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了解到:在议院的总共560位议员当中,真正最具才华,且拥有准确判断力的却不足30人,其他议员几乎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如果你真心想听到一些字句有力、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议员演说,充其量也只能在那30位议员当中挑选了,其他议员的演讲,根本不用仔细分析内容,只要大体听着顺耳即可。自从我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当我再次上台演说的时候,那种紧张感也就慢慢消失了,最后,已经完全到了一种无视于听众存在的境界,而只是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演说的内容与技巧之上,当然,说这些并非自夸,而是逐渐地我已经发现自己具备了话锋可随时根据内容的改变而改变的能力。
这样看来,出色的雄辩家不正像那些专业的擦鞋匠一样吗?不管怎样,只要掌握了如何取悦对方,也就是自己的听众或者顾客,其余的工作也就只剩下机械性的单调重复了。如果你真心地想要满足你的听众或者顾客,那么你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取悦他们,尽可能地使他们感到满意。因为演说者根本无法改变观众的样子,所以,他们也只能说服自己去接受他们原来的想法。这样就想我一再对你重复讲的那些东西,他们可能更易于接受那些既能满足自己五官享受又可以滋润心灵的美好事物。我们就以法国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为例,他最初的作品并未受到读者的青睐,后来他转变思维,直到能够配合读者的喜好为止,写了“卡尔肯裘亚故事”和“潘达格留耶尔故事”之后,才逐渐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并且赢得了精彩的掌声。
家信68团体中的成功秘诀
置身于团体,就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仿佛大漠中的一粒沙。身处团体之中,则一定要有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关系的能力,不但要让自己,更要使别人很默契地相互依靠,相互借鉴,相互配合以便成功完成每项任务。
亲爱的儿子,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如果你的某些幽默笑话或者机智聪敏的语言在一个团体中得到了认可或是欢迎,那么,也许这种幽默只适合于这个团体,因为它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土壤环境中滋生出来的,所以,你一定不要随便将这种土壤移植到其他土地当中。
每一个组织或团体,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因此也就可能会产生出适合此背景的独特措词和语言,进而演化出更多适合这样的特殊氛围的幽默。如果你执意要将这些幽默笑话带到另外的环境中去,一定不会取得相同的结果,反而会显得无聊、乏味、没有丝毫趣味。
换了一个环境,也许再也没有比别人根本听不懂你在讲什么更痛苦的事了。当有人希望你能给大家解释刚才的那个笑话时,也许这样的场面是你万万想不到,也更加令你难堪的时候,你会因此而觉得失落与尴尬。
当然,我在这里只是简单地举了一个说笑话的例子。同样的道理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你以后不断地思考与判断。如果在某些重要场合,你听到了某些事情,这些事情你只可以和这个团体中的成员进行探讨与交流。切忌,一定不要将此话题带到另外一个团体中大肆宣扬或者寻求某种意义上的答案,即便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你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其不断宣扬,相信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我之所以再三强调,要求你不要那样去做,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你能够很好地遵守团体中的制度与程序,成为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责任的人。希望你能得到大家的喜爱与认可,倘若你坚持原则不轻易泄露一个团体的消息给另一个团体,你一定能够很成功地与大家相处,因为你们之间的那种团队默契已经形成。相反,如果你一意孤行,总是反其道而行之,那么,必定会遭致来自各方的责难与厌弃,从而使你成为一个任何地方都不欢迎你的人。为了能改变你的处境,让你成为一个任何团体都愿意接纳你,喜欢你的人,于是,在此我给你两点忠告:
第一点:没有主见的“好好先生”成就不了大事。相信你也清楚,几乎每个团体中都会有“好好先生”的身影。“好好先生”顾名思义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对较好,好的程度以至于在他们身上你根本不会发现有什么优点,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魅力之处,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无主见且意志薄弱的人。他们往往很容易对同伴的提议进行妥协与退让,甚至还有放弃自己的初衷而为对方喝彩欢呼者。他竟不会去思考这样的提议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赞同,抑或本来就是错误、愚蠢的想法,他们只是呆呆的一味迎合。
