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父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但父亲并没有因为他年龄小而轻易原谅他,而是板着脸深思老半天不发一言。母亲在旁“开导”,父亲只冷冰冰对孩子说:“家里有钱,但是这回不能给你,你应该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12.5美元是我暂借给你的,一年以后必须还我。”这件事迫使小男孩到处打零工偿还他欠父亲的债。
为了还父亲的债,他边刻苦读书,边抽空辛勤打工挣钱。由于人小力单,重活做不得,便到餐馆洗盘刷碗,或捡破烂,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自豪地交到父亲的手里父亲欣慰地拍着他的肩膀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有出息的。”
后来那个小男孩参加总统竞选,并成功当选,他就是罗纳德·里根。
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的名字叫做里根。里根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以适度的惩罚,让其以自己的行动弥补过失,就会达到“自食其果”的教育目的,使其记住教训,懂得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以养成可贵的责任心。
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拿主意
人的一生,也就是选择的一生。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处于选择或被选择的状态中。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谁能够理性地作出选择,谁就掌握了人生的命运。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李开复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过;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这位中国留学生25岁才想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利。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其实,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观念和判断。人做决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长的,如果父母总是不给孩子机会,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自己做出决定。
名震世界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就是因正确的人生选择而极大地向人们展示了他歌唱方面的才华。
帕瓦罗蒂小时候的就显示出了唱歌的天赋。长大后,他仍然喜欢唱歌,但是他更喜欢孩子,并希望成为一名教师。于是,他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
临近毕业的时候,帕瓦罗蒂问父亲:“我应该怎么选择?是当教师呢,还是成为一个歌唱家?”他的父亲这样回答:“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掉到两个椅子之间的地上。在生活中,你应该选定一把椅子,并且在选定之后,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
听了父亲的话,帕瓦罗蒂选择了唱歌这把椅子。可遗憾的是,七年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无名小辈,他甚至想到了放弃歌唱事业。但帕瓦罗蒂想起了父亲的话,于是他坚持了下来。
又经过了一番努力后,帕瓦罗蒂终于崭露头角,并且声名节节上升,成为了活跃于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
当一位记者问帕瓦罗蒂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的成功在于我在不断的选择中选对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方向,我觉得一个人如何去体现他的才华,就在于他要选对人生奋斗的方向。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随时都要面临选择。自主选择是一种能力。家长要注重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它是建立在对自己负责的基础上的。尽管有的孩子年龄尚小,但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孩子们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作出决定。如果家长能够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对自己负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这样一来,孩子就会感受到他们被尊重、被信任,从而带给他们自信和成就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能把握生活。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利,他会因此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产生一种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这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作家聂鑫森的儿子曾经在北京人民大学读新闻专业,后来,儿子想放弃新闻专业的学习,重新学习中文,对此,聂鑫森非常开明,他尊重儿子的决定。
聂鑫森是这样记录这件事情的:
2001年冬,我去北京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大会,住在奥林匹克饭店,离儿子读书的地方不算太远。儿子到饭店来看过我几次,有一次是和外甥许卓仁、侄女易慧一起来的。我们一起吃饭,喝啤酒,儿子显得有些闷闷不乐。在我将离京返湘的前一天,儿子来为我送行。与我同住一室的何立伟上街去了,宿舍里就我们父子俩。
儿子很久很久都没有说话。
我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儿子下定了决心,说:“爸爸,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我说:“你说吧。”
“我不想在北京读书了。”
我大吃一惊,但很快就镇静下来了,温和地问:“为什么呢?”
“爸,我想学中文,新闻课程……可学的东西不多,真的。我想重新参加明年的高考,然后好好地读几年书,打牢基础。”
“可北京的时光白费了。”
“不,没有白费,我认识了不少人,积累了不少的生活经验,我想,对于写作是有用的。”
我又一次点了点头。我觉得儿子的决定不是草率的,他能下这样的决心,从心底里说我是欣赏的。“好。离高考还有几个月,你就拼此一搏吧。”
儿子灿烂地笑了。
这年寒假,儿子把所有的行李都带回来了,然后进入一个高考强训班,开始了他人生一场真正的拼搏。
几个月过去了,儿子信心满怀地又一次参加了高考,最终被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录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当孩子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之后,家长应当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应横加干涉,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相反,应鼓励、帮助、引导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聂鑫森的做法值得家长们借鉴。
让孩子在自我选择中形成责任感
有一个18岁的女孩想去参加舞会。她问爸爸:“我想参加舞会,可以吗?”爸爸本来想直接告诉她可以或不可以,但当下念头一转,爸爸说:“你说呢?你觉得可不可以?”女儿愣了一下,开始估算自己的功课还有多少没写,考试会不会受到影响,然后告诉爸爸说。她可以参加舞会,接着她又问爸爸:“那我几点回家?”爸爸本来要脱口而出说11点前一定要回家,不过他忍了下来,又反问女儿:“你说你几点回家?”女儿又开始估算,舞会结束的时间、要搭谁的车、要先送谁回家……最后她跟父亲说:“我11:30可以回家。”父亲笑笑说:“好,那你就11:30回家。”这时女儿觉得爸爸不太对劲,跟平常不一样,又接着问:“那如果我11:30还不回家呢?”这时父女俩相视而笑,因为他们都知道,女儿会为自己作的决定负责。
