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过对历届学生一生成就的调查研究得出:促使一个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商作用只占20%,而情商作用却占80%,情商才是人生成就的真正主宰。本课以哈佛大学在情商方面的成功教学案例为基础,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情商的相关理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命运,从而成就美好的未来。
§§§第一堂 告诉自己:你比想象中的更优秀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尼古拉斯·罗杰斯】
哈佛大学教授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劳伦斯·萨默斯】
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第一节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的宝藏
在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潜伏着巨大的力量。一个人一旦能对内在的力量加以有效地运用,他的生命便永远不会陷于卑微贫困的境地。
战胜自己,就等于战胜了最强大的敌人。哈佛人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当勇敢地面对挑战,激发自己的潜能。只有不断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够战胜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成为最好的自己。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2008年全球最年轻的单身巨富,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2004年2月,还在哈佛大学主修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二年级学生扎克伯格突发奇想,要建立一个网站作为哈佛大学学生交流的平台。当时,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这项任务完成,但他对自己有信心。他只用了大概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建立起了这个名为Facebook的网站。意想不到的是,网站刚一开通就大为轰动,几个星期内,哈佛一半以上的大学部学生都登记加入会员,并主动提供他们最私密的个人数据,如姓名、住址、兴趣爱好和照片等。
学生们利用这个免费平台掌握朋友的最新动态,和朋友聊天,搜寻新朋友。很快,该网站就扩展到美国主要的大学校园,包括加拿大在内的整个北美地区的年轻人都对这个网站饶有兴趣,如今更是风靡全球。
马克·扎克伯格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哈佛学生,没有过高的智商,但他创造了比哈佛高才生还要好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成功挖掘了自己身上的宝藏。
人们体内的亿万细胞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力量。这种潜力要是能够被唤醒,就能使我们作出很多神奇的事情来。然而,大部分人好像都不明白这一点。病人在病势垂危、呼吸困难时,听了医师或亲友的一席热烈恳切的安慰话后,竟然能起死回生。这种情况在医生看来,也是常有的事。一般来说,疾病之所以能置人于死地,首先是因为病人失去了对生命的自信。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人的潜能就像一种力量强大的动力,有时候,它爆发出来的能量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所以,不管你是谁,你都是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你的生命潜能如同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约翰是哈佛大学音乐系的一名学生。这天,他和往常一样走进了练习室,在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谷底。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约翰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他勉强打起精神,开始用自己的十指奋战、奋战、奋战……琴声盖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来的脚步声。
约翰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课教授也没提。约翰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中。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像往常一样,教授走进了练习室。约翰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约翰。“你来弹弹这份乐谱吧!”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约翰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约翰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约翰依然有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约翰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不这样训练你,可能你现在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也就不会达到现在这样的程度……”教授缓缓地说。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钻石宝藏,那就是你的潜力和能力。这些“钻石”足以使你的理想变成现实,你必须做到的,只是更好地开发你的“钻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地付出辛劳。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气氛中,可能激发你走上自我发达之路的环境里。
哈佛课堂笔记
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坠落、永不败坏、永不腐蚀的东西,这便是潜伏着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即便在最卑微的生命中,也能像发酵粉一样,对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工作的力量。
§§§第二节 潜意识,帮你发现未知的自己
面对困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输给了困难,而是输给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发现自身存在的潜质。哈佛大学教授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比自己想象中的更优秀,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
常听很多人说:“命运都由天注定,我再努力也没有用。”真的是这样吗?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只用了不到1%的脑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只发挥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得12个博士学位。