假如你想以正当的理由加入某个团体,希望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接纳你,那么,你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同时,你的自我意志力、思想等主观意念都不能轻易地被那些无聊的外在因素所影响。
但是,还必须要求你在坚持自己的初衷时,一定不能太过锋芒,而是以一种端正的态度,得体的仪态以及稍微的带些幽默,然后有条有理地将自己的想法或者意见公布于众,如此方能称之为谦谦君子。以你现在的年龄,如果选用高姿态的谈话方式,肯定会招致类似于批评与责难的话语,这样的你还是不要过早地到来。
团体中的“好好先生”一般除了迎合他人之外,还会对自己的态度进行不断地练习,例如,他们会经常性地要求自己对人要和蔼可亲,而且说话也不能太过强硬,以免引起他人的不悦。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常常会故意将一些小缺点忽视掉,对于一些有矫揉造作之嫌的言词也不进行深究;在自己的团体中对那些成员大都积极地说些恭维的话;这也许就是被包容的一大原因。
这种情形大多出现在一些团体成员相处融洽的场合里。因为被恭维的一方往往听到这些话之后,都会感到非常开心,即便有时候会觉得名不符实,心里也觉得乐滋滋的,而且有些人甚至会按照“好好先生”的话与暗自勉励自己,力求进步。
恭维也是一种能力。你是否注意观察过,无论哪个团体,内部都有着差不多统一的用字遣词、服装或者共同兴趣与相同素质的人。如果是女性,大都属于貌美、聪慧、靓丽的人物;如果是男性,他们也一样具备十足的魅力。很多因为虚荣心过度的人,经常会受到来自于别人的奚落与讨厌。
因为他们平时尽说些夸张、不符合实际的愚蠢之话。这样做的他们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人对他的评价与看法一落千丈。那些经常凭借撷取与本质丝毫无关的事物来大肆宣扬或者过分夸张事实的人,不但没能带给自己好运,反而暴露了自己没有内涵的缺点。
孩子,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即使在团体中保持缄默,他的一切优点都会自然而然地外露。因此,你一定要严防犯这样愚蠢的错误,为了避免招致别人的厌烦,你要做的就是在任何团体中尽量不要过于露锋芒。如果非得谈一些和自己相关的事情,则应该多加注意你的遣词造句,一定不要直接或间接地显露自己的骄傲。
人人都知道:人格的高低与善恶无关。自己究竟怎样最好还是让别人去评价,根本不需要自己解释说明。更何况,如果是本人自己评价自己,恐怕根本也没人会相信。
因为往往出自本人之口的言论,大多都会为了掩饰缺点而过份强调优点,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相反,如果自己什么也不说,而只是保持缄默,反而更能使人们看到你的优点与长处。至少,你不会去随便夸耀自己,这样的你反而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温文尔雅、举止大方得体的人。而且,即便你遭受了不必要的嫉妒、诽谤或者是嘲笑,也无法阻止别人对你的高度评价。
家信69夸到“点子”上的赞美
真诚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照顾、关心他人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真诚地关心他人则是给别人一种欣喜的体验;给自己创造一份踏实的心灵享受。
亲爱的儿子,大多数人都被人取悦而不是激怒;更乐于听到褒奖而不是斥责;更愿意被人喜爱而不是憎恨。所以,知道了人性的秘密,那就尽量按照对方的特点予以适当的赞扬,尽可能地投其所好而不是避其所恶。
很多时候,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可能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厌烦的人,都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内心活动来对待他们。其实这样的我们,的确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对待他人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去关心、去呵护,相信一定能够深深地打动对方的心。他一定也会为你能够如此细致地注意他的生活细节而感激不尽。相反,如果你明明知道对方讨厌什么,却又偏偏在对方不经意的时候提出来或者冒犯对方,结果一定会使你们之间产生误会,更甚者则可能因此而毁掉你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对方永远对你耿耿于怀。也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可能因此而彻底毁了你们今后的往来。所以就必须告诉你,越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反而更要特别留意,而且也一定要让对方对你有无限的感激。
孩子,在你的记忆中是否还留下过什么人曾对你有过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呵护?对此,你必须要牢记:对别人不求回报的关心与呵护,不但可以让你得到一种完全的心灵满足而且又能够取悦于他人,所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行为。但是,孩子,为了你以后能够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与人交往,在这里我将给你几个忠告:首先,应该尽可能地去称赞对方希望被称赞的事物。
