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3400000024

第24章 妙语连篇(1)

我家老爷不要脸

从前,有个南方人在北方做了几年官,为显示自己是官场老手,便训导手下人要学会说官话。

他曾对服侍他的佣人说:“‘面’字官话应该说成‘脸’,以后如果要说‘请老爷洗面’,应改为‘请老爷洗脸’,知道吗?”佣人连忙回答说:“知道了!”

有一次,这位老爷到一财主家祝寿,他大吃大喝了一顿,肚子已经发胀了,可巧这时厨师又端来了寿面,他便摇摇头表示不再吃了,厨子还不大领会,跟随老爷的佣人,连忙对厨师说:“你快拿走,我家老爷不要脸(面)!”

其实,官话是约定成俗的,违背了这一点,往往会闹出笑话。

白捐官说官话

古时,汉语中的北方话尤其是北京话,使用甚广,又常用于宫廷和官僚阶层,故名官话。按清朝制度,举人、生员、贡生、监生、童生不会官话的,不准送试。

蓝青官话指夹杂着别地口音的北京话。蓝青,比喻不纯粹。官话和蓝青话,是明清时期的官方语言。

清朝,有个捐官(由捐纳资财粮米而换得的官)不懂官话。到任后,拜见上司寒暄数语,便及其他。

上司问道:“所治贵地风土(自然环境和习俗)何如?”

捐官回答说:“并无大风,更少尘土。”

问:“春花(鱼苗的一种)何如?”

答:“今春棉花每亩二百八。”

问:“绅粮(官粮)何如?”

答:“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

问:“百姓何如?”

答:“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上司强调说:“我问的是黎庶。”

捐官仍一本正经地相对:“梨树甚多,所结果子甚少。”

上司再次提醒说:“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是问你的小民。”

捐官赶忙站起来道:“卑职小名狗儿。”

上司围绕民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捐官每以同音之词相对,因不懂官话,答非所问,笑话迭出。特别是最后,以贱称道出自己“狗儿”的小名,更令人哭笑不得。

吃又何妨

从前,有卖韭、蒜、葱和白菜的四个人,交往甚密,每天收市之后,便在一处饮酒谈叙,但卖白菜者十分吝啬,从来没有请过客,可谓点滴不漏。

有一天,卖韭、蒜、葱的三人凑在一起商议,设法取笑那位卖白菜的仁兄,欲让他破费一次。于是他们又相约去饮酒。

席间,卖韭菜的提出行酒令助兴,各吟诗一首,要求每句首字必须是本人所卖的东西。卖蒜、葱的表示同意,那卖白菜的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然后抹了抹嘴说:“那好,谁先说?”

卖韭菜的从座位上站起来,率先说道:

久(韭)饮他人酒,

卖蒜头的接着说:

算(蒜)来不应当。

卖大葱的紧接第三句:

聪(葱)明人自晓,

最后轮到卖白菜的人,他知道三人是在挖苦自己,更显得潇洒自如,于是脸不红,心不跳,不慌不忙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边嚼边说:

白(白菜)吃又何妨!

心耳在这里

某地来了一位新任巡抚,他是个外乡人。有一天,他操着家乡话对差役说:“你给我买根竹竿来!”

差役误听为“猪肝”,立即上城买来猪肝,还自作主张买了一个猪心,觐见巡抚,满以为巡抚会高兴的。

谁料巡抚一见,不由大笑,责怪他做事不开动脑筋,责问道:“你的心在哪里?”

差役忙从衣袖里拿出猪心,回答说:“大人,心在这里。”

清朝时期,有个县太爷,夏天怕热,想买一张竹床,便对仆人吩咐道:“你到市场给我买一张竹床来,让老爷凉快凉快!”说着,递给仆人一块银元。

没有想到的是,仆人将“竹床”听成了“猪肠”。他径直跑到肉店,把钱往肉案上一搁,大声道:“给我称副猪肠!”

老板见是县衙门的人,赶忙拣了副猪肠,上秤一称,还差二两,便补给两只猪耳朵。仆人喜笑颜开,暗想:老爷只叫买一副猪肠,现在却多了两只耳朵,这小小外快正好供我下酒,于是将猪耳朵塞进了自己的裤腰袋里。

仆人即刻回衙交差。县官见仆人拎着猪肠,不由火冒三丈,斥骂着:“你这个混蛋,叫你去买竹床,偏偏买来猪肠,耳朵到哪里去了?”

