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慧喜欢打扮,而且总喜欢与同学们攀比,有一次,一个同学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裙子,别人称赞不已。这使张晓慧非常不高兴,嫉妒之下,总是在背后说那个同学的坏话。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比她高一点,她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或者是碰运气。
张晓慧的对手李玲居然竞选学生会主席成功了!这使得张晓慧极为痛苦,妒火中烧。她在连续几个晚上失眠之后,终于做出决定:写一篇诋毁李玲的文章,发布到网上,文章题目就叫“为谋主席职,竟献青春身”。
文章在网上传播开后,李玲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并因此被迫放弃了校学生会主席一职。张晓慧暗自庆幸,但不久之后,几个警察便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因散播谣言、侵害他人名誉的罪名,而遭到逮捕。
透视这个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嫉妒对与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十分有害的,不仅直接影响安定团结,阻碍人的前进,甚至还会诱发犯罪。如果孩子屡生嫉妒,日久天长,会成为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为嫉妒心理强的人,别人的成功和他自己的失败,都会给他带来痛苦,平添不少烦恼。
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战胜它。生活中,父母要对孩子的嫉妒心理给予关注,平时要细心观察了解,关心他们的心结所在,一旦发现嫉妒心态的萌发,就应该及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制止和纠正,使孩子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为真正的强者!
让孩子认识到嫉妒的危害
父母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嫉妒不仅影响孩子间的团结,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嫉妒有两方面最大的危害:(1)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一个人嫉妒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对那个人友善、热情,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嫉妒的对象越多,关系冷淡的对象越多,这就给人际交往带来极大的妨害。(2)造成个人的内心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有的孩子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了成功就会沾沾自喜,看不起人,而一旦比不上别人就会认为事事不如别人,产生嫉妒的情绪。这时候家长应多关心、注意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要让他们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在哪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我们要想帮助孩子去除这一心理弊病,必须引导他们走出自我的小圈子,克服狭隘偏见、傲慢自大等缺点,学会事事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
不要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本来孩子是没有与别人比较的习惯的,但家长多次强化后就会把孩子的目光转向别人,逐渐形成与别人比较的思维习惯。例如:“你看强强写的字多工整啊!”“你看人家丽丽的成绩,再看看你自己的!”在这种情况下好胜的孩子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就容易产生嫉妒心。
有一次,琪琪的妈妈跟一位阿姨说,邻家女孩的卷发很可爱,可惜自己女儿的头发却是直的。没想到,第二天,琪琪就要求妈妈带自己去美发厅要把头发烫成卷发!琪琪妈妈一下子就意识到是自己的评价引发了女儿的嫉妒心理,从此之后,她再也没有评价过女儿的头发,同时非常注意不拿女儿和别的孩子做无意义的比较。
可见,当家长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时,孩子就会将怨恨的情绪转移到对方的身上,这时,就会产生嫉妒的心理。所以,家长要理解孩子这一心理特点,不要轻易拿孩子和别人比较,更不要用挖苦的口气,拿别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的孩子。
教孩子多些善良之心
善良,即纯真温厚,没有恶意,为人和善。善良是人的一种好品性,它是人类历史中稀有的珍珠。
人以善为本,善是心灵美最直接的展现。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以善良之心对待人生,这应该是一个人一生追求的道德规范。善良的人一般性格温和,乐于助人,由于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痛苦,较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反而显得坚强、开朗,容易保持心理平衡。所以,家长要把善良的种子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善心的人。
前几天,小燕在教室里被她的同桌用铅笔将头划破了。同桌是个淘气的小男孩。这件事的起因是同桌要欺负别的小朋友,小燕便上前去制止。小燕是个善良的孩子,她一向在班级里喜欢帮助同学。结果,同桌无意中用铅笔将她的头划破了。
这件事情对父母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班主任立即和男孩的父母联系,而男孩的父母也非常歉疚,便说不管小燕的父母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答应的。
但是小燕的父母并没有难为对方,小燕的父母一向是通情达理的人。他们将小燕带到医院,经过检查,见没有什么大碍,就没有追究。
过了两天,母亲问小燕:“你跟你的同桌现在说话吗?”
小燕说:“为什么不说话啊?”
母亲故意说:“他不是把你的头划伤了吗?”
“但是已经快好了啊!”
母亲又问她:“你的同桌是不是一个坏孩子啊?”
她说:“不是啊,他只是有些淘气,但是他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
母亲听后很高兴,因为小燕的善良。他们平时很注意培养小燕的善良品质。小燕每次见到街上的乞丐都忍不住要给他们钱。有一次,小燕养的小鸡死了,小燕哭了一整天,连晚饭都没有吃。
身边的人都非常喜欢小燕,因为她是个善良的小姑娘。
善良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只有拥有善良的孩子,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生活得开心快乐。如果父母都能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那么孩子就能成长为一个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191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弗雷德·弗里德是奥地利着名记者。少年时代,阿尔弗雷德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家里比较贫穷,所以父母每天都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奔波忙碌。为了帮助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小阿尔弗雷德决心去摆一个小书摊,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父母。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母亲特别高兴,但同时又感到非常不安。高兴的是,自己的孩子这么小的年龄就能体会父母的辛劳;不安的是,她担心孩子这么小就工作会影响他的人生。因此,母亲顾虑重重:“儿子,你懂事我很高兴,可是,我们不能答应你的要求,你现在还太小了,本来我们应该供你上学的,可是咱们家太贫穷了,没有办法让你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没有办法让你上学,但是我们也不能让你这么小的年龄就去工作,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的!”
