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伯爵更恼火了,他不想去分辨哪一个是清白的,索性将卢梭和玛丽永同时辞退了。当两人离开伯爵家时,一位长者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之中必有一个是无辜的,而另一个人一定会受到良心的惩罚!”
果然,这件事给卢梭带来了终身的痛苦。40年后,他在自传《忏悔录》中坦白说:“这种沉重的负担一直压在我的良心上……促使我决心撰写这部忏悔录。”“这种残酷的回忆,常常使我苦恼,在我苦恼得睡不着的时候,便看到这个可怜的姑娘前来谴责我的罪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敢于承认错误。“一个人受骗两次就该毁灭。”一个真正明智的人绝不应该再犯同类的错误。的确,犯错不可怕,只要不犯相同的错误就是一种进步。
哈佛教授指出:人在成功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高明的,而很少将此归结为运气;而出错时,却总是以运气不佳为借口,害怕承认错误、分析错误,以致故态复萌,再犯同样的错误。殊不知,错误本身都有其可以借鉴的价值,而只有那些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怨天尤人的人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哈佛课堂笔记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可怕的是一错再错。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则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
§§§第二节 只要善待失败,成功便指日可待
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他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永远没有失败一词,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我弥补某种不足的一次机会。”每失败一次,就离成功更近了些。
发明大王爱迪生也说:“我才不会沮丧,因为每一次错误的尝试都会把我往前更推进一步。”当他还不知道什么是正确时,最少他已经学习到什么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难免有失败,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善待失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败的确很令人沮丧,有人从此以后丧失了信心,迷失了方向,陷入了更大的失败中;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最后步入了成功的殿堂。
1958年,弗兰克·康纳利为筹措大学学费,在自家杂货店对面经营了一家比萨饼屋。19年后,康纳利卖掉3100家连锁店,总值3亿美元,他的连锁店叫作必胜客。
对于其他也想创业的人,康纳利给他们的忠告很奇怪:“你必须学会反省失败。”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做过的行业不下50种,而这中间大约有15种做得还算不错,那表示我大约有30%的成功率。可是你总是要出击,而且在你失败之后更要出击。你根本不能确定你什么时候会成功,所以你必须先学会失败。”
康纳利失败过无数次,可是他善于反省,总结失败的经验,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在必胜客的连锁店里享受到美味的比萨。
韩愈年轻时考功名,写了一篇很好的论文呈上,却因未被主考官认可而落榜。但韩愈不被失败打倒,坚持认为自己的论文是一篇佳作——论述清晰、说理透彻,还认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不应放弃。所以,第二年,面对相同的主考官、相同的题目,韩愈仍以相同的论文递上,这次却高中了。主考官夸奖:“要的就是这种坚持。”
是啊,只要坚信真理,并相信脚下的路是对的,那失败必定是一时的,而成功已开始露出了曙光。
失败越多,相对成功的次数也就越多。是的,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有后面的成功?最大的失败,就是永不失败。如果你避开失败,也就避开了成功。只有善待失败,永不言弃,成功才会指日可待。
哈佛课堂笔记
没有经历过教训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成功是不完美的成功。教训和失败是人生历练不可缺少的财富。成功的人不但善用失败,而且会让失败变得与众不同,从而帮助自己取得成功。
§§§第三节 人生不如意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哈佛教授告诉学生: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在失败后,我们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反思,而不是在再次失败的时候自我安慰。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成功是有方法的,同时失败也一定有原因。失败一定是我们有什么事情做错了,所以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去找这个原因。因此,失败了不要一味怨天尤人,不要推卸责任。错误导致失败,就要去找到错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畏惧挫折就是毁灭进步,害怕失败就是放弃成功。
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唐伯虎,在其小的时候就显示出超人的绘画才华。当时,唐伯虎拜师著名画家沈周,学习刻苦勤奋,很快就掌握了绘画技艺,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唐伯虎不再谦逊,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在一次吃饭时,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当唐伯虎想将窗户打开时,他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他感到万分惭愧,从此收敛心性潜心学画。
一个懂得自律的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也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也说过:“成功网罗着大量的过失。”被誉为“光明之父”的爱迪生也是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反思,才给人类带来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灯;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与其丈夫在研究室里潜心研究,通过每次失败后的深刻反思,才成功发现了“镭”。无数科学家们用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反省使人进步,使人减少犯错的次数,缩短了与成功之间的路途。
在追寻成功的道路上,凡事只有多从自身找原因,不为失败找借口,正视自己的问题,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越来越有价值,从而最终走向成功。
哈佛课堂笔记
“我是一切的根源”,你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你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那一切的根源就是你自己,也就是你潜意识里从小到大所有的经验。要想成功,就要从自己身上找根源,要从承担责任开始,从改变自己做起。
§§§第四节 勇于承认错误,有担当者成大事
哈佛智慧教导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如果能勇于承担,那么你还有挽回的余地。虽然这并不容易,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这是唯一不让错误变得更为严重的做法。
一个人犯了错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犯错后你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的。承认错误,是最明智的做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就必须得这么做。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因为人们都乐于与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交往。
连偏执狂安德鲁·格罗夫都曾说过:“所有处于管理岗位上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担心一旦承认错误,就会毁掉自己千辛万苦赢来的尊敬。但事实上,承认错误的确是力量、成熟和正直的标志。”
在美国,有两个男士在大学时是同学,毕业后一起进入演艺圈。两人虽然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因好强而暗中较量。两人虽然都在演艺圈,但一位选择当导演,另一位则选择当演员。
