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妈妈生重病住院一个多月,没有办法再像往常一样时刻指导孩子的学习。离开了妈妈的点滴指导,张芳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比较差的科目。慢慢地,她的学习成绩出现了很大的退步。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以说,只有学会自我学习,才能够学得好、学得多。
纵观古今中外有作为的青年,他们中许多人并未进过正规的学校,更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们却通过自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伟大的自然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凭借自学,23岁就创立了解析几何。英国的道尔顿只在乡村学校读了几年书,全靠自学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者、原子学说的创始人。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但他一生中却取得了一千多项发明的成功。我国的华罗庚,早年在杂货店当学徒时,数学底子并不好,他完全靠自学,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学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不仅能促使孩子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未来从事各项工作,都能受益。为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学兴趣,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使孩子愿意学,并且会学,这是至关重要的。
帮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阶段、心理素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了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同时,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因此,家长结合孩子的年龄及学习特征,逐步培养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
小丽是个初中生,她的自学能力非常强。她的爸爸一直很注重培养她基础的学习技巧,因为她认为孩子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才能真正学会自学。
小丽刚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就指导她运用多感官学习法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小丽利用这种学习技巧学习起来特别轻松、愉快,于是她慢慢喜欢上了学习,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指导孩子使用工具书
小强10岁的时候,妈妈给他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并认真地对他说:“以后,遇到没学过的字或者词,先在这本字典里找。如果找不到,再来问爸爸妈妈,知道吗?”
小强点了点头。随后,妈妈又开始告诉他如何使用字典。
妈妈翻开字典,说:“你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查找你需要的字,第一种是通过拼音,第二种就是通过部首检字表。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字怎么读,那么就可以用第二种方法;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字的含义而你已经知道它的拼音,那么两种方法都可以用。”
从那以后,小强再也没有拿着书本跑到厨房去问妈妈这样的问题:“这个字怎么组词啊?这个字怎么读啊?”显然,他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工具书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能帮助孩子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孩子学会查字典和词典的方法,并能独立运用,就等于掌握了一种自学的方法,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开阔知识视野,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陪孩子多去逛书店
要提高孩子的自学意识,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家长多陪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增长知识,还可以增进感情。孩子的自学意识是家长引导出来的,家长只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引导孩子培养自学意识就可以了。
不要仅仅用成绩单评判孩子的好坏
现今社会,很多家长都走进了这样的误区,让分数成为衡量孩子成绩的一个标准,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某家庭教育组织曾做过了一项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及当父母者“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人数比例的高低为:“学到知识”占82.6%;“良好行为习惯”占41.9%;“身体健康”占37.3%。又问及“您认为好孩子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前三项回答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34.8%;“道德品质好”占38.2%;“身体好”占27.8%。这项调查表明,当今父母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开发,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是学习成绩。其实,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一般来说,考试成绩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父母关心孩子的分数也是应该的。但是,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把对孩子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把对孩子的亲疏宠责都与考试分数挂钩,逼着孩子去为分数而学习,结果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位初二年级的学生萌萌说:“很小的时候,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爸爸妈妈都很高兴,带我去了我很想去的儿童乐园。后来我懂得了只有好成绩才能换来父母的奖赏。再大一些,我做了班干部,成绩一直不错,我逐渐发现成绩能给父母带来最大的满足。
“后来有一次,我考砸了,拿着考得很差的试卷回到家里,父母看着试卷上的红叉叉没有了笑脸。”
“又有一次,我拿着让父母一样失望的试卷问妈妈:‘你还喜欢我吗?’妈妈一脸怒气地给我一记重重的耳光。”
“我终于发现,原来‘分数才是妈妈的最爱’,原来父母对自己的爱和笑都是依据自己分数来的。从此,在父母面前,我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我变得越来越消沉,最后只得退学回家。”
父母对孩子不能简单地只是以一个硬邦邦的分数作为评价的标准,否则就会让孩子受到伤害。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同样,成功的标准和渠道也是千条万条,学习成绩不在是判断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它是一项比较单一的检测。这基本上是对孩子学到的书本知识的抽查。
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它不能证明孩子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也不能证明一个孩子的品格与所有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
许多事实都证明,那些有成就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考高分的人。也有不少人虽然小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长大以后却一事无成。因此,家长不应把目光停留在孩子的成绩单上,也不应该把成绩单作为衡量孩子以后能否成功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人才。
