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31100000007

第7章 国学文化与道德修养(6)

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领导者可以尝试采取“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句,看起来却感觉非常高深,这其实就是立足于人世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为”,更不是去要求人们毫无作为,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在执行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让人能够信服的心理管理方法,强调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每一项管理措施既合乎道理,又能够激发民情。

因此,为了减少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有规定,但却在规定之外,设下许多不是明文规定的关卡;看起来有制度存在,实际上具体的制度条例又找不出来,看起来人们觉得是一种无形的状态,但是一旦触犯了,这些制度便变成了有形。

我们所讲的隐性领导,并不是真正的取消管理,而是让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境界,让每个人都成为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管理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才能真正使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综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国家才能蓬勃发展。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能以礼让来治国吗?没有问题。如果不能以礼让来治国,那么要礼还有什么用呢?”

其实礼的本质就是一个“让”字。在行政工作中,善用礼让,能够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因为礼让的获益者,有时看起来是被让的人,但是当礼让成为一种社会美德的时候,礼让的人实际上就是获益者。

【品故事,明心志】

玩弄权术就是玩火自焚

秦始皇死后,赵高想篡夺朝中的大权。他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并假传圣旨,命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并立次子胡亥为太子,紧接着宣布国丧。接着,赵高又扶太子胡亥继承帝位,即秦二世,这样,赵高就掌握了朝廷的实权。

即使是这样,赵高的野心依然没有满足。他想进一步登上王位,却恐臣子未必全都信服他,于是他想出了一条计策。

有一天,赵高献一头鹿给秦二世,他指着鹿说:“这是我献给陛下的一匹马!”

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开玩笑吧?这明明是一头鹿,怎么会是一匹马?”

赵高严肃地说:“谁敢同陛下开玩笑!你不相信的话,请问问其他大臣。”

秦二世随即问左右臣子:这究竟是鹿还是马?赵高的亲信和讨好赵高的一部分臣子,都说是马;一部分臣子害怕赵高的威势,也说是马;另一些正直的臣子,有的不做声,有的实说是鹿。赵高暗暗记下了后面这些人的名字,后来借故把他们全部杀害了。

九、从儒家“慎独”思想中学到了什么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自我修身的方法。它最先见于《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所提到的“道”“不可须臾离”之意,就是“慎独”得以成立的理论根据。

“慎独”说的就是人们在自己一个人居住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有想法和行为,能够抑制有违道德常理的思想和行为的发生,从而使道德能够时时刻刻地伴随在自己的身旁。而一个人能否做到“慎独”,以及一个人做到“慎独”又能做到一个什么程度,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坚持自我修身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准。“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不仅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之所以说“慎独”自古以来就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在人们的修身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强道德本身在修身中的真诚性。“慎独”是必须以“诚意”为前提的,在《大学》一书中这样写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又说:“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可见,“慎独”离不开“诚意”。古代的朱熹就特别清楚这个道理,他曾经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精粗显微,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可见用“诚意”来解释“慎独”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所以,只有诚心实意地坚持自我修身,才能把“慎独”落到实处。丢掉“诚意”,“慎独”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有利于帮助道德本身在修身过程中掌握自己。修身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是“慎独”最为重要。明末思想家刘宗周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慎独外别无功夫。”(《中庸首章说》)“自昔孔孟相传心法,一则曰‘慎独’,再则曰‘慎独’。夫人心有独体焉,即天命之性而率性之道所从出也。慎独而中和位育,天下之能事毕矣。然独体至微,安所容慎,唯有一独处之时,可为下手法”(《人谱类记》)这也就是说,“慎独”是人们修身唯一的下手之处,必须认真地加以对待。罗钦顺也说过:“独乃天下之际,离合之机,毫厘之差,千里之远。苟能无所不致其慎,则天下一矣。”(《困知记》)罗钦顺的话更是突出了慎独的特殊功效。康有为也说:“《中庸》首陈天性之本,极位育之能,而下手专在慎独。”(《长兴学记》)可见,“慎独”在修身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一个人也只有坚持慎独,他的修身才能有真正的成效。

第三,有利于提高道德本身修身的自觉性。《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君子在修炼道德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这正是突出了一种自觉性的品格。所以程蒙端也说:“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性理字训·学力》)可见,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的地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毫不马虎。这也就是要做到《中庸》所要求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的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的地步;要把唯恐失德的心理扩充到人所“不闻”的领域。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

唐代着名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复性书·中》)这里所说的“其心一动”,指的是道德主体刚出现欲望的时候。在李翱看来,道德主体刚出现欲望的时候,就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而“慎独”必须在这个时候下工夫。南宋的朱熹将这一思想阐释得更透彻,他指出:“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己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着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慎,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四书集注·中庸注》)意思是说,“慎独”要求道德主体对于“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事,“尤加谨焉”,以便“遏人欲于将萌”,使其不滋长于隐微之中。显然,其突出的仍然是主体在修身中的自觉性。

第四,为人们区分忠与奸提供了一个评判的标准。明末着名思想家李二曲认为,能不能坚持“慎独”,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他指出:“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

上面这四点,就是我们发现的“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只要按照“慎独”的要求去做,人们的道德自律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到底是高到一个多么高的境界呢?李二曲曾经描述过这个境界:“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执鬼执神。”也就是说对道德主体这么高标准的要求,无疑有利于把道德建设引向崇高境界。也正因为如此,刘少奇曾经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说明“慎独”作为自我修身方法,在当今社会,仍可为我们所用,没有过时。

