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29

第29章 道:一粒沙尘、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一个天堂(6)

破除“我执”、打破私欲、拓宽胸怀、提升境界,必须从内心反省做起,必须学会站在别人和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必须学会关爱他人、关爱有情众生、甚至关爱无情众生。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有这样,才能破除“我执”。

“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了,这才是内心真正的持斋。

怎样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何谓心斋?庄子所谓“心斋”,就是要人保持虚静之心,即保持无知、无欲、无情;而要保持这种虚静之心,又必须通过坐忘来达到,这就是要摆脱一切生理肉体的欲望,去掉一切心智的智慧。

庄子就是要在观念、思想领域进行一场革命,把人们头脑中的那“有知”、“有欲”、“有为”等东西,统统都挖出来,彻底抛弃。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完全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是不太现实的。值得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健康的快乐,必须依靠内心这一主要因素,而外在物质是次要的。所以,一定不要对主要的追求和次要的追求在认识上出错,这是十分重要的。

这里说地放下,不是让每个人都去成为佛教徒,而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社会。例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跟陌生人谈论的话题就总围绕这件事打转,不管别人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听进去。一旦引不起共鸣,就认为是对方不给面子,难相处。这就是放不下。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投射效应”。即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投射到于对方身上。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投射也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投射效应倾向过于严重,总是以己度人,那么将既无法真正了解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就更不用谈与别人交往了。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首先,应该从心理上正确对待别人的投射。其次,要认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正确处理别人的投射是双向的,当你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内心评价你。在与人交往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别人。有时当面对自己的缺点或者遇到不称心的事情时,你会感觉到不安,除非周围的人和你有一样的缺点,或者同样不称心,你的心态才会得到好转。所以,有时候人们喜欢把自己的缺点转移到别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轻自己的不安与内疚,并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安全感。因此,当你遇到别人错误的投射时,你首先要理解对方。

第二,放低姿态。当对方各方面的条件与自己相仿时,如年龄、性别、学历等,就会产生一种“试比高低”的冲动或欲望。因此,当你遇到和你条件相似的陌生人时,一旦发现他有和你比高低的意图,你就要放低姿态,不时赞美他,让对方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但应注意的是,放低姿态不等于让你丢掉自尊,要把握好分寸。

第三,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人的生活目标不同,如果能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就会理解对方,并赢得对方的认可,在肯尼迪·古迪的《怎样让人们变成黄金》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停下来,用数秒钟的时间比较一下,你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和关心他人的事情的,然后你就会理解,别人也和你一样。而你一旦掌握了这个诀窍,就会像罗斯福和林肯一样,拥有了做任何事的坚实基础。换言之,和别人相处的关系怎样,完全取决于你在多大程度上替别人着想了。”

第四,揣情、摩意。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应透过投射效应,经过认真揣摩去印证。这样不致被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所蒙蔽或误导,而导致我们错误地以自己的想法投射他人。

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找到契合点,更重要的是,还有助于认清自我,为避免自己的投射效应对别人产生误解。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属性投射给他人,用主观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就很难用平常心与对方交往。

第五,客观地认识自己。客观看待人和事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我们至少要学会分清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假如我们以内心为主要目标去追求,由此获得自在的话,那么,即使受到外部世界的干扰与刺激,也不会产生痛苦,而且,自然而然,就会在人生之路上充满快乐和幸福。追求内心快乐并不妨碍享受外在物质的快乐,反而是有助益的。假如我们的内心没有安详自在,那么,不管外在的东西多么美丽漂亮,也会索然无味。假如我们的内心已悠然自得,那么,对于外在物质品味,自然会感到快乐。其实,物质财富并不是佛家弟子需要弃绝的东西,迷惑我们的不是现象本身,而是我们对现象的执著。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大多数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正确使我们的心不安宁,使我们生活得矛盾、无奈、很乱、很苦。

南怀瑾先生说:“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行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入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无我就是佛的境界。

