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61800000016

第16章 人:同体、共生、圆满、自在(1)

一、用“空”的心,融化一切

佛心只是作为一种空空寂寂的精神而存在,而世上一切现象,在佛看来都是空空寂寂的,都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只有佛心才是真实的永恒存在,其他一切都是虚妄的。

星云法师指出,真正的“空”是超越有无对待的,是绝对的绝对。事实上我们世间所认识的“有”也不是真有,“空”当然更不是真空了。“空”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以了悟宇宙人生各种存有的真相;“空”更是一种正见,能由现象界存有之中发觉本体空无的真谛。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圆觉经》中也说,“皆如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有学僧请示赵州禅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道理如何解释?”

赵州回答:“听我一偈:碍处非壁,道处没处空;若人如是解,空色本相同。”

学僧听偈后仍然不解。赵州又说:“佛性堂堂显现,住性有情难见;若悟众生无我,我面何如佛面?”

学僧还是不明白,问道:“禅师,我请问的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呀!”

赵州禅师两眼圆睁,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虚空能包容一切万物,所以空即是色。运用佛学空性的道理,对世事应该看破和放下。认识到“空”,破“我执、我见”,就会平等待人,处处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把自己喜欢的强加于别人。同时又淡泊名利,不争权夺利,有觉悟心、慈悲心,宽容、大度,随缘而不攀缘,心地清净,心安理得。这也就是《菜根谭》说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大乘佛教不仅否定人我,而且也否定法我。五蕴诸法,只是有一个所指的名字。并没有实在性。般若本体是无形尤声的“人士”,能够我空、法空、空空、才会见到那真正的如来,—念生生起清净信心的人,能够三相并寂、自然就能得到真理的护佑,相应的结果也,就是福德无量了。

空掉了的是假相、是虚相,露出来的就是本性、真理。在这里“有”和“无”是统—的。所以重视“空”,目的在于揭示—切万有都是虚相,不是自性真理,宇宙的本体是实相,万物的本质性空、毕竟空。所以不允许有任何的执著,一切执著都不符合般若自性本空的原理,有悖于世界的真相。

南阳慧忠禅师感激侍者服侍他三十多年,希望帮助他早日开悟。

一天,他对侍者唤道:“侍者!”

侍者听到禅师叫他,立即答道:“禅师,什么事情呀?”

禅师回答:“不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禅师又叫他:“侍者。”

侍者又立即回答他:“什么事情呀?”

这样来来回回多次之后,禅师突然对着他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地问他:“禅师,您怎么了?这是在叫谁呀?”

禅师没有理他,继续对着他叫:“佛祖!佛祖!”

侍者更是困惑不解,只得茫然地站在一边。

禅师无奈之下,只得对他说:“我就是在叫你呀。”

侍者困惑地说:“禅师,你怎么糊涂了呀。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禅师长叹一声,道:“你怎么还没有开悟呢?‘心、佛众生’三者根本没有差别。众生只承认自己是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这正是沉溺于对本性的痴迷之中没有开悟的一种表现。”

对于生命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对于自己心性没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只能让自己停留在众生的层次上而难以逾越。一旦觉悟,就能成佛,相反自然只能停步不前。佛家叫转识成智,一悟成佛。

佛教认为事物是由条件构成的,称“条件构成”为“因缘和合”,在佛教中称这些条件为“地、水、火、风”。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这些条件构成的,条件不全,哪怕只是缺失一个,这个事物也不存在。构成事物存在的这些条件并不能决定自身的存在与否,佛家就把这种理论概括为万物“无自性”或“自性空”,这就是佛教所说的“空”的真正含义。佛教的“空”认为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包括宇宙和人自身,所以说“万物皆空”。虽然宇宙的“生命”长久不可预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有生必然也有灭。

佛说,财富、地位、名利,这些让很多人欲罢不能的东西,其实只是生活的装饰、生活的虚相而已,并不是生活本身。可惜,很多人把生活的重点放错了,忘记了此生的目的,把心思都放在了追求错误的东西上,痛苦自然难免。真正的幸福,是杯子里的水,而不是装水的杯子。人之所以疲累,在于想拥有的东西太多佛祖说:“满足不在于多加柴草,而在于减少火苗;不在于积累财富,而在于减少欲念。”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权力选择和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喜欢权势财富,也有像佛祖、庄子这样的人,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

佛说,众生之所以陷溺于生死轮回的苦海而不能自拔,就是在于先天元始而有的“无明”遮障了佛智,使人执著于尘世诸色,贪恋荣华富贵,至死不悟。要排除“无明”,就必须溃破红尘,证悟“空”谛,意识到我与法皆空。