仆人吓得面如土色,慌忙摸出两只猪耳朵颤抖着呈上,哆哆嗦嗦地说:“老爷……明察,耳朵……在这里啊!”

乾隆纳闷于“此”

相传乾隆皇帝一次下江南私访,遇到一个孩童。

乾隆问道:“上学了吗?”

孩童回答说:“上过学。”

又问:“读过《论语》吗?”答曰:“读过。”

乾隆意欲考考这个孩童,当即指着一堵墙上“此巷不通”四个大字问道:“你认识这些字吗?”

孩童说:“只认识三个。”

“哪三个呢?”

“‘巷——不——通’,头一个字不认识。”

乾隆颇觉意外,进而问道:“既念过《论语》,怎么不认识头一个字呢?”

孩童沉思片刻,满怀信心地说:“《论语》里‘不’字有好多个,‘通’字只一个,‘巷’有两个,就是不见头一个字。”

随后,孩子将《论语》中含这三个字的句子流利地背了一遍。

乾隆见孩童背诵得如此娴熟,深为诧异!他不相信《论语》中没有“此”字,可又没有确凿的依据。

回京后,乾隆找来《论语》认真地查阅了数遍,“不”字随处可见,“通”字确实只有一个,“巷”也只出现两次,“此”则杳无形迹。由此,愈加佩服那小孩惊人的记忆力。

次日上朝,乾隆面对满朝文武探问道:“众位爱卿,你们说《论语》中有没有‘此’字?”

大臣们异口同声道:“哪会没有‘此’字呢?这是个极为普通的字啊!”

乾隆显出不悦的神色说:“大家都回去查查,谁若在《论语》中找出‘此’字,官升三级!”大臣们煞费苦心,谁也没有查出来。

《论语》中怎会没有“此”字呢?乾隆常为此而纳闷,据说,他至死未能明白这个问题。

一桶天下

从前有个姓薛的宰相,为官清正。其子薛登聪明伶俐,颖悟过人。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宰相,但苦于无处下手,便决定在薛登身上打主意。

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诡计顿生,大声喊道:“薛登,你如敢把皇门上的桶砸掉一只,那才是有胆量的英雄!”

薛登不知是计,马上跑到皇门边上,把竖立在那里的一对木桶砸掉了一只。金盛暗自高兴不已,立即上报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即宣薛登父子问罪。

少顷,薛登父子跪在堂下,父亲战战兢兢,儿子却若无其事地嬉笑如常。皇上见状大怒道:“大胆薛登,为何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想了想,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果断地说。

薛登边笑边拍着手说:“皇上金口玉言,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才把那只多余的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怒为喜,称颂道:“好一个聪明的孩子!”既而转向宰相:“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一桶姜山

相传乾隆皇帝寿诞,百官进献礼品,奇珍异玩,列满金殿。宰相刘镛却悠然提着一桶生姜走上殿来,献给皇帝。

众臣哗然,乾隆大惑不解,问刘镛是何用意。刘镛道:“请皇上细看这生姜是何形状?”乾隆端详了一会儿,说:“朕看好像层层叠叠的山啊!”

刘镛道:“正是,臣以为满朝大臣所献礼品均不及臣的贵重。臣所献乃是‘一桶(统)姜(江)山’。愿皇上永镇大清天下。”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

以“一桶姜山”音谐“一统江山”,刘镛之所以能拿平常之物换取皇帝的喜悦,是因为他抓住了统治者的心理,不仅在于修辞的妙用。

后母哭子

有个后母,性好妒忌,十分刻薄。一天,丈夫前妻之子死了,囿于习俗,她只得假作悲哀,硬着头皮前去哭祭一番。

这个前子的年龄比后母还大,那时帮忙办理丧事的有先生(医生)、道士、和尚、漆匠、裁缝和木工等,出于好奇心,都前去听后母怎样哭法。

那后母鼻子一捏,开始哭了:

我还没有生,先生(先生下)我的儿呀;我还没有死,倒死(道士)我的儿呀;要说是我的儿,何尝(和尚)是我的儿呀;若说不是我的儿,极像(漆匠,“像”在某些方言中念“jiàng”音)是我的儿呀;只有寻到阴间去,才逢(裁缝)我的儿呀;奉劝世上人,莫像(木匠)我的儿呀!