我们民族一直都有着“慎独”的优良传统,很多清正廉洁的官员都能以“慎独”自律。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清官叫杨震,他在赴荆州任刺史的途中,经过昌邑县。当时,昌邑的县令王密知道这个消息后,想用厚礼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因为王密能够担任昌邑县令,是由于杨震的举荐。于是王密深夜怀里藏着十斤的黄金去报答杨震。杨震说:“别人不知道我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我的为人吗?”王密说:“这些钱别人是不会知道的,您就收下吧。”杨震说:“怎么会别人不知道呢?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于是王密怀着惭愧的心走出了杨震的房间。杨震以“四知”自警自诫,拒受厚礼,可以说是“慎独”的典范,他的事迹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其人被奉为清官,写入正史。

可见,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慎独”,就可以抵御贪欲的想法,堂堂正正的做人做官。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把智慧都用在了行义之中,而小人则把智慧都用在了追名夺利中。”

孔子的这句话是对社会的一个客观描写。社会永远是由不同道德层次和智慧层次的人组成的,而行政工作肯定是要面对和针对不同道德和智慧层次的人们,而行政的本质就是要凝聚民众的心,带领大家做正确的事情,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品故事,明心志】

树大招风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臣,他曾与以“卧薪尝胆”出名的越王勾践一起同甘共苦,最终打败吴王,因此而被任命为大将军。然而就在位及高位的时候,他却留下了“官大有险,树大招风”的话而销声匿迹了。

据《史记》记载,他后来到齐国,与儿子共耕农园,积聚了田产有数十万。齐王看中他的才华,想请他出任宰相,他却答道:“在野有千金之财,在位有宰相之名,以匹夫而言,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了,然而过度的荣华却容易形成祸根。”说完,便将财产分赠邻人,搬到陶地去住,改名陶朱公开始经商。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金文与青铜时代

    金文与青铜时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罗婺历史与文化

    罗婺历史与文化

    本书阐述了云南武定地区古代罗婺部的兴起和发展,探寻罗婺文化的源头、探讨武定地区土司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后提出了武定地区彝族文化为主的各民族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罗婺文化的界定。
热门推荐
  • 盲色

    盲色

    林曦以为,一切顺其自然,总有一天会找到一个愿意和她搭伙过日子的男人。但是,在找到这个男人之前,道路竟然还如此曲折。佛曰:无欲则刚。又曰:关心则乱林曦在刚不了,乱成一团之后,才有了HE结局。
  • 日子不再孤单

    日子不再孤单

    人的一生就是逃离“孤单”的过程,“孤单”是一种由外界所形成的感慨,不源自于内心,因为“孤单”不是寂寞,是一种对立,是一种对于喧嚣的厌恶,是一种不含感情的字眼,因为没有其他的注意力值得分散,所以我们会觉得“孤单”本部小说《日子不再孤单》的男女主角都深深地体会到“孤单”的滋味,这个美丽妩媚的女人自以为自己会一直过得很好,她自以为不怕“孤单”,没想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渴望被呵护,被“有情人”深爱,不求天长地久,只求天涯能有一个与自己心灵相通,情感迁系的男人!这个男人俊逸若仙,深不可测,无人能知他的心思,他对女人更是避而不见,连家里都没有一个女的!2岁母亲病重亡故,父亲特别疼爱他,终身不娶第二妻,从小到大的日子过得十分“孤单”,可惜他连”孤单“是什么都不知道,直到遇上这个美丽的女人.........
  • 江白山青

    江白山青

    少年临江而立,吟咏而舞。崖下大江奔流,一叶扁舟在江心摇摇欲坠。船上女子携琴瑟而来,立于船头。“江上月玲珑,白首对江峰。山石如有爱,青鸾来相拥。”声未落,有画卷自远峦飞来,横于二人之间。画卷徐徐展开,月色下显出几个大字,正是:“江白山青”。
  • 腹黑帝艾财如命

    腹黑帝艾财如命

    你见过摸屁股穿越的么?你见过被猪鄙视的人么?你见过想念鼻屎的人么?你听说过花魁是男人么?
  •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身体里面住了一个人,还是一个女孩子。向日岳人的生活,顿时充满了色彩……剧情开始转动,一切回归原位……女孩再度归来,岳人,你是否能认出她的模样……
  • 幸好遇见你的青春

    幸好遇见你的青春

    本书写的是几个主角的大学故事,而且他们家境不错,都很好,他们在那一年相遇,在那一年相守,在那一年相恋,在那一年终成眷属,在那一年步入殿堂
  • 上古新篇

    上古新篇

    传说有位精灵解禁了被封印在水井里的一只蛤蟆,回来之后诞下一名婴儿,婴儿被世人称之为恶魔之子。他的身世是一个谜,他拥有异于精灵与人类的血统。这是神的传承,还是来自地狱恶魔的重生?
  • 你是我的最美微笑

    你是我的最美微笑

    爱能让一个人撕心裂肺,爱也能让一个人浴火重生。有一个女孩,她的灿烂笑容,恍若一道温暖的光,温暖了他的世界。他本能忍受寒冷阴森的黑夜,如果…他从未见到晴光。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倾其所有去温暖他。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撕心裂肺去推开她。是不是爱一个人,就要放弃所有的底线去守护他。那双耀蓝色的眼睛,闪烁在生与死的交界。那令人沉醉的笑容,在绝望之下浴火重生。如果我爱上的是你的笑容,该怎么去刻画,怎么拥有。
  • 锤打江山

    锤打江山

    初冬季节,傍晚十分。邵奇原本正在图书馆看书,一时沉浸在隋唐演义之中无法自拔,结果醒来之后成了李家四公子李元霸,隋朝第一好汉!……在牢笼中关了一夜以后,邵奇明白了人要往前看,既来之,则安之!看我李元霸“手拿瓮金锤,脚踏赶云烟”,虎躯一震,锤打江山!
  • 武心飞扬

    武心飞扬

    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