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53600000034

第34章 领衔:祝勇(2)

在丹巴,我们会为许多普通的事物而激动,星光只是其中之一,但它们的确值得夸耀。在睡眠的空隙里,无数次与满天星光不期而遇。明亮的星辰就在我的头顶,像小僧徒们干净的眼睛,令我惊慌失措。它们混淆了梦与现实的界限,它们组成的离奇花纹中蕴涵着难以猜测的隐喻,它们使我忘记寒冷呆立很久,直到衣着单薄的身体被高原的冷风吹得彻底麻木。繁密的星图像佛堂里的经卷,或者朝拜者的歌声,我无法懂得它们的真义,却为之激动。我相信繁星是每天夜晚启迪我们灵魂的经文。

旅途的困顿使我睡得很深。梦像一个固体,一滴声音都漏不进去。而醒时,却有一种梦游般的晕眩感。现实中的一切都像是梦中的布景,我很难相信它们的真实性。早晨的阳光使所有事物变成清澈透明—树木、花朵、石头和房屋,它让目光可以不受阻碍地抵达一切事物,它使所有沉重的事物都变得像幻想一样轻盈。

六血脉

在穿越河谷的部族中,不知哪一支是丹巴人的祖先。但是他们一定会到这个地方来。丹巴为他们准备了足够的道路,以及天堂一般的生存条件。所以,在时间深处像旋风一样闪过的马队中,有一支部族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他们决定在这里延续自己的血脉。但是那支部族离我们太远,他们的背影已经无比模糊。漫山遍野的碉楼证明着他们曾为守卫家园而浴血奋战,除此之外,人们对祖先的创世史诗几乎一无所知。

有人认为丹巴人源于党项羌,是西夏王族的后裔。他们的王国被成吉思汗的铁蹄踏平之后,残存的皇族沿着甘南草甸、阿坝红原大草原一路南下,“其中一部分在称为大小金川河谷地带停下了脚步,重建他们梦想的家园,并将美丽和富贵的血质注入这方风和阳光剧烈的土地。”(胡庆和、杨丹叔:《“美人谷”丹巴》,见《民族》,二OO一年第七期)

司马迁曾经这样写:“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冄駹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西南夷列传》,见《史记》,第二九九一页,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版)

而《隋书》上则这样写:“附国者,蜀郡西北二千余里,即汉之西南夷也。”—来自两个遥远朝代的信息在这里衔接—“有嘉良夷,即其东部,所居种姓自相率领,土俗与附国同,言语少殊,不相统一。其人并无姓氏。附国王字宜缯。其国南北八百里,东南千五百里,无城栅,近川谷,傍山险。俗好复仇,故垒石而居,以避其患。”

我们从古书中得到两支部落的名字:冄駹、嘉良夷,有学者认为,它们是同一支部落,在汉代称冄駹,而在隋代则称嘉良夷,到了近代,它的名字是:嘉戎。(马长寿:《氐与羌》)

我们已经很难从久远的历史叙事中分辨出一条真正可靠的消息,那些复杂的血统如同神秘莫测的河流一样令我们无所适从,或许,文字并不比脚下的一块石头更懂得历史,当我们的双脚从荒草上踏过的时候,我们或许刚好踩痛了历史的神经,它会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呈现那些荒芜的细节。

有一点至少可以坚信,这里曾经是历史的秘密通道,有无数张被时间隐去的面孔从这里穿过,完成他们有关生存或者死亡的史诗。任何一段故事都值得炫耀,但他们从不在意。或许,所有的故事如今都隐藏在丹巴人的面孔里,隐晦得有如一段谶语,需要用血液和心跳去辨识、破译。

《隋书》写到:“嘉良有水,阔六七十丈,附国有水,阔百余丈,并南流,用皮为舟而济。”还写到:“附国南有薄缘夷,风俗亦同。西有女国。其东北连山,绵亘数千里,接于党项。往往有羌:大、小左封,昔卫,葛延,白狗,向人,望族,林台,春桑,利豆,迷桑,婢药,大硖,白兰,叱利摸徒,那鄂,当迷,渠步,桑悟,千碉,并在深山穷谷,无大君长。其风俗略同于党项,或役属吐谷浑,或附附国。”(《隋书》,第一八五九页,中华书局,一九七三年版)

一长串名字,简明,陌生,不知所云,但我们能够感觉到群落的密集,在黑夜里伸出手去,我们就能摸到一张古人的脸。

现在我关心的是,上面提到的“女国”,是否就是“美人谷”?古代的书写者们,是否已经阅尽丹巴的春色?