这些帮忙的听了,憋着一股怨气,啼笑皆非!

枪和子弹

民国末年,有个甘肃小贩挑着两筐货物在兰州吆喝叫卖:“卖枪来卖枪来,长枪短枪盘盘枪,还有子弹!”

行人有的听到,似乎并未引起注意。可是巡逻在街上的警察听见后,便大为惊奇,以为卖者是在贩卖军火,于是一拥而上,将他捉拿归案。

警察们不由分说,打开箩筐一看,只见一只装的是各式各样的香,另一只装的是鸡蛋,这才明白刚才小贩吆喝的是:“卖香来,卖香来,长香短香盘盘香,还有鸡蛋!”

警察疑虑顿消,小贩虚惊一场!

麻将精哭夫

有一对夫妻意气相投,都是闻名遐迩的“麻将谜”。一次,男的连战五天五夜,一下子昏死过去,倒在桌子底下。他的妻子闻讯赶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道:

我的亲夫呀,你怎么忍心丢下我,就这样走了!看你双眼,睁着像二筒,鼻子像红中,歪起个脑袋像七筒,躺着身子像东风,挺起个肚脐像幺筒;你上下穿的是清一色,长手长脚一条龙,如今黄泉路上断桥会,今生再不能与你喜相逢。我的夫啊!你两手一摊全不管,丢下的田地谁来种?今后妻只有全求人,落个金鸡独立喝西风啊!

女人正哭得起劲,不料丈夫忽然苏醒过来,感慨的说:“我本来已经死了,是你哭麻将把我唤了回来!”妻子大吃一惊,吓得直往后退。

男的接着说:“我还不能死,听你哭麻将经,担心会有错误。‘诈胡’是要赔钱的,千万要注意!”

伞与葫芦

宋神宗元丰年间,高丽国派遣一僧人入贡,与杨次公在酒席上行令,以两个古人的姓名相争一物品为题。僧人说:

古人有张良、郑禹,相争一伞。良说“良(凉)伞”,禹说“禹(雨)伞”。

杨次公道:

古人有许由、晁错,相争一葫芦。由说“由(油)葫芦”,错说“错(醋)葫芦”。

彼此以同音、近音字连缀古人名、物名,趣而不俗。

侉声侉调

民国初年,涞水地方来了一团士兵,这对民众来说是一种压力。城里的买卖商号从来怕兵。听说团部安在城里,忙推举了五个大户去拜见团长。

团长倒很随意,他把五人迎进客厅后,即叫勤务兵倒茶。勤务兵缺少心眼,没点人数,把茶碗一放下就走了。

团长是个南方人,说话不但侉声侉调,还是个咬舌。他看了看,对来客说:“来了五过(个)盈(人),只有四过(个)杂种(茶盅),缺一个杂种咋办?”

他并未埋怨,不多时亲自拿来一个大花碗,递给那个没有茶碗的说:“你似(使)这过(个)大王(碗)八(吧)……”

那大户一听,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说,余下一个个都闷笑于心。

知足与知不足

出版家鲍廷博好学不倦,其书室名曰“知不足斋”。清仁宗嘉庆时期,鲍氏所刊刻的《知不足斋丛书》24集传入清廷,当时仁宗的书斋也叫“知不足斋”,他读到丛书,颇为赞赏,特地传出旨谕:“朕今日读鲍氏丛书,知道他的斋也叫‘知不足斋’,请告诉不必改斋名,朕是帝王家的‘知不足’,鲍某是读书家的‘知不足’。”

其后《知不足斋丛书》第25~28集编成,再次呈献给皇上,年逾八旬的鲍廷博被赐为举人,知识界一时传为美谈。

据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介绍,他勤工俭学时,曾在一个“京都酒家”洗盘子,员工休息室的墙壁上挂着个镜框,内镶四个汉字,构成如下的圆形图案:

图案隐含“吾唯知足”四字,颇有讲究:

从字形看,“吾唯知足”都包含同一偏旁“口”,但所处位置不同,使之居中,组成圆形图案,可兼顾方方面面。

奇妙的构思,产生了不平凡的意义:在酒家方面,全凭客人之口生财,口愈多愈旺,四字有口,言其“众”也。

酒家打工者,以女性为多,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口多嘈杂,有伤和气,故四字共一口,口径一致则和气生财。

开设酒店,无非是为了赚钱,四字合一,不正像外圆内方的一枚古钱吗?不过,赚钱也当知足。

“知不足”与“吾唯知足”韵味无穷,发人深思!

