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3600000011

第11章 习惯控制下的思想(1)

1.控制情绪的秘密

一个正在发怒的人,爆发出非同寻常的力量,如飓风般将满满一桌子东西横扫一地,脸上的狂怒似乎可以将周围的空气引爆。一个遭遇失败的人沉浸在失败里,仿佛再也鼓不起勇气重新去尝试。一个悲伤的人,扑倒在地上,哭得没有力量再爬起来……

这些人,都是被情绪控制的俘虏,陷在负面情绪里丢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为什么会被情绪控制?情绪真的有那么强大吗?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著名的霍桑实验。霍桑工厂是美国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隶属于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它的薪资待遇不错,还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奇怪的是,在这样的福利待遇条件下,工人们还是充满了怨言,生产成绩也很不理想。为找出其中的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研究小组决定开展实验研究。于是,心理学家及其他一些领域的专家们,于20世纪20年代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的带领下进驻霍桑工厂,进行了长时间的心理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让工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研究者们找工人谈话达两万余人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霍桑厂的工作效率终于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心中的不满情绪,比起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奇迹,也显示出情绪的巨大能量。同时,威廉·詹姆斯的一些心理学理论也再一次受到重视。

其实,不但是在实验中,在生活中、工作和学习中,情绪的影响也是都是非常显著的。我们知道,情绪会影响思想,思想会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情绪和思想。这样循环下去,情绪和行为形成了难以摆脱的紧密关系。正因为如此,要想控制我们的行为,对情绪的控制就显得异乎寻常地重要。

可能会有不少人觉得,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只能靠内心来感受的东西。它在一股神秘力量的驱使下,在我们的身体里东冲西撞,直到成功地征服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情感角落,也征服我们的身体器官。我们常常会感觉到,某种情绪就像是一股巨大的洪水,我们不但无法控制它,反而被它带得失去了原有的方向,变得完全无法自控。在这里,我们用一个贴切地词来形容这个过程——情绪化。情绪化的人,通常都对自己的情绪无能为力,只能被动地跟着它走,成为情绪的奴隶。

威廉·詹姆斯很早就发现了关于情绪的秘密,也认识到了情绪的负面力量及其危害性。于是,他投入了很大一部分精力致力于研究情绪与行为的关系。终于,他为全人类找到了一个控制情绪的有效的方法。这个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习惯,还是习惯。正如詹姆斯所言,“习惯是社会的巨大飞轮,是它最为宝贵的保守性力量。”

习惯真的能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吗?它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典故。意大利著名的悲剧影星罗西有一次应邀参加一个宴会,这个宴会是为了欢迎外宾而专门准备的,宴席上坐满了来自异域他国的尊贵客人。席间,许多客人要求罗西表演一段悲剧。罗西欣然答应。他真不愧为一代表演大师,说话间就开始了即兴表演。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同时,他在一瞬间换上了一个悲怆万分的表情,声调也十分凄凉,连根本听不懂意大利语的客人都受到感染,不由自主地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尽管他们根本不知道“台词”的内容。正在大家都沉浸在这种悲怆的氛围中的时候,一位意大利人却再也忍不住,捂着嘴跑出了宴会厅。如果你认为他是哭着出去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仁兄跑出宴会大厅后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位悲剧明星嘴里念念有词的根本不是什么悲剧台词,而是宴席桌上的菜单。

这则轶事就像是为威廉·詹姆斯的观点量身打造的例子。詹姆斯的“表现”原理认为,行动导致情绪的产生。上述故事中的罗西和外宾们,他们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之前,还在兴高采烈地举行宴会,佳肴美酒相伴,绅士美女相陪,何来悲伤的情绪?是罗西的“悲剧”表演,唤起了他们心中的悲伤。然而,罗西的表演在实质上并不具有悲伤的内容,他不过是用上了表情、声调等“身体道具”,制造了一个“悲剧”。那么,既然没有真正的悲伤,宾客们到底是如何感到悲伤而不由自主地流泪的呢?很显然,用情绪导致行为的逻辑已经很难解释这个问题,相反,用“表现”原理来解释,就简单得多了。

根据“表现”原理来解释,罗西的表情、声调唤起了宾客们身体上关于悲伤的记忆,或许是与罗西的表情类似的皱眉、面部肌肉收缩、嘴角下垂等身体动作,或许是与罗西一样的略带颤抖的、低沉的声调对声带的震动。总之,宾客们身体上关于悲伤的动作痕迹被唤醒了,这种痕迹与悲伤的情绪紧紧关联,几乎是水到渠成的。悲伤的情绪涌了出来,再通过外在的面部表情、流泪等行为表现出来,便是人们所看到的悲伤。

