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吕洞宾为了感谢辛氏一个月来的盛情款待,在酒肆墙壁上为辛氏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她:这鹤可以按照你的吩咐下来唱歌跳舞,为你招徕顾客。还说后面的那口水井已经变成酒井了。吕洞宾走后,辛氏试着向鹤招了一下手,说道:“下来。”
那鹤果然点了点头,眨了眨眼,昂头鸣叫一声,随即飞离墙壁,微微扇动着漂亮的双翅,轻轻飘落在门外的平地上。辛氏又试着说道:“唱个歌儿。”黄鹤悠然长鸣,好似唱出动听的歌声,辛氏高兴地手舞足蹈。她这一折腾,把灶房的老大和厨子也惊动了,一起过来看热闹。
老大惊奇地问道:“娘,这是啥鸟儿,哪来的?”
辛氏乐哈哈地说道:“此乃仙鹤。”她看着黄鹤又说道:“跳个舞儿。”那黄鹤便舒展翅膀,翩翩起舞。
老大和厨子更觉奇怪,一个劲地问:“怎么回事儿?”
辛氏顾不得和他们说话,又急忙向屋后的水井走去。辛氏一走,那仙鹤又飞回到墙上,把老大和厨子给弄懵了。两人傻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飞回墙上的那只仙鹤。
辛氏走到井边,井里真的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轻轻一闻,竟有些醉意了。辛氏激动地站在井边只喊:“快来看啊!”
两人听到喊声,忙循着喊声走去。辛氏指着井水兴奋地说道:“全变成酒了。神仙吕洞宾在帮我哪!”
两人齐声惊问道:“神仙吕洞宾?”
辛氏便把刚才发生的事述说一遍,三人又惊奇地议论半天。
辛氏酒家出了这样的稀奇事,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只传得拂拂扬扬。所有知道的人都想去看看仙鹤,尝尝仙酒。自此,黄鹤楼前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蜂拥而至的人将酒肆的门坎都踩坏了。辛氏酒家的生意开始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
辛氏很感激吕洞宾,每天都要烧香祈拜。她见生意如此红火,又挣了不少的银子,便又对辛氏酒家进行了扩建,在原来的三间屋子旁建起了一个大房子,用新旧两套房子一起招待顾客,仍是宾客盈门,座席不够用,后来的客人仍得排队等候。客人们一边看仙鹤,一边等席位。辛氏已不再在厅堂招待客人,她只在外面与仙鹤嬉戏,逗客人们开心。他雇了很多厨子和店员,有管事的,有招待的,有干活的。辛氏把酒肆管理得井井有条,客人们个个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辛氏白手起家,现在却是财大气粗,她生意繁忙,已经顾不得再行善济贫。破衣褴褛的人,她不准到她店前,那会影响门面;没钱吃饭的人,她不允许到她那儿看鹤,那会耽误生意。
如此几年过去了。一日天色已晚,客人们已经散去,辛氏正在店内歇息,忽有人报:来了一个道士。辛氏未及发话,道士已走进店来,辛氏一看是吕洞宾。
辛氏吃惊地说道:“是你!”忙跪地而拜:“凡女不知神仙到,有失远迎,请恕罪。”
吕洞宾笑说道:“不需多礼,快快请起。”
辛氏起身说道:“此次远游,一切可好?”
吕洞宾道:“还好。”
吕洞宾打量了一下辛氏,见她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纯朴素雅的辛氏,她已满身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
辛氏见吕洞宾在打量自己,羞得红着脸说道:“你走这些年,奴家好想你。”
吕洞宾微微一笑说道:“是么?我以为你已把我忘了呢?”
辛氏忙辩解道:“我怎会忘了你呢!自你走后,我天天给你烧香跪拜,你竟不知?”
吕洞宾环顾一下四周,问道:“你还有事需贫道相助?”