大使吃粪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当时有一个拾遗(谏官),姓李名良弼,好谈玄理,常以能说会道自夸。

唐高宗、中宗时期,属国******常来侵扰并、岚、妫等州。武则天执政后,欲改善与******的关系,将派使者前往。

李良弼觉得这正是显露口才的好机会,便请求出使属国,说服其首领骨笃禄。******甚为反感,用木盘装上粪便让他吃,旁边有人用雪亮的刀子威逼着。李良弼非常害怕,将粪便全部吃光以后,才被放回。

人们从此讥讽他说:“李拾遗能拾突厥之遗。”意思是说:李拾遗能抓起突厥的大便吃。

出洋相

清朝光绪年间,我国对外门户开放,朝廷官员争相出国,以此显示自己的身份和荣耀,于是一股出洋风拔地而起。

然而,这些出国要员,貌似满腹经纶,才学横溢,实际却见识短浅,愚昧无知,一踏入灯红酒绿的西洋世界,便洋相百出。

北洋大臣李鸿章出访英国伦敦时,曾到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纪念碑下祭奠,以示敬意。戈登的遗族颇为感激,特将曾在各地竞犬会上获得头等奖的名贵爱犬赠送给他。谁知数日后,戈登家族收到了李鸿章的谢柬,内容为:

厚意投下,感激之至,唯是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

耄,七十岁,泛称年岁大。朵颐,鼓动腮颊,嚼食的样子,谓进食很费劲。由谢柬得知,洋人所赠送的那只名贵的小狗,已成了李鸿章的腹中之物。当地报纸喧闹一时,传为笑谈。

驻英国使馆的崔某,一贯贪财,其家属曾偷盗酒馆的手巾,后被查出,声名狼藉。更有甚者,崔某为谋取额外收入,竟让他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物,衣物洗后,晾晒在使馆内外,裹脚布公然挂在使馆门前。

英国人见白色长布随风荡动,以为出了什么丧事,派人前来探问,方知情由。西方记者曾把这些拍下照片,登于报端,成为一大丑闻,名噪一时。

某公使去法国避暑,恰遇上某公爵夫人请客,某公使应邀赴宴。席间,招待人员从厨房端来一盆大河鱼,据介绍,这种鱼十分名贵,烹调方法特别讲究,非手艺高超的厨师莫能做成。

正当主人津津乐道、众人大开胃口之时,这位公使猛然一声呼噜,一浓痰刚好落入鱼盘之中,席间一阵喧哗。公使面红耳赤,羞愧难当,赶忙逃席,抱头而去。

这些有辱国格的丑闻,尽出在那些出洋大臣、公使等要员之身。人们就这样约定成俗,把凡因无知或疏忽而闹的笑话,都称为“出洋相”。

灵丹妙药

中英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屈膝投降,丧尽民族尊严,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州人民对此深为不满,于是有人撰写《狐媚药方》予以讽刺:

余黄堂号(谐音荒唐)精制此方,服用的人可以延年益寿,润身肥囊,固宠求荣,加官晋爵,实在是偷生得福之妙药。药方如下——柔肠二根,黑心二个,厚脸皮二张,舌头一根,媚骨一副,屈膝一对,扣头虫不拘多少,笑脸三分。

以八味药材,用笑里藏刀切碎,口蜜为丸,藏于乌龟壳内,临用时以狼心二个,狗肺一副,煎成糊涂和药送服。

这剂药方包括八味药材和狼心、狗肺,与之相配的有“一根、一个、一张、一副、一对、三分”等数量词,连珠炮似地将卖国贼厚颜无耻、媚敌求荣的奴才嘴脸剖析得入木三分。

眉来眼去

李抱枕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他终生致力于音乐教育,著述颇丰。

李抱枕平时教育学生十分严格,也极富于风趣。他曾和学生打趣,说他早年讲授音乐时,一些贪玩的学生连八个音阶都唱不准,有的唱成“独览梅花数腊雪”,有的闹恶作剧,竟唱成“多来米饭,少来稀饭”,引得学生捧腹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师生关系水乳交融。