大发明家爱迪生出生的时候体质很差,脑袋出奇的大,医生断定他得了脑炎症。爱迪生上学了,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爱问“为什么1加1等于2呢”一类的问题。这些怪问题激怒了老师,以为他存心捣蛋,于是他被认为是坏学生。爱迪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久,爱迪生考了倒数第一,终于被学校开除了。幸运的是,爱迪生的母亲没有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而生气,更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作为母亲,她决心挑起教育的重担。母子俩一起,边晒太阳边上课,从自然科学到政治历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深深吸引着这个被学校遗弃的孩子。爱迪生对什么都好奇,书本中关于科学实验的事例,他就照着琢磨,亲手实验。12岁的时候,他就在火车上自己卖报纸开始赚钱,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实验。没想到一次不慎失火,他被赶下了火车。母亲依然理解和原谅他,这为爱迪生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母子俩共同努力,建立了相对“安全”的实验室。正是因为有母亲的支持,爱迪生才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于成为着名的发明家。
可见,分数并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创造力、协调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考试成绩中无法体现出来的,而这些综合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考试第一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因此,家长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
用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分数
考试成绩是对孩子某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当孩子分数差时,家长不妨以学习成绩为依据,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帮助孩子找到进步的方向,切不可整天埋怨和唠叨,更不可打骂孩子。如果孩子考得非常好,也要及时对孩子表扬和适当奖励,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好的愉悦,会更努力的学习。
给孩子宽容和鼓励
现在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部分属于分数教育,而事实上,并非每个人都能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总有孩子会落在后面。当孩子在考试中没有得到预期的好成绩时,他已经很难过了。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只顾自己撒气,全不顾孩子的感受,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拿出自己的宽容和安慰,一定不要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
有一次考试后,家长看到孩子低着头钻到自己的小房间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里一定很难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于是两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屋门口对话。当父亲的说:“今天咱们的孩子没考好,咱们今儿个说的话可别让孩子听见。”其实声音正好让孩子听见。孩子在屋里想,越不让我听我越听。爸爸接着说:“孩子心里难受,咱们今儿个别批评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评我了,听得更认真了。”这时妈妈说:“别看咱们孩子没考好,可咱们孩子有志气,肯定能吸取教训,咱们孩子正在那儿偷偷下决心哪!”爸爸又说:“孩子没考好,也不全怨孩子,咱们也有责任,要检查咱们俩得先做检查。”妈妈又说:“咱们孩子听话,他会努力的,他不会让咱们伤心……”孩子听到这儿眼泪不觉地流出来,冲出屋子扑到妈妈怀里说:“妈,您放心吧,这次我让你们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决不让您伤心……”
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
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每个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较强的专注力,因为专注可以帮助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更聪明伶俐。
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实际上大多不是智力原因,而是孩子学习时不能专注,不能投入,总是在分心,因此精力分散,使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有关专家做过调查,人与人相比,聪明的程度相差不是很大,但如果专心的程度不同,取得的成绩却大不一样。凡是做事专心投入的人,往往成绩卓着,而时时分心的人终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
有两个学生拜奕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奕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学生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极易被外界事物纷扰乱了心神。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位专心的学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而心不在焉的学生虽然看着好像也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呢,却一事无成。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一心二用。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决不能心猿意马。正如作家西塞罗所说:“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因此,专注力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从小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可以让孩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一家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特别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心致志的工作作风。通常在最后一关时,都由董事长亲自考核。现任经理要职的约翰逊在回忆当时应聘时的情景时说:“那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一个人如果没有专注工作的精神,那么他就无法抓住成功的机会。”
那天面试时,公司董事长找出一篇文章给约翰逊说:“请你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最好能一刻不停地读完。”说完,董事长就走出了办公室。
约翰逊想:不就读一遍文章吗?这太简单了。他深呼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走过来,“先生,休息一会吧,请用茶。”她把茶杯放在桌几上,冲着约翰逊微笑着。约翰逊好像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似的,还在不停地读。
又过了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猫伏在了他的脚边,用舌头舔他的脚踝,他只是本能地移动了一下他的脚,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阅读,他似乎也不知道有只小猫在他脚下。
那位漂亮的金发女郎又飘然而至,要他帮她抱起小猫。约翰逊还在大声地读,根本没有理会金发女郎的话。
终于读完了,约翰逊松了一口气。这时董事长走了进来问:“你注意到那位美丽的小姐和她的小猫了吗?”
“没有,先生。”
董事长又说道:“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书,她请求了你几次,你都没有理她。”
约翰逊很认真地说:“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读完那篇文章,我只想如何集中精力去读好它,这是考试,关系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专注一些更专注一些。别的什么事我就不太清楚了。”