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非常乱,各种人我是非、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

以明镜般的心涵容万物,对境无心,应物而不累于物。当事情来时,以完全自然的态度去顺应,随流,当事情过去时,心境便恢复到本来的空明,所谓无住生心。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潭。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又如“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主客泯除了对立差别,达到了寂照圆融的境界。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中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若空心坐,即落无记空。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域,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这里的“空”,其实含有虚空的意思。虚空能够容纳万事万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之一切事物无不处于虚空之中。一切诸法,皆由心造。心之所以能造万法,就是因为心本来“空寂”。可是众生愚痴,不悟此理。体“空”的同时,也是感悟“有”的时候。佛所讲的“空”正是教导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如虚空,所以应该于万事万物都能够虚受容纳之,并于此不起分别心、不生计较意,不论好坏善恶美丑,都要用一种平等心去对待。

五祖弘忍为传佛法衣钵,命诸弟子呈偈作诗,以印证心性了悟的境界。大弟子神秀作的诗偈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慧能作的证道偈则别有见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闲云野鹤,或住山林,或居水边,生活简朴,随缘而安,不为利诱,不为权动。

这两首诗偈,前者是用渐修的工夫去污除垢,是以身求道的境界,是“有”身相,是有为法;后者是用顿悟的工夫明心见性,是以心悟道的境界,是“空”心相,是无为法。神秀认为万法是实有的,万象是真实的,身当寂如菩提树,无一物色,心则净如明镜台,去垢生光;以加行的愿力去除心性的种种污染,这其间是有身、有树、有心、有台、有拂拭、有尘埃的,是“有”。慧能则不同,慧能认为万法皆空,法界更是“真空”,什么身、菩提、明镜都是假名,在“即心即佛”的绝对境界里,佛佛惟传法体,师师密付本心,无须修持造作,本来无垢无染;所以悟道之后应即大休大歇、大破大立,这其间是无身、非树、无心、非台、无拂拭、无尘埃的,是“空”。有史以来诸法是“有”,但是万法的理体为“空”;“空”于“有”上显,“有”于“空”中灭。这就如同钻木取火一样,木材是实有的实存的东西,而木材中原没有火,一段段剖开来亦不见有火,可是等到钻木生出火以后,火就实实在在从木材的虚空处引发了——木原无火而能生火,是“空”中生“有”,火源于木而见于木,是“有”中见“空”。可见一切事物是“空”是“有”,本体上是一样的,只是随顺因缘的集散而作不同的变化罢了。

“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诸法因缘生灭的道理,就是“空”;观五蕴无我无我所,是“空”;知一切诸法实相之毕竟空,是“空”。“空”是什么?“空”是因缘,是正见,是般若,是不二法门。“有”是什么?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可以识察到的一切现象。我们看到花开,花是红色的,有香味,有叶瓣枝梗,花是“有”;看到一只小狗,它会汪汪地叫,会跑会咬人,用石头打它会痛,狗也是“有”。但这些“有”,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现象有、假名有,《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有”。我们所认识的世间万象,就像这个酒缸里面的虚幻形象一样,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如果执著不放,硬要以凡夫迷情起分别识,那就很容易以假乱真,纠缠不清了。“空”和“有”是无在无不在的,它在五蕴皆空处,也在一尘不起时。“空、有”就和这个拳掌一样:本来是“空”的,因缘聚合而成了“有”;本来是“有”的,因缘湮灭便成了“空”。或有或空,都随着因缘而成而坏,不停地变化,从这里去认识“空、有”的关系,会发现“空、有”是二而一、一而二。

《法句经》中所写的:“要如大磐石般,不会被风吹动,即使遭到非难或赞美,也不能动摇自己的心志。”就是要我们能“泰然自若”。有涵养的禅者,能把一切放下,包括自己的生命,也能置之度外,他们早已将“我相”看空。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渺太空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我觉得,实在看不出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是趋于毁灭,都是化为尘土。但我们不必因此悲观,佛法告诉我们:在有限的层面之外,生命还有其无限的层面。生命既是渺小,也是无限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强健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倘能透彻心的本质,就会了解,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认识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佛法指出,“一切法缘起”。“一切”就是宇宙万物。那么“缘起”是什么呢?缘,是关系和条件的意思;起是生起。缘起,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各种条件互相摄持的关系而生起而存在的。无论什么事物,要生起来,一定要有各样的缘由;生起以后,亦就照着各样的缘由进行。人生亦是这样,依各样的缘由生出来,以后亦就照各样的缘由,有时贫困、有时发财、有时患病、有时健康,接着逐渐老,最后便死去;这些都是有缘由的,没有人做得了主。基此缘起真理,宇宙间的所有形形色色事事物物,大至地球,小至原子,其所以能成长与存在,都是从种种关系条件凑合而成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可以完成自己,不必等待其他的助缘来完成的。同时也没有一样东西,能够离开其他事物关系而可以独自存在的。