选择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有被选择权,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因此,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很重要。
给孩子一些指导意见
在孩子自主选择的问题上,父母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作出选择,但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父母可以试着了解孩子作出选择的依据和动机,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他们,如果孩子的选择确实存在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一起来商讨解决。
德国物理学家卡茨,小的时候很聪明,也很有好奇心,对很多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一旦感兴趣了,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状态,非要争个高低不成。
上中学的时候,卡茨对国际象棋产生了兴趣,刚巧他的同学也是个国际象棋的爱好者,并且是一个高手。于是,他们每天都要对垒,结果小卡茨屡战屡败。这对一向争强好胜的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他下决心要战胜对手。于是,他们一下课便“杀”的难解难分,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偷着下棋。他既不好好听课,也不做作业,久而久之,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老师发现卡茨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原因后,便把这个情况迅速地通报给了他的父亲。小卡茨原以为父亲会责骂他,但是父亲却和颜悦色地问他:“你很喜欢下国际象棋吗?”他点了点头。父亲接着又问:“那就是说你喜欢下棋胜过于读书了?”“不,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读书,我能从书中得到许多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卡茨争辩道。
卡茨从小的愿望是将来能当一名科学家,他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可是,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只能同时做好一件事;如果一心二用,什么都做不好。你喜欢下棋,想把棋下好,但却把学习的时间浪费掉了。到头来,学习没跟上,棋也未必下得好,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小卡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着卡茨似乎有所觉悟,父亲接着说道:“既然你已经懂得这些道理,那么你就做一个决定吧。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还是放在下棋上?一旦选择好了,就必须努力去做好,并且要彻底忘记已经放弃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将一件事做到最好。”
卡茨犹豫了一会儿,终于恋恋不舍地把象棋交给父亲保管,决定专心读书了。
在父亲的教导下,卡茨的学习成绩不但恢复了从前的状态,甚至还更上一层。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只有从小培养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那么,当他有一天长大成人时,他就能够很从容地面对生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做到:“我选择,我承担,我无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个性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歌德曾经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是为了使孩子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从而为孩子的人生奠定立足之本。可是现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分的呵护和娇惯之下,非常缺乏独立性。甚至有些孩子,除了上学读书之外,生活中的事他们一概不知,这样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怎么会成功呢?
董建国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从小学到高中,他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完试,他都会问老师:“这次考试谁是第二?”因为他坚信,第一名肯定是属于他的。如此出众的他,深受老师和父母的称赞。
孩子学习如此出色,父母为了让他无“后顾之忧”,集中全部精力学习,可谓是操尽了心,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事情,父母统统代劳了:吃饭时,董建国饭来张口;衣服脏了,脱下来就没有他的事了;文具用没了,也是父母为他去买……直到十七八岁,别的孩子早就会的洗衣、做饭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董建国一样都不具备。
后来,董建国参加高考,以全县第一、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这一喜讯,给家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朋好友们交口夸赞董建国的聪明好学,并且羡慕不已。9月,董建国无比兴奋地来到了北京,然而就在大学开学不久,他就陷入了困境,他不会买饭,不会洗衣,常常找不到上课的教室,甚至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虽然好心的同学们在不断地帮助他,可还是解绝不了他的问题。无奈之下,董建国只好提出了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表现也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年7月,学校及时地给董建国寄去了复学通知。但是,收到通知的董建国,竟然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他害怕再次离开父母,他担心自己依然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他害怕别的同学拿他当作笑谈……越想越怕,就在当天夜里,董建国从6楼的自家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上面这个事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我国着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这是一条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所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我们的孩子将会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也会发现孩子的潜能是无穷的;如果我们一直“大手帮小手”,我们的孩子将会在无形中被剥夺许多发展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观音菩萨一心要为凡间的人多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多,她两只手忙不过来,就向如来大佛请求,如来大佛给了她一百只手。
观音菩萨用一百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的事实在太繁杂了,一百只手还忙不过来,她又向如来大佛恳求。如来大佛给了她一千只手。
观音菩萨用一千只手为凡间做好事,可凡间确实太大了,一千只手还是忙不过来,只得再向如来大佛诉苦。
这一下,如来大佛皱眉了,问:“给了你这么多只手,怎么还嫌不够?”
观音菩萨回答说:“唉,不是我贪多,确实忙得透不过气啊!”
“好,我倒要亲眼看看,究竟为什么忙不过来。”如来大佛说着,跟随观音菩萨进了宝殿。
宝殿前,弥勒佛袒胸挺肚,笑嘻嘻地斜靠着,闲得没事干,正“一五一十”地数着炉中的香火。宝殿内,十八罗汉懒散地分立两旁,有的搔胸、挖耳朵孔,有的揉眼睛打呵欠,一个个都是闲得发慌的模样。
如来大佛看了,十分感慨地对观音菩萨说:“真不该给了你一千只手。倘若你不改变这一班人的模样,就是给你一万只手,也无济于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