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阶段,由于独立意识的萌动,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闭锁心理,由此滋生出一种孤独感。孩子经常给人写信,其实就是为了展示自我,同时也是力求打开心理闭锁,尝试与人交流。因此,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书信往来,而不应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要正确引导教育
为人父母者要多与孩子接触,多跟孩子谈心,让孩子明白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充分利用好分分秒秒的学习时间,即便是课余时间也应好好珍惜。要让孩子懂得,与其经常花几个小时去给他人写一封信,不如把那些时间利用起来读几本课外书、听听音乐、练练书法或者锻炼锻炼身体。
有针对性地鼓励、教导孩子
家长要针对孩子自我表现欲强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课余生活,让其拥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又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专家支招
当孩子的道德标准模糊,与同学来往减少,与社会人士的交往增加,常有陌生人的电话、书信,所交的朋友不敢介绍给家人时,家长应警惕起来,这可能是孩子误入歧途的征兆之一。
怎样对待孩子的早恋
中考巡逻兵
一位家长说道:“我的女儿上初三了,正是青春期,偶然的一次我看到了男生给她写的情书,当时,我也没有说什么。后来我侧面问她,有没有人找你谈恋爱,她说没有,我问了多少次了,她都没承认。女儿的性格内向,又说不得、打不得,作为家长,我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对于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两性关系是一个神秘的伊甸园。他们在向往,他们在追求,有的人会沉湎在其中而无法自拔。孩子遇上求爱之事,关键是要看我们这些家长作为过来人应如何及时发现、耐心指导并帮助其巧妙解决。
中考急诊室
家长要了解一点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注意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经常像春雨润物般进行疏导,使自己的孩子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去,您的孩子就会逐渐摆脱感情的困扰,顺利度过焦虑和躁动的青春萌动期。对于孩子遭遇求爱信的处理,家长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不可急中出错
生活中有的家长一旦听说孩子遇上求爱之事,便大动干戈寻找对方家长理论一番,结果孩子还没怎样,家长已打得不可开交,把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有的家长急忙找到学校要求调班、换位子,从此上学和放学的路上经常会有家长跟踪的身影,这样做无疑给孩子增加了压力。您说这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
教孩子怎样面对第一次接到求爱信
家长要告诉孩子接到求爱信不必紧张,不可盲目效仿、不可取笑对方、更不可拿着求爱信到处传播以此来伤害对方。要在理解和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回绝。要知道拒绝不是伤害,是对自己和他人都负责的正确做法。
告诉孩子如何与异性交往
家长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时要热情而有度,避免过分亲近,不要超越友谊的界限。遇上求爱不要答应,不要赴约。既要不伤害对方自尊,又要拒之有道,拒之有理,拒之有度,拒之有方。孩子不可以轻易接受异性赠送的礼品。孩子要学会自我保护和防范侵害。
教孩子回避
孩子如果要想摆脱求爱的人,首先要回避和对方独处,使之失去纠缠的机会。例如,对方约自己看电影,就说对不起,身体有点不舒服,需要休息;向自己借书,就说我正在看,不过没关系,图书馆里还有,你也可以去借。总之,让对方感到自己是在尽力回避。
让孩子正确对待求爱信
我们说过中学阶段,应该是汲取知识、身心健康成长的黄金时期,尽管异性同学间会产生一些朦胧的好感,但毕竟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成熟,不宜将这种感情发展下去。因此收到求爱信后,既不要害怕,也不要慌乱,应平静地对待,尽量把求爱信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帮孩子正确认识早恋产生的原因
步入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必然促使其性意识的觉醒。此时在他们的心里滋长着对异性的好感和新奇感,出现对异性的思念、关注和接近的渴望。这种渴望只是青春期一种本能的感情萌动,它与真正意义上的恋爱是有区别的,因而是不成熟和不稳定的。
专家支招
家长不要对孩子的这种事情熟视无睹,任其发展,这样会带来不良后果。我们应十分自然地教育孩子,不必直接指责这种事多么不应该,多么不道德,多么可耻,而应借助比喻恰当地说明问题。
孩子有早恋苗头怎么办
中考巡逻兵
珍珍是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人长得很漂亮,学习成绩很好,排在年级前十名,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她是很听话的学生。但是上个学期,父母发现她在家里面并没有认真学习,而是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穿着打扮上。父母因此怀疑她有早恋的苗头。后来班主任反映,珍珍每天下晚自习后都和同班的一位男同学搂抱在一起,甚至接吻。父母得知此事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与女儿谈话。但是,珍珍对于早恋一事却一口否认,说她和那位男同学只是一起回家而已,并说家里没有人信任她。
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渴望交到异性朋友。而进入初三,不少家长对孩子和异性交往的问题特别小心,生怕孩子误入“早恋歧途”,影响学习,更有一些家长给孩子下了异性交往“禁令”。