真心是宇宙的本体,因为无相,则不生不灭,故称真。妄心是万有的能源,能生诸法,因有生灭,故称妄。人人都有一盏无形的心灯,这是一份纯真、洁净的善心爱念;但由于受欲念妄心遮蔽,心被污染而愚鲁昏昧,不知所从。但若能纯真诚正,点亮心光,则可恢复清净本性,前途无限光明。

佛陀说:“起念即妄。”因为真如本性中并无一念,凡夫总被杂念所染,所以借用念佛之念,来对治住尘之念,虽念佛之念并非真如本体,但却有趋向真如的妙用。真如是清净心,念佛是清净念,同是清净,所以能至念而无念,人的心念,能时常保持开朗清静,那么所见的人间即是美善的佛土。所以《维摩诘经》中说“心净则佛土净”。指的便是人的内心清净,所处的世界就是佛土。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在这种环境下,要想做到内心的清净,就必须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能力,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人要知足,对于欲望的追求要不起心动念,唯有如此,才能活在宁静和喜悦中。欲望是人痛苦的根源,永远没有满足,所以快乐的秘方,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减轻了,人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探察自己内在的宝藏;欲望减轻了,人才有更多的空间来放松、觉醒自己的本来心性。

一个人的内心越淡定从容,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表象,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颜回是孔子的弟子,孔子说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安贫乐道”,颜回吃着粗茶淡饭,住在破旧的陋巷中,人们都觉得他太苦了,但是他依然没有改变他的快乐。他为什么没有改变他的快乐?就是因为心无外物,不为外物所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快乐都不变。住高楼大厦是这样,住茅屋陋巷也是如此。这种乐,已超乎于喜怒哀乐之上,不以成败得失、嗔喜毁誉为原则,他发自内心,是真正的快乐。《法句经》说:“一无所求,对欲望所在之处,不发一语。”指的就是这种境界。

修行应自求内心的平静,有一分平静心,即使再大的冲击迎面而来,也不影响自心。经云:“内无所求,外无所得,心不系道,意不结业。”一个人没有了欲望的时候,就不会变得偏执、变得可怕。想要的东西如果不是太多,就会容易满足,容易满足,就容易快乐。这就是为什么没钱的时候比有钱时更快乐的道理。并不是因为有钱没钱,而是因为你欲望的张度大了。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攫求不已,终至纵欲成灾。

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常常是我想要什么,便可得到什么,欲望的泛滥也便在这里。但是深究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失控,而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经过觉察、思考和判断的过程,心不役于外物,不受制于成见、偏见和敌意,不陷入纵欲和失控,那才是真正的自由。挥霍无度的人不是自由,吸毒酗酒的人也不是自由,动粗动怒的人不是自由,自卑、沮丧和无助的人也不是自由。心的自由是他清醒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会把虚妄、不切实际的想法放下,面对真实的自己,使心的效能提升,心境柔美而丰富。

这里说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由于整天烦恼不断,患得患失,什么事情也做不下去,就出外去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

一天,他在一个山脚下,看到一片长着绿油油的青草的牧场,牧羊人正骑着马,嘴里吹着笛子,笛声悠扬,看起来非常逍遥自在。

于是他就问这个牧羊人:“你怎么这么快乐?能教给我怎样才可以像你一样快乐,没有烦恼吗?”

牧羊人说:“骑骑马,吹吹笛,就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但依然改变不了烦恼的心态,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方法,又去另外的地方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座庙宇,看见一个老僧正在修行,面带微笑,像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向老僧说明了来意。

老僧说:“你想寻找解脱吗?”

他说是。

老僧说:“没人把你捆住呀?”

他迷惑地望着老僧。

老僧又说:“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人往往是自己不能醒悟,凡事执迷不悟,你若执著,哪有解脱呢?”