当你遇到了自己非常喜欢或是崇拜的人,并且想与之成为好友或是知交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多去了解此人,并且主要去了解此人的优、缺点,尽可能让自己与此人站在同一位置,尽量多地称赞此人希望被称赞的人或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秀的地方,同时也有希望被他人认可的部分。当一个人的优秀得到别人的赞赏时,一定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你们更加能够无所不谈。
优秀的政治家李察柳主教,因为他始终不满足自己政治家的名声,所以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想要胜过其他诗人。故而,他嫉妒伟大的剧作家寇尼尔,后来还特意派人写了一本批评寇尼尔的书。当时就有一些擅长奉承的人,看到此书却绝口不提李察柳的政治手腕,即便涉及大多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基本上都是称赞其才华出众的言辞。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这样的说辞必定可以赢得李察柳的好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褒奖而非责罚。你可以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来抓住别人最为关心的话题,然后通过自己的分析投其所好,给出最中肯的意见。每个人几乎都愿意自己被别人称赞,同时更希望自己优秀的部分得到别人的认可。
孩子,必要的时候你可以试着佯装,但是希望你一定不要误会,我这样告诉你,并不是在教你如何使用卑鄙低俗的手段来控制他人。同时,你也不必为了一味地奉承或是讨好他人而对其缺点大加赞赏。因为缺点往往是我们努力需要改正的地方,所以,对此我们都应该严格杜绝。然而,当这些缺点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时,我们则需要认真努力地进行改正,相反,如果发现他人身上存在某些不足,适当的提醒建议之后,我们则可以选择佯装不知。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认可,同时更希望别人眼中的自己够绅士、够聪明、够美丽、够大方,而不是接受别人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想法太幼稚、太不理性,相信对方可能会因此而对你产生不好的感觉,而你也很有可能因此不去关注对方。既然自己都有如此的想法,更何况他人呢。所以,当我们逐渐开始疏离某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告诫自己:与其与人为敌,不如与人为友。对于他人那些你实在觉得忍无可忍的错误,最好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孩子,一直以来,我觉得你好像不太喜欢称赞别人,这可能是因为你还不是非常了解别人希望得到你的欣赏与肯定的想法,尤其是当他们犯了错误,更希望得到你的谅解与包容。如果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各种习惯或者其他方面的行为举止肆无忌惮地挑剔,一定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反之,如果你能适度引导或者说服自己逐渐接受,那么这将是对他人最大程度地认可,一定会让对方感到欣喜。
接下来,我将告诉你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查尔斯二世在统治时期恶名远扬的真实故事。查尔斯二世统治期间,担任当时大法官一职的雪佛贝利伯爵,他时常不满于自己的的法官职位,因为他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国王最宠幸的左膀右臂。于是,他整日苦心经营。后来,当他窥探得知国王正在经受着好女色的苦楚,这时的雪佛贝利顿时心生一计。从那之后,雪佛贝利整日周旋在形形色色的女人堆之中。当国王得知雪佛贝利的这些信息之后,便请来雪佛贝利准备探询个究竟。雪佛贝利便对国王回答道:“是这样的,另外我还纳了好几个妾呢,对于这种千变万化的生活方式,我十分满意,也过得非常开心。”几天后,国王远远地就看见了雪佛贝利正朝着自己走来,于是便大声地告诉身边的人:“你们或许根本不能相信,就是那位身单力薄、矮小瘦弱的男人,竟然是我们国家玩弄女人的第一高手。”当走近国王的雪佛贝利听到这儿以后,突然大声地笑了起来。“我们正在谈论你呢!”国王兴奋地告诉雪佛贝利。这时只见雪佛贝利故作惊讶地问:“哦,是真的吗?在谈论我?”
“是的!我们都在讨论你是我国玩弄女人的第一高手呢。怎么样?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吗?”这时的国王继续大声张扬着与雪佛贝利进行对话。
听完国王的回答,雪佛贝利却不慌不忙地说:“哦,原来是那件事啊!也许是我自己真的太想成为第一高手了,所以就从那方面当个第一了。”听完雪佛贝利的回答,相信国王心中的喜悦,那是不言而喻了。任何人对待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想法、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及表达方式。所以,很多时候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更多地去关心他人而不是诋毁,更多地去帮助他人而不是奚落。对于别人的评价,也许会各有偏颇,但只要不是特别恶劣,或是有损自己形象与尊严的,你则可以选择沉默或是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