禅宗六祖慧能说:“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一个人无欲则刚。”这一警句可以作为我们立身处世的指南。是的,人若无欲品自高,就是说,入若没有私欲,品格自然高峻清洁、不染尘泥。是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里面的世俗生活积存下来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和独立。

南先生说:“现在的人们注重养生,养生贵在养心,这就是修。”修是根本,即“以心养神,以性率情”。

刚开始修炼是一件强迫的事,得到了甜头你就会主动修炼,这就叫“修炼自己直到自己修炼”。自己修炼,我的意思是说自动修炼,自觉修炼,不把他当苦差事,反而其乐无穷,你把小孩教会了钓鱼,不用叫他他也会去,孙悟空为什么一个人翻来覆去的练习筋斗云,因为他喜欢呀。我希望你也能翻得过自己的筋斗!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今日的盲目执著,会造成明日的悔恨。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十、回归自然,找回失落的天然灵性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起源于自然,依靠于自然,发展于自然,归结于自然。自然就是我身边这些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流逝的感觉,她是风、是云、是草、是溪水、是树木……今天,有很多人也许是为城市里污浊的天空、拥挤的人群以及褪色的生命所迫,开始打起行囊,向山林进发,倡导着所谓的“回归自然”。

自然对人类恩宠有加,它不仅提供了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譬如空气、水、土地;提供了日月随旋、风雨博施的适时变幻,天地万有“合目的性”的生息繁衍得以从玄古、太古以至今天延绵不断、永无尽期。

对待人间的一切,佛祖和庄子一样,都有审视宇宙万物的空阔心境。人生就应该这样,从忙碌于奔忙中适当抽身。心似白云,意如流水。拥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胸怀,在浮生闲日的禅意里一盏灯、一壶茶淡看花落云起,心无牵无挂,开阔空明,让一溪云水胸襟超然于环境之外,潇洒自在。

南怀瑾先生说,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月亮是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这是自然的法则。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人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庄子记叙了一个濠梁观鱼的故事,认为人即使有一定的理性,但仍不能判定游动的鱼是否快乐,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不是鱼。

惠施和庄子二人在安徽凤阳的濠水桥上玩。他们靠在桥柱畔,俯望水中游鱼,空气新鲜,视野辽阔、悠闲无事,人生如此惬意。

庄子微微笑地说:“这些鱼出游从容,多么快乐呀!”

惠施心头有事,没有这份共鸣,故意唱反调:“你不是鱼,如何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也不甘示弱,顶了回去:“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就不懂鱼的快乐呢?”

惠施存心倔强到底,冷静地推理:“我的确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的感受。可是你也不是鱼,照样也不知道鱼儿的感受。这二者是完全一样的!”

庄子不服输地说:“喂,请回到刚才的话题吧!你说‘汝安知鱼之乐?’这么说,表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之乐了,才要问我。哼!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的!”

惠施和庄子是两种心态,前者是实用的心态,看什么都是实的;后者是审美的心态,看什么都是虚的。以虚的心态看大自然,才能拥有心灵的自由与虚阔。表面上看起来,惠施是逻辑推理的胜利者,但他并没有涉及庄子对我们人类为什么能够认识事物的情感、意志这个问题的回答。当庄子用“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来回答惠施“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就掉进惠施预设的人与鱼、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认识的圈子里了。其实庄子的真实观点是人与鱼、人与人之间是可以相互认识彼此的情感、意志的。所以,庄子最后总结性地指出:“我怎么会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我是在濠梁之上感悟到的。”

同类推荐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1986年湖北大学哲学研究所创办了《德国哲学》丛刊,为中国人了解德国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德思想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该所又编辑出版《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旨在集中中国内对德国哲学、文化有兴趣、具有一定研究的不者,对德国哲学、文化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探讨,以洞察其奥秘,领悟其精义。这必将为我们中国人了解德国的一个新“窗口”,中德思想文化交流的一座新“桥梁”!本书为《德国哲学与文化丛书》之一,作者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范畴——存在概念、对西方形而上学思想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考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西洋文明的本质