一个人的情绪,不管是快乐还是伤心,是愤怒还是憎恨,首先都来自于某种身体上的行为,然后才被感知到。反过来,这种感知指导人们从经验上去判断他人或者自己的情绪属于哪种类型,最后才得出结论。由于这个过程过于细微和迅速,人们几乎觉察不到其中间过程,从而会认为人是由于心中出现了某种情绪才会表现出某种行为。

所以,说到控制情绪,首先还得从控制行为做起,从改变某种行为习惯做起,并且不能妥协,不能退缩,不能半途而废。正如威廉·詹姆斯对我们的忠告,“抓住最初时可能的机会,按照你下的每一个决心去行动,你渴望养成什么习惯,就朝着什么方向努力,在行动过程中,听从你能感受到的每一种情绪的激励。决心和渴望将新的‘定势’传递给大脑是在它们产生运动效果的时候而不是在它们形成的时候。”

他还强调:“不管一个人拥有多少座右铭,不管一个人的情操有多好,如果他不曾利用每一个具体的机会去行动,他的品格就可能完全不会受到好的方面的影响。仅仅有好的意图,最终也是枉费心机。”

如果说情绪是一股汹涌的水流,那么习惯则是可以管束水流的河床。只有从行动上努力,让控制情绪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惯性,才有可能强有力地控制汹涌的水流,使之不至泛滥成灾。如果不加管束,使水流冲破了束缚,走上了错误的道路,人生的悲剧结局就不可扭转了。

2.摆脱恶性循环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本来应该今天完成的事情,由于做事拖沓或其他不那么客观的原因,被耽搁了,没有按时完成。于是,带着罪恶感将它推到了第二天。不幸的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如果没有加倍努力地工作,第二天的状况也好不到哪去,不是将第一天的事情继续推延,就是先将第二天的事情拖到第三天。依此循环下去,要么就是有一件事情最后不了了之,要么就是每天的事情都在被拖延,任务接受者永远都处于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状态。与此同时,任务接受者的心理也相应地会出现两种状况——要么变得毫无责任心,不在乎任何事物的轻重缓急,能拖就拖;要么被内心的罪恶感折磨,虽然每天拖沓着工作,身体并不辛苦,内心却处于焦虑不安和自责中,更别提获得任务完成后的自豪感和轻松感了。正如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所说:“我们在捆绑自己的命运,或善或恶,永远也解不开。每一个最微小的善行或恶行都会留下它细小的疤痕。”

好的习惯能帮助人进入良性循环,坏的习惯则可能将人带入恶性循环的泥塘里,令人无法自拔。

据调查,那些沉迷于酒精的人并非狂热地喜爱酒的味道。在清醒的时候,他们甚至对自己酗酒的行为深感羞愧和懊悔,并多次发誓以后再也不会喝半滴酒。然而,每当醉酒后那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向他们袭来时,他们便如同灵魂受到了巫师的召唤,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在允许自己又一次喝酒的同时,他们在内心给了自己一个非常慈悲的借口和安慰:这是最后一次,喝了这次,明天就戒酒!又或者,他们会在心里告诉另一个自己:我今天心情不好(当然,他们也可能说“我今天心情很好”)。然后,他们带着自我理解和自我原谅的轻松感,再次放纵自己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这一类人,表面上看是被酒精控制,实际上,控制他们的只是习惯。长期酗酒的人,其实对酒精早就没有什么感觉了。对他们的喉咙和胃来说,酒跟果汁、咖啡或者茶一样,不过是一种液体。只是,喝酒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种顽固的习惯,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如果哪一天没有做这件事,那么这一天就是不完美的,甚至是残缺的,算不上度过了完整的一天。因此,在潜意识里,他们每天都在督促自己去完成喝酒这件事,就像他们督促自己吃饭穿衣一样。

同样,想要让沉迷酒精的人摆脱喝酒与醉酒的恶性循环,就得从心理和行为习惯下手。国外有很多戒酒互助协会,其帮助人戒酒的方法并不是野蛮地阻止人们喝酒,而是大家坐在一起,坦诚地说出自己沉迷酒精的原因,甚至描述出喝醉时心中的感觉。

