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个性是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孩子的必要条件。独立自主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孩子总有一天是要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生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能力作为生存教育的一个主题,是适应社会,做一个现代人所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时刻牵动着父母的心。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遭遇危险和意外,习惯将孩子置身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其实,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大障碍,是对发展中的孩子的一种莫大伤害。因为孩子总要长大,自己走上社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最好的保镖是自己”,家长的过度保护会使孩子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一旦走上社会就会相形见拙。
5岁的小雨进入幼儿园,但是老师发现这个男孩特别胆小,总是窝在角落里,既不敢跟小朋友玩耍,也不敢碰任何一件玩具。后来老师了解到,小雨在家里被家长保护得非常严密。从小开始,无论他想碰什么东西,奶奶都会马上跑过去阻止:不要动水壶,小心烫着!不要碰电视,小心漏电!不要靠近柜子,小心被它的角磕着……久而久之,小雨变得什么东西都“害怕”,对探索外部世界意兴阑珊。显然,奶奶的过度保护导致小雨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了很多阻碍和桎梏,同时,他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也逐渐被磨灭。
由此可见,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也会成为一种伤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你不让她跌倒,她就永远不知道跌倒的滋味。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当有一天她跌得更重时,可能就爬不起来了。”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仅让孩子失去了在生活中锻炼的机会,使之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更会让孩子失去建立自信、自尊的机会。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不仅照顾不好自己,而且在集体生活中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孩子,剥夺孩子体验的过程与机会。
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的本能,也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孩子走出温室,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有个小女孩,因为父母有急事回不了家,她不知所措地在门外一直等待。幸好隔壁邻居发现她,并把她领回家中,才不致在外面过夜。
后来,邻居说,妈妈在门上贴着纸条,让孩子回来后去奶奶家。可是小女孩却没看字条,只知在门口等,而不知去邻居家或给奶奶打电话。如果不是邻居发现了她,说不定她会在门外冻一个晚上。
这么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都不知道,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有点心寒。所以,家长很有必要树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健康快乐,家庭和生活才会更加和睦幸福。
对孩子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孩子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年幼无知,他们又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于某些事情他们还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对此,家长应该经常对孩子进行一些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让孩子积累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并讲清原因。
教给孩子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比如遇到意外,要学会打报警电话,如110、119、120等;懂得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如急救的方法;万一被坏人强行带走,要懂得找机会逃脱等。危险和意外是时时存在的,如果不给孩子讲清楚,那么孩子在遇到危险和意外的时候会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化解危险。父母要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教孩子掌握基本的应急措施。
教育孩子识别骗子的骗术
有一名9岁的小女孩放学后,正独自回家,半路上忽被一中年妇女拦住,并声称是其母的好友。“你妈正忙着,让我来接你去玩,汽车就在前面停着。”她一边说,一边还急着想把小女孩抱起。小女孩疑惑地退后,突然机敏地甩出一句:“你认识我妈,那她叫什么名字?”妇女一时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小女孩见状立即转身向不远处的同学呼救,并跑了过去。那妇女马上慌慌张张地逃遁了。
当今社会,虽然并非处处都是尔虞我诈、充满凶险,但也绝不是像孩子们想的那样“一片净土”,针对儿童的一些违法犯罪现象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作为家长,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骗孩子的钱,甚至引诱孩子走歪门邪道。还有许多拐卖儿童的不法分子,他们常常在孩子单独行动时,以各种理由拐骗孩子。家长要对孩子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告诉他那些坏人、骗子的真实面目,遇到这类事,一定动脑子想一想,绝不盲从。回家以后要跟家长说清楚,还要向老师汇报。
创设情景,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仅仅跟孩子讲述一些自我保护、自救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可以借鉴安全应急演练的方式,在生活中创造一些情景,测试孩子的危险识别能力、反应能力和逃生求救能力,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使其逐渐掌握自我保护要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去动物园玩。由于是周末,动物园里的人很多。这时,爸爸和小明玩起了“失踪”的游戏,他趁儿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到一边,能看小明会怎么办。
小明正在兴致勃勃地看大象,他一回头发现爸爸不见了,不禁有些慌乱,急忙四处搜索。他向周围看了看,没看到爸爸,这时候他突然想到平日里爸爸教给他的话:“遇到事情不能慌乱,要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根据动物园里的路标提示,找到保卫处,告诉他们“爸爸不见了”,并将事情的原委叙述了一遍。当保卫处的人了解后,通过广播找人帮小明找爸爸。
很快,父子相见了。爸爸先是表扬了小明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懂得向保卫处寻求帮助,然后根据他的表现,又具体地甲乙引导和指点,提高了他的自我保护能力。
小明的爸爸给孩子设置情景,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孩子有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就是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雪天的傍晚,中士杰克先生匆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公园时,他被一个人拦住了。“先生,打扰一下,请问您是一位军人吗?”这个人看起来很着急。“是的,我是,能为您做些什么吗?”杰克急忙回答道。“是这样的,我刚才经过公园门口时,看到一个孩子在哭,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他是士兵,在站岗,没有接到命令他不能离开这里。谁知和他一起玩儿的那些孩子都不见了,估计回家了。”这个人说,“我劝这个孩子回家,可是他不走,他说站岗是他的责任,他必须接到命令才能离开。看来只能请您帮忙了。”