烦恼和羁绊都是我们自己找来的,皆因不能舍弃,把尘世名利看得太重,如果知道放下,心无外物,又哪里有烦恼和忧愁?所以禅宗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二、比世界还要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佛祖和庄子一样,都有那种把大千世界放在眼前、用显微镜审视的空阔心境。

同类推荐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心本非魔

    心本非魔

    炽心是魔界的公主,为了唤醒在仙魔大战中受伤沉睡的母亲,带着自己的损魔鞭,独自踏上征程,寻找流落人间的神器无量尺。这期间,她先后认识了御剑门弟子冷星夜,月蚀山庄少主穿封啸宇,以及药王谷谷主的女儿水杉等江湖侠士,虽然大家的目的各异,但是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后她得到了能够唤醒母亲的神器,回到魔界唤醒了母亲,在她在跟父母享天伦之乐后,准备回到人界还回神器无量尺时,殊不知,她已经陷入了一场阴谋里,并且将越陷越深。而她从第一次见到冷星夜时就产生的那莫名的熟悉感也将慢慢的揭开面纱,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生的孽缘,是往时的非,还是今日的是,不到最后,无从得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灰姑娘寻爱

    灰姑娘寻爱

    夏凌雪——市长千金,在一家甜品店中偶遇傅海博——冷血总裁。原本以为这只是一场单纯的意外,却没有想到自己陷入了一场阴谋中,做了千万女性为之魂牵梦绕的豪门阔太,却在一夜之间身无分文,甚至流落街头!一时间,夏凌雪从高高在上的公主变成了生活落魄的灰姑娘。且看灰姑娘是如何寻回自己的爱情,又是怎样浇热冷血总裁的心!
  • 教主大人的萌萌小医妻

    教主大人的萌萌小医妻

    一个21世纪逗比搞笑军医,一朝穿越,成为死亡谷里面的孤女,为了归家,决心出谷找到神秘器具,于是救下误闯死亡谷的神秘男子。简介就说到这里啦,关键是以正文为主。本文一对一,男女主双处,文风逗比搞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看,窗外的百合花开了!

    看,窗外的百合花开了!

    天气总是那么的闷热不堪,知了也在断断续续无力的叫着,火热的太阳似乎想要融化一切,人们个个都无精打采。樱兰高中高三十二班里,四个电风扇呼呼的转着,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略显苍老疲惫的数学老师还在不厌其烦的讲着排列组合,同学们也一刻都不敢放松,教室前面的距离高考120天倒计时和“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更让每个学生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了。“梦琪!我刚才讲到哪里了?你给大家再陈述一遍!”坐在教室中间的女生猛地一惊,慢慢的站了起来,细致乌黑的头发,披在双肩之上,略显柔美,白皙的肌肤好像吹弹可破,水汪汪的眼睛,樱桃般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不知所措的她眼睛的余光瞅到了窗外的含苞待放的百合花……
  •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后,懂点金融学

    20岁以前,你毫无计划,贪图玩乐,那没什么;但是,20岁以后贪图玩乐,30岁时必将疲于奔命!20岁以后未曾增长本领,那么你的一生都可能从此碌碌无为!20岁以后,你以一个成人的身份踏入社会,从此将没有谁会同情你,而且你也不应该哀求同情!20岁以后,你能做的只有完善自己,提升自己。20岁以后,你应该懂点金融学,因为你在发展自己,追求更高的成就时,必将用到它。金融学本来就是一门来自生活的科学。从银行存款到银行借款,从物价上涨到利率调整,从基金股票到外汇期货,到处闪现着金融学原理的影子。金融学原理中有些比较深奥,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描述,读者既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会在轻松阅读中学习金融学知识。
  • 大唐神龙

    大唐神龙

    一个奇遇不断的青年,穿越成一条神龙,来至大唐贞观年间……
  • 韩娱之乐章

    韩娱之乐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当梦醒了也就结束了。新书上线
  •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

    钟圻喜欢顾凉...吗?顾凉知道有很多人说——钟圻喜欢顾凉。有的人直接询问,有的人则是偷偷的议论,可是后来呢?后来顾凉某一天遇见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三人成虎的意思是,当初编织谣言的人都已经回归现实,唯独她一人被困其中。“钟圻,我也不知道我喜不喜欢你,只是在某个假期里我会突然很想念你,迫切的想要回到学校里,然后看上你一眼。他们都说你喜欢我,可是我告诉我自己,只要不是你亲口说的,我都不信。”高中毕业很久之后,那个时候顾凉仍旧年轻,某一瞬间她突然觉得,好似她一生的眼泪全部奉献给了高中的后两年。
  • 震世狂魔

    震世狂魔

    ......................................................................................打破九天十地,只为红尘中等你归来!
  • 铠甲勇士之神兽战队

    铠甲勇士之神兽战队

    在这里感谢一下炎臣震,是他的《铠甲勇士机皇》让我找到了灵感。在2024年,再次举行了一场奥运会。在这个兴高采烈的日子里,一个自称傀王的怪物,带领这众多的魔傀来侵犯我们的家园。而一位博士长途跋涉,终于采集到了各种神兽的力量,并且组成了“神兽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