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父母要赞赏节俭的行为,批评奢侈浪费。让孩子树立“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观念,让节俭的思想观念在每一个孩子身上生根发芽,使节俭成为每个孩子的自觉行动。
司马光系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的一生不仅自己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重要内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
他常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靡,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并明确指出:古人以俭约为美德,今人以俭约而遭讥笑,实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诫儿子:“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不断告诫孩子说:读书要认真,工作要踏实,生活要俭朴,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他历任校书郎、着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长应该从小就教孩子学会节俭。让孩子从内心树立起勤俭节约的意识,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
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切身感受赚钱不容易,这样对他们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不仅让孩子知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还会使他们学会勤俭节约。让孩子自己挣钱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孩子明白钱是怎么来的,并不是一张口就有的。只有体味到挣钱的辛苦,孩子才不会随便浪费了。
在美国,一对非常年轻的父母经常带着自己刚上学的女儿去逛街。一天,在一个繁华的街市交叉口,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报纸。这时,小女孩的父亲从口袋里构出5美元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报纸。女儿买回报纸,父母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报纸再卖出去,看看是否可以很快卖完。女儿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报纸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小女儿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美分。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十美分,而且费了很多口舌。“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高兴。后来,这个女孩变成了一个懂得节俭的孩子。
由此可见,让孩子学会节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孩子直接参与到财富创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挣钱,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孩子在生活中就不会大手大脚花钱了。
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
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响很大。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就会养成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如果父母知道节俭,不浪费,孩子自然就能学会勤俭节约。所以,父母应该在生活中树立勤俭典范,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粥一饭、点点滴滴中培养,注意言传身教。
某小学以前是在学期初统一派发新的作业簿给学生用的。新学年开始了,同学们都把刚做作业的新簿交到老师处,但有一个学生所交的簿有点特别,亦新亦旧。说它新,原因是这个学生刚做的作业也是从簿的第一页做起,说它旧,原因是这个簿与其他同学的不一样,是个制作不很精良的旧簿,封面写着的年级、班别还是上一学年的哩!原来,这个学生的作业簿是自己亲手制作的,封面来自上学年的旧作业簿,内页是从以前还未用完的作业簿上撕下的空白页。由于他每年都这样做,现在,他省下了读到初中也几乎用不完的新簿。或许有人会问,这是否家长刻意教他这样做?不是,这完全是那个小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办法。这个小孩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受父母平时的影响。小孩的家虽然有高大的楼房,拥有小汽车,但他的父母在生活中依然非常俭朴:五六年前的衣服,只要仍未破烂,在平时还经常穿,只有在外出的时候,才换上像样一点的衣服,家里虽然有小汽车,但总是在外出而且距离目的地远的时候,或虽然距离目的地近但当时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才使用,平时就喜欢开摩托车或骑自行车,周末周日,邻居们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酒楼饭店欢聚了,整条巷经常就得他们一家人在家中吃饭,撕下的旧日历纸是孩子父亲的草稿纸,淘米水是孩子母亲的“洗面奶”,这“洗面奶”最后还成为了蔬菜的农家肥……所有这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大家都不应怀疑他能有制作出这种亦新亦旧的作业簿这种创意。父母没有亲自示范装订这种亦新亦旧的作业簿,故此他不能直接模仿,但他能模仿到是父母那种勤俭的习惯。
爱模仿是孩子的特点,他们的许多行为都是由模仿父母学习得到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自身要勤俭节约,为孩子示范非常重要。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去感染教育孩子,使孩子提高行为的理智性,真正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小培养
随着社会整体卫生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将卫生习惯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讲文明、有素质的基本标志之一。对于个人来说,是否讲究个人卫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因此,每个人都应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观念。
有一个食品公司,和外商洽谈一个合资项目。项目基本上谈妥了,只剩下最后举行签约仪式。外商提出参观一下工厂。公司总经理带着外商在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厂房里转悠,外商看得频频点头,很是满意。突然,西装革履的经理喉咙里觉得痒痒的,他咳了一下,随地吐了一口痰。外商皱了皱眉头,一会儿便告辞了。回去后,他通知中方说,签约仪式取消了,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总经理的那一口痰。他说:生产食品需要严格的卫生措施,如果公司的管理者都有这样不好的卫生习惯,那么整个公司的卫生习惯就可想而知。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的素质体现。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个人卫生,必定会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印象,以致影响今后的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小逐渐形成的。如果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能就不会发生故事中“因一口痰而错失签约”的情况。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孩子来讲,更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不知从何时起,亮亮养成了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妈妈每天要他洗澡,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进浴室,更别提饭前洗手、刷牙漱口这些卫生习惯了。因此,亮亮常闹肚子痛,牙齿也被虫蛀了不少。
上学时,原本干净整洁的校服,不到几天便给亮亮弄得又破又脏。妈妈眼看其他的小朋友整洁漂亮,自己的宝宝却像一只又脏又臭的小猪,真是苦恼极了。她教亮亮刷牙洗脸,但小家伙哗啦啦两下便完事。告诉他不要捡掉在地上的食物吃或往脏处钻,他总是改不了,依然故我。不断地提醒、警告、责罚,都不能生效,该怎么办才能让亮亮改正坏习惯呢?