李抱枕很善于指挥,有些合唱团的学生在演唱时,常犯只看曲谱不看指挥的毛病。李抱枕非常幽默地对大家说:“好的合唱团员把曲谱记入脑海里面,不好的合唱团员把脑袋埋在曲谱里面。我恳求各位在唱的时候,多‘赏’我几眼,别老是埋头苦干,因为在实际演出时,我们不能说话,只能彼此眉来眼去。”

李抱枕不愧为艺术大师,一席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学生们牢记老师的幽默趣语,从此唱歌时,眼睛再也不离开指挥了。

武则天谈文论字

同类推荐
  •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祝酒辞与红白喜事致辞金典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祝酒辞。通过从酒的起源到祝酒辞的兴起、发展、演变,乃至最后成型,对祝酒辞进行了全方位阐述,希望读者了解祝酒辞的“前世今生”,并对酒文化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此外,还遴选出数百例题材丰富的祝酒实例。下篇为红白喜事致辞。书中对红白喜事的礼俗和红白喜事致辞的特色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同样选取了诸如婚礼、生日、节日、会议、商务庆典、送行、就职、升迁、升学、乔迁等多种不同场景的案例供参考。本书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实用性。“一杯美酒,笑迎五湖四海宾客;一本奇书,恭奉千秋万代读者。”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

    本书以作者和美国教授山姆谈话的表现形式和生动的史实,介绍中华民族文化十大特征: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等等。
  •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教育部推荐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以通俗的语言,逐句为我们解读了这部经典,并用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 世界文化百科

    世界文化百科

    各民族的古老文化中都有解释自身起源的故事,并且无一例外地将人类的起源归功于神的创造。在欧洲和中东,人们对《圣经》里关于上帝“创世”,并创造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深信不疑。
热门推荐
  • “自杀时代”的来临?

    “自杀时代”的来临?

    本书力图通过对自杀现象以及环绕其周围的自杀话语的考察,解释20世纪上半期中国知识群体精神的结构,从而织构出一幅比较生动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演变图景。
  • 无限之混沌主宰

    无限之混沌主宰

    无边的混沌,无穷的宇宙,无数强者林立。在武侠的世界与五绝论剑,在蟒蛇的世界斩杀血腥巨蟒,在丧尸的世界获得完美进化,在玄幻的世界修炼长生不死。且看季尘携鸿蒙无极混沌珠,如何在这无边的混沌走出一条属于混沌主宰的强者之路。
  •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职工爱岗敬业教育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狼神鉴

    狼神鉴

    希望大家支持我
  • 为尊严而战

    为尊严而战

    他相貌奇丑,世人难容,以为逃到外星球,就会得到尊严。不曾想,外星球人对他的鄙视更甚。为了得到尊严,他……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8条核心准则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8条核心准则

    如何找到你的职业爆发点?像自由职业者(Free agent)那样思考,像运动员(Athlete)那样训练,像营销人员(Marketer)那样准备,像企业家(Entrepreneur)那样工作……本书带你领略世界上最优秀企业的理念和核心准则,足以让你纵横职场,实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职场梦想。
  •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腾龙之修真酷少年

    不知道好不好,随便了.实在不好看就当消遣算了.请大家留意我的新书《浑浊》
  • 脉御九天

    脉御九天

    星纹,脉师力量强弱的证明。沈青一个无法凝聚星纹的废物,接受嘲笑,忍耐寂寞,从最底层爬上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至高无上的脉师!
  • 救世新语

    救世新语

    天降灵雨,地涌金莲,龙腾虎啸,百凤朝鸣,只为庆贺段子降生,你别不信,有诗为证:九霄雷动天降雨,地涌金莲龙凤腾。问之苍生为谁乐?天赐金字陆为名。问之段陆谓谁?凤凰灵山段家之子也。万物皆有存在之意,那段陆之意为何?救苍生与水火!救天地与水火!
  • 新编做账业务从入门到精通

    新编做账业务从入门到精通

    对于会计这门实用性较强的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地做账编表,并能够准确及时地处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会计问题。本书语言简洁清晰、内容通俗易懂。主要介绍了会计做账基本知识,会计凭证,复式记账与账簿,对账、结账与错账更正,资产与投资的账务处理,应收款项与存货的账务处理,负债的账务处理,所有者权益的账务处理,收入、费用和利润的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等内容。本书可作为会计做账初学者的学习用书和财务工作人员专业培训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