七中路

由于丹巴处于“旋涡状旋扭构造”的中心,这决定了将有许多条道路延伸出去。这使我们的前景呈现出某种不确定性。这里民族的复杂性,使得每一条道路都指向一种不同的生活,而那些鸡鸣犬吠的村庄,将包含着许多新鲜的奇遇,我们将要遇到的人,和将要遇到的事,都具有不可重复性,它们像水上的浪花一样一闪即逝,我们必将在错过其中的一部分之后,与另一部分相遇。道路使我们感到谦卑和惶惑,我们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就像抽签一样,我们面对的是均等的机会,而一旦作出决定,就不可能再有悔改。我们必须服从签上的安排,直到面对下一次选择。命运实际上就是无数个接踵而至的路口,它考验我们的果决与运气,我们必须在无数种可能性中挑选一种。在那无数个路口的后面,一条道路将离另一条越来越远。

我们在一个清晨溯着小金川向东走。我们要去一个名叫中路的地方。很久以后,我在甘孜州遇见一个女孩,名字叫泽仁康珠,是一位藏族作家、在美人谷长大的美丽妹妹。她的父亲,就是中路人,她拥有土司贵族的血统。她告诉我,中路,原来是明正土司卓笼土百户的领地。中路,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向往的好地方”。中路人的祖先由西藏向外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想去的好地方。”迁徙者带着羊走,到中路,羊就死了,他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子孙。

我们在河谷里搭了一辆车,由于道路颠簸,车速不快。开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司机让我们下车,说剩下的路只能爬山了。我们就此告别,约好三天后,他在这里等我们。

这时候我们已经处于一座大山的阴影中了。大山通过阴影显示它的权威,我已经预感到,我们必须进入山的话语体系。阴影里的事物都显示着它们朴素的本色,而阴影外的事物,比如花草、泥土、岩石与飞鸟,它们的色彩则都受到了阳光的夸张,显得强烈、明媚和刺激。随着时间的变化,阴影处于缓慢的移动中,逐一抹去附着在事物上的光粒,使它们显露原初的形态。

我刚好站在山峰的投影中。山峰的轮廓既确立了我们攀登的起点,也暗示了我们的终点。它向我们描述了终点的形貌,却并不作出任何许诺。一切都得依靠我们自己。现在,我们只有依靠双腿来与大山对话。

登山是一种最难作出修饰的肢体动作,它经常使我们身体的虚弱暴露无遗。一个举止优雅的人很难在这里保持风度。我们与大山构成了一种不平等关系。山作为这里至高无上的神,显然喜欢这种关系,在它的面前,我们显得无比渺小、孱弱和微不足道。它甚至还经常用陡坡来增加我们的难度和危险。它要以此来确认,我们是否可以获得走进这些村庄的路条。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丹巴藏民的村庄大部分都在接近山顶的位置,不像汉族村庄,大多聚集在山谷里,尽可能地靠近水源。这令我感到不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选择了最不方便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家园。从一个村庄可以清晰看见峡谷对面的村庄,绛红色的房子如同在风中散落的花朵,在丛林后面闪烁跳跃。但是,这样的直线距离只属于眼睛,而不属于双脚。从一个村子抵达另一个村子,双脚要经过比眼睛复杂得多的过程,要下山、渡河,再上山。假如没有桥梁或者渡船,那么它们还要再绕一个更大的圈子,找到合适的渡口,才能到达对岸。盘山路要平坦得多,但这种平坦是以牺牲距离为代价的。它几乎使得两个村子间的距离变得无限远,因而,它遭到遗弃。没有人走盘山路,真正的道路从不虚张声势,它们掩藏在山坡上,被各种植物所遮盖。所以,从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的道路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一个人的体能、胆识和对山的熟悉。山本身就是路,这是我在丹巴的一项重要发现。几乎所有的道路都以山的形式存在,它们像草丛里的蛇一样游动不止,从不固定,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走在同一条路上。

长时间的游走生活使我深知欲速则不达的含义,我因在山的面前保持了适当的谦恭而得到奖赏,在爬上第一座山冈之前,我的体能没有透支。我们坐在石头上休息,这时我们都注意到视角的变化—我们不但看到了峡谷对面的村庄,我们将要前往的村庄也在丛林的后面浮现出来。

藏民对于高山从不胆怯,相反,高山使他们的身体变得剽悍、壮茁和奔放,他们生活中的全部激情都来自高山,因而,山从来不是他们的敌人。我们与他们都崇拜山神,我们是出于畏惧,他们是出于感激。我看见妇女在河边打水,然后背着水罐回家,水罐的皮绳在她们的胸前交叉,深深地勒进她们的藏袍,使她们的乳房格外突出,在那些用油彩装饰过的房子里,她们的孩子嗷嗷待哺。女孩子们脸颊很红,汗水明亮,顺着下巴往下滴,她们身体里充满水分,双腿健康有力,精心编扎的发辫在风中飞舞,偶尔会有水珠像斑斓的蝴蝶,从水罐里飞出。我甚至看见老妇人背着沉重的沙土上山,她们要用这些沙土盖房子,最重要的一项劳动不是盖房子本身,而是运输。