杰克心里一震,说:“好的,我马上就过去。”
杰克来到公园门口,看见小男孩在哭泣。杰克走了过去,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
“下士先生,我是杰克中士,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报告中士先生,我在站岗。”小男孩停止了哭泣,回答说。
“雪下的这么大,天又这么黑,公园门也要关了,你为什么不回家?”杰克问。
“报告中士先生,这是我的责任,我不能离开这里,因为我还没有接到命令。”小男孩回答。
“那好,我是中士,我命令你现在就回家。”
“是,中士先生。”小男孩高兴极了,还向杰克回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小男孩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杰克,他的倔强和坚持看起来似乎有些幼稚,但这个孩子所体现的责任心和守信却是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
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现在许多父母过重地注意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对孩子的责任心的培养却不大重视,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不利。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只有具备一定的责任感,人才能自觉、勤奋地学习、工作,做各种有益的事情,掌握各种技能,孩子必须从小培养责任感,以便长大后能尽适应社会,能照顾家庭,完成本职工作,尽自己的义务,从而成为优秀人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应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智慧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位外国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到中国一户人家里来做客。女主人对外国友人的到来非常重视,特别学习了西餐的做法。她对外国母女说:“今天我做西餐给你们吃,你们尝尝中国人做的西餐味道好不好。”
8岁的女孩听女主人要给她们做西餐,心想:中国人做西餐肯定不好吃。于是,当女主人问她吃不吃的时候,小女孩坚定地回答:“我不吃。”
等女主人把西餐端上来的时候,小女孩一眼就看到了漂亮的冰淇淋。这么好看的冰淇淋味道肯定很好!小女孩有点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女主人很高兴小女孩能够喜欢自己的冰淇淋,就高兴地把冰淇淋端到小女孩面前,说:“来,吃吧!”
谁知,女孩的妈妈严肃地对女主人说:“不行,我女儿说过她不吃西餐,她得为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今天她不能吃冰淇淋!”
女儿着急地哭起来:“妈妈,我就想吃冰淇淋!”但是,女孩的妈妈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对女儿淡淡地说:“你得为自己负责。”
女主人看着这个场面,觉得女孩的妈妈也太认真了,就说:“给她吃吧,孩子总是这样的。”
女孩的妈妈正色对女主人说:“亲爱的,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结果,无论女孩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同意让她吃冰淇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也就是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勇敢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对社会负责。责任心是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孩子赢得成功的催化剂,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父母必须高度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孩子在有责任感的氛围下快乐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责任心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父母言传身教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家长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一天晚饭后,父亲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忽然发现前面的地上有一个被丢弃的饮料瓶,强烈的责任心使父亲不由自主地捡起来,然后扔进了附近的一个垃圾箱里。儿子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良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这么做。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略有所悟。以后,每当在公共场所见到别人丢弃的废纸或饮料瓶,他都会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内。
可见,家长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所以说,父母只有在生活中严以律己,给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响和教育孩子。
让孩子承担不负责任的后果
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
王海鹏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上学时经常忘记带午饭。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儿子送饭。虽然妈妈经常提醒他,但他老是记不住。后来,妈妈去向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咨询,这位朋友给了她一个建议,那就是当孩子犯错屡教不改时,父母可以暂时不要去管他,让孩子自己尝尝错误的结果。
妈妈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于是决定试一试。回家以后,妈妈把王海鹏叫到跟前,平静地对他说:“你已经不小了,有些事情应该不用妈妈操心了。以后可要记着带午饭。妈妈每天都很忙,不可能老是给你送饭。今后,妈妈不会再到学校给你送饭去了。”
王海鹏点了点头。但是,这一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却不是那么顺利,因为王海鹏的老师借钱给王海鹏,让他自己去买吃的。为此,妈妈又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老师赞同她的做法,答应不再借钱给他买午饭了,让王海鹏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一次,王海鹏又没有带午饭,他向老师去借钱。老师看了看他,说:“很抱歉,王海鹏,我答应了你妈妈不再借钱给你,这个问题你必须自己解决。”王海鹏给妈妈打电话,让她送午饭过来。妈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王海鹏向同学借了一块面包,但他还是被饥饿折磨了一个下午。他因此体验到了不带午饭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从那以后,妈妈发现,王海鹏再也没有忘记带午饭了,他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孩子处于成长之中,对一些事情往往没有责任感,因为许多时候他们不知道责任是什么,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品尝一下办事情不负责任的后果,教孩子如何去面对并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得成长。
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这个观念的树立,对成长中的孩子有重要影响。
1922年7月4日(美国国庆节)前夕,一个11岁的小男孩用某种方式得到了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其中包括威力很大的掼雷。下午,他来到罗克河大桥旁,背靠桥边一堵砖墙甩响了一只掼雷。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他正在洋洋得意时,一辆汽车驶过来,司机命令他上车。
“爸妈教导我不要上陌生人的车!”小男孩拒绝说。直到司机亮出了警徽,他才听命上车。
到了警察所,他被带去见所长,他认识那位所长,他经常和他父亲一起玩纸牌游戏。当然他希望得到宽大处理,但所长马上给他父亲打电话,把他的劣迹告诉了父亲。不论交情如何,父亲必须付12.5美元的罚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所长严格执行了禁放爆竹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