有一次,刚好有部电影使他们俩能够一起合作。这个导演对演员一向要求严格,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中,虽然是自己的同学,他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
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烧,对着自己的老同学大发脾气:“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烂的演员!”而已经是名演员的老同学一听,脸色苍白,走到休息室,不肯出来继续拍戏。
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会口不择言,可是冷静下来想了想……”名演员一听,对方是来道歉的,不禁把头抬得高高的。
导演一见他那副模样,竟然支支吾吾讲不出后面的话来,过了半天才补充说:“我……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此话一出,后果可想而知,名演员退出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
后来,两人在演艺圈奋斗一生,年华老去。直到名演员患了重病,临死前要求见导演一面。导演听了急忙赶到医院,在名演员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才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发誓,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演员!”名演员注视着老同学,含笑而逝。两人多年的心结,终于冰释,只可惜晚了一些。
人要勇于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掩饰自己的错误,将会犯更大的错误。如同人们为了一句谎言,会用更多的谎言来掩饰一样。
无论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你就会或多或少地犯错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藏错误,推卸责任。不要抱侥幸心理,应该勇敢地承认:“这是我的错!”这是弥补过失的必由之路,也是赢得尊重、提升人格的唯一选择。其实承认错误并没有什么,就好像你一个人在路上走,当发现自己走错路时,很自然就要寻找正确的路。问题在于有的人宁愿一错再错,这样的人实际上是真正的懦弱者,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会想办法纠正。
承认错误,就有可能承担责任。但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别人都不会一棍子打死你的,既然你都认错了,还要怎样呢?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认错、不改错。及时承认,尽力补救,你将赢得人们的认可和信任,收获心灵的放松与平静。
哈尔·尼达姆是一个裁缝。一年前他离开了师父,自己开了一家裁缝店。因为他的手工活做得很好,而且价格又便宜,所以附近的人都到他那里去做衣服,他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有一次,一位老妇人到他店里定做了一套礼服。等哈尔·尼达姆做完的时候,发现袖子比老妇人定的长出了半寸。
但老妇人很快就会来取这套礼服,哈尔·尼达姆已经没有时间修改了。很快,老妇人来了,她试穿了礼服,在镜子前照来照去,对哈尔·尼达姆的手艺大加赞赏。就在她要付钱准备走的时候,哈尔·尼达姆说:“夫人,我不能收您的钱。很抱歉,我把礼服的袖子做长了半寸。如果你能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会把它修改一下的。”
因为老妇人马上就要穿着礼服去参加一个晚会,不介意那半寸,并表示她对礼服很满意,所以就准备付钱离开了,但哈尔·尼达姆无论如何也不肯收老妇人的钱。
正是因为哈尔·尼达姆这种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他后来成为一名世界闻名的高级服装设计大师。
所以,我们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如何隐瞒错误或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应该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去弥补自己的过错,将错误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哈佛课堂笔记
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比让别人批评的心情要舒畅得多。如果我们必须对双方关系的严重裂痕承担责任,就应该勇于去承认,否则他人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会将我们排除在他们的心门之外。
§§§第四堂 人生要淡定,生活要从容
自己招来的忧伤是最大的忧伤。
【裴宜理】
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哈佛燕京学社社长
不要把新掉的眼泪浪费在昔日的忧伤上。
【约翰·昆西·亚当斯】
哈佛学子,美国第6任总统
§§§第一节 想开便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
“同一件事,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人的烦恼多半来自于自私、贪婪,来自于妒忌、攀比,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苛求。
托尔斯泰就曾说过:“大多数人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古人说“境由心造”。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
孤儿院里有一对好朋友,后来都被富裕家庭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各地有名的学校,但他们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其中一位是40岁出头的成功商人,他实际上已经可以退休享受人生了;而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并且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在寺庙祈福时偶然相遇,于是互相诉说这些年的遭遇。商人去过很多地方,于是他津津有味地诉说周游列国的趣事,而那位学校教师只是一味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她是一个如何可怜的亚洲孤儿,又如何被领养到遥远的瑞士,她觉得自己是如何孤独。
随着她的怨气越来越重,商人终于忍不住在她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她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又接着描述她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报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围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现在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她的想法,打断了她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他们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方面。有人说: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不同的心态,对所发生事件的评价是如此不同,这必然会对你处理问题的态度产生影响,也会对你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影响。活着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不够睿智,那至少可以豁达。以乐观、豁达、体谅的心态看问题,就会看出事物美好的一面;以悲观、狭隘、苛刻的心态去看问题,你会觉得世界一片灰暗。两个被关在同一间牢房里的人,透过铁窗看外面的世界,一个看到的是美丽神秘的星空,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垃圾和烂泥,这就是区别。
哈佛课堂笔记
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我们如果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第二节 控制欲望,别用过长的尺子衡量生活
渴望荣华富贵的人,永远都不会满足。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追逐和奔波,但是不知道何时能够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他们以为得到越多就越好,于是总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达不到目标时便灰心失落,深陷苦恼中不能自拔。其实这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控制欲望,不用过长的尺子衡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