“怎么可能昵?摆书摊一点也不累呀,我只是把书租给想看的人,然后收取租金,一点都不辛苦的。而且我摆书摊以后,就可以每天都有书看了,这不正好也是学习吗?”小阿尔弗雷德耐心地说服母亲。
终于,在他的耐心劝说下,父母同意了他的决定。
很快,小阿尔弗雷德就成了一个小书摊的摊主了。因为他服务热情,而且还有很多很有趣的图书,所以小书摊的生意特别好。在劳动中,小阿尔弗雷德学到了许多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
生活就像一条小河,总会有一些波澜涌起。有一天,已经接近傍晚了,小阿尔弗雷德麻利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吃晚饭。这时,有4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围了过来。其中一个还故意碰翻了书摊。小阿尔弗雷德正要责备那个孩子,另一个孩子赶紧说对不起,并帮着他去捡书。
小阿尔弗雷德刚说了一声“谢谢”,冷不防被其中一个孩子绊倒了,这时,4个孩子一起冲上来,把他压在身子下面。一个孩子厉声问道:“你的钱呢?钱在哪里?快点给我们!”
当4个孩子在他身上乱搜的时候,他又气又急,慌乱中,他忽然看见街对面有一个警察,就大喊了一声:“警察来了!”那4个孩子看见警察来了,都慌了,爬起来就跑。其中有一个孩子比较小,跑得慢,所以被小阿尔弗雷德一把给抓住了。
那位警察过来了,很严肃地问道:“你们刚才做什么了?”
小阿尔弗雷德看了看旁边那个孩子,说:“他想……他想租书看,可是我要收摊回家吃晚饭了。所以他就帮我收拾摊子。
警察发现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就微笑了一下,走开了。小阿尔弗雷德拉了拉那个孩子的手,说:“来,快点帮我收拾东西。”
那个孩子有些迷惑不解地问:“刚才,你……你为什么不报告警察?”
小阿尔弗雷德并没有回答,却反问那个孩子:“你们为什么要来抢我的钱昵?”
那个孩子又认真地看了看小阿尔弗雷德,说:“我们已经观察你好几天了。本来也没想抢你的钱的,可是今天我们没有弄到吃的东西,都饿坏了,所以才……”
“就因为我看你们的衣服很破旧,所以我知道你们抢钱肯定也是迫不得已,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我才没有报告警察。”小阿尔弗雷德非常认真地说道。
收拾好书摊之后,小阿尔弗雷德对那个孩子说:“你跟我走吧,咱们一起吃饭去。”
那个孩子很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小阿尔弗雷德带着他到附近的小吃店里,吃完饭后,又买了几张饼,说:“带给你的朋友们吧。欢迎你们明天还到我这里来,我可以请你们免费看书。”
第二天,直到很晚了,那4个孩子才来。这时,小阿尔弗雷德才知道,他们原来都是流浪儿,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从那以后,小阿尔弗雷德总是尽量帮助他们,而这4个孩子只要有时间,就会聚集在书摊上看书,帮小阿尔弗雷德收拾书摊,他们居然成了很好的朋友。
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阿尔弗雷德的志愿,也是成就他一生辉煌的智慧宝典,就是因为坚守这一高尚的人生准则,他才能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忘我地奔波,并取得卓越的成就,最终在1911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本质,就是阿尔弗雷德的善良。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可以说,拥有善良品质的人,同时也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他更容易赢得人们的信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我们要将其发扬,代代相传。善良的情感及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否则难有效果。所以,教孩子学会善良,是每位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父母要言传身教
曾有一位妈妈,平常的工作很忙,可是为了不让孩子养成吃独食、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的缺点,她带着女儿一起到孤儿院认领了一个小妹妹。那个小妹妹还是一个眼睛看不见的孩子。这位妈妈不怕麻烦,和自己的女儿一起精心地照顾着那个小妹妹。一转眼,八年过去了。在这八年里,这位妈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克服了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收获到的是女儿优秀的品格。她的女儿长大后,不仅心地十分的善良,而且十分的善解人意,与同学同事相处很受大家的欢迎。因为她总是以一颗善意的心对待别人。
生活中,作家长的应该用善良的行动去影响和引导孩子,让孩子具有爱人之心。只有拥有善良的同情心,长大之后,才能成为正直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解囊相助。
教孩子同情和帮助弱者
曾经有幼教专家到一家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借给她外套吗?”结果孩子们都不回答。当老师点名提问时,第一个孩子说:“病了会传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该生病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第二个则说:“我妈妈不让,我妈妈会打我的。”结果,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借衣服给生病的小妹妹。
看来,现在的很多孩子都缺乏一颗善良的心,他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身边有人需要帮助,很多孩子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侵犯。这其实是和父母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成为一个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
表扬孩子善良的行为
对于孩子的善良行为,父母要适时地进行鼓励。如果得到了父母的鼓励和表扬,那么孩子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会促使孩子做更多的善事。只要抱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善良举动,孩子的心中就会萌生善良,久而久之,善良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品质。
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值得提倡的道德风尚。人的本质是爱的相互存在,人的生活是与他人的相互交往构成的。乐于助人,就是要求人们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他人的情感和需要随时准备从道义上去支持别人,从行动上去关心帮助别人。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的人。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我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原来,我穿起的这根关于爱的链条,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助人为乐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定生活在人与人的中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怎样对你。你热心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帮助永远都是相互的。正像“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样。所以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首先要帮助别人!
给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是一种美德,也能从中收获到快乐。社会交往程度越密切,越是离不开相互帮助。对孩子来说,从小在他们心灵中播下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种子,是发展孩子的健康心理,培养开朗、宽厚、善良性格的重要基础。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能够不断收获到他人的支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