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在向别人倾诉,不如说是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们通过倾诉的方式揭开长久以来以各种借口编织成的面纱,进而直视内心最隐秘真实的根源。然后,他们会发现,曾经以为不得不依靠酒精才能忽略和淡忘的心魔,其实并没有那么难以触碰,它根本就是被自己用心理想象无限放大的纸老虎。

当心魔被抓了出来,剩下的问题就简单很多。酗酒的人会突然发现曾经让自己深深迷恋的酒精在一瞬间变得索然无味,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自己曾经像依赖生命一样依赖那种刺激喉咙、令他们丧失理智的液体。接下来,只要再对喝酒的行为习惯加以控制,远离醉酒、摆脱恶性循环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位心理学系的研究生曾深入过一个戒酒互助协会探访人们戒酒的奥秘。他发现,很多人酗酒是某种心理原因引发的,这时候接触酒精只是一种偶然事件。

一位四十岁的中年男人,在一个傍晚突然被老板通知第二天不用上班了,这对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个晴天霹雳。老板没有向他解释他被解雇的原因,也没有再给他任何机会,他就这样毫无心理准备地失业了。但他还不能告诉家人,因为母亲瘫痪在床,孩子年幼无知,妻子每天上夜班已经够辛苦了,所有的苦痛都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只能他自己承担。随后,他带着苦闷和憋屈出门了,试图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然而,他并没有成功地让自己的心情轻松起来,直到他无意间从小商店的窗户里看到了货架上摆放着的酒。根据他的描述,在此之前,他对酒没有任何的兴趣,就在他从商店里买到那瓶酒的时候,他也不是被酒的香味所吸引,而仅仅是因为,他听过“借酒消愁”这回事。

酒精似乎真的能让他暂时忘记烦恼。第二天,失业的痛苦折磨着他,他带着烦闷的情绪和有些忐忑有些期待的心情,又去买了瓶酒,喝得酩酊大醉。第三天,他再次走进了小商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失业的痛苦早就已经在心中淡化,但醉酒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习惯。如果哪天不喝上一瓶,他便觉得在自己的心中有一万根名叫“痛苦”的毒针在折磨他。为了减轻这种痛苦,他一次又一次地纵容自己陷入酒精的泥塘中。

后来,这位中年男人成功地戒了酒。过程很简单,通过向大家倾诉,他看清了自己的现状:有了新的工作,母亲的病情稍有好转,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妻子勤劳坚强地与他一起扛起生活的重担。还有什么值得痛苦的呢?当别人反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在内心反问自己。回去之后,一个新的黄昏来临,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打开一瓶新的酒,而是对着酒瓶笑了笑,将它放进了橱柜里。他知道,这种曾经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液体,会渐渐地淡出他的生活,就像它从来没有出现过。

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之间,从来就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相反,它们很可能因为某个习惯的转变而互相转化。因此,不要让感觉或者念头停在心上,不要让恶习控制行为、沉沦进深渊,不要让坏习惯的利刃伤了自己。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某种不好的习惯影响,便要开始作出积极的回应了——每天让自己在看起来不重要也不必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锻炼意志,尽可能地自我克制。不要忽略这看似微小的、无用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你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变得坚定,自我克制能力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直到有一天,“当所有的事物都在他的周围摆动,当他那些软弱的凡人同类像气流中的谷壳一样被扬弃掉,他将像一座塔那样挺立着。”

3.行为催化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各自经营着自己的生意,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老太太却常常因此担忧:晴天担心开伞店的女儿生意不好,阴天又害怕开洗衣店的女儿的衣服晒不干。于是整天忧心忡忡,连觉也睡不好,身体自然不好。女儿无计可施,只好请朋友帮忙劝导。聪明的朋友对老太太循循善诱:“老太太你福气真好啊,下雨天,你开伞店的女儿生意好,大晴天,你开洗衣店的女儿生意好,无论雨天晴天,你都不用担心。”老太太转念一想,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以后再也不担忧了,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却从另一个角度反应出,有时候有些不良情绪是由于人们对事情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有偏差而盲目地生长起来的。单方面地、只从不利的悲观的一面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很容易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和积累;消极的情绪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人的行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摆脱行为与不良情绪形成的恶性循环呢?