她们的步履飞快,所以她们会突然出现在我们身边,又突然消失。我几乎记不清她们一闪即逝的面孔,而你,则用镜头挽留她们。不久以后,我们在村子里与她们再度相遇,这使我在走进村子的时候,发觉这里几乎一半是熟人。

八老妇人

但是那个老妇人却令我难忘。我们在半山坡上与她相遇。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她的年龄。她的脸很黑,脸上布满皱褶,像放久的苹果。她背着重重的沙子,在陡坡上艰难行进。看到我们,她停下来,在几米距离以外,打量我们。

最初我以为她仅仅是感到好奇,没想到她把一只苍老的手伸进衣襟。那是一身黑色藏袍,肮脏破旧。我看见有些斑秃的羊毛吞没了她的手。它在里面游动了半天,摸索出一团近乎黑色的东西,伸到我们眼前。我辨认出那是一张馍,又圆又大,只是已经残缺了一多半,残余的部分还留着清晰的齿印,如同某种植物的叶子,它的横断面就像山路一样崎岖不平。我感到它的分量很重,老妇人试图把它定格在我面前,但那干柴般的手在风中有些飘忽不定。

我从没遭遇过这样的目光,善良、单纯、朴素。她担心我们饥饿,就把身上仅有的食物拿出来。触动我的不仅是她的善意,而是她对贫穷的不加掩饰。贫穷不构成她的耻辱,因而她不懂得她的善良在某些时候可能被歪曲,成为轻蔑和嘲笑的对象。由于贫穷,她对富有者的心态一无所知,她有属于她自己的常识,那就是在路上遇见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干粮。

馍的表层已经被柔软的袍子蹭得油光锃亮,仿佛经过打磨的铁器。来自文明社会的恶习使我难以接受来自老者的恩典,你却走上前去,我注意到你掰馍的动作十分内行,而且脸上始终挂着微笑。你的微笑与老妇人渴求的目光刚好相配。

九家族

我们都没有想到整个村子会以一场盛宴欢迎我们。尽管那场盛宴是为一位逝者的忌日准备的。益西多吉的母亲去世三周年这一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村庄。开始我们对此毫无察觉,我们顺着山路靠近那些逐渐密集起来的房屋的时候,整个村庄像熟睡的婴儿一样安静。藏式民居错落排列,篱墙外的土路上布满牛粪。与城市街道不同,牛粪在这里不是作为污物存在的,而倒像是一种炫耀,尽管村路空无一人,但那些牛粪证明村庄内部暗含的生命力。你曾在你的书里描述过你缅因州家乡农场里的牛粪,你曾把牛粪的气味视为耻辱的标记,那时你的梦想是逃离劳苦的农场,去寻找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但是世外桃源里依然有牛粪,浑圆的牛粪像乡村的宣言一样,发表在道路的最显眼处。它们与土地那么相配,因而在这样的场合,它们显得无比干净,而且,没有臭味,是牲畜粪便与植物气息相混合的一种味道,这种味道像一种神奇的药物使人精神振作,让人产生劳动、歌唱和做爱的欲望。

两位红衣喇嘛抬着一面大鼓,迎面走来。他们很年轻,剃光的头发上已经长出青青的发茬。我知道有法事即将举行,便上前询问。结果,他们就把我们带到益西多吉家。

尽管我曾在西藏游走,但这是我第一次进入藏民的家庭,同时对于受到的善待没有丝毫准备。几乎所有人都对我们露出微笑,我看到老人包金的牙齿的闪光。他们捧出酥油茶招待我们,还爬到院子里的果树上摘下苹果和梨,塞满我们的背包。这时我们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果树上,通红的苹果和黄澄澄的梨像节日的灯盏一样,具有强烈的装饰作用。主人们说,山上的水果吃不完,运输出去的费用比水果本身还贵,所以没有人拿出去卖,每年只能烂在地里。它们在土地里与牛粪亲近,它们具有某种血缘关系,或者说,山上的一切事物,都属于同一个家族。

十逝者

人们用饮宴的方式证明一位逝者的存在。我感觉益西多吉的母亲并没有死,在一个特定的日子,是她将这么多的人召集起来,我几乎可以看见她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她喋喋不休的声音在空气中重复。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按照她的愿望进行,包括到来的亲人,和菜肴的口味。