后来,妈妈请教了教育专家,在专家的帮助下,妈妈耐心地改变亮亮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半年之后,终于把儿子改造成一个干净整洁的好孩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容易感染疾病,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预防疾病、保障健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这是家庭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孩子意识到不讲卫生的危害
有些时候,孩子不讲卫生是因为他缺乏相关的卫生知识,因此家长进行适当的卫生知识教育,让孩子了解不讲卫生所造成的危害,可以有效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一位妈妈最近发现孩子有一些新变化,他比以前爱干净了。以前,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不太重视个人卫生,就连饭前洗手、睡前洗漱这样的小事都要父母叮嘱。如果没人盯着,他就马虎完事。可是,最近孩子变了。妈妈问他:“为什么爱整洁了?”孩子说:“因为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讲卫生和讲环保的故事,而且还让我们把自己的手放在显微镜下面观看。这让我认识到,不讲卫生、不懂环保的人简直就是野蛮人。”
可见,只有让孩子意识到不讲卫生的危害,才能树立起孩子讲卫生的意识。因此,家长应从小给孩子灌输卫生意识。
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益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以下一些卫生习惯。
个人身体和服装整洁的习惯:正确地洗手、洗脸,勤理发、洗头、洗脚、洗澡、剪指甲等等,这不仅能清洁身体,保证卫生,而且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健康。
饮食卫生习惯:每天都要吃早餐,不偏食挑食,定时定量进食,不乱吃乱买乱扔,饭前洗手,不喝生水,餐具清洁,生吃瓜果要洗烫削皮,不买、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的食品,不吸烟,不喝酒等。
公共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先洒水后扫地,不在墙上乱涂乱画,认真做好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清洁卫生等。
父母发挥榜样的作用
孩子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所以,为人父母者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孩子在父母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孩子也很喜欢模仿。因此,父母注重引导孩子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当代社会中,消费能力是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能不能合理地消费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的幸福。伴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会不会合理地应用金钱,能否合理地消费成为孩子走向成熟、挑战竞争、学会生存的重要标志。因此,科学地支配金钱,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合理地消费,乃是当今家庭教育中的重要问题。
齐齐读小学五年级了,平时比较听话,过年的时候收到了600元的压岁钱。为了培养齐齐的理财能力,妈妈就没去干涉他的压岁钱。让他自由支配。可是没过几天,妈妈就发现齐齐的钱一下子少了很多.便问他那些钱怎么花了,他开始不肯说,在妈妈的逼问下,齐齐还是说了实话。原来,他请他们班的班干部吃肯德基花了200多元,买生日贺卡花了100多元,和同学到网吧和其他营业性娱乐场所又花了150元。短短几天,600元的压岁钱就花得所剩无几了。
齐齐从小没有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也不理解父母的辛劳,更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从而导致花钱大手大脚。孩子乱花钱,消费大手大脚的坏习惯让许多父母很是头痛。的确,这种坏习惯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损害人的精神,甚至会形成孩子成长的致命缺陷。
亮亮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背的是设计、裁剪精良的大容量书包,内有名牌文具,硬皮上带着卡通图案的作业本、练习本。书包内不仅装着学习用具,其余吃的玩的同样不缺。虽然已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变形金刚”仍是亮亮的最爱,他每天都要把它装在书包里,随身带着,随时可以玩。爸爸妈妈担心他的营养跟不上,所以书包里还有果味维生素、钙片。作业本不等旧了皱了,亮亮就会换新的。为了让他好好学习,爸爸妈妈表态:只要对学习有利,他们不惜花大价钱,给亮亮买最好的书包和文具。
可见,孩子缺乏合理而适度的消费观念,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的关系。不少父母认为舍得为孩子花钱就是爱孩子,这种做法使孩子从小生活于金钱堆中,过度重视物质享受,养成了随意消费的坏习惯。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最初的金钱教育,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金钱,合理消费。
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家长为孩子提供富足生活本身不会对孩子有害,但是如果忽略了健康、完善的价值观的引导,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刻不容缓。家长应教孩子学会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消费误区现象,并及时加以引导,使孩子养成有选择、知道比较和适度的科学消费习惯。
父母要以身作则,合理消费
菲菲的妈妈是一个工薪阶层,虽然每个月的工资不多,但她却对生活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平时,她带菲菲去逛商场,经常买一些名牌高档产品。看得多了,菲菲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总会处处都想要最贵的东西。
菲菲的铅笔盒是商场里最贵的,全自动三层。她的橡皮擦也是名牌,最新上市的卡通造型。很多时候她的旧橡皮还没有用完,但是新的造型又上市了,菲菲也就马上换新,旧的也就被自己遗落到垃圾筒里去了。
有一次,菲菲帮妈妈统计了一下,她一个月的开销竟然是全家最多的一个。妈妈也在反思,孩子的这种消费观念是不是与自己有关。肯定是自己的消费理念错误地传达到了孩子那里。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消费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通过父母的言行感知外界事物,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所以,家长在消费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名牌。
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常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然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不但造成家庭经济紧张,而且也给孩子造成一种误区——孩子因不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会认为家里是有钱的。这就会使孩子养成随便花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