根据研究,即使世界上记忆力最好的人,其大脑的使用也没有达到其功能的1%。人类的知识与智慧,迄今仍是“低度开发”!人的大脑真是个无尽的宝藏,只要我们肯花心思去挖掘,努力运用潜意识的力量,获取成功会比想象中更快、更轻松。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前两道题他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画出一个正17边形。青年很快画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当高斯不知道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仅仅把它当作是一般的数学难题时,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解出了它。高斯的确是天才,但如果当时老师告诉他那是一道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解开的难题时,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番情景。“你比你想象的更优秀”是每一个哈佛学子都懂得的道理。
耶茨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都躺在床上不能动,一天得在床上度过22个小时,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即使这样,她也得靠着女佣的扶持才能走动。
但是后来她却重新恢复了健康,她说:“我当年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这样卧床了。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我永远都不可能再真正生活了。”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混乱。一颗炸弹掉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旁有个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帮助联络中心。于是我记录下那些海、陆军军人的妻小现在留在哪里,红十字会的人会叫哪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找他们的眷属。”
“很快我发现我先生是安全的。于是,我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开始的时候,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在床上。最后,我越来越忙,又很亢奋,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情况还惨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觉的八个小时。我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知道,那时潜意识里我已失去了复原的意志。”
正是因为珍珠港事件,潜意识引发出耶茨太太强烈的求生欲和爱心,这种积极的动力使她最终战胜病魔,又重新站了起来。由此可见,潜意识的力量多么巨大。
潜意识如同一部万能的机器,任何愿望都可以通过它而实现,但需要有人来驾驭它,而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有心控制,只让好的印象或暗示进入你的潜意识,你就能成功。
哈佛课堂笔记
我们当前生活的一切,都是我们潜意识的真实反映。是你潜意识中各种思想和观念,造就了现在的你。如果你想要摆脱平凡,走向卓越,就要改变自己的潜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内心这股潜在的巨大能量。
§§§第三节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努力,如果你拥有独辟蹊径的创新思维方式,把看上去似乎与成功毫无关联的东西变成了成功的条件,那么你也一样能成功。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着自己怎样才能取得成功富足起来,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地做着普通人做的事情,挣着微薄的薪水,时间久了,创造性便丧失了。即使想去创造财富,也总是难以找到出路,那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始终停留在一个表象的世界里,只能一成不变地从问题的最原始角度看问题。
不论什么难题,如果按照习惯的模式去解决,肯定只能得到习惯的答案,但如果你能思维创新、独辟蹊径,找出问题的关键,便会豁然贯通。
运用创新思维,你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难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举个例子,一个手艺人举着一块价值9美元的铜板叫卖:价值28万美元。人们不了解,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解释说:“这块价值9美元的铜板,如果制成门柄,价值就变为21美元;如果制成工艺品,价值就变成300美元;如果制成纪念碑,价值就应该达到28万美元。”他的创意打动了华尔街的一位金融家,结果,那个铜板最终制成了一尊优美的胸像——一位成功人士的纪念像,最终价值为30万美元。
从9美元到30万美元,这就是人的创新思维的功劳。这个艺人很聪明,是一个智商高的人,但他也是一个高情商的人,因为他能抓住人们的好奇心理,发现别人的情绪并利用他人的情绪,所以,他成功了。
美国心理学家邓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们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受到一种所谓“心理固着效果”的束缚,即容易只把已存在的看成是合理的、可行的,因而在看待某些事物、思考某种问题时,很容易沿着原有的旧思路延伸,受到传统模式的严重羁绊而无法突破创新。
无数的科学实验表明,人类在孩提阶段是极富有创新意识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儿童面对这个千奇百怪的世界,他们渴望探索和发现,喜欢尝试新的东西,而且他们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约束,于是他们常常能在不同想法之间任意游走。而当我们年岁渐长,被惯性思维所限制,被从众的枷锁牢牢锁住,便渐渐丧失了创新的能力。
要想培养创新思维,首先必须打破这种“心理固着效果”,勇敢地冲破传统的看事物、想问题的模式,通过全新的思路来考察和分析问题,进而才有可能产生大的突破。
由于长期积压,美国的一位书商有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令他陷入了困境。经过再三考虑,他有了主意,并且立即开始行动。
他给总统送去了一本书。忙于政务的总统怕他过多地纠缠,便随口说了一句:“嗯,这是本好书。”书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籍出售,欲购者从速。”于是,没过几天那批滞销书便销售一空。
不久,书商又有一批书压在手中卖不出去,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鉴于上次的教训,便回了一句:“这书不怎么样。”书商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认为很糟的书出售,欲购从速。”书又被销售一空。
第三次,书商送书给总统时,总统想这次可不能再上当了,于是索性一言不发。书商在广告上说:“现有总统还拿不准是好是坏的书出售,欲购从速。”那批书居然又被抢购一空。
“智慧是美的,因为是创造;创新是美的,因为是智慧。”只有那些拥有“把书送给总统”的智慧的人才能在生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其实,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每个人都有某种创新的能力。
你尝试过在黑暗的环境中吃饭吗?相信很多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广场对面一条小街上,有一家小有名气的黑暗餐厅。
进入这家完全黑暗的餐厅内后,每个用餐的顾客都被要求戴上一个巨大的围兜,以防止食物和饮料溅洒在衣服上。他们首先来到唯一有光亮的地方——位于餐厅中央的集体点餐柜前,在昏黄的灯光下点餐。点餐完毕后,顾客们便将手搭在戴着军用夜视镜的服务人员肩膀上,慢慢地踱步至大厅内,开始享受黑暗美食。餐厅只在打扫卫生时亮灯,而且从不对外人开放。因为如果有外人知道餐厅里面的模样,那餐厅将丧失它的神秘感。黑暗餐厅只有安全方面的投入大于普通餐厅。为了确保安全,黑暗餐厅内设有全方位的红外线录像检测仪、独特的照明应急设备和更便捷的紧急出口,而且都需经政府监管部门严格审批。
黑暗餐厅建成以后,引来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从而一炮走红,后来全球各地也有类似的餐厅开业,都引起极大的轰动,而餐馆老板也都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