詹姆斯认为,“突然养成新的习惯是最好的方法,如果确实有这种可能性的话。”但他接着强调,“我们必须小心不要给意志加上一次艰巨的任务,以至于在一开始就已经确保了它的失败;但是,只要一个人能够承受得住,一段痛苦的艰难时期过后就是自由的时光,这是最好的结果。无论我们是要放弃像吸食鸦片那样的习惯,还是仅仅要改变起床或者工作的时间。”

结合詹姆斯的研究成果,卢文森发明了“行为催化”法,来帮助那些深陷在不良情绪陷阱中的人走出来。

首先,抑郁症或是自闭症患者通过列出和回答一些提问,探索自身面对某些问题时的感觉,来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更便于对症下药。

同类推荐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语言与认知译丛:认知的边界

    弗雷德里克·亚当斯和肯尼斯·埃扎瓦在本书中对认知科学领域的争论斥以严厉的批评。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延展认知系统假设与延展认知假设的区别,以及最为重要的是提出了“心智标志”这一概念。借以批判安迪·克拉克和丹内特等人的理论。
  •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智者的洞察:心理学经典名言的智慧

    这世界上,最难的理解,恐怕还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最困难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而是人对自己的理解——不断地去触摸重重表象下的心理暗流,这个过程是困难的、充满了危险的,但也是引人入胜、饶有趣味而叫人欲罢不能的。
  • 心灵暗礁

    心灵暗礁

    本书从人性弱点入手,用轻松的笔调,有趣的故事,典型的案例,娓娓道来,揭示了人性中灰暗的心理奥秘,引导人们改造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

    本书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并结合大量实践例证归纳、总结而成。不仅内容翔实,而且结构严谨,既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妖言之术,而是具有科学依据的观人、识人宝典。《抓住细节看人心全集》切入角度好,以人的相貌、言行、衣着、习惯、血型与星座、交际、职场等为主线,由表及里解读人的性格特点、气质修养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使你在把握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人与事有一种先知感,同时对自己的成功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帝霸苍生

    帝霸苍生

    诸神血骨铸前路,纵横捭阖谁人敌?君临天下时,帝霸苍生归!
  •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战神联盟之奇妙穿越

    大家来瞧一瞧,看一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黄河诡事

    黄河诡事

    我本是一个穷屌丝,可因为表哥的一次婚事,使我得罪了女鬼,为了命活,拜捞尸人为师,却不想,父母被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为了报仇,我苦学道术,寻遍黄河两岸,什么千年尸煞,黄河鬼王,冥河府地,一一闯了个遍。
  • 灵心医馆

    灵心医馆

    一家小小的医馆,群英汇聚。一个神秘的黑客,战帖挑衅。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拼凑记忆的碎片。爱与恨的交集,正义与邪恶的交锋,还有危险恐怖的灰色地带。那被遗忘的记忆逐渐挖开,真相……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Ⅰ)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凤凰涅槃之毒医走天下

    凤凰涅槃之毒医走天下

    21世纪的王牌特工,因姐妹背叛而重生在叶家的废柴嫡小姐叶千柠生上,但那儿似乎才是真正的她。他,天生就是个神子,却为她放弃了帝君的位置,只为等她千年,千年之后,他说:“柠,我们在一起吧!我爱你!”而她却说:“烨,千年之前我们的爱恋已经结束了,我不爱你了,放了我吧!不要让我恨你,谢谢你等了我千年。再见。”是啊!千年,什么都会变呢!但是真的不爱了吗……
  • 君临天下之成魔

    君临天下之成魔

    一方强大国土的王在诞生子嗣之辰,在他们举杯同庆,全国皆欢庆之时,另一场残酷弑杀阴谋正在逼近。到底他的命运该如何随波逐流,是否能够逆神而归。
  •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AMAZING INTERLUDE

    THE AMAZING INTERLU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枝如画为谁生

    一枝如画为谁生

    莲步轻移,玉手捻起,一琴,一筝,一音,一韵,自是人生多逍遥。风,轻轻的拂过。将那美丽的霓裳吹起了一阵波浪,迷住了人们的眼。俏丽的面庞上还有那徜未干涸的泪痕,红唇轻启,如同莺鸣的声音倾泄而出,是那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脚尖轻点,彩带随着佳人的舞动而随风飘扬。上飞,下扬,旋转,如同灵巧的蝴蝶一般,旋转的裙摆之中隐约可见少女被包裹于绣花鞋中的雪足。美丽的不似人间之物。屏障一般的花瓣迷乱了人们的眼,只看见了少女轻扬的舞姿,却忽略了少女脸上那未干的泪痕。曲终,舞停。少女静静的立于崖边,轻轻的一抿嘴唇,一跃而起,世间又少一佳人。钟离珣,此乃我为你舞的最后一次。从此我们,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