总结狙击战术,一位名叫蒋中清的战士甚至还编起了快板:“打冷枪,要提倡,这个战术真正叫吃香;代价小,胜利大,这是敌人致命伤!射手找好隐蔽位置,射击之前先把子弹装;注意敌人活动眼看四方,发现情况沉住气不要发慌;先瞄好准到有效射程再放枪,一枪撂倒一个,两枪撂倒它一双;你也打,我也打,打得鬼子晕头转向,为了世界和平坚决把侵略者消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