辛氏闻听,忙上前拉住吕洞宾说道:“你说那井,只是出酒却不出糟,若能出糟,我便可多养几头猪,就不必再出去买肉了。”
吕洞宾一听,脸色顿变,沉默良久。
辛氏见他不作声,忙又说道:“你是神仙,要井出糟不是难事。”
吕洞宾听罢仰天大笑,他招了招手,那鹤徐徐飞到吕洞宾跟前,吕洞宾抬腿跨了上去,轻轻拍了拍仙鹤说道:“此地不可再留,且随我去。”仙鹤伸颈长鸣一声,微微展动双翅,飞出门外,而后直冲云霄。
辛氏跟出门外,见仙鹤已飞得无影无踪。她呆站许久,半天才缓过气来。她又想起酒井,慌忙走到井边,见酒又复归为水,叫苦不迭。
辛氏垂头丧气地回到屋里,她进屋抬头一看,见原来仙鹤所在的墙上出现了几行大字:
行善为图报,贪心比天高。
得寸又进尺,有酒还要糟。
辛氏看罢羞愧难当,面红耳赤。自黄鹤飞去,酒肆生意每况愈下,辛氏决定关掉酒肆、重新做人,再做好事、行善积德,以求得神仙的谅解。
辛氏见黄鹤楼多年没有维护,已经破旧不堪,她又想起吕洞宾曾经叹息黄鹤楼的兴衰,决定变卖家产,重新修整黄鹤楼,以纪念吕洞宾和那只黄色的仙鹤,也为人们登高望远提供方便。辛氏还请人画了仙鹤,挂于新修好的黄鹤楼内。
自辛氏将黄鹤楼修整一新,与黄鹤相关的传说便不胫而走,大江南北来此观光的人前呼后拥,文人骚客更是络绎不绝,他们题诗作画,抒发情怀。明时杨基题道:
他日重来五百春,楼前花草一番新。
相逢不识纯阳子,何用重寻回道人。
清时马松瀛题道:
与谁重访辛家酒,到此难忘崔子诗。
凡此种种,数不胜数。后来黄鹤楼几经重修,并又修建了吕洞宾寺,以纪念神仙吕洞宾。
且说吕洞宾离开辛氏酒家,一个云头飞到了长沙城上空,他见街上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心想武昌无人能度,且看看这儿能否寻到有缘之人。于是化作一个老乞丐,将宝剑变作一个小瓦罐,蓬头垢面地坐在道旁求人施舍。
街上的人见这个乞丐可怜,不少人随手将些小钱扔入罐内。但这个罐儿虽小,被人往里扔钱扔了一天却仍是不满。有个阔少爷早些时候从这儿路过,见这乞丐坐在这儿讨钱,回来时见他还在,便开玩笑道:“要了一天了,还没要满啊?”
吕洞宾抬头一看,见是一个阔少爷,他的两个仆人用车子推着一个袋子,袋子里满满地装着钱,于是也对他开玩笑道:“早哪,把你这袋子钱都装了也装不满。”
这少爷一听,心想这老叫花子真好笑,这袋子钱用他那破罐罐儿三个五个也装不下,于是就继续戏说道:“莫吹牛,装满了怎办?”
吕洞宾道:“定是装不满。若是装满了,这罐里的钱都归你。若要装不满哪?”
少爷走近一看,见这罐里的钱还真不少,竟快要装满了,于是对吕洞宾说道:“若要装不满,这袋子钱装到你罐里,自是归你了。”
吕洞宾对仆人道:“快装吧。”
仆人闻听迟疑了一下,少爷对其点点头:“装!”
一个仆人拎着袋子,一个往里装钱,本想几下子就装满了,可就是装不满,少爷很是疑惑,仆人也开始犹豫,这时袋子里的钱呼啦一下子全跑到了罐子里,罐子还是没满。
主仆三人见状大惊,少爷伸手向罐子里拿钱,边拿边喊:“我的钱,我的钱!”
吕洞宾用手按住他的手说道:“这钱已不是你的了!”
这时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一个仆人惊奇地问道:“你是神仙,还是会幻术?”