整个院落已经成为一间巨大的厨房,各路工种秩序井然。负责烧菜的卓玛是最美的一个。我忙着为她照相的时候,你已经融入到干活的女人中,劳动成为你们通用的语言。劳动中的女人很美。这里的男人已大多着汉装,女人却始终穿戴藏族装饰,仿佛身着礼服砍柴挑水。她们往灶膛里添柴的时候,手腕上的银饰闪闪发光。她们躲在自己的语言里窃窃交谈,关于柴米油盐或者某一个康巴男人,而所有的私语都会在我的镜头光临的时候戛然而止,面对镜头,她们会用手掩住面庞。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是多余的人,如果我离开这个院子,那么这里的一切都将天衣无缝。这时我只好去找小尼玛,她是一个小学生,只有她愿意听我的话,并且,十分乐意让我照相。

但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那就是与男人们一起喝酒,这是游手好闲者的最佳选择。但那些男人与我不同,他们是岩石的化身,透过衣衫,我能看见他们坚硬的骨骼。有两种东西在他们身上须臾不能离开,那就是酒和刀。这两件事物不仅是男人们永久的装饰,也是他们对话的最佳方式。

我注意到对死者的祭奠充满欢乐的气氛。死亡就像一次平常的外出,令人惦念,却无须悲伤,铜制门环在深夜里突然发出的响动,可以被认做逝者归来的信号。她走得并不远,即使她已升入天堂。他们生活在三千米的高度上,在生命的尽头,只需一拐弯,就进了五彩天堂。

十一拉吾则

同类推荐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民间流传笑话

    民间流传笑话

    千百年来,老百姓生活中的诸多经验、教训,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总结成一句句的俗语,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不少俗语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这些俗语虽然语言浅白,但沉淀其中的丰富的人生智慧足以令我们受益匪浅。俗语是通俗的民间文学中的口头文学,它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口耳相传、没有书画记载的民间文学。它对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是非功过的评说,有的直抒胸臆,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形象比喻,从而给人正告与劝诫,在启示中发人深思,使人有所感悟和省察。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热门推荐
  • 穿越古代奔小康

    穿越古代奔小康

    白领林婉荷正在公司熬夜加班,不小心睡着后,醒来便穿越了。穷的叮当响不说,还有一堆极品亲戚等着她。在创业过程中却惊喜发现原来自己也有‘金手指’,仿佛自己已经看到圆滚滚的金元宝在向她招手了。
  • tfboys之我们永远爱你们

    tfboys之我们永远爱你们

    咳咳!本文是我写的第一本关于三只的小说!希望大家要多多支持偶哦!谢谢!【情节纯属虚构,不喜勿喷!谢谢!四叶草,行星饭理智粉大大滴欢迎哦!么么哒!黑粉勿进!!!】
  • 网游之边境之城

    网游之边境之城

    拥有神秘星核的罗小白,加入了《边境之城》这款划时代网游。在游戏设定的世界观里面,整个晨曦大陆几乎被怪物所占领,所有的人类龟缩在城市里面苟延残喘,并且时刻面临着怪物的入侵。而为了对抗怪物的入侵,人类建立城卫军之外,还成立了狩猎者联盟,并推出了四种职业,分别是重刃,盾卫,枪使和灵医。罗小白,成为一名枪使,从此踏上了他的强者之路。
  • 金融市场学教程

    金融市场学教程

    本书介绍有关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阐述金融市场的组织架构、交易工具、运作机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本书从解释概念入手,力求浅显而不失严谨。各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可检验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本书可作为经济、金融和管理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各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此外,本书还可供对金融市场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念狸曲

    念狸曲

    他唤她狸妹,叫她雨狸,喊她暮狸,都以不敌今生今世狐狸森林的王阿狸。
  • 信不信我消你

    信不信我消你

    神奇的古董手机,竟然连通着另一个世界,唐不语,凭借最强消除系统,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不服啊!信不信我消你!
  •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柯南之为新星而穿越

    是梦吗?柯南世界……穿越?怎么可能?!不管是不是梦,在那里面度过的一切回忆,将记录在这本书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来到反物质世界

    来到反物质世界

    精彩纷呈的宇宙中存在正物质世界和反物质世界。传说在反物质世界中都能找到与正物质对应相反的物质。那么在反物质世界中存在生命么?黑洞有几种存在形态?正物质和反物质怎样共存?神秘莫测的黑洞与反物质有怎样的关系?上古的传说真的存在?一个怪猜想就来到了反物质世界啥?这里亲一口女生就代表求婚。这不是满足了所有广大**啥?这里只准结婚不准离婚,我晕死这里的男人不愁没老婆,这里的nv人不愁有小三人们都说禁黄禁不住,那就留给我们的主人公来吧大家希望在反物质世界的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呢?从事什么高尚的事业呢?新人不易,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