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主动地执行
每一个行业的领导人物都认为一流人才非常欠缺,据可靠材料,社会上仍有许多高级职位在等你。有一个管理者曾说,资历很好的人实在很多,但都缺乏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执行能力。
每一项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虑下面这些问题,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这些问题包括:“他愿不愿意做?”“他会不会坚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设法解决困难?”“他是不是有始无终,光说不做的那一种人?”
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设法了解那个人能不能够切实执行到位。
再好的新构想也会有缺陷,即使是普通计划,如果切实执行并且坚持到底,都比半途而废的优秀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则前功尽弃。
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请你想想看,世界上的每一件东西,从人造卫星到摩天大楼以至婴儿食品都是一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的结果。
当你研究“人”(包括成功人士、平庸之辈)时,会发现他们分别属于两种类型。成功的人都很主动,我们叫他“积极主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都很被动,我们叫他“被动的人”。
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出一个普遍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认真的去做,直到完成为止。被动的人都是不做事的人,他会找借口拖延,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与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别,从小地方就看得出来。积极主动的人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而被动的人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积极主动的人认为应定期参加社会活动,结果他真的做了;被动的人也认为该多参加社会活动,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积极主动的人认为应该写一封信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写好并立刻交寄;被动的人却找了一个理由来拖延,结果一直没有写。
他们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积极主动的人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被动的人也想创业,但他总是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做”的“好”理由。积极主动的人已经四十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被动的人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以至于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他们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积极主动的人想做就做,因而获得自信、安全感、独立自主以及更多的收入;被动的人想做不做,因而永远度日如年。
积极主动的人会成就许多事情;被动的人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拒绝借口,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执行能力,把想法落实到“做”上。执行力是一个员工职业精神的表现,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去做、去执行,积极主动地执行是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的体现。
不找借口地执行
在一支部队或者一个团队中,战士或员工对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坚决有力去执行。接受任务就代表着你对上司作出了承诺,你必须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承诺。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体现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的看法,反映出他的工作态度。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坚决执行的员工,肯定是一个很优秀的员工。
爱看橄榄球比赛的朋友都知道锋士·隆巴第,他是美国橄榄球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之一。在锋士·隆巴第的带领下,绿湾橄榄球队成了美国史上最出色的球队之一,这个球队创造出了很多让人大为惊讶的成绩。或许锋士·隆巴第下面的言论,会让我们对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杰出的表现有所了解,同时也会让我们对执行力有更深刻的理解。
锋士·隆巴第对他的球员们说:“胜利是我唯一的要求。如果目标不是非胜不可,那么你们的比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不论打球、工作,还是思想或其他,一切的一切,都应该‘非胜不可’。”
“如果你打算跟我,”他坚定地说,“你能想的只有三件事:你自己、你的家庭和球队,并且只能按照这个先后次序想。”“比赛就是要不顾一切。
你必须不顾一切拼命地向前冲,不用理会任何事、任何人,越接近得分线,你越要不顾一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你,就算有战车或者一堵墙挡在你面前,就算对方11个人全部拦在你面前,也阻挡不了你,你要冲过得分线!”
正是这种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赋予了绿湾橄榄球队的队员们坚决的执行力。他们在比赛时脑海中除了胜利还是胜利。在他们看来,胜利就是一切,为了胜利,他们勇往直前,锲而不舍,没有抱怨,不找借口,无所畏惧,绝不退缩,他们是所有雇员的榜样。