对待孩子早恋倾向或行为,专家认为,家长最应该做的事是鼓励孩子与同学广泛接触,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防止单独来往。孩子早恋倾向的,成绩突然下降;突然对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感兴趣等等。
中考急诊室
早恋行为在带给孩子一些新奇和激动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隐隐的不安。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性知识和情感教育,面对孩子的早恋苗头,以下几点建议可供考生家长们参考:
冷静疏导
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以朋友身份分享孩子成长中的喜悦和烦恼,帮他们分析交异性朋友容易发生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只用“堵”的方式常会事与愿违,会更激起孩子对异性的好奇心;再加上孩子由于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家长和学校的反对反而促使他们走上早恋的道路。所以,只有疏导才是解决孩子早恋问题的正确途径,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旦孩子出现早恋等问题,家长就不会再束手无策。
用暗示来代替制止
中考压力大,孩子更需要异性之间像兄妹、姐弟那样的情绪互补和交流。所以,只要是积极的,家长就不要过多干涉。如果孩子的行为确实出格,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家长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给予提示,帮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孩子向积极方向发展
父母不必横加指责,而是可以说:“孩子开始喜欢异性了,我们很高兴,但是我们还不清楚你是怎么来处理这种情感的。”如果父母首先是接纳的态度,孩子就愿意和父母说了,孩子总是愿意依赖父母的。比如,父母还可以提醒孩子:“喜欢这个同学是可以的,但你们未来还有许多不可知的东西,比如大学能不能考上,考上后能不能在一起,你们还会遇到许多人,那时是否还会喜欢对方……”父母只要告诉孩子,现在喜欢不代表未来也喜欢,未来的可能性会有很多就可以了,不要说早恋是一件坏事情。
专家支招
早恋是每个孩子都可能面临的成长问题,家长不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要刻意回避他们的感情问题,要去主动和孩子沟通。但是父母问及孩子感情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有戒备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焦虑、担心或愤怒的情绪,要尽可能做到心平气和;如果有可能,家长可以从自己年少时的经历谈起,然后肯定进入青春期后都可能对异性产生好感,都可能面临如何处理两性关系的挑战,接着步入主题,询问孩子的情感生活,从而开展正确引导。
家长看电视也要有节制
中考巡逻兵
张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平时特别喜欢看电视,每天晚上都要家长催着才能回自己的房间学习。前几天晚上吃过饭,张先生的妻子又像往常一样催孩子回屋里学习,可催了几次孩子都不肯回去,还坐在客厅拿着遥控器不放手。
看儿子不听话,张先生有些发火,可没想到孩子没有像往常一样回自己屋,反而理直气壮地说:“你们都可以不干工作先看电视,我为什么非要写完作业才能玩!”一句话堵得张先生夫妇半天答不上话。
很多考生家长并不注意以身作则,总是让孩子先去学习,然后自己看电视。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对的,会造成孩子心里的不平衡。
考生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让孩子不看电视去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应该关掉电视。
中考急诊室
教育孩子,学校有一定的责任,但更大的责任在家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的问题突显在学校,根源在家庭。孩子的学习,百分之八十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最主要的观察对象是父母。
孩子的学习需要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如果孩子在房间里写作业,家长在外面看电视,独立的空间往往就起不到效果,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把耳朵贴在房门口偷听。这说明家长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干扰。即使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到孩子听不见也起不到作用,因为重要的是孩子明白家长在做什么。试想,单位的领导关在屋子里打麻将,你在做着手头的工作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想法呢?孩子可能会这样想:我从来没有看见爸爸妈妈拿起过书,凭什么让我看!这说明,学习的环境不仅要没有杂音,而且是要和谐的。
专家支招
家长对孩子的榜样作用非常明显。孩子学习、做作业时,家长千万别在一旁打麻将或看电视,而是应该看看书、读读报,给孩子留下一个“爸爸妈妈也很爱学习”的印象。
让偶像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中考巡逻兵
宋先生的女儿珊珊在一所初中读初三,家里经济条件不错。近两个月来,珊珊迷恋上了一档电视选秀节目,每到周末就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几天前,宋先生的爱人发现家里抽屉里的210元钱不见了,多次追问之下,珊珊才承认是她拿了钱,都用来存手机话费为某选手投票了。宋先生跑到营业厅调出话费单子,发现珊珊最多时一天就花去80多元的短信费。
青少年追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性的追星,青少年只是喜欢明星的生活格调、艺术表现方式等;第二类是偏正面的追星,青少年对明星拼搏精神、顽强毅力等优秀人格品性的钦佩与崇拜;第三类是偏负面的追星,青少年盲目地崇拜明星的外表,甚至某种低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