吕洞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低声吟道:
识人者人识仙仙,像是幻术像是癫。
天地无边有终极,桑田沧海几变迁。
此身原本非我有,财色名利何足恋。
诸君何不从我游,骑鲸踏浪腾汗漫。
吕洞宾吟罢,环顾四周,见个个疑惑,无人领悟。有人竟说道:“什么仙啊癫啊的,这乞丐竟让咱们跟他去游,去要饭哪?”说罢众人都笑了起来。
吕洞宾也笑道:“不去便罢,我去了。”说完愈走。
那少爷说道:“求你把钱还我吧,我那钱还有急用。”
吕洞宾见此人本性不坏,便说道:“你再往回装吧。”
少爷忙往罐里伸手去掏钱,吕洞宾笑说道:“这个麻烦,你往袋子里倒岂不更好?”
少爷闻听忙用手拎罐子,一下子竟未拎起来。两个仆人忙将其抬了起来往袋子里倒,少爷用双手把袋子口张开。
袋子又装满了,进去的都是原来袋子里的钱,他人往罐子里扔的碎钱竟分文未倒出来,众人十分惊异。
吕洞宾接过罐子,把罐子里的钱倒了出来,竟倒出来一堆。吕洞宾数也未数,一把一把地把它们分与看热闹的两个真正的乞丐和几个穷人,他们个个千恩万谢。
这少爷觉得奇怪,便问道:“真是费解,你是何人?”
吕洞宾道:“我是回道人。”
吕洞宾说罢即不见了踪影。众人再寻罐子,也是无形无踪,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吕洞宾。
且说到了唐朝末年,那时已是天下大乱。此时却出了一个有些愚蠢又有些奸诈,居然也过了几年皇帝瘾的刘守光,他是深州乐寿(今河北献县)人,其父刘仁恭任卢龙节度使驻守在幽州,他的哥哥刘守文也是节度使,驻守在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和德州(今山东陵县)一带,父子两个的地盘相连,成为河北地区的一大割据势力。
刘守光虽然有点愚蠢,却很好色,而且色胆包天,他趁父亲不在时将其爱妾罗氏给霸占了。刘仁恭回来后很快就知道了此事,罗氏委屈地向刘仁恭数落着刘守光的恶行。刘仁恭闻听此事,肺都气炸了,命人把这个不肖之子抓来,乱棍齐下狠狠地教训了一番,然后让他滚到外地去驻守。
刘仁恭将儿子赶走后便自由自在地享受起来。为争夺幽州这块地盘,他长期奋斗,现在站稳了脚跟,荣华富贵来之不易,为了能享乐长久,他招来道士给他炼长生不老之药。他在幽州西边的大安山里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又从民间挑选了大批美女充实宫中,过起了悠闲的享乐生活,对于幽州城内的一切事务极少过问。
后梁的朱温早就有意征服幽州,他见刘仁恭只顾享乐,荒于军务,以为征服幽州的时机成熟,便于后梁太祖元年(唐哀帝四年,907年),出其不意地派大将李思安领兵攻到了幽州城下。
刘仁恭当时只顾在大安山享乐,幽州城内没有防备,危在旦夕。刘守光听到消息后领兵急奔幽州,抢在后梁军队的前面进入了幽州,率领幽州守军赶走了李思安,为保住幽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守光以为自己守城有功,便自行宣布由他接任卢龙节度使,不声不响地罢免了其父的职务。然后他又派属将李小喜领兵围攻大安山,将刘仁恭擒获。
刘守光将这个贪图享乐不务正业的父亲押回了幽州,囚禁起来。刘仁恭从此便当起了儿子的长期囚徒。刘守光不但对父亲不讲情面,对他的左右侍从和婢女也很残忍,不服从他的一律处死。
刘守光做下了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使他驻守在沧州的哥哥刘守文火冒三丈,刘守文召集众将士,大声哭诉道:“父母辛辛苦苦将我们抚养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古以来哪里有儿子把父亲当成仇敌加以囚禁的!我们家出了这种孽障,我真是生不如死!”众将士也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讨伐逆子刘守光。刘守文见人心所向,便发兵攻打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