在巴顿将军的战争回忆录《我所知道的战争》中,他记下了这样一件事:“我打算提拔人时,经常是把所有的候选人都集合在一起,交给他们一个我想要他们完成的任务。我告诉他们我想要在库房后面挖一条壕沟,8英尺长,3英尺宽,6英寸深。说完之后我就一个人走了,没有解释。在候选人们检查工具的时候,我悄悄走进仓库通过窗户观察他们每个人。我看到有的人已经把锹和镐都挑好放到了仓库的一边。他们休息了一会儿后开始讨论我要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因为这样的战壕太浅,有的说这么浅还不够当火炮掩体,有人说这样的战壕太热或太冷。我想如果他们是军官的话,估计还会抱怨我不该让他们做这种应该由普通士兵干的体力劳动。最后,有个士兵说道:‘我们赶快挖好战壕离开这里。随便那个老畜牲想用战壕做什么都与我们没关系。’”
巴顿最后写到:“那个士兵得到了提拔。因为我要的是没有任何借口而坚决执行的人。”
无论什么类型的工作需要的都是这种不找借口坚决执行的人。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记住自己的责任,都应该记住一切都需要坚决有力的执行,执行重于一切。
行动让你更卓越
工作的事情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很容易。不去做,再易的事情也会很难。
有的员工觉得自己天资平平,赶不上别人聪明;有的员工觉得自己碌碌无为,不及别人有能力。但是只要你努力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懈怠,你就能成为公司里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蜀地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贫穷的对富有的说:
“我想到南海去,怎么样?”富有的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贫者的和尚回答说:“我只要一个瓶,一个碗就足够了。”富有的说:“我好多年来都想攒钱乘船而下,还没有成行,你靠什么去呀!”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乘船回来了,把他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很惭愧。西蜀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两个和尚,富有的不能到,而贫穷的却到了。
在公司里工作,作为员工,要有自己的志向,自认为聪明而有才能的员工,如果不去工作,也不会做出什么业绩,而那些虽然天资平平,但却懂得立即行动,努力工作的员工,迟早会做出惊人的业绩。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第一个仆人用一锭银子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把那锭银子一直包在手巾里保存得好好的。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埋没钱财,就是浪费,如第三个仆人的作为;不行动,也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浪费。一个著名的科学家只会越来越著名;一个社会关系好的人,他的社会关系只会越来越好;一个行动能力强的人,其行动能力只会越来越强——他们都是如此“走运”,因为,他们时刻都在行动。行动会带给你许多好处。
不断行动帮助你思考,提供给你信息。行动使你接触更多的工作机会,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这样,行动会使你思考得更全面深入,远胜于静坐在那里权衡各种理论因素。甚至就是最终表明方向相悖的行动也会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不断行动可以提高你的自尊。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员工拖延工作不行动,不仅仅是因为优柔寡断,而且是因为有所畏惧。但是,每次当你要做某件令你畏惧的事情并且又大胆地去做了以后,你的自尊就会有所提高。因为每次当你勇敢地克服了畏惧,你都会感到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员工。你可以切实地体验到那种工作带来的令人陶醉的感觉。
工作上的事情,只要不断努力去做,就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如果停下来不做,那就会和画饼充饥一样,永远也达不到目的。这是个浅显简单的道理,但我们却常常忘了它,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常常会有功亏一篑的遗憾。
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让你更优秀,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或你等待了多长时间,这些对你的发展毫无意义,因为它们还没有被转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工作,也不管你制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行动。
马上行动,不断行动,这是一切工作得以圆满完成的保证。
巴恩斯是一位很能做事,但却没有什么资源的人。他决定要和当代一位最伟大的智者爱迪生合作。但是当他来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他不修边幅的仪表,惹得职员们一阵嘲笑,尤其当他表明想成为爱迪生的合伙人时,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爱迪生从来就没有什么合伙人,但巴恩斯的坚持为他赢得了面试的机会,并在爱迪生那儿得到一份打杂的工作。
爱迪生对他的行动力有着深刻印象,但这还不足以使爱迪生接受他成为合伙人。巴恩斯在爱迪生那儿做了数年的设备清洁和修理工,直到有一天他听到爱迪生的销售人员,在嘲笑一件最新的发明品——口授留声机。
他们认为这个东西一定卖不出去:为什么不用秘书而要用机器?这时巴恩斯却站出来说道:“我可以把它卖出去!”从此他便得到这份销售的工作。
巴恩斯用他辛苦赚取的薪水,花了一个月时间跑遍整个纽约城。一个月之后他卖出了7部机器。当他抱着满腹的全美销售计划回到爱迪生的办公室时,爱迪生便接受他成为口授留声机的合伙人,这也是爱迪生惟一的合伙人。
爱迪生有数千位员工为他工作,为什么唯独巴恩斯成了爱迪生的合伙人呢?原因就在于巴恩斯愿意并且能够立即行动,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同时巴恩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没有要求过多的经费和高薪。
巴恩斯所做的事情已超过他作为杂工的薪水程度,他是爱迪生所有员工中惟一有这种表现的人,也是惟一从这种表现中获得利益的人,所以,他成了爱迪生的惟一合伙人,并借此达到了自己事业的颠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赶快启动你的机器,马上行动,不断行动,开始走向卓越的航程。只有不断行动、持之以恒,才可将理想与现实画上等号。萤火虫要在飞行中才能发光,而工作就是要靠行动才能展现出人的价值与活力。
公司里没有太多的机会和等待。你要做出决定,不断行动!不断行动才会产生结果。任何伟大的事业,最终必然要落到行动上。只要一步步去做,你将会惊喜地发现,工作中充满了生机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