    西洋文明的本质

    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的《西洋文明的本质》、《论中西文化》、《西洋哲学史大纲》、《人文运动》、《近代精神的先驱者——培根》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簪魂人

    簪魂人

    一对玉簪,牵扯出两世的恩怨,引发两个手足情深的好姐妹反目成仇。某个黑暗的组织也慢慢浮出水面,幕后疑点重重,且让我为诸君讲述这个故事:每个角色均非常暗黑、不安全,情节的走向总在变幻。
  • 机械无双

    机械无双

    星海之上,无尽星光耀世,星座璀璨交织,射下万道毁灭极光。海生苍穹,海水万丈涛涛,海波激荡澎湃,冲散星河,星辰在其中漂浮。虚空之门开启,王者机甲,无尽巨舰,从中汹涌而出,炮火连天,湮灭万里。这一切,都是能力者强大到极致的表现。另有无法觉醒能力之人,选择体修,选择机甲,选择锻造,选择铭刻……而这一切,只为了能够拥有强大的实力,为了对抗来自无尽星海中的侵略,在种族战争下,争夺一份种族生存的权力!秦默因天赋的原因,被分配为军部辅助人员,但其实,他拥有比一线战斗队员更恐怖的力量……
  • 勾魂索

    勾魂索

    乌云密布,天空远处隐隐有雷声响起。俄顷,豆大的雨点赛跑似地冲向地面。
  • 泪虐

    泪虐

    “你到底爱不爱我!”“不爱!”“你告诉我,你有没有爱过我!”“没有!”“我不信!”“我先走了!”
  • 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感动学生的发明家故事

    人类经过上万年的创造与探索活动,衍生了成千上万项的发明和发现。这些成功的发明与发现不但满足了人类生存和求知需要,而且对造就我们今天的文明世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呆萌小仙后:杠上无良仙君

    身在混乱青陵镇,镇压家族的某女道:腹黑精明是本钱。所以,当她遇到正在暴走的仙君,当然是出其不意打昏,带走,扔进河!(╯‵□′)╯可…上天竟然跟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女人,本尊记得是你那天打昏了我。”再见某女后,某仙君抱胸冷笑。“呃…”某女悄悄向后移,满脸堆笑:“仙君,我们其中一定…一定有什么误会!”
  • 相遇,总会离开

    相遇,总会离开

    Diamond站倾情奉献,三段虐心之作。三段根本不可能的爱恋。有情人真的会终成眷属吗?我爱你,你爱我。但,不一定就能在一起。
  • 时空窃取

    时空窃取

    两岸文学PK大赛金钱树下花并蒂,红梅枝头双鹊啼。墙外红杏摄人魂,摇钱树下埋贪鬼。
  • 风华一世:王妃通缉令

    风华一世:王妃通缉令

    我叫沈小蒙,但我并不萌。刚穿越来就被打压成一个智障王爷的王妃,有名无实,实足的炮灰。“小蒙,我觉得你心态挺好,要不给我生个娃娃吧。”“……你!”算了,我心态好不和你计较。无奈的卷入到了皇子之争,我为了王爷的安全大义凛然的帮助王爷逃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他设计的!尼玛,说好的智障呢?我还想当一回女英雄呢。所以,我当然是选择了落跑。但是据说某王爷听到这消息,威武的在全城贴起了一则告示,美其名曰:“王妃贪玩,本王爷来管教管教……”
  • 上古争霸

    上古争霸

    强者回归,征战八方,做血性男儿,恒宇内万世。故事讲述,上古时期,古帝与妖帝回归后,争霸天地。故事背景:上古人物,上古时期末端社会。阅读优点:人物众多,奇人异事极多,有可以呼风唤雨,有可以料事如神,有可以征战八方……主角优点:强者